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3年,中国矿产品供应能力不断增强,矿产品需求继续保持增长。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34.0亿吨标准煤,增长2.4%;消费总量37.5亿吨标准煤,增长3.7%;能源自给率为90.7%。煤炭产量36.8亿吨,进口量超过3亿吨;原油产量2.09亿吨,原油进口量2.82亿吨;铁矿石产量14.5亿吨,进口量超过8亿吨;黄金产量428.2吨,消费量1176.4吨,首次超过印度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2.
据俄罗斯塔斯社引用俄罗斯能源工业总调度局发布的统计资料报道,2007年俄罗斯石油产量4、91亿吨,比上年增长2.2%,石油出口收入达966.75亿美元;天然气产量6531亿立方米,天然气出口收入为428.16亿美元。按照美国石油杂志对2007年各国石油产量的估计,俄罗斯石油产量超过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一位;  相似文献   

3.
2005年我国煤炭进出口情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中国经济呈现持续高速增长态势,GDP比上年增长9.9%。全年电力、冶金、建材、石化等主要耗煤行业生产增势不减,煤炭需求旺盛,抑制了煤炭出口,刺激了进口增长。据海关统计资料,2005年我国进口煤炭2 622.57万吨,比上年增长了37.6%,出口煤炭8 462.74万吨,同比减少17.9%。煤炭净出口量5 840.17万吨,同比减少29.4%。  相似文献   

4.
一、利用国外铁矿资源的成本急剧增长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突出矛盾 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2009年全球粗钢产量12.2亿吨,同比下降8%,其中中国粗钢产量5.68亿吨,同比增长13.5%。中国粗钢产量占世界的份额快速增长,由2000年的16%增长到2009年的47%,我国钢产量在世界粗钢产量中所占比例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5.
一、煤炭生产 据《Mining Annual Review》2002报道,2001年世界煤炭产量为45.64亿吨,比2000年的43.39亿吨增长5.19%。中国的煤炭产量为10.90亿吨,位居世界第一,美国的煤炭产量为10.17亿吨,位居世界第二位,其次为印度、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煤炭产量  相似文献   

6.
国外     
《今日国土》2009,(2):6-6
5.4万亿元 财政部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同比增收8597.65亿元,增速比上年回落14.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硼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矿物,硼矿产品市场自2003年以来迅速增长,2007年世界硼矿产品产量约为186万吨(B2O3),比上年增长9.7%,2008年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增幅下降。土耳其和美国是世界最主要的硼酸盐生产者,2007年土耳其的硼酸盐产量约占世界总需求量(B2O3含量)的35%,美国约占29%。我国硼矿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硼矿产品不能满足国内经济建设需求,2007年国内硼砂产量约为40万吨,进口硼矿产品64.87万吨,因此充分了解世界硼矿产品市场情况就显得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8.
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估计,受2002年世界原钢产量增加6.2%的刺激,2002年世界铁矿石产量增加7.5%,达10.08亿吨(这是世界铁矿石产量在历史首次突破10亿吨),同时,2002年全球铁矿石贸易量创5.12亿吨的历史最高记录,比2001年高7.8%。  相似文献   

9.
2001年以来,随着全市超贫铁矿的成功开发和全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的影响,到目前,全市矿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正从快速、粗放发展阶段逐步向加速整合、规模开发、结构优化、全面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阶段过渡。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铁精粉717.3万吨,同比增长44.3%,铁产量163万吨,增长14.6%,钢材产量122.7万吨,增长20.6%。冶金矿山业实现增加值33.2亿元,其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0.49%,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7.2%。全市财政收入的48.2%来自采矿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6月份采矿业税收完成7.1亿元,同比增长1.25倍,增收额占全部财政收入增收额的3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税收完成3.5亿元,同比增长97.7%,增收额占全部财政收入增收额的14%。矿业经济已经成为振兴全市经济、支撑市县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成为实现“工业立市”的关键。但是,在矿业发展的同时,矿山生态环境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矿业开发在全市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2002年我国稀土矿产品产量继续上升,达到8.84万吨(以REO计,下同),比2001年增长9.7%。稀土冶炼分离产品总量达7.5万吨,占世界同类产品总量的87.7%,比2001年增长5.6%。2002年国内稀土消费量约为2.2万吨,比2001年减少2.7%。 2002年我国稀土分离产品出口量为4.31万吨,较去年减少6.7%,创汇额为1.56亿美元,比去年减少24.6%,平均出口价格3619.5万美元/t,比2001年降低约四分之  相似文献   

