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南金矿床的多因复成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地洼成矿对河南省金矿的成矿特点及分布规律进行探讨,认为省内金矿床多属岩浆热再造富集型多因复成矿床。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浆活动和不同型式、不同规模、不同期次的构造活动控制了金矿成矿的时空分布。分析了金矿床的形成机制,指出了找金的有利地区。矿  相似文献   

2.
运用成矿系列理论,结合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地质构造环境、主要成矿作用及形成的矿床组合,对广东省矿床成矿系列进行了研究,将全省矿床厘定为21个矿床成矿系列,37个矿床成矿亚系列.结合区域成矿旋回和各成矿系列的演化关系,建立了成矿谱系.研究表明,广东省矿床成矿系列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但随时间演化具有序性和旋回性.同时指出了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深化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铊矿床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球主要铊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时代、控矿构造、赋矿围岩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得出了全球铊矿床的分布特征与成矿规律:铊矿床主要产出于沉积岩发育的中-低温成矿域中,且成矿时代较新;铊矿床的赋矿围岩通常为铊背景值高的沉积岩;大多数铊矿床具有典型的低温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4.
根据近50年的实践经验和大量的实际资料,对层控矿床的基本特点、成矿控制因素(沉积作用、火山活动、构造作用)、后期地质作用的改造与再造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总结。认为:层控岩体应归属于火山-侵入岩;层控整合型矿体与围岩同时形成;主要成矿元素是赋矿围岩固有的。并对层控矿床的找矿布置提出了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5.
威宁铜厂河玄武岩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威宁铜厂河铜矿区玄武岩的岩石类型、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玄武岩铜矿的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产出特征和成矿规律,系统总结了找矿标志.研究认为,本区玄武岩具大陆拉斑玄武岩特征,铜矿属火山同生热液成矿叠加埋藏变质作用改造形成的玄武岩铜矿.  相似文献   

6.
西天山中北段铜、金矿床成矿规律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西天山中北段地区铜、金矿产时空分布特征明显.时间上,具明显的区域性成矿特征,成矿作用集中在海西期;空间上,铜矿集中分布于赛里木微地块和伊犁晚古生代裂谷带内,金矿集中分布在裂谷带边部晚古生代中期陆相火山岩带和与板块俯冲作用相关的韧性剪切带上.铜、金成矿受含矿建造、岩浆活动和构造控制,据其成矿和分布特点划分出了5个铜矿集区和2个金矿集区,确定了3个主要成矿阶段的6种矿床共生组合,建立了区域成矿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7.
杨蔚华  刘友梅 《沉积学报》1987,5(3):159-170
本文讨论了成矿随机性问题,强调成矿理论应建立在概率论思想的基础上。元素丰度的概率类型,取决于所处环境赋于它的地球化学性质:环境使其具滞呆性时,呈正态;具活泼性时为偏倚型。活泼性元素成矿后其概率分布为正偏倚型,可被分解为若干个正态,具高均值者伴有大的标准差。滞呆性元素成矿后概率分布为负偏倚型,所分解得的正态与活泼性元素的相反,具高均值者带有小的标准差。矿床的空间分布,受多阶段成矿和成矿因素的叠加控制,故不服从泊松律,而为负二项分布。  相似文献   

8.
作者阐明了胶北隆起热液金矿构造成矿控矿作用,提出了三重大地构造形成的观点,探讨了该区热液金矿床的基本成矿规律,并对今后的科研、找矿工作提出了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陕西横跨三大地质构造单元,曾历经前板块构造、板块构造和陆内造山等三大构造-成矿演化阶段、8个构造-成矿期和8次重大成矿地质事件,形成能源、金属、非金属和水气等四大类135种矿产2000余处矿产地。本文在建立涵盖陕西固体及非固体矿产矿床类型划分方案的基础上,总结了矿产时、空分布规律:时间上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由早到晚分出8个构造-成矿期;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丛聚性,由北到南划出12个矿集区。矿集区与地质历史时期的重大成矿地质事件密切相关,根据二者的时空关系,划分出单一型、耦合型、叠加型和复合型4种类型矿集区。矿集区的矿产种类、规模大小,一般与其所发生的成矿地质事件的性质和频次有关。叠加型矿集区比单一型矿集区更具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墨江金矿的矿化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星  陈友春 《云南地质》1992,11(1):58-62
墨江金矿的矿化(金矿体)具有沿金厂断裂破碎带分段集中的特点。沿矿带走向,各矿段呈等距性分布,间距为700—800m;矿化最大深度在300—340m间;矿化最低标高面从NNW向SSE方向降低,降低幅度为9%。矿体厚度、品位、个数总的向SSE方向有增加趋势。因此,沿矿带SSE方向具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1.
