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实时监控青海省各级气象台站气象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并能统计和分析气象资料的传输及时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的青海省气象信息传输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B/S方式,在JAVA环境下开发完成,信息实时监控结果以表格形式显示,以Excel表格形式导出;实现了任意时段、任意信息报类和任意气象台站的传输及时率统计。该系统界面友好,通过业务化应用,可及时发现气象信息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逾限报或缺报,也可及时分析掌握全省各级气象台站的气象信息传输的及时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河南省气象信息网络实时业务需要,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的气象信息网络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数据库技术、GIS二次开发组件技术在Borland C + +Builder 5.0环境下开发完成,实现了对各类上行气象报文传输质量、网络质量、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传输率的自动实时监控,监控结果以表格和图形两种形式实时自动刷新,出现错情后自动报警,还实现了省中心到台站网络质量专题信息的地图发布.系统内容丰富,界面友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徐晓琳 《山东气象》2008,28(3):38-39
为了提高通信业务的自动化程度,提高气象报文的上传及时率,开发研制了非常规气象资料上行传输实时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各种非常规气象资料上行传输的实时监控、查询、告警等功能。主要介绍了非常规气象资料上行传输实时监控系统的平台概况、功能及其实现方法、开发技巧。  相似文献   

4.
向筱铭  徐晓莉  宋智  李涛 《气象科技》2017,45(4):647-652
气象数据上行传输是各类气象业务和服务正常开展的基础。针对气象通信系统切换至CTS以后,台站实时获取上行气象数据传输状况的业务需求,在分析气象数据上行传输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台站上行气象数据传输监控平台的建设思路,设计了平台总体结构,传输日志同步策略和数据个性化显示方案,采用MVC框架、Quartz调度器和jQuery Grid Plugin等技术对平台进行了实现。该平台面向台站用户具有提供上行气象数据传输状态实时监控、传输状态统计和错报查询功能;作为县级综合观测业务集成平台的一个模块投入业务使用,为提高上行气象数据传输质量提供平台支撑。  相似文献   

5.
钟艳雯  郭海峰  夏正龙  朱亮 《气象科技》2015,43(6):1065-1069
介绍如何利用Mono for Android、ASP.NET、C#开发一套可以在智能手机上使用的上行气象信息传输实时监控软件,以保障上行气象信息的时效性。从软件的需求分析、软件架构、软件实现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技术上安全、及时、准确的实现对气象信息传输情况的实时监控,并对主要功能的实现与优化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Web Service技术获取、发布传输监控信息、进行用户权限控制,优化Web Service性能,以保障监控信息安全、高效的传输;利用后台服务、隐式线程、定时警报实现快速响应、节约系统开销的手机客户端;构建兼容性、独立于分辨率的UI。  相似文献   

6.
气象观测数据的传输率和可用率是气象预报服务及时准确的基础,是衡量通信系统运行可靠程度及运维保障能力的关键指标。长期以来,各级业务人员通过不间断值守班来保障气象观测数据的传输质量。随着现代化气象业务体系的不断发展,气象业务对资料传输的时效性、完整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气象资料的综合监控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国地面气象业务体制改革的要求下,广西率先在全国实行了基层台站无人值守业务调整,设计并实现广西地面气象观测无人值守系统。该系统集数据传输监控、数据传输时效统计于一体,通过自动监控告警、主备站资料(要素)智能识别替代、双条传输链路热备等设计,建立一套无人值守传输业务流程,从技术上支撑业务改革调整,大大降低基层业务人员工作强度。业务应用分析表明,无人值守系统运行可靠,业务质量保持高水平稳定,业务效益凸显。  相似文献   

7.
针对省级"新一代国内气象通信系统"对部分特殊上行资料不能直接接入,须在省级进行前置处理,开发了湖北省气象信息监控平台(MIMP)。本文主要介绍了MIMP系统的实现技术,GPS/MET、闪电、区域站资料、自动土壤水分等上行资料的处理技术和传输流程。MIMP弥补了省级"新一代国内气象通信系统"在资料接入方面的不足。目前MIMP已成为湖北省省级中心信息传输业务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针对气象资料业务传输需要,开发了气象资料传输质量监控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全州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情况的图形界面显示,实现了24h不间断监控,对在传输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站点及时提醒,能够快速准确定位故障站点,缩短维护维修时间,极大的减轻了气象业务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1引言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网络已建成并投入业务使用。我省基本开通了省、地、县三级分组交换网及远程拨号网 ,许多报的上行路由随之转到计算机网络进行传输,既节约了费用又使传输时间大为减少 ,数据的准确率也随之提高。使用计算机网络传输虽然有许多优点 ,但接收的上行报文的分检 ,特殊天气报的挑取 ,警报的过滤及气候资料、公文及时发送到VSAT上仍需人工干预。针对上述情况 ,制作了一套上行气象资料实时自动传输监控系统程序 ,通过本系统的使用 ,大大提高了数据的转发速度 ,减少了出错率 ,减轻值班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气象台通信网络监控系统”在对 2 0 0 2年通信业务质量统计中 ,雷达拼图资料发送及时率为 10 0 % ,常规资料传输及时率为 99 91% ,无缺报。全球交换气象数据传输及时率为 10 0 % ,空气质量监测和空气质量预报的传输及时率为 99 73 % ,气象信息网络故障率仅为 0 0 12 %。省气象台通信网络实时监控系统作用大@吴展云$贵州省气象台  相似文献   