11.
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720万亩,连续1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供地54.68万亩,增长10.7%;土地出让价款达2191.5亿元,增长90.6%。盘活存量建设用地40.3577亩,占供地总量的73.8%,同比增长3.2%。新增大中型矿产地50多处,超额完成3年找矿任务。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际钢铁协会报道,2008年,非洲消费了近13亿吨钢材,比去年增长6.7%,并预测2009年增长超过6%以上。由于钢铁需求量增长,钢铁企业需要更多的铁矿石。非洲现有的、计划的铁矿石矿山项目主要集中在: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这一天召开。这举世关注的大事使得一个平凡的日子也沐浴着光辉。一时间,中华大地上处处洋溢着“迎接十六大,喜看新成就”的热烈气氛,喜报如雪片飞来: 1978年~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1997年经济总量居世界第7位,2001年上升至第6位。2000年固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国家统计局10月中旬最新报告:2002年前三季度GDP比上年同期增长7.9%,2002年GDP总量可望突破10万亿元,经济增长又上了一个台阶,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今日国土》2014,(11):4-4
国家能源局表示.未来我国将大力推进能源节约.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打造中国能源升级版。国家能源局提出未来我国能源领域七项重点工作.包括大力推进能源节约方式,清洁高效开发利用能源.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进能源科技创新.拓展能源国际合作和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将把节约能源贯穿于经济社会及能源发展的全过程,到2020年努力将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  相似文献   

15.
1998年以前加拿大还不生产天然金刚石,才 几年间,加拿大已经成为世界金刚石的主要生产 国之一。2003年和2004年加拿大的金刚石产量 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128.6%和8.4%,达1 120 万克拉和1 214万克拉,2003年其金刚石产值为 17.7亿加元,约占世界金刚石总产值的15%,成 为世界第三大金刚石生产国(以价值计算),仅排 在博茨瓦纳和俄罗斯之后。加拿大金刚石业的快 速发展,已经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巴西矿业协会预计,到2011年巴西部分金属矿的产量将出现成倍增长,其中,铁矿石产量由2006年的3.17亿吨增长到4.95亿吨;镍产量将由2006年的8.2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28.6万吨,增幅高达248.7%;铜产量将由2006年的14.8万增长到2011年的37.6万吨,  相似文献   

17.
权威发布     
《今日国土》2012,(1):4
数字103740亿元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亿元,增长24.8%。其中,中央本级收入51306亿元,比上年增加8818亿元,增长20.8%:地方本级收入52434亿元,比上年增加11821亿元,增长29.1%。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89720亿元,增长22.6%:非税收入14020亿元,增长41.7%。  相似文献   

18.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2月1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按照我国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目标,到2010年全国建筑节能的目标为实现节约标准煤1.01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4亿多吨;建设节能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为世界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产量居世界首位,消费量居世界第2位。2005年其天然气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7.5%、21.6%和14.7%。在其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天然气占53.6%,其次石油占19.1%,煤炭占16.4%,核电占5.0%,水电占5.9%。  相似文献   

20.
1985年成立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包括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不丹、尼泊尔、马尔代夫这7个成员国。这一地区,总人口近13亿人,占世界总人口1/5强,近年来能源消费量增长很快。据估计,自1990—1999年,南亚地区一次能源消费量增长了50%。但是,迄今,南亚占世界商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也不过3.8%。虽然比1987年的2.4%有所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