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湖北大悟娘娘顶钨铍矿区处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桐柏-大别造山带中部,区内元古宙地层出露广泛,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具有多期次性。矿区内钨铍矿床产于花岗岩体接触带上,与燕山晚期娘娘顶岩体、鸡公山岩体密切相关。本文在分析了娘娘顶钨铍矿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勘查地球化学研究,圈定了2处化探异常,指出本区内燕山晚期花岗岩与地层、岩体间接触带及构造破碎带部位为重点找矿地带及找矿方向。本次研究既填补了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钨铍矿相关矿产研究方面的空白,又首次描述了研究区内铍矿床的地质特征,补充了国内研究相对很少的铍矿床方面的内容,同时为研究区乃至大别山地区下一步钨铍矿种的勘查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产状 湖南柿竹园钨锡铋钼(铍)矿床,为一规模巨大的网脉状云英岩—矽卡岩复合型的钨、锡、铋、钼(铍)及铅、锌等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3.
陈图华 《岩矿测试》1985,(2):123-131
一、产状 湖南柿竹园钨锡铋钼(铍)矿床,为一规模巨大的网脉状云英岩—矽卡岩复合型的钨、锡、铋、钼(铍)及铅、锌等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4.
梁子豪 《地质论评》1982,28(1):83-86
柳志青同志在《脉状钨矿床成矿预测理论》一书中,收集之不少资料,对钨、锡,钼、铍等元素的成矿条件作了比较广泛的论述。但是,有的观点是值得进一步商榷的。如钨铍垂直分带的理论,就是一个比  相似文献   

5.
中国铍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13  
中国是世界铍资源大国,本次工作统计到中国铍资源产地241处。铍矿床可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根据岩浆系统的碱铝属性,内生铍矿床可分属于过铝性、偏铝性、过碱性成矿系统;根据流体演化阶段,再分为岩浆型、伟晶岩型、岩浆热液型等3个类型;然后根据赋矿环境进一步分为伟晶岩型、花岗岩型、石英脉型、矽卡岩型、云英岩型等多个矿化形式。过铝性系统的矿石矿物主要为绿柱石;偏铝性系统的矿石矿物主要为硅铍石、羟硅铍石、日光榴石等;碱性系统的矿石矿物主要为硅铍钠石、斜方板晶石、硅钡铍矿、硅铍石、羟硅铍石、硅铍钇矿等。不同赋矿环境产生不同类型的铍矿床,对应不同的矿物组合、矿化分带、矿石结构。统计结果表明,中国铍矿床主要产于过铝性的成矿系统,偏铝性、碱性成矿系统的铍矿床较少。多数铍矿床形成于中生代,主要产于新疆阿尔泰、川西、南岭等成矿带。碱性成矿系统的铍矿床多分布在板块边缘的深断裂或裂谷,过铝性成矿系统的铍矿床主要形成于褶皱造山带,具有一定的定向分布特征。过铝性-偏铝性成矿系统的铍成矿作用可用表示不同岩浆演化阶段和成矿环境的成矿模型描述。笔者建议:在阿尔泰和川西成矿带,重点考虑花岗伟晶岩型锂铍铌钽资源的综合找矿工作;在华南地区,注意与钨锡共(伴)生的铍资源的综合利用;着重在地质找矿和科研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包括在东南沿海、大兴安岭地区寻找火山岩型和岩浆热液型铍矿床;加大西部铍资源空白区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6.
虎形山钨铍多金属矿是湘东北地区目前为止最大的一个钨多金属矿床,伴生有铍铜钼等多金属。矿床赋存于寒武系地层中,属于中温热液-构造脉状型矿床,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成矿物质具多源性,主要来自于深部岩浆,同时也有壳源成分的补充。文章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就矿床成因做些初步探讨,希望能为该地区的后续找矿工作起到一点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柿竹园超大型钨-锡-钼-铋-铍矿床形成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柿竹园已探明的钨、锡、钼、铋金属储量已超过百万吨,是罕见的超大型矿床。 1.矿床地质概况矿床产于燕山早期壳源重熔型花岗岩株与中晚泥盆世碳酸盐地层的接触带上。自花岗岩体向外,可分为5个矿石带:内接触带面型云英岩钨锡钼铋矿石带,网脉状云英岩—矽卡岩复合型钨锡钼铋矿石带,矽卡岩钨铋矿石带,大理岩网脉状锡铍矿石带,  相似文献   

8.