11.
本系统可以完成山西省各气象台站人工站及自动站多种类型的气象观测资料的接收,对接收后的资料进行解包,并将资料接收情况进行登记,系统把资料接收情况生成回执文件反馈回资料发送单位。业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系统制作的报表和Intranet查询登记库来了解资料到达情况。本系统还简化了各种资料的审核过程。  相似文献   

12.
多进程并发在国内气象通信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介绍了多进程并发在国内气象通信系统中传输新增资料的应用, 针对国内新增气象资料种类繁多 、信息量大 、传输时效要求高、传输频率快等特点, 传输软件通过使用避免僵尸进程产生的方法以及对多种进程间通信技术的比较, 选择了更好满足需求的消息队列通信技术, 使气象资料在国内气象通信系统中的处理时间缩短为原来的 43%, 提高了各种新增气象资料的传输效率 , 为气象资料提供了更好的共享平台, 更好地发挥各种探测仪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测量与控制技术,设计了水文信息自动测报系统,实现对不同区域的水位与雨量采集测量,并通过GPRS无线通信模块与Inter-net实现组网,把分布在不同现场的水情数据定时传送到水文信息中心进行汇总,实现水文信息的远程测量、监视、报表打印、趋势分析与报警等功能.最后给出的实际测试结果表明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及精确性.  相似文献   

14.
厦门市自动气象站数据通信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厦门市实际情况,在信息传输环节,厦门市自动气象站采集的信息传输更适合采用无线方式完成数据通信。设计了一种基于GPRS网络的多点对单点主从式自动气象站数据通信传输系统。系统中各自动气象站点的数据采集器完成气象要素信息采集,各站点的GPRS通信模块在GPRS网络中通过DDN专线与租用静态IP地址的移动中心服务器构成数据通信传输网络,中心服务器与厦门市气象台网络信息中心通过TCP/IP协议实现实时通信,气象观测终端软件完成数据的存储及加工。截止到2010年9月初,系统已稳定运行8个月。该系统不受传输距离的限制、成本低、建设快,适用于各类气象自动站远程数据传输和控制,提高了气象信息发布效率。  相似文献   

15.
沙尘暴资料传输系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系统采用C BUILDER 6.0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工具,通过提供灵活的参数配置接口,可完成W INDOW S操作系统下沙尘暴等各类气象数据的定时自动传输和手工传输。在SCO UNIX操作系统下,用C完成了资料二次传输软件的开发,主要解决省到国家局沙尘暴等各类数据的定时自动传输,解决了9210业务应用软件无法解决长文件名的传输问题。  相似文献   

16.
MESIS信息检索及可视化产品制作平台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MESIS (气象服务信息系统) 是国家气象中心及各个省级气象部门用于制作气象服务材料的新一代业务服务系统,该系统运用了GIS、数据库、可视化、多媒体和Web等综合技术实现了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的共享体系、服务产品的显示与综合集成、统计分析检索、制作、分发,以及重大气象灾害辅助决策支持与气象应急服务等功能。该文重点对MESIS中气象信息检索平台的架构体系、功能设计、GIS应用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介绍了MESIS中气象信息检索及可视化产品制作平台的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17.
李玉涛  史潇  陈景丽 《气象科技》2021,49(2):297-302
气象观测数据通常情况下通过内网有线宽带进行上传,但因设备故障、人为、自然等因素造成有线线路不通时,需要一种应急通信替代内网通信。此外,由于气象观测台站缺少断网、断电、软件卡死等故障告警机制,造成故障处理周期长,影响观测数据传输质量。本文针对气象观测台站存在的风险设计开发了基于5G的气象数据备份传输及监控报警系统,具备网络通信监测、数据自动传输、软件状态监控、各种信息提示、故障报警等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气象观测台站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减少业务人员故障解除过程耗时,从而提高气象信息传输质量,适应地面测报业务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新一代国内气象通信系统是继“9210工程”之后,国内气象通信系统的升级,建立了国家级和省级数据传输、通信数据处理和系统监视的统一管理平台。按照全国气象宽带网建设计划,新一代国内气象通信系统将取代现行气象通信系统。目前正与现行业务并行,这既是新一代国内气象通信系统测试系统及软件功能的需要,也是省级信息传输部门进行本地化配置、流程整理的需要。辽宁在分类流程梳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与现行通信系统并行的新一代气象通信系统传输业务流程,并投入业务试运行。雷达产品和基数据通过PUP软件、自动站资料、风能资料等由中心站软件实现向新一代通信系统传输,其他资料由9210通信服务器和雷达传输服务器转发到新一代通信系统。结果表明:在不影响现行业务的前提下,实现了省内所有气象信息通过新一代通信系统向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传输,满足了新一代通信系统的测试和本地化应用的需要。流程设计合理,可满足气象信息传输质量考核要求。最后,介绍了现行通信系统传输流程、新一代通信系统传输流程设计目标、设计原则、设计方案及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台站上行的各类气象数据传输质量信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以Web方式,使用ASP和VC语言开发了一个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的集统计、查询、管理、报表生成、相关文件规定检索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应用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个适合于边远站(包括高山站)的卫星通信及气象信息传输的解决方案,方案中卫星通信系统采用PES 5000(PERSONAL EARTH STATION),局域网采用24口的交换机,利用W IN2000作为路由器搭建网络环境。建立LOTUS服务器,用于传递办公信息,开发适合的气象信息传输系统,采取中转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接收处理,满足了边远气象台站业务、办公的信息传输要求。该方案在甘肃省马鬃山气象站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