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阁忆天心胜,亭留爱晚名”。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同志在长沙居留时留下的诗句。天心阁确实是古城长沙值得回忆的名胜古迹,凡来长沙的游客大都到此登临览胜。 天心阁位于长沙市中心区东南角古城墙之上,高阁凌空,气势雄伟。阁基座为花岗岩结构,主阁护以花岗岩狮头雕花栏杆,南北两端游廊各连一个二层楼的附阁。主附阁三点在一弧线上,左右映带,浑然一体,远望如鸟张翼,其势甚为壮观。主阁三层,栗瓦石栏,檐牙高啄,在碧瓦飞檐之下,闪烁着“天心阁”、“楚天一览”两块巨大金匾。三十二个凌空爪角均吊挂风马铜铃,风摇铃响,悠扬清越。  相似文献   

2.
金殿纪行     
在北京游览颐和园时,在万寿山上观赏过宝云阁,因其全部用铜铸成,号称金殿。到昆明后,听说这里有一名胜叫金殿,据说这座金殿比颐和园的那座还宏伟、壮观。受好奇心的驱使.这日清晨我由饭店出发乘车来到昆明北部凤鸣山下,仰望山峰,只见山势嗟峨,松柏苍翠,殿阁峥嵘,“一半青山一半云”,传说古时有凤鸣于山上,故山名为鸣凤山,果然是鸣凤胜地,金殿就坐落于这座山巅之上。相传明万历三十年,当时云南巡抚陈用宾曾在此山会见过仙人吕洞宾,便于此山上仿武当山中峰的建筑形式创建一座太和宫,修建紫禁城,用铜铸成北极真武殿。明崇祯…  相似文献   

3.
扬州自古为我国东南重镇.至唐代达到一次鼎盛。到清乾隆年间,因康熙、乾隆二帝多次南巡经此,扬州又出现了极其繁荣的局面:经济富庶,百业兴旺;楼台画舫,十里不断;千姿百态的园林名胜,吸引着四方名士,文化艺术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时人李斗(艾塘)“垂二十年,考察于志乘碑版,咨询于故老通人,采访于舟人市贾”,“以地为经,以人物记事为纬”,于乾隆末年著成《扬州画舫录》(以下简称《画舫录》)。该书对当年扬州的风貌,包括城池沿革、园林名胜、寺观词宇、梨园酒肆、诗词楹联、论学名篇、风俗传说、营造法式、名流学士等等,…  相似文献   

4.
地名规划“大名片”自有大文章张帆孙村村委会规划办公室主任指着墙上的《孙村标准地名图》兴奋地说:“要是在几个月前,我很难准确地说清我的家庭地址,现在不同了,我家就在这儿──孙村文德街文德10巷8号。这就是我们搞了地名规划后带来的变化。”孙村位于石家庄市...  相似文献   

5.
秦桥遗迹     
在谈论山东省成山头古迹时,人们总忘不了提及秦桥遗迹。其实这是一处不是古迹的“古迹”。说它不是古迹。是因为其并非人文景观,而是天然存在的自然景观,属于名胜。但是因为它很早就与历史名人秦始皇附会,从而演变成了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喜闻乐道盛传不衰。在荣成建县之前它就是前文登八景之一,在荣成建县后又被列为荣成八景之一,名曰“秦桥遗迹”。历史上对秦桥遗迹的记载是很早的。据宋代乐史在其《太平环宇记》中摘录的资料,较早是十六国时期晏谟的《三齐略记》云:“始皇造石桥渡海观日出处。有神人召石——石去不驶,…  相似文献   

6.
李兴臣 《中国地名》2014,(2):69+72-69,72
被誉为“法帖之祖”的北宋祖刻《淳化阁帖》残本,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帖?它的历史价值如何?《淳化阁帖》是在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组织编集“出版”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名家书法集帖,编刻于淳化三年(992年)。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名》2011,(11):58-58
印度尼西亚被誉为“赤道上的一串翡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之一。她不仅有迷人的热带风光,而且也有景色如画的旅游胜地,独特的三色湖就是闻名遐迩的名胜之一。  相似文献   

8.
于良的《壮丽山河》是一部歌颂祖国山水的七律诗集。这部诗作收诗近2800首,一诗写一处山水名胜或文物古迹,按全国行政区划编排,各地名胜,一目了然。这是一个规模巨大的“艺术工程”。我国有壮丽山河,有悠久的历史。各地都有奇伟瑰丽的自然景观和华光灿烂的人文名胜,这为山水记游诗的创作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题材。几乎每一处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名胜都有文人墨客的题咏,这是我国诗词宝库中的一笔珍宝。但将全国2800多处地名名胜—一咏到,前人确未做过,于良呕心沥血,以强烈的爱国热情投入这一巨大艺术工程之中,其精神还不值得称赞吗…  相似文献   

9.
寺庙和以寺庙演化而成的地名,是北京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清“乾隆京城全图”统计,约有寺庙1300多个。《今日北京》名胜卷收录的庙宇亦有250多处,寺庙名胜和寺庙地名成为北京的特殊景观类型。因此研究寺庙地名,对于深入了解北京的历史发展、宗教文化、城市变迁、社会民俗、地名演变等,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一、反映北京历史沿革的寺庙及其地名  相似文献   

