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海洋世界》2012,(3):F0002-F0002
最近,一些科学家、哲学家和动物福利组织组成了“赫尔辛基联盟”,希望保护海豚权益能够在将来的某一天变成法律条文被人们严格遵守。他们表示,海豚是一种高智商动物,应该被当成“非人类人”来对待并被赋予相应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提起海豚,人们都听说它拥有超常的智慧和能力。在水族馆里,海豚能够按照训练师的指示,表演各种美妙的跳跃动作,似乎能了解人类所传递的信息,并采取行动,人们不禁惊叹这美丽的海洋动物如此地聪明。那么,海豚的智慧和能力究竟高到什么程度?它们和人类之间的相互沟通有没有日益增进的可能?这里从海豚脑部的构造及生态特性人手,对它的智慧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3.
宽吻海豚属(Tursiops)包括宽吻海豚(T.trunca-tus)和北太平洋宽吻海豚(T.gille)两种,现在世界各国大型水族馆均有饲养,已成为主要表演动物。为了便于简便地了解海豚的大致年龄,本文将对有关的实践经验予以小结。众所周知,要想知道海豚的确切年龄,必须是在人工繁殖饲养条件下,或者是动物死后根据牙齿上存在着的层状结构将牙齿纵剖或横切、酸蚀、染色观察切面上“年轮”而定,这就为海豚的年龄鉴定带来了难度。因此,对于捕来的海豚生前的确切年龄是不知道的。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了下列方法对海豚进行年龄鉴定。刚生下来的…  相似文献   

4.
刘振国 《海洋科学》2003,27(4):26-27
海豚是鲸类的一种 ,是用肺呼吸的恒温热血动物 ,它非常聪明。但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海豚的用途也由军事、科研方面转为被人们饲养、训练以提供人们观赏。海豚的捕获地常常离其最终目的地有数百公里或数千公里之遥 ,要将其运到指定地点必须有一套相应的运输技术 ,且须有经过训练的押运人员 ,经常检查动物的呼吸、体温调节、姿势和行为是否有异常 ,以便在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 ,确保安全地将海豚运到目的地。海豚的整个生活是在水中度过的 ,而水体又将水压平均分配给动物身体的各个部分 ,…  相似文献   

5.
以捕猎欧洲鲸鱼为生的渔民们在太平洋秘鲁南岸水域用网捕获到一头不认识的动物。他们觉得不应该放它回归大海,于是把这头猎物送到了该国首都利马的鲸目动物研究中心。专家们鉴定认为,这种体长4米左右的海豚形动物属于鲸类,但科学界至今对它却一无所知。它与其同类的区别在于在它的海豚形的“喙”里仅有一对向前突出的牙齿。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负责海洋哺乳类动物的詹姆士·米德说:“这类活的剑吻鲸是极难见到的,因为它们大多数避免同海船碰面,而且它们能够长久地,几乎是成小时地呆在水下。”  相似文献   

6.
人类与海豚这一似鱼非鱼、用肺呼吸的海洋哺乳动物的交往历史源远流长。澳洲、非洲和美洲发现的一些岩石雕画表明,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在大海上同海豚有过亲密的交往。令人极感兴趣的是,海豚能够拯救落水的人。这样的趣事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不止一次地发生过。我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就对海豚和它救人的趣事作过描述。现在,科学家们已基本上搞清,海豚救人并不是它有意识  相似文献   

7.
早在50年代, Kellogg, Scheyil1l, Evans和Norris等人分别记录和研究了海豚的声信号, Schevill和 Lawrence通过实验有力地证实了海豚具有很好的回声定位能力。60年代以来,各国对海豚动物声呐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多年来,不少国外学者在实验工作的基础上对海豚的声发射与接收机制提出了一些近似的物理模型,不同程度地解释了一些海豚声呐系统中的现象,但与仿生学的综合研究的目标还相距甚远。对海豚水下声信号进行深入的定量测量与分析,仍是海豚仿生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对进一步研究、改进水下声学探测设备和强背景噪声下弱信号的识別与检测都有着实际指导意义。目前在大约五十余种海豚中,除对胆鼻海豚(Tursiops truncates)国外有过较多的研究外,对其他海豚的研究则很少。 江豚属齿鲸亚目,是体型最小的一种海豚。它主要分布在日本海和中国及东南亚各国沿岸海域,在中国长江口分布最为集中。每年3,4月份江豚到长江口一带生殖,有时沿江深入甚远。日本学者 Kazuhiro Mizue等(1968)和英国的Purves(1983)都对江豚的水下声信号作过记录与测量,但Kazuhiro Mizue等只记录到4kHz, Purves也只记录了30Hz-35kHz的信号;遗憾的是,由于信噪比太低,他们都没有进行详细的频谱分析。本实验所记录到的江豚声信号,由于记录器频带范围的限制,频率范围仅是40Hz-70kHz,其中包括了几种不同波形的较高频和低频脉冲信号,本实验对其频谱和周期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测量。  相似文献   

8.
许多年以来,美国海洋生物学家们一直想弄明白海豚在它们交流和航行中是如何发出卡嗒卡嗒和长而尖的叫声。它们的叫声是如此的复杂,以至于只有假设在它们的头部有两套分别独立工作的发声系统才能很容易地解释这一现象。为了证实这一猜想,他们在海豚体内连结两个内窥镜,两鼻翼通道各一,当海豚发出声时,可观察动物鼻翼通道“声音翼”的振动情况。  相似文献   

9.
蓝镜头     
《海洋世界》2012,(3):2
<正>请赋予我们权利最近,一些科学家、哲学家和动物福利组织组成了"赫尔辛基联盟",希望保护海豚权益能够在将来的某一天变成法律条文被人们严格遵守。他们表示,海  相似文献   

10.
这是动物王国中令人大为惊叹的一幕:一群宽吻海豚正在进行着一场危险的“搁浅捕食”行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这一捕猎过程中,海豚也将自己暂时处于一种危险的“搁浅岸上”的处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