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地震台网无线传输与电波信道的重要关系。指出在甚高频波段,利用地震系统现有的遥测设备,增加无线传输的距离和提高传输质量的关键在于改善电波信道。而选择合适的中转站址是改善电波信道的重要环节。这将有助于改善当前无线传输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能源与发送台址的矛盾。本文给出了在各种地形下的传播公式、估算方法及部份图表、供无线传输台网工作人员使用参考。并通过理论工程计算,对选址初步预测和对已选定而未投入使用的通讯点,可以做到传输效果的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通信网中 ,为了扩大传输容量和提高信道利用效率 ,常需要把若干个低速数字信号合并成一个高速数字信号 ,再通过高速信道传输。准同步复接分接就是实现这种数字信号合并及分离的专门技术。在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建设以及成都和乌鲁木齐区域遥测地震台网的数字化改造中 ,都用到将一定数量标称速率相同 ,但实际速率又在规定的容差之内的同步数据流进行复接和分接的技术措施。其目的是便于用一套无线中继设备传送多个子台的数据信号 ,例如 ,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大金坪中继站 ,就要求复接 1 6个标称速率为 5.76kpbs的准同步数据流。然…  相似文献   

3.
数字遥测地震台网采用无线信道在国内地震界借鉴的经验还非常有限。究竟数字无线遥测,能否在(10^-6)误码率指标下,象模拟无线遥测地震台网一样采用单向传输,尚有不同看法。从三峡无线数字遥测地叶网的成功勘选得一邓许多有益的结果,我们关于鸨线信道和信道设备的探索回答了这个问题。结论是:数字地震台网仍然可以采用无线遥测方式组网,采用传输的信道设备既经济原则,技术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电信传输地震台网是为地震科学研究,及地震预报获取高质量的地震观测资料和地震前兆观测数据而建立的。将台网中各子台的信号传输汇集到记录、分析、处理中心,都是采用有大(?)载波话路传输、无线传输、无线→微波接力传输、无线→有线接力传输信道而进行的。众所周知,任何一种遥测信道,在传输有用信号的同时都会有各种干扰信号混入。这些干扰  相似文献   

5.
针对数字测震台站地震观测资料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的特殊需求,确保山西省测震台站通信传输信道畅通,提出了利用3G网络实现以SDH光纤传输为主、无线3G为辅的双链路备份传输方案。重点介绍该传输方案的原理和实施方法,进行3G路由器并网接入及省台网中心LNS服务器增加PPTP服务的设计与实验。结果表明,基于3G无线VPDN网络可以实现省内SDH专线通信传输信道备份。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矿震台网的运行率,保障地震数据的连续率、完整率,对阜新矿震台网的信道进行了测试,主要包括制作传播路径地形剖面图以了解信道传输的视通条件、对信道传播损耗的理论计算及功率储备的测量、进行接收场强及背景干扰的测试以确定传输频点。结果显示,阜新矿震台网无线传输信道的场强在50~73 dB之间,能够保证无线信号传输质量,符合遥测台网建设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7.
引言 攀枝花地区被多个强震潜在震源区围限,是四川省地震多发区之一。为了快速准确地测定攀枝花及邻区可能发生的地震,在市政府的支持下,攀枝花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已经投入建设。 众所周知,一个地震台网的建成分为总体设计、野外勘选和安装调试3个阶段。其中野外勘选阶段又分为台基测试和无线信道测试(不包括有线传输)。无线信道测试的主要目的是摸清信道的主要状况,包括增益储备、路由中的阻挡情况,传输方向以及雷电袭击等情况,这将为今后设备选型和工作频段的选择提供强有力的设计依据。在信道测试中主要用信道误码来表征信道的主要状况。具…  相似文献   

8.
无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信道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中,信道测试是台网传输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台网的运行率和地震信号的可用率,甚至整个台网建设的成败。信道测试有3方面的内容:中继站背景场强测试、子台信道储备测试和信道误码测试。经测试后得到各种参数柱状图,以此判断每个台站的信道质量情况,及时调整台网信道传输的设计方案,确保成功建成无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  相似文献   

9.
便携式PET数据无线传输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的便携式PET中数据高速传输的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便携式PET在进行检测时,由于探测器的移动导致了有线数据传输的困难.有别于以往采用的旋转光纤接头的方法,提出在狭小区域内应用高速无线传输技术来解决数据的连续传输问题,主要评测了无经传真(802.11g)的实际性能,采用多信道同时传输时,在信道独立条件下获得的总传输速率等于各信道速率之和,以此得到更高的传输速率来满足便携式PET大数据量的连续高速传输,在方便被检测体的自由活动方面显示了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水位动态作为地震的一种前兆观测方法,已引起国内外地震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国内业已布设了大量水位观测井网,进行大范围的水位观测。但迄今,水位观测仍是分散的、单井孔的,其数据尚不能向中心传输,更不能自动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 SSC-1型水位数字传输系统系采用微计算机技术进行远程数字传输的设备。该系统采用PCM-ASK-FM/TDMA制式对水位变化进行无线,有线以及混合信道传输,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