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考虑了岩体结构面对稳定的影响,融入了变形的不连续性和时间概念,更加符合崩塌体变形破坏的复杂过程。应用DDA对贵州山区典型的软硬岩互层构造+不合理采矿形成的崩塌进行了模拟,效果非常接近真实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崩塌体变形破坏演化过程分为山体下陷,拉裂缝扩展和失稳倾倒3个阶段,山体破坏形态与张拉裂缝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是具有代表性的"拉裂-倾倒式"崩塌;根据模拟测点的数据,给出崩塌体变形破坏各阶段的变形量化参考值,可为该类崩塌体监测与预警指标体系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条形孤立山体、单薄山脊地质环境较为脆弱,极易形成高陡临空的陡崖带,进而形成危岩单体。现行的规范、专著中对危岩体的勘查及评价方法较多,但对条形孤立单薄山体及陡崖带的勘查及稳定性评价方法较少。以重庆市万盛经济开发区刀子岩为地质原型,对其赋存的地质环境条件、坡体结构特征、溶蚀发育特征及陡崖带下方堆积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以今推古的地质分析方法,得出该类山体的历史演化机制、岩体变形的地质力学模式,再现了该类山体在历史时期内的地质活动过程;最后提出刀子岩陡崖带勘查建议。对刀子岩陡崖带下方规划区的安全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同时为同类山体的分析及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肖锐  王学雷  王慧亮 《湿地科学》2009,7(2):175-180
血吸虫(Schistosoma)是一种寄生虫,可以寄生在人体或动物体内,主要依靠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繁殖.遥感技术作为一种监测手段,辅助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可以有效地对钉螺分布区进行监测和数据提取.运用阈值提取和空间分析的方法,对2001年洪湖市钉螺栖息地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归一化植被指数为0.2~0.3和穗帽湿度指数为7~13的阈值下,提取出可疑钉螺栖息地分布的数据,根据实际钉螺分布图对其进行精度评价,其正确率达到86.20%.82.77%的可疑钉螺栖息地分布在沟渠之中,这说明沟渠具有适合钉螺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洪湖市钉螺分布监测具有可行性,可以作为血吸虫防治工作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山体的大量开挖,形成高陡的边坡体,裸露的山体极易诱发地质灾害,对坡脚建(构)筑物及生产活动构成潜在威胁,造成财产损失。因此,在对边坡支护设计与施工时,必须要考虑到许多可能影响施工的因素,在边坡安全的前提下,经济合理,并满足国家建设工程的有关法规和规范。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对主要施工工艺与技术要求进行了分析,对边坡支护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最后对边坡监测与信息化施工进行了讨论,保证了山体边坡的稳定与安全。  相似文献   

5.
星载微波散射计技术及其在极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晓  鄂栋臣  邵芸  李震 《极地研究》2003,15(2):151-159
简要介绍了微波散射计的原理、星载微波散射计的发展状况及用于提高散射计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图像滤波重建算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几种星载微波散射计数据简要介绍了微波散射计在南北两极的应用情况 (海冰图测绘、海冰运动监测、海冰分类、极地冰盖研究等 )及其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诱发大量山地斜坡次生灾害具有明显的地形分布特征,对其地形放大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斜坡震害调查表明,宏观地貌单元对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具有控制作用,中高山区以大中型滑坡、崩塌为主,低山及丘陵区以山体震裂、小型崩塌为主;峡谷形态对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密度具有明显影响,其中“V”型峡谷发育密度高于“U”型峡谷;单薄山脊、条形山体、坡型转折部位、凸出地形等微地貌地形放大效应明显.监测显示,不同方向水平分量地震波峰值(PHA)相差可达10余倍,研究表明:地形尺寸与地震波波长的耦合作用使得地震动水平分量放大显著.  相似文献   