10.
尼山在山东省曲阜市城东南,尼山的东南为颜母山,因颜母祷告于尼山生孔子而得名,山上有颜母井,在井旁有石碑一座,上刻‘扳倒井”三个篆字,在井的东边有颜母祠。传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生孔子之后,口渴难忍,井深不好取水,她把井一扳,井竞歪了过来,一股清水从井中流出,然后颜母手捧井水喝了起来。后人称此井为“颜母井”,俗称“扳倒井”。清人孔继汾曾写有《颜母井》诗一首:“忽下颜母山,却顾颜母井。井底洌寒泉,照人清见影。”“扳倒井”在哪@土生@铁岭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2007,(9):46-47
在对沙漠的治理上,有的地方大片种植速生林,有人甚至提出若干年后“把沙地变成绿洲”的口号,其结果虽然暂时绿了一片,但由于树种单一,对生态非但没有保护的作用,反而起了破坏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竹乡竹文化     
家乡浙江省湖州乃多竹之地,养竹用竹历史悠久,乡村竹林堆绿叠翠。每当春风初度,竹笋便以坚强的毅力破土而出,一节一节地长,一节一节都昂扬向上,不屈于风雨,根连根,叶连叶,筑成绿色长城,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形成竹的山、竹的谷、竹的海。那以“竹、云、泉”三胜和“清、静、凉、绿”四优而被赞为“天下雅秀”的莫干山,从山下开始便是竹连竹,一直生长到千米以上的山颠,形成竹山竹海,这种磅礴的气势直逼天际。更有那堪称亚洲之最的竹类大观—安吉竹种园,90万亩青青翠竹形成了一个无边无垠的大竹海。澄明在龙王山的高旷中,…  相似文献   

13.
袖珍国集趣     
《地理教学》1994,(1):45-45
城中国:欧洲的梵蒂冈以“城中国”而名闻世界,它位于意大利罗马城的西北,面积仅0.44平方公里,还不及北京故宫的三分之二,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全国人口也仅有726人,连一列普通的火车也装不满。但是梵蒂冈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教皇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世界各地每年到那里朝圣的信徒和游客达数百万人。  相似文献   

14.
巫山位于重庆市东大门 ,为渝、鄂界山 ,呈西北———东南走向 ,长江横切巫山山脉 ,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关于“巫山”一名的由来 ,旧时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清光绪《巫山县志·沿革》认为 ,巫山一名巫咸山 ,以巫咸葬此得名。其二是《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云 :“旧传形如巫字 ,遂以名山。”其一 ,巫咸之名最早见于《尚书》 ,有关记载或云神农时人 ,或云尧时人 ,或云殷商时人 ,现多以巫咸为殷商时人。夏、商及神农、尧帝皆是以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山西、河南等地为其活动中心。远古神灵膜拜之风甚浓 ,作为上达民意、下宣神旨的神职人员 ,“生…  相似文献   

15.
秀美神奇的大云山文/@@尚立军大云山位于湖北岳阳临湘两县(市)交界处,自古为江南名胜,有洞天福地之称,大云山海拔911.1米,主山脉面积有40平方公里,1996年8月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据《大清一统志》、《岳阳府志》记载“大云山周二百里,盘旋七十二...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2005,(1):46-46
印度媒体报道说,安德拉邦和恰蒂斯哈尔邦的数百名农民用可口可乐为农作物灭虫取得了成功。安德拉邦村民拉克斯麦是“可乐杀虫剂”的“发明人”之一,他今年就为他的几英亩棉田喷了可乐,并对“可乐杀虫剂”的功效感到满意。他说:“我观察到,在我把可乐喷到棉田里后,害虫开始成批死去。”  相似文献   

17.
邺城三台即曹魏三台,为铜雀台、金凤台、冰井台合称,古今著名。位于临漳县三台村西(邺城遗址西北),三台村因此而得名。 铜雀台: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在邺北城西北隅,以城为基筑台曰铜雀。《水经注》云:“台高十丈,有殿字百余间。”台城,曹操令子嗣登台赋诗,以观其智。长子曹丕“飞阁崛其特起,层楼俨以  相似文献   

18.
漫话地名联     
迭字联即迭用某些单字构成的联语。因地名很少迭字,所以这类联一般不是迭地名,而是选与地名字相关的字,如:听雨雨住,住听雨楼边,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涛涛观观观此联迭用的是“听雨楼”的听与“观潮阁”的观。复字联也是同样的字词反复出现,但不是迭用,只是重复使用而已,可以造成反复、回环、拈连等特殊效果,如: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还有一副同样格局意味的地名联是: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复字联最巧妙的是一回环”,即将原句中的每个字都复用一遍,只是语序相反,造成回环…  相似文献   

19.
老岭位于秦皇岛市青龙县东南隅,是一处未被世人注目的旅游胜地。作者参与《可爱的河北》编写时,曾将秦皇岛市旅游胜地分为山海关历史名胜,北戴河海滨风景和海港区现代化港湾三大旅游群。郭来喜等又发现了昌黎黄金海岸。现在还应将这一别具风貌的老岭山林风光旅游群补上。它是京东的一朵“金芙蓉”。它的开发必将为秦皇岛市增添光彩。  相似文献   

20.
喀左全称为“喀喇沁左翼蒙古族 自治县”,是我国北方历史名城和贡醋之乡。“喀喇沁”是蒙语,意为 “保卫、看守”。是历史上元朝蒙古败退草原后,时为北元喀喇沁部落之兀良哈氏蒙古人的辖区领地。“喀喇沁左翼”之名始于1635年(后金天聪九年),是关外女真人(满清政府)诏编左领,将北元的喀喇沁部分划出左、右两旗。喀左位于今辽宁西部;而 “喀喇沁(右)旗”至今仍旧隶属于内蒙古(赤峰市)管辖。 喀左最早的名城当属“鸽子洞”,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科研第四号,位于水泉乡境内大凌河西岸的悬崖绝昼上。这一天然石洞不但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