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象经济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气象经济学在中国逐渐受到重视。通过对近十几年来国内气象经济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从气象经济与气象经济学的概念、气象服务效益评价、气象服务商业化、气象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等4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气象经济学的研究进展。从总体上看,中国的气象经济学研究深度仍然不够,学科体系尚未建立,需要大力完善。  相似文献   

2.
《中国气象》停刊十七年后于今年四月复刊。《中国气象》是国家气象局主办的综合性机关刊物。它反映中国的气象工作面貌,宣传气象工作现代化,宣传气象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经验,宣传气象为各行业服务及其经济效益,报道国内外气象动态,并探讨各种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气象》  相似文献   

3.
一、成立了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 1.完成了组建筹备工作。按照中国气象学会章程的规定,2007年是中国气象学会换届年,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各方面情况的变化,经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经过精心筹备,在上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所在单位和挂靠机构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的积极协调下,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成立方案获得中国气象学会的认可,完成了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组建筹备工作。  相似文献   

4.
气象经济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象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气象经济学在中国逐渐受到重视.通过对近十几年来国内气象经济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从气象经济与气象经济学的概念、气象服务效益评价、气象服务商业化、气象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等4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气象经济学的研究进展.从总体上看,中国的气象经济学研究深度仍然不够,学科体系尚未建立,需要大力完善.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气象服务及其效益评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韩颖  蒲希 《气象科学》2010,30(3):420-426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首先分析了气象服务的概念,确立了气象服务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分类情况,明确了气象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体系中的定位,并探讨了气象服务的经济属性。从气象情报信息服务和气象预报信息服务的角度介绍了中国气象信息服务的情况。从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农业气象工程服务技术、雷电灾害防御技术介绍了中国气象工程服务及其技术的情况。从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的角度出发,系统的介绍了气象服务效益的主要评估方法和技术,同时介绍了中国目前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基本情况。最后,文章针对目前中国气象服务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国特色气象事业”的内涵与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气象事业道路的重要意义及途径,并重点分析了中国气象事业的特色,为进一步总结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发展的经验,坚定走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发展道路的信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促进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气象软科学》2009,(3):5-5
根据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工作安排,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将共同主办2010年全国气象软科学“气象事业十二五战略,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向全国各有关机构的科研、业务和管理人员征文。  相似文献   

8.
2010年7月10日上午,由中国气象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气象学会共同主办,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牵头承办的2010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正式启动。为了在更大范围内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减少自然灾害给国家、人民群众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由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主办,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承办的2009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的基础上,中国气象局联合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气象学会共同主办了2010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  相似文献   

9.
《气象软科学》2010,(1):F0002-F0002
根据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工作安排,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办的2010年全国气象软科学“气象事业十二五战略”专题学术研讨会近期举办,会议向全国各有关机构的科研、业务和管理人员征文。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0月10日,是中国气象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日,《气象知识》与中国气象学会渊源深厚。1978年,在中国气象学会在京理事会上,提出由中国气象学会创办一本全国性、公开发行的气象科普刊物——《气象知识》。后设立《气象知识》编审委员会,筹备《气象知识》的创刊及内容审定。1981年2月25日《气象知识》创刊号(图1)正式出版发行,以刊物为载体,开展气象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11.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中提出:“到21世纪2020年,中国气象事业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新需求,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大力提升气象信息对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大力提升气象资源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的“四个”战略,是为实现中国气象事业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跨越的理论基础和现阶段发展的行动纲领。气象部门的国有资源和资产,是保障公益性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气象软科学》2010,(3):4-4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将于2010年10月份在北京举办。根据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工作安排,并经过与气象经济委员友好协商,两个委员会将再次携手,共同主办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6分会场,分会场的主题为“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和低碳经济”。目前会场报名和投稿工作都在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工作安排,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等单位将共同主办2009年全国气象软科学“公共气象服务与灾害管理”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将在2009年5月上旬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举办。  相似文献   

14.
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静电危害防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1985年开始,中国气象部门开始提供专业气象信息的有偿服务,气象经济也由此产生。气象信息所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已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随着中国加入WTO,气象经济这一新领域受到了种种冲击。面对来自内部的重重羁绊和外部的种种压力,我国的气象经济应如何发展,已成为每一个气象人深思的问题。利用行业优势,借助规模效应,通过配套体系逐步完善气象服务,把真正的市场营销交给更专业气象经纪人,打破气象工作的局限性,已成为中国气象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5.
耿敏 《气象知识》2014,(4):45-47
青岛,我国最早开创和发展气象事业的城市之一,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发祥地之一,中国最早的学术团体——中国气象学会的创建地和会址(自1924年创建后一直在青岛,至1947年才迁往南京)。伴随着中国气象学会各项活动的开展,60年来,青岛市气象学会的学术交流和科普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5月23—27日在西安召开。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章基嘉在会上讲了话。会上宣布了中国气象学会关于表彰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的决定,表彰了99名自1986年以来在气象科研、教育和业务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优秀青年气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了中国气象频道现有新闻节目现状的情况下,结合新闻类节目和气象服务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中国气象频道新闻类节目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气象软科学》2007,(2):4-4
根据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工作安排,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法规司等单位将共同主办“2007年全国气象软科学气象服务”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将在2007年11月21~24日在广州作为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的一个分会场召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气象服务协会(CMSA)2015年度产业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气象服务年收入约100亿元,气象服务企业1700余家。2008—2013年,气象服务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19.8%,未来10年中国气象服务产业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年代。不同学科的研究院、所和高等学府相继建立,各种学术期刊相继创办。继1924年10月10日中国气象学会创立之后,1925年7月《中国气象学会会刊》———《气象学报》的前身诞生了。早期的《中国气象学会会刊》覆盖着天气学、气候学、海洋学、地震学及天文学等广阔领域。不仅刊登学术论著,也发表传记、调查、特载,气象新闻、会务报告和年会记录,介绍国际气象法典及气象学会章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经过10年的实践,1935年《中国气象学会会刊》改刊名为《气象杂志》(MeteorologicalMagazine),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