7.
天公山隧道穿越位于浙江省义乌市后宅街道岭脚村和毛店桥头之间的山体中,杭金衢高速公路的西侧约300m左右,轴线与杭金衢高速公路近于平行。隧址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貌上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大部分基岩裸露,覆盖层较薄。本次勘察主要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地震折射法,地震反射波法三种工程物探法对天公山隧道工程地质特性进行研究,为工程选址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区岩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区主要岩层方岩组(K1f)的22块岩石标本进行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的X荧光和薄片偏光显微镜鉴定,分析了江郎山丹霞地貌发育的岩性特征与地貌成因的关系:(1)方岩组(K1f)砾岩中的火山岩砾石和岩屑含量普遍较高,SiO2含量普遍也很高(在44.90%~75.80%之间),表明岩性总体上抗风化能力强,这使江郎山丹霞地貌最具特色的"三爿石"历经沧桑仍能巍然屹立,江郎山也因此成为丹霞地貌发育晚年时期的典型代表.(2)方岩组(K1f)的砂岩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弱,其胶结物的主要成分为方解石,粒间孔隙约占20%~25%,局部可见方解石胶结物的溶蚀现象.岩石薄片鉴定可看出,其粒间孔隙很可能是方解石胶结物被溶蚀后的结果,而且构成砂岩的岩体的流纹岩岩屑等其本身就具有气孔构造,这些岩屑在显微镜下可见已经强烈泥化,岩体抗风化程度较低,这是构成该区地貌岩性之一的砂岩被侵蚀和风化程度较高的主要原因.(3)在江郎山丹霞地貌发育过程中方岩组(K1f)岩性对地貌的形成起了基础和决定性的作用.这种岩性的特征及抗风化能力的不同导致的差异风化现象,对该区丹霞地貌后期的微地貌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岩性差异风化是江郎山山体崩塌、扁平状洞穴的形成的重要因素,这也为研究江郎山等丹霞地貌山区地质灾害的岩性特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应用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分别研究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天然生长的柽柳属植物种群及群落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不同类型柽柳种群与所有柽柳属植物种群构成的群落的分布格局,均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以该研究区植物群落主要优势种多枝柽柳、刚毛柽柳、长穗柽柳和所有柽柳属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计盒维数,它们的计盒维数分别为1.196、0.850、0.953和1.821;其值域为0多枝柽柳种群(1.196)>长穗柽柳种群(0.953)>刚毛柽柳种群(0.850).  相似文献   

10.
X641 2004010157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岩体结构特征及围岩分类=A Studyon rock mass strueture feature olld surrounding rock ranking forxilu司uhyd找犯lectri。卯~station任明华,冯文凯…//山地学报.一2003,21(1)一101一105 岩体结构特征研究是洞室稳定性分析的基础,围岩分类实质就是应用工程地质类比法进行围岩稳定性评价.本文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分析了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区围岩岩体结构特征,并建立了适合本工程的围岩分类体系.图1表2参6(作者)CheI芍42 .5,X141 2004010158层状岩质边坡的屈曲破坏分析“Analysis of buckling如eldi…  相似文献   

11.
潘永坚 《山地学报》2004,22(4):467-471
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为一主跨跨度1650m的悬索桥,其北塔位于海中的老虎山上。因老虎山山体略显单薄,山体受数条断层及其他构造裂隙的影响,整体完整性中等到一般。在大量现场地质调查基础上,对老虎山南侧天然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加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2.
川藏公路拉月滑坡的块状破坏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孔纪名  张小刚  强巴 《山地学报》2003,21(2):228-233
拉月滑坡位于东久河左岸,为典型的高位岩质滑坡。1967—08—29拉月一带山体突然发生特大型滑坡,体积超过千万立方米,是川藏公路线上著名的“拉月大塌方”灾害。文章应用块状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同结构岩石块体相互嵌合、形成具不同稳定状况的的岩体结构、控制了滑坡的发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证明该方法判别岩质滑坡的稳定性是非常有效的。岩质滑坡在西藏与西南地区都十分普遍,因此,通过对拉月滑坡块状破坏过程的分析,对其它岩质滑坡的稳定性判别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陶波  李锋  马威  刘建雄  易守勇 《热带地理》2022,42(10):1761-1770
采用工程地质钻探、物探、地质测绘及室内试验等技术方法探讨飞鹅山Ⅲ号滑坡形成机理与防治技术。结果表明:1)滑坡体主要岩性为泥质粉砂岩,飞鹅山滑坡属于新形成的深层中型牵引式滑坡,在平面上呈圈椅状。2)滑坡属于双层滑面滑坡,主滑面以中型深层滑坡为主,主滑体上部发育中型中厚层滑坡。3)滑坡产生的原因为:(1)泥质粉砂岩倾向与坡向基本一致,且岩层倾角为中等倾角;(2)人工开挖使坡脚形成高陡临空面,抗滑力大为降低;(3)雨水沿层面及节理裂隙入渗至坡体深部,大大增加岩土体容重,同时泥质粉砂岩遇水软化,抗剪强度显著降低。4)结合该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采用坡面削坡+锚杆(索)+格构梁+双排预应力锚拉抗滑桩+三维网植草绿化+截排水+毛石挡墙的综合治理方法进行防治,监测结果显示该滑坡变形及位移已得到有效控制,整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Laboratory measurements of ultrasonic wave propagation in tuffaceous sandstone (Kimachi, Japan) and granite (Iidate, Japan) were performed during increasing fracturing of the samples. The fracturing was achieved by unconfined uniaxial compression up to and beyond the point of macrofracture of the specimen using a constant low strain rate. The observed variation of wave velocity (up to 40 per cent)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 and macrofractures in the rock is interpreted by rock models relating velocity changes to damage and crack density. The calculated density of the newly formed cracks reaches higher values for the sandstone than for the granite. Using the estimated crack densities, the attenuation behaviour is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different attenuation mechanisms; that is, friction and scattering. Rayleigh scattering as described by the model of Hudson (1981 ) may explain the attenuation qualitatively if the largest plausible crack dimensions are assumed in modelling.  相似文献   

