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正元 《气象》1982,8(2):32-32
最高温度表水银柱断丝时,通常采用冷却、重甩和重啄等方法修理。但因为水银柱断丝部分短,又附在毛细管顶端,加上水银柱上部有时残留少量气体,以致形成小气泡把水银柱与断丝部分隔开,所以用上述方法有时仍不能修复,而只能报废。  相似文献   

2.
谢石林 《气象》1983,9(1):33-33
现在台站用的套管式最高温度表(包括地面最高温度表)在使用过程中会因水银蒸发等原因出现少量水银附着于毛细管壁或顶端的情况,以致读数偏低。若用通常修理水银温度表水银柱的方法(如重力法、球部加温法或冷却法等)来修理,往往难以奏效。因此,有不少最高温度表被报废,甚为可惜。我们试用烘烤法修复了几支出现这种故障的最高温度表,效果不错。现介绍如下。 备酒精灯一盏(煤油灯或蜡烛亦可),点燃以后,双手平握温度表,将表内毛细管中水银中断的部位,置于火焰顶部。此时徐徐转动表身并左右移动,使烘烤的部位受热均匀。表身受热传至毛细管后,附  相似文献   

3.
林庆山 《气象》1987,13(7):57-57
地面最高温度表的特性之一,是毛细管水银柱上端空间的气体抽至近真空;因此将温度表抬高球部,水银柱可以下滑(或称倒流)。水银的蒸发是随水银柱顶商上的气体压力减小而增强,并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常压下汞的沸点是357.25℃,真空条件  相似文献   

4.
李宜章 《气象》1992,18(7):1-1
1991年12月29日08时,虞城站的地面最低温度表示度超出下限刻度。按规范要求可采取外推估计读数,但当时水银柱已经降至毛细管弯折处以下,这是一种特殊情况。有的同志提出应用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读数代替。 观察地面温度表,在它的球部以上2.5cm处,毛细管都有一弯折处,而且弯折处以下的毛细管比上部的略粗一些(图略)。  相似文献   

5.
从众多的地面温度观测记录来看,发现了很多地面最高温度表的记录和地面最低温度表的记录,分别比下午和上午地面0cm的值偏低和偏高许多,或者下午(上午)地面0cm温度表与地面最高温度表(地面最低温度表)读数相差较大的异常情况.以下就对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提出一些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6.
马桂兰 《气象》1986,12(7):38-38
目前,气象台站使用的各种温度表,由于水银柱较细,观测起来有些困难。尤其是地面温度表、曲管地中温度表等,因安装条件所限更显得突出。针对这一问题,上海医用仪表厂根据气象观测的要求,改用三角形毛细管制作温度表。通过折光放大原理,使水银柱显示放大一倍左右。近来,该厂已生产了少量地面最高温度表和曲管地中温度表,在我局观测站试用,效果较好。现将试用情况综述如下: 1.由于新表采用三角形毛细管,水银柱显示清晰,减少了误读。原表为圆柱形毛细管,水银柱较细,读数时易错1℃、2℃,甚至5℃或10℃标线也易看错。而三角形毛细管的放大作用,可减少观测员的整数差错。  相似文献   

7.
留心的观测员都能注意到地面最高温度表的示值,常有低于地面温度表的读数,尤其是在13—15时之间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同时地面最高温度表水银柱也常有收缩现象。我通过几年来的实际观测发现,产生以上差值除了地面最高温度表本身质量的影响之外,  相似文献   

8.
孙建德 《贵州气象》1996,20(3):27-28
最高温度表和其他温度表在构造上的主要区别是最高温度表的球部与毛细管连接处的管道做得非常窄小(称驻留点),只能在温度上升时让球部的水银不断地挤入毛细管内,而当温度下降时毛细管内的水银却不能自行回缩到球部(称最高性),只有用力甩动才能把滞留在毛细管内高于环境温度的部分水银柱甩回球部。正是这段滞留在毛细管内不能自行回缩的这部分水银柱指示出了过去一段时间内曾经出现过的最高温度极值。这是最高温度表能够测到极端最高温度值的最基本原理。按理,一支经检定合格且没有超过检定期限的最高温度表,其示值能准确地反映出读…  相似文献   

9.
经过长期观测,我发现地面最高温度表的水银柱稍有回缩现象。已更换过的几支地面最高温度表都有此现象,回缩值一般在0.1—0.3℃之间,有时可达0.4℃。  相似文献   

10.
经过长期观测,发现地面最高温度表水银柱稍有回缩现象,晴天高温的日子里尤为明显。已更换过几支地面最高温度表,其水银柱都有此现象,回缩值一般在0.1—0.3℃之间,有时可达0.4℃。  相似文献   