初论稀有金属矿床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振华 《地质与勘探》2016,52(4):614-626
稀有金属矿是重要的战略性储备资源,其成矿机制和成矿作用研究也一直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矿床类型特征、岩浆岩、碳酸岩体与稀有金属矿化的关系、矿床成矿流体与成矿机制和成矿年代学等4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稀有金属矿床以花岗岩型和花岗伟晶岩型为主,与稀有金属矿化有关的岩体的地球化学组成可以有效指示稀有金属矿化趋势,锆石常具有特殊的化学组成特征(高Th/U比值(1~10)、Y/Ho20、Sm/Nd0.5、Nb/Y0.08和Hf2wt%)。流体不混溶作用在稀有金属矿床,尤其是伟晶岩型矿床的成矿流体中常见,成矿多经历了从岩浆-热液多个阶段,流体成分较复杂,除B、F等外,最近还发现了较少见的碳酸盐矿物,其成矿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川西可尔因矿集区稀有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 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可尔因矿集区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查明矿集区地质找矿方向,对矿集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稀有金属成矿主要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的中-酸性花岗岩有关,岩浆侵位与成矿伟晶岩脉之间具有结晶分异演化关系。含矿岩浆不均一的结晶分异作用,导致了稀有金属矿化多分布在可尔因岩体东部和南部。在过铝质高挥发分的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浆侵位和结晶分异演化过程中,在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构造发育地段,形成了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体,具有"岩浆岩-地层-构造"控制成矿的特征。据此提出了矿集区内的找矿标志和岩体与地层接触部位为今后找矿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3.
拉布拉多是加拿大大西洋成矿域中具地质多样性的最大的成矿省,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产有Superior型含铁建造、岩浆硫化物、铂族元素、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铀、稀有稀土等多种金属矿床。文章介绍了拉布拉多铁、铀、稀有稀土、镍多金属等优势金属矿床的成矿背景、成矿特征、矿床(点)分布、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及最新勘探成果,分析了区域地质演化作用与区域内主要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4.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基地,以发育大规模多时代、多旋回花岗岩和独特的中生代铜钼钨锡铌钽铍铀等大规模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成矿作用而闻名于世。华南地区稀有金属(W-Sn-Nb-Ta-Li-Be)成矿作用主要与高度分异演化的花岗岩密切相关。稀有金属矿床的分布受区域性断裂控制,主要集中于南岭地区和钦-杭大断裂两侧。成矿类型主要有花岗岩型、伟晶岩型、云英岩型、石英脉型、火山岩型、接触交代岩型(包括矽卡岩型和条纹岩型)。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主要沿钦-杭大断裂两侧分布;伟晶岩型矿床主要分布在钦-杭大断裂花岗岩型矿床的外侧,以及邵武-河源断裂和政和-大埔断裂之间;接触交代型(含条纹岩型)稀有金属主要呈东西向分布于南岭地区,石英脉型和云英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主要与该地区的石英脉型钨矿有成因联系;火山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分布于政和-大埔断裂以东的东南沿海火山岩地区。华南稀有金属成矿可以分为7个阶段,分别是志留纪(424~420Ma)、早三叠世(248~244Ma)、晚三叠世(220~214Ma)、晚侏罗世(160~150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50~140Ma)、早白垩世(135~125Ma)和早白垩世-晚白垩世(105~90Ma)等。在每个时间段内,成矿时间相对集中。大规模稀有金属成矿主要集中于早白垩世。在不同成矿尺度,稀有金属矿化具有明显金属分带特征,且与有色金属矿化具有明显的成因关系;不同金属组合的稀有金属矿床具有不同的岩浆热液演化历史。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持续能量供给,以及有利于岩浆高度分异演化的大型伸展构造是形成稀有金属矿床的重要条件。本文认为早白垩世(135~125Ma)是华南地区稀有金属大规模成矿的时期,该时期不仅成矿强度大,而且成矿类型多样,代表了华南中生代岩石圈大规模减薄或者全面裂解的峰期。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与环太平洋成矿带的交汇部位,具有丰富的富铁、优质锰、铬铁矿、钛铁矿等黑色金属资源。在系统收集和整理该区矿产地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南半岛5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和泰国)的矿产地数据库,初步厘定了黑色金属矿床谱系,并对其找矿潜力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初论湖南省主要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床成矿谱系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在确立湖南境内区域地质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8个矿床成矿系列,2个亚系列,反映了一个完整的四维体系中形成一组矿床的自然组合和矿床成矿系列形成一定阶段内的地质环境,从而揭示出本区成矿物质在区域地质构造不断演化过程中的行为,即成矿物质组成的变化分散或富集的规律,以及区域成矿的继承性或突发性等。