15.
高速远程崩滑动力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速远程崩滑动力学机理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工程地质与山地灾害领域崩塌、滑坡灾害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对这一研究领域,最近几十年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述评。厘定了高速远程崩滑的定义;详细地阐述了国内外众多典型重大高速远程崩滑灾害事件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概述了迄今为止所提出的高速远程崩滑形成的各种动力学机理;分析与讨论了高速远程崩滑动力学机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动向;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总体思路、目标与应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和平沟滑坡风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赵其华  彭社琴  孙钧 《山地学报》2002,20(5):611-615
本文从工程可靠性出发,对和平沟滑坡可能的失稳规模、方式及其危害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初步估算出该滑坡的危险性(风险)概率,否定了该滑坡治理的必要性,从而为国家节约了可观的建设资金。这一分析思路地其他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顺层岩质边坡顺层滑动岩体范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君  周德培  江南  杨涛 《山地学报》2007,25(3):376-380
顺层滑移-拉裂是顺层岩质边坡中常见的一种破坏模式,顺层滑动岩体范围大小是该类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其加固支挡结构设计的基础,是设计人员最关心的问题。考虑边坡开挖卸荷效应对边坡岩体力学参数的影响,建立了顺层岩质边坡顺层滑动岩体范围的计算式,利用重庆至怀化铁路沿线顺层岩质路堑边坡失稳破坏的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Norikazu Matsuoka   《Geomorphology》2008,99(1-4):353-368
Rates and processes of frost weathering in the Alps were investigated by visual observations of intensively shattered rocks,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frost wedging and rock temperatures in bedrock and measurements of rockfall activity. Rapid frost weathering of hard-intact rocks occurs along lakes and streams where seasonal freezing promotes ice segregation in the rock. Otherwise, rocks require pre-existing weakness or a long exposure period for intensively shattered. Automated monitoring shows that crack opening occurs at three scales, including small opening accompanying short-term frost cycles, slightly larger movements during seasonal freezing and occasional large opening originating from refreezing of snow-melt water during seasonal thawing. The opening events require at least partial water saturation in the crack. The repetition of crack opening (frost wedging) results in permanent opening and finally debris dislocation. Debris collections below fractured rockwalls show that pebble falls occur at an average rate of about 0.1 mm a− 1 with significant spati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ccasional large boulder falls significantly raise the rockwall erosion rates, controlled by such factors as the joint distribution in the bedrock, repetition of annual freeze–thaw cycles and extraordinary summer thaw.  相似文献   

19.
应用生物生态工程恢复重建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是当前山地环境系统建设和山地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结合泥石流生物生态工程治理试验研究,对生物生态工程的特点、环境适宜性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四川地区地震崩塌滑坡的基本特征及危险性分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杨涛  邓荣贵  刘小丽 《山地学报》2002,20(4):456-460
四川地区地震崩塌及滑坡非常发育,时常造成严重灾害,本文在现场调查资料及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四川地区地震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类型,特征及其灾害性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并就其特征进行了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