11.
徐辉 《气象科技》2004,32(4):277-277
台站目前所用的最高温度表若遇水银柱断丝时 ,一般采用冷却、重甩和重啄等办法来修复。但因为水银柱断丝部分短 ,又附在毛细管顶端 ,加上水银柱上部有时残留少量气体 ,以致形成小气泡把水银柱与断丝部分隔开 ,因此 ,用以上方法有时仍不能修复 ,就只能报废。从实践中总结出两条修复经验 :(1)高频振击法 :用右手握住温度表表身 ,使感应部分向下 ,上端露出约 7~ 10cm ,再抬起左手 ,展开手掌 ,右手拿表靠近左手掌心 (离掌心约 6~ 10cm) ,然后以表身上端与左手掌心以约 10 0次 /min的速度振击 ,约 1min左右 ,水银柱断丝便可被击碎 ,成为许多小…  相似文献   

12.
张旭 《气象》1991,17(1):49-49
有些观测员在高温季节。没有注意地面观测规范中已指出的,地面最低温度表的“毛细管内一部份酒精被蒸发后凝结于管顶”的问题。以致没有及时发现此类问题,照常观测读数,使地面最低温度记录产生误差。 据观察,最低温度表毛细管顶部凡有一  相似文献   

13.
没有准确和标准的计量器具,就不能索取准确可靠的资料,对“准确、及时、优质”服务必然带来直接的影响. 目前,我们使用的各类温度表均系国产,产品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水银氧化、中断、毛细管壁有水银滴、套管内有水汽,特别是测定地面和地中温度的地面最高、最低和曲管温度表.如果平时工作中不注意维护,就容易出现故障,对记录的准确性带来较大的影响.下面就各类温度表存在的问题和在使用、维护上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一些看法,供商榷.  相似文献   

14.
《规范》规定,20时观测地面最高温度并调整温度表。在午后出现最高温度后到20时的这段时间里,由于温度降低很多,毛细管内的水银柱便会受冷而缩短,使示值偏低。  相似文献   

15.
在多年的气象仪器检定工作中发现 ,玻璃液体温度表出现的最常见的故障就是温度表的液柱中断 ,它是能够修理或者有可能修复的。由于玻璃液体温度表材料和构造的特殊性 ,其修复难度较大 ,稍有不慎可导致温度表报废。所以 ,掌握其修复技术非常重要。下面就长期检定工作中总结出的几种温度表液体断柱的修复方法做一介绍 ,供参考。1 修复原理水银柱或酒精柱中断现象是由于气体逸入水银或酒精造成的 ,气泡将水银或酒精柱分为两段或几段 ,因毛细管很细气体不能上升到顶端而形成中断。所以 ,修复时主要用下面几种原理 :(1)利用水银或酒精柱的重量排…  相似文献   

16.
上海医用仪表厂整顿气象温度表的质量,重点抓了以下四个质量问题:一、曲管地温表及地面温度表的水银氧化;二、最高温度表的最高性不良;三、最低温度表的最低性不良;四、温度表套管内凝结水汽。经多年的努力,这些质量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现介绍如下。一、水银氧化问题:引起曲管地温表及地面温度表水银氧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毛细管内的清洁程度、水银中的微量杂质、灌充气体的纯净  相似文献   

17.
李发军 《四川气象》2002,22(3):28-29
从众多的地面温度观测记录来看,发现了很多地面最高温度表的记录和地面最低温度表的记录,分别比下午和上午地面0cm的值偏低和偏高许多,或者下午(上午)地面0cm温度表与地面最高温度表(地面最低温度表)读数相差较大的异常情况。以下就对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提出一些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18.
《气象》1983,9(7):27-28
最高温度表水银柱的自然冷缩 最高温度表的结构有一些特殊之处,通常是在靠近球部的细管里嵌有一根玻璃针,有时则是把细管与球部相接处做成一个窄道。但是因为如此,也就造成了最高温度表的一些固有误差。 例如,空气的和地面的最高温度通常出现于14—16时,而《规范》中规定最高温度表在20时观测一次;也就是说,最高温度出现几小时以后才观测和读数。20时的温度已大大低于最高温度,窄道以上的(即温度表全部的)水银柱因温度降低而缩短,使得20时的读数比真正的最高温度偏低。这个偏低误差量(△t)可由下式计算:  相似文献   

19.
规范120页对于疑误记录处理,其中“温度表水银柱发生中断时,一般按缺测处理。但若对记录质量影响不大时,也可用温度表示度减去空隙部分所占的度数求得,记录加‘()’”。最低温度表酒精柱中断,记录如何处理,规范上没有谈及。但中央《地面气象  相似文献   

20.
关丁 《气象》1977,3(5):9-9
我站地处河西走廊戈壁滩边缘。过去我们认为地面最高表读数之所以低于0厘米正点温度,是由于最高表仪器不精密,水银柱随温度的下降而缩回球部所造成的。后来发现在14时读数时,最高表的瞬间读数就已经低于0厘米温度表的读数,也就是说最高表的水银柱并没有象0厘米表那样升高到相应的数值。那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