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分析气象服务效益的一般特征,阐明气象服务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意义,确立构建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模型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专业气象服务效益不高,集约化程度低的问题,结合现有专业气象服务模式和业务流程,提出以实现专业气象服务的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为目标,集数据采集、产品加工、产品显示发布、业务管理于一体的专业气象服务集成系统。系统采用数据解析技术将不同的专业气象服务所需的数据解析为统一的格式,利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生成动态服务产品,实现产品自动化制作。自2011年4月汛期投入贵州省气象服务中心使用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满足了业务的需要,有效地提高了专业气象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市场经济和气象事业系统的改革为出发点,分别考察气象公益服务、气象专业有偿服务的投入机制、产出机制和效益机制,讨论三者间的关系及各自的内在规律性,并开拓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提出气象服务综合效益的概念,揭示了它的内容,阐明了它的个体指数以及服务效益的综合指数。  相似文献   

5.
分配是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气象产品在直接生产过程中与再生产过程中的分配,有别于其它物质产品的分配而具有特殊性;社会再分配是气象产品生产与再生产的基础,是分配的前提,是气象现代化的物质保证,是气象服务产业化、商业化的经济条件,是制约气象效益的重要经济变量。  相似文献   

6.
依据现代化管理的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测评法和模式识别法的优点,结合气象现代化业务效益的特点,提出了适合于气象现代化业务效益评价的方法——APFP评价法,并应用APFP评价法,分析和评价了气象现代化在短期天气预报服务中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阐述智力效益这一崭新的效益范畴的基础上,初步讨论了智力效益的产生、智力效益在整个气象服务效益体系中的地位,系统地提出了考核智力效益的指标体系,同时还讨论了提高智力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气象服务需求是气象经济学中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从经济学的需求意义上,立足于气象服务实践,提出气象服务需求主体与需求客体,进而把需求主体划分为政府和企业,把需求客体划分为公共产品和服务商品。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制约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因素和制约气象商品的需求因素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现阶段公众气象服务(产品)的实际出发,以气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托,分别讨论了作为公共产品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的商品性质、公众气象服务(产品)过程是一种商业生产过程、公众气象服务(产品)收费性质及其收费类型。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即将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时代,在经济发展需要进入可持续性发展轨道的宏观背景下,研究气象服务产品的消费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气象服务产品的消费极具特殊性,风险性等五方面的性质;其消费主体结构与消费客体结构也极为复杂;气象服务产品的消费成本在气象服务产品消费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决定消费成本有两个经济量,它是制约消费的基本经济变量。  相似文献   

11.
着重讨论了气象台站的成本与成本核算,提出了建立综合考核台站经济效益指标的原则及指标体系,分析了提高台站经济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调查,作者对气象服务行业经济效益与部门经济效益分别进行了实证,并在原有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当前,由于缺乏对气象服务投入量与产出量准确而完整的统计,要对气象服务的各种经济效益作出总体评价是困难的。然而,在专项气象服务中,却不乏原始、完整而准确的资料。作者从此出发,讨论了专项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价的理论。并通过实地调查,以彭州市气象局几项专项气象服务为例探讨了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14.
1990—2003年14年间,山东省耕地逐年减少,这种耕地面积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相关。根据耕地产出效益系数、耕地消耗回报系数、耕地污染替代系数和耕地利用集约化系数4个指标对14年来耕地利用效益的定量分析,建议山东省应最大限度地保护耕地和提高土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