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哈密镜儿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中白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定年研究,测得该矿床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其坪年龄为(243±2)Ma。这一结果显示,镜儿泉的含稀有金属伟晶岩脉是在印支期形成的,并且在形成之后没有再受到后期地质事件的影响。与阿尔泰成矿省相似,东天山在印支期也发生了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的成矿作用。这表明,东天山地区的成矿演化与阿尔泰地区具有可比性,从而为2个地区的地质找矿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含稀散金属矿床特征初探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稀散金属是关键金属的重要部分,其矿化特点和成矿规律等方面受到矿床学界高度关注。文章总结了全球稀散金属矿化类型和分布规律,除了镓、镉和铊矿床外,其他锗、硒、铟、碲和铼5种稀散金属普遍伴生于斑岩-矽卡岩铜矿系统。笔者初步地绘制了全球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稀散金属的分布图、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含稀散金属矿床的分布图,指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有2种不同类型含稀散金属矿床:一类呈伴生产于斑岩-矽卡岩铜铁金和铅锌矿床,以多种稀散金属为特征;另一类呈独立稀散金属矿床;以前者为主。文章以长江中下游矿成矿带鄂东南丰山矿田为例,介绍碲和铊的赋存状态,初步地建立了矽卡岩铜金碲矿床+远接触带低温金铊碲矿床组合模型。最后提出矽卡岩型稀散金属矿床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建议加强氧化型含金矽卡岩矿床伴生的稀散金属矿床的成矿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northern Guangxi region is an important rare metal, rare earth metal and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province. In the region there exist five metallogenic series and two metallogenic subseries, whose metallogenesis shows features of polycyclic spiral evolution throughout the geological history. As far as various cycles are concerned, mantle-derived ore substances were reduced while crust-derived ore substances increased from early to late times; in the whole geological evolutionary history, mantle-derived substances decreased gradually while crust-derived ones increased. Meanwhile ore element associations became more and more varied. In terms of space, mineralization migrated from the old basement outwards, i.e. from west to east during the Precambrian, and from north to south during the Phanerozoic, and again from east to west during the Yanshanian.  相似文献   

20.
The northern Guangxi region is an important rare metal, rare earth metal and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province. In the region there exist five metallogenic series and two metallogenic subseries, whose metallogenesis shows features of polycyclic spiral evolution throughout the geological history. As far as various cycles are concerned, mantle-derived ore substances were reduced while crust-derived ore substances increased from early to late timesfin the whole geological evolutionary history, mantle-derived substances decreased gradually while crust-derived ones increased. Meanwhile ore element associations became more and more varied. In terms of space, mineralization migrated from the old basement outwards, i.e. from west to east during the Precambrian, and from north to south during the Phanerozoic, and again from east to west during the Yanshani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