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省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广东省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水土流失等。其中以崩塌、滑坡及地面塌陷为主,多分布在粤东、粤西和粤北等广大中低山区和丘陵区。具有点多面广,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特点。据不完全统计,“九五”期间全省共发生较大规模突发性地质灾害217处,死亡497人,伤597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7.43亿元。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主要分布于湛江市区。至2001年,沉降中心最大累计沉降量达178.7mm;工程作用引起的地面沉降(软土地基压缩变形),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及潮汕平原地区。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是降雨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致灾地质作用特征将全省划分为5个地质灾害区:粤北中低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发育区(I);粤西低山丘陵滑坡、泥石流灾害、地面塌陷为主地质灾害发育区(Ⅱ);粤东低山丘陵崩塌、滑坡灾害、水土流失为主的地质灾害发育区(Ⅲ);沿海台地平原区软土地基沉降、风暴潮地质灾害发育区(Ⅳ);珠江三角洲平原台地地区软土地基沉降、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发育区(V)。论文还提出了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常州市地面沉降的危害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州地面沉降已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交通、市政建设等造成了极大危害,其沉降原因主要是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因此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是控制常州市地面沉降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无锡地区的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80年代以来,无锡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增大。地下水的大力开发造成了地下水水位下降,形成降落漏斗,造成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提出了积极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编制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加强绎地质灾害的动态监测和勘查评价,做好预报准备和积极治理已发生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4.
日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地面沉降监测点在江苏海门建成投入使用,开始对长三角地区的地面沉降情况进行24h自动监测。近年来,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长江三角洲地区普遍产生了地面沉降,苏南部分地区已经发生了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给当地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海门地面沉降监测站由国  相似文献   

5.
广州金沙洲地区自2007年以来,发生多起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本文首次采用递进分析法,高精度的对金沙洲地区岩溶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质灾害进行评价分区,并分别从地质灾害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及危害度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对金沙洲地区地质灾害情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金沙洲地区地质灾害主要为岩溶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潜在因素为区内可溶岩的广泛分布及地下水作用,直接诱发因素为人类工程活动。本研究将金沙洲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四个等级。  相似文献   

6.
苏州-无锡-常州地区超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已引起严重的地质灾害,因此对该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评价,查明其可开采资源量十分重要.通过对苏州-无锡-常州地区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和沉积特征的研究,将浅层地下水划分为4个子区,分析了各子区的特征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并运用GMS软件对全区浅层地下水进行了数值模拟,在给定的水位约束条件下,得出该区可持续开采水资源量为10.57×108 m3/a.  相似文献   

7.
由于人类移动水,石油等流体而诱发的地面沉降,土地沙化,塌陷,地裂缝,地下水水质恶化及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不仅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制约了灾害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探讨了这些人为地质灾害的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泰安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水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赵平镇  吴希龙 《地下水》2005,27(3):206-207,220
以泰安市为例,论述了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出现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衰竭、地下水水质恶化、地面沉降、地面裂缝和地面塌陷等水环境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地区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由于对地质环境条件、特别是对地质环境容量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大量的人类工程和经济活动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地质环境负效应和地质灾害。 一、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危害 地下水资源超量开采,致使地下水资源濒临枯竭,形势十分严峻 苏锡常地区地形为坦荡平原,本来是水乡泽国,河渠成网,湖泊池塘星罗棋布,地表水  相似文献   

10.
论地下水超采与地面沉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禹群 《地下水》2012,34(6):1-5
地面沉降是地面高程缓慢降低的环境地质现象,严重时就会演变成一种地质灾害。造成地面沉降的原因有天然和人为因素,常见的地面沉降绝大部分属于人为因素。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从而造成地面沉降变形、出现裂缝、导致地面建筑物破坏等,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危害巨大。控制地面沉降主要因素在于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建立区域地面沉降模型,预测不同地下水开采方案和开采量所可能带来的沉降量,优化最佳开采量,有效防控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