作者试从成矿系列或矿床成因系列的观点来探讨华南钨、铍、锡、锂,钽、铌矿床类型之间,以及不同矿床类型与不同成分花岗岩之间的成因关系。认为以上矿床属于一个与燕山早—中期富钾花岗岩-燕山中—晚期富钠花岗岩系列有关的云英岩-钠长石交代岩矿床成因系列。众所周知,上述矿床的产出是和华南燕山期花岗岩在成因上、空间上密切相关,特别是和侵入岩体顶  相似文献   

9.
下桐岭钨矿床成矿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子江 《地质论评》1986,32(1):50-58
下桐岭钨矿床位于武功山混合岩田边缘,两个褶皱构造的交汇处,矿区地层为震旦系浅变质岩。该矿床成矿作用与花岗岩化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为一花岗岩化钨矿。主要特征有:矿化类型多,矿石组分较单一;从花岗岩内带到外带均有矿化发生,并形成规模较大的钨矿床。沿着岩体内带→外带的方向,成矿金属元素具有钨、钼、铋(铍)→钨、钼→钨水平分带现象;矿床是在一个钨背景含量很高的地球化学环境中形成的,并受裂隙构造、矽卡岩、花岗岩多种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0.
错那洞穹隆是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NHGD)中发现的新成员,穹隆由核-幔-边3部分组成。核部由寒武纪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幔部由早古生代云母片岩和矽卡岩化大理岩组成,边部由变质沉积岩组成。在穹隆核部侵入有大量淡色花岗岩和伟晶岩脉。通过系统的地表工程控制,在穹隆幔部中新发现了环穹隆展布、层位稳定的矽卡岩带和厚大的铍铷稀有金属工业矿体。通过对错那洞穹隆东部矿带典型矿区的解剖,初步把矿床的类型定为热液型稀有金属矿床,在碳酸盐赋矿层位中形成富铍、铷、钨、锡的矽卡岩型矿床。铍铷稀有金属矿具超大型的资源潜力,钨锡也达大型规模。错那洞铍铷稀有金属矿主要的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此外,还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锡石硫化物型锡多金属矿。文章研究矿体特征和总结矿床类型,提出了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柿竹园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形成的几个异常因素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柿竹园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形成的几个异常因素刍议毛景文,裴荣富,李红艳,王平安(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所,北京100037)关键词超大型矿床、钨多金属矿床、花岗岩、柿竹园柿竹园矿床钨储量80万吨,锡40万吨,钼20万吨,铋10万吨,铍、铅、锌、银也有相...  相似文献   

12.
虎形山钨铍矿是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钨铍矿床。以往在对其钨铍矿体的主要赋矿层位划分上存在争义。通过与区域地层对比、地层成矿微量元素分析,确定矿区主要赋矿层位为寒武系下统的牛蹄塘组,从而推翻了多年来沿袭的震旦系陡山沱组。通过地层的重新认识,认为虎形山主要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隐伏侵入岩浆岩,与地层的成矿专属性关系不大。另对虎形山钨矿成因作出了初步的判断,对今后在该地区的找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湘东北虎形山钨铍多金属矿是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钨铍矿床。通过矿区找矿工作及科研专题工作,对矿区的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有些肤浅认识:虎形山矿区主要矿种为钨矿,钨矿物以白钨矿、黑钨矿为主,铍矿作为伴生矿种,主要矿物为绿柱石。虎形山矿的成因经历了高→中低温→表生淋滤成矿三个阶段,而钨铍成矿属于早期气成高温热液阶段,含矿热液主要来源于深部侵入的酸性岩浆,沿近EW走向的F_1高倾角的逆冲推覆断裂构造侵入上升,在F_1的主构造带内及下盘赋矿。F_1下盘的寒武系牛蹄塘组灰岩段是钨铍成矿极为重要的赋矿层位,原因是层位中富含钙质,与热液交代易形成白钨矿体。以此为成矿模式,圈定了矿区F_1下盘隐伏岩体外接触带以含钙质地层为主的钨铍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4.
位于浙江临安的千亩田钨铍矿是浙江省内已知规模最大的一个钨铍共生矿床,其形成与顺溪岩体关系密切,已有成岩年龄数据较为零乱。本次研究采集了千亩田钨铍矿区新鲜花岗岩样品,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获得了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25.5±1.1Ma、123.5±2.3Ma,表明顺溪花岗岩体为燕山晚期早阶段(早白垩世)的产物。结合周边地区近年来地质找矿的新进展,预测浙西-赣东北-皖南一带将成为新的钨矿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曾贻善  刘家齐 《矿床地质》1998,17(Z6):1083-1084
在矿物包亵体显微镜研究的基础上,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西华山-荡坪钨铍矿、漂圹钨锡矿和珊瑚锡钨矿床某些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羧酸(甲酸、乙酸、丙酸和草酸)组成。所有样品的浸取液中均含有一定数量的短链羧酸,甲酸是占优势的物种。所研究矿床成矿流体的阴离子组成特征可能与岩浆活动和围岩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云南麻花坪钨铍矿床成因及其成矿动力学意义,对该矿床开展了白云母~(40)Ar-~(39)Ar定年及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矿床成矿年龄为(32.06±0.11)Ma,成矿流体为富CO_2和高F的低盐度流体。研究认为,麻花坪钨铍矿床为花岗质岩浆热液演化晚阶段形成的热液脉型矿床,是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在三江构造带的成矿作用响应,成矿可能与地壳深熔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反映了32 Ma左右金沙江构造带强烈的挤压、走滑、逆冲推覆环境,揭示在与地壳深熔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作用具有稀有多金属矿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铍是一种稀有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约6×10-4。目前发现含铍的矿物约有50多种,具有工业价值的铍矿物主要有绿柱石、金绿宝石、硅铍石、日光榴石,其中最为常见的为绿柱石。近年来,我们通过对滇东南老君山矿集区北部马卡钨多金属矿床研究,发现该区伴生有Be资源,且Be以独立矿物日光榴石的形式存在,这与该矿集区其他铍矿床(绿柱石型)有所不同。通过详细的扫描电镜微区分析,可知研究区的日光榴石与白钨矿、萤石共生。研究表明,一般与石英脉型W矿有关的Be矿多为绿柱石型,而日光榴石多产在夕卡岩型矿床,故日光榴石的发现,除了其本身为一种新资源外,可能还指示了马卡钨多金属矿床的空间成矿模型为上部石英脉型、深部夕卡岩型。  相似文献   

18.
错那洞穹隆是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NHGD)中发现的新成员,穹隆由核-幔-边3部分组成。核部由寒武纪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幔部由早古生代云母片岩和夕卡岩化大理岩组成,边部由变质沉积岩组成。在穹隆核部后期侵入有淡色花岗岩和伟晶岩脉。祥林铍锡多金属矿位于错那洞穹隆北部,矿区内发育多条南北向、北东向张性断裂。通过系统的地表工程控制,在穹隆幔部和断层破碎带内新发现了铍锡多金属工业矿体。通过错那洞穹隆北部祥林矿区的解剖,矿化类型可初步划分为夕卡岩型、锡石-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型和花岗伟晶岩型。夕卡岩型矿体赋存在穹隆幔部的夕卡岩化大理岩内,矿化以铍、锡、钨为主,锡品位变化较大。锡石-石英脉型矿体受北东向张性断裂控制,矿化以锡、铍、钨为主,矿石品位相对较富。锡石-硫化物型矿体受大理岩内的层间滑脱构造控制,富锡,而铍、钨相对较贫。伟晶岩型矿体矿化为铍为主,伴生铷等。钻孔深部验证发现夕卡岩型矿体、锡石-硫化物型矿体、锡石-石英脉型矿体深部延伸较稳定。通过岩浆与铍锡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的研究,提出了祥林矿区两期次铍锡钨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分别与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及白云母花岗岩两期次淡色花岗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在矿体特征研究和矿床类型总结的基础上,明确了下一步的找矿标志和方向。锡石-硫化物型铍锡多金属矿和锡石-石英脉型铍锡多金属矿铍、锡、钨品位相对较富,为今后主攻的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9.
