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细胞中是否存在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进行了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和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脂多糖(LPS)体外孵育实验,采用亚硝酸盐法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中NOS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和LPS离体孵育血细胞组的一氧化氮(NO)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这一反应能被NOS抑制剂亚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所阻断,证实了凡纳滨对虾血细胞中存在NOS活性。同时进行了副溶血弧菌感染凡纳滨对虾对其血清NO浓度和NOS活性的影响试验。试验表明,副溶血弧菌注射感染凡纳滨对虾后12h血清中NOS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NO浓度在注射后24h开始升高,72h后各组NO浓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副溶血弧菌感染凡纳滨对虾可以诱导NOS的表达,并产生NO来抵抗副溶血弧菌的入侵,从而增强了对虾的免疫力。此外将嗜酸小球菌Pediococcusacidilactici按10.0mg·kg-1添加到饲料里投喂凡纳滨对虾后,血清中溶菌酶活力和NOS活性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且溶菌酶活力和NOS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629,r0.05[1,12]=0.532)。从而进一步说明了NOS活性可以作为凡纳滨对虾免疫力高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L-精氨酸对凡纳滨对虾体液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添加不同剂量L-精氨酸(L-arg)的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nei),测定其血淋巴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并检测其对病原体的抗病力.结果显示:L-arg显著提高血淋巴液中NO含量,且变化趋势与NOS、AKP活性升高趋势相一致;中等剂量(质量分数为1%)L-arg显著提高血淋巴液中SOD和ACP活性,但高剂量(质量分数为1.5%)、低剂量(质量分数为0.5%)L-arg对血淋巴液中SOD(高剂量除外)和ACP活性影响不显著.副溶血弧菌人工感染后,中剂量L-arg组(1%)对虾死亡率最低,高剂量(1.5%)、低剂量组(0.5%)次之,对照组死亡率最高,各剂量L-arg组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L-精氨酸可使对虾体液免疫因子总体活力达到较高水平,L-精氨酸含量过高对对虾非特异免疫力的作用效果反而不佳.  相似文献   

3.
溶藻弧菌外膜蛋白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溶藻弧菌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注射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测定其对凡纳滨对虾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及对凡纳滨对虾的免疫保护作用。注射OMP0.5、1.0和1.5mg.ml-1后3个实验组的凝集效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而血清溶菌活力在注射后急剧上升,在6h时达到最高,随后下降,到96h时基本恢复正常。0.5和1.0 mg.ml-1OMP组的抗菌活力在12h时达到最高值,且在12—72 h之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1.5 mg.ml-1组(p<0.05)。血清溶血活力在注射后3h达到最高值,在1—96h内,实验组的溶血活力维持较高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5、1.0和1.5mg.ml-13个OMP实验组对凡纳滨对虾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5.9%、75.6%和70.7%。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微塑料对牡蛎免疫力的影响,该研究对近江牡蛎(平均壳长:6.6cm)采用壳内推注的方式注入不同浓度的聚苯乙烯微塑料(0.05、0.5、5 mg·L–1,以无菌生理盐水为稀释液),分别胁迫24 h、48 h和72 h后,检测分析牡蛎鳃组织的免疫指标(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胁迫24 h后,微塑料浓度对AKP的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SOD、AKP和结构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呈现明显的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胁迫48 h后,微塑料浓度上升导致A-chE活力显著下降(P<0.05), CAT、SOD和AKP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胁迫72 h后,微塑料浓度的升高, AKP和AChE的活力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而SOD、CAT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力与之呈现相反的趋势,显示先升后降的趋势。随时间和浓度的增长, MDA处于一直上升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微塑料可使牡蛎产生免疫应激反应,且胁迫时间越长,牡蛎免疫应激反应越剧烈。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在低溶解氧条件下酚氧化酶原系统的激活机制。结果表明:低溶氧(1.5mg/L,3.0mg/L)胁迫对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多巴胺含量、血细胞数量、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相关酶活力、血淋巴中类α2-巨球蛋白活力影响显著(P<0.05),且各指标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性。在实验时间内,DO为3.0mg/L处理组,总血细胞、小颗粒细胞和透明细胞数量均在12h内降低而后趋于稳定,大颗粒细胞数量在24h内降低后保持稳定,DO为1.5mg/L处理组,总血细胞数量和三类血细胞数量均在24h内降低而后趋于稳定;DO为3.0mg/L和1.5mg/L处理组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多巴胺含量分别在24h、12h内呈峰值变化,至12h、6h时达到最大值,在24h、12h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并趋于稳定;血细胞中酚氧化酶原活力分别在12h、6h时显著降低,且均在24h时趋于稳定;丝氨酸蛋白酶活力在6h时均显著降低,在24h时达到最低值,而后趋于稳定,蛋白酶抑制剂活力显著降低,但类α2-巨球蛋白活力48h内呈峰值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48h后趋于稳定。实验期内对照组DO为5.5mg/L各指标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溶解氧变化下血蓝蛋白、自由氨基酸含量和体内Cu2+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含量、血浆和肝胰脏中Cu2+含量、血淋巴中总自由氨基酸含量和各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含量在溶解氧变化36h内呈峰值变化,在12h时达最高值,在36~48h时低于对照组水平,且变化平稳,至72h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血浆中Cu2+含量先升后降,分别于6h、48h时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而肝胰脏中Cu2+含量于6h后开始明显降低,12h时达到最小值,之后逐渐上升,于48h达到最大值并趋于稳定,稳定后Cu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mg/L溶解氧处理组血淋巴中总自由氨基酸含量和各种氨基酸含量均在48h内呈峰值变化,在24h时达到最大值,于48h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1.5mg/L溶解氧处理组血淋巴中总自由氨基酸含量和各种氨基酸含量在72h内呈峰值变化,均于24h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至72h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低氧胁迫下,凡纳滨对虾通过改变组织中自由氨基酸及Cu2+含量,迅速启动血蓝蛋白合成机制,调节血蓝蛋白含量以适应低溶解氧环境,在对虾体内环境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模拟夏季水分蒸发水体盐度快速升高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生长性能及理化调节的影响,试验设置盐度从30突变至35、40、45、50、55及60,以盐度30为对照,突变盐度下养殖28d,每7d检测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相对增重率、体长增长率,试验结束时检测血清Na+/K+-ATP酶、总ATP酶、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表明,高盐突变显著抑制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和相对增重率(P0.05),随着突变盐度的升高,凡纳滨对虾的相对增重率逐渐降低,60盐度组仅为对照组的15.53%。盐度突变至50后,凡纳滨对虾存活率显著下降。随着高盐突变幅度的增加,Na+/K+-ATP酶和ACP酶活力受到显著影响(P0.05),其中Na+/K+-ATP酶活力逐渐上升,在突变60盐度时表现为最高;ACP酶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单峰变化趋势。总ATP酶、SOD酶、AKP酶受影响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高盐突变幅度越大,凡纳滨对虾存活率越低、生长越缓慢,Na+/K+-ATP酶活力升高,渗透调节能力增强,ACP酶活力升高,说明高盐突变激发凡纳滨对虾机体代谢活力。  相似文献   

8.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对虾养殖品种之一。为比较凡纳滨对虾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应答氨氮胁迫的敏感性差异,作者对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24 h半数致死浓度(LC_(50))进行测定,并分析其胁迫效应。结果表明,24 h LC_(50)值在虾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差异显著(P0.05),不同时期凡纳滨对虾的LC90与LC_(50)变化趋势相同。在溞状幼体Ⅱ期(Z2)LC_(50)值最低,为17.811 mg/L,在仔虾第V期(P5)时,LC_(50)值最高,为44.808 mg/L。根据LC_(50)和LC90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仔虾比幼体期的耐受性强。本试验结果不仅为凡纳滨对虾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苗种培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而且为凡纳滨对虾耐氨氮品系选育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环境溶解氧含量(D.O.=3.0,1.5mg/L)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淋巴血蓝蛋白、总自由氨基酸含量、渗透压和鳃丝离子转运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氧对凡纳滨对虾血淋巴血蓝蛋白、总