特提斯喜马拉雅发育与造山带平行的片麻岩穹窿构造带,其与喜马拉雅金锑、铅锌多金属、锡钨铍多金属矿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西藏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是喜马拉雅造山带最具特色的矿集区,集中产出20余处不同规模的金锑、铅锌、锡钨铍多金属矿床.矿集区内矿床围绕错那洞穹窿呈规律性分布,体现为从穹窿核部向外依次分布铍钨锡稀有金属矿→铅锌多金属矿→金锑矿.这些矿床分布特征与区域1:5万区域水系沉积物分析结果一致,从错那洞片麻岩穹窿核部—淡色花岗岩内部及其接触带到外围表现为W、Sn、Bi、Rb等高温元素→Pb、Zn、Ag、Sb等中温元素→Au、Sb、Ag、Hg、As等中低温元素异常组合.错那洞穹窿形成于中新世,该时期伴有大量的淡色花岗岩(23~14 Ma)侵位,此时也迎来了扎西康矿集区"成矿大爆发"(21~12 Ma).矿集区内典型矿床的H-O同位素组成表明,各矿床均显示有岩浆热液不同程度的贡献.矿石矿物的Pb同位素特征表明,锡钨铍来自于淡色花岗岩,铅锌具有多源性,既可以来自于淡色花岗岩,亦可以来自于古老基底物质,而金锑主要来自于与幔源作用有关的基性岩及玄武岩.结合矿集区内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流体及物质来源特点,文章认为扎西康矿集区内多金属矿床形成是喜马拉雅带成穹作用引发的构造-岩浆-成矿事件,构成了受穹窿控制的金锑-铅锌-锡钨铍稀有多金属成矿系统.自中新世以来,喜马拉雅造山带处于伸展活动时期,发育多期次的淡色花岗岩深熔作用,并在错那洞侵位形成片麻岩穹窿.深熔淡色花岗岩具有较高的演化程度,演化后期出溶富集Be-W-Sn-Rb的岩浆流体.在岩浆侵位过程引发的高异常地热梯度作用下,岩浆流体向外扩散,在岩浆顶部形成伟晶岩型铍铷稀有金属矿,在岩体边部与大理岩交代形成矽卡岩型铍稀有多金属矿,在错那洞穹窿拆离断裂及近南北向张性断裂中形成锡石-硫化物脉型锡多金属矿.岩浆流体在向外渗流过程中,萃取各类地质体中的成矿元素,并与大气降水、地热循环水不同程度的混合,在外围的张扭性断裂中形成铅锌,在温度更低的压扭性断裂中形成金(锑)矿.  相似文献   

20.
蒋国豪  胡瑞忠 《矿物学报》2007,27(Z1):271-272
大吉山钨矿床是一个石英脉型钨矿床,同时伴有铌、钽、铍、钼等矿化,是南岭成矿带典型的钨多金属矿床.隐伏于大吉山钨矿深部的白云母花岗,具有钠长石化和云英岩化,是钨、铌、钽等稀有元素矿化花岗岩.白云母是一个含矿化剂(F、Cl等)的矿物,矿物中矿化剂的多寡可以反映岩浆体系矿化剂的含量.因此通过对花岗岩和矿脉中自云母成分分析研究可以了解岩石成因、岩石形成的构造背景以及体系挥发分或矿化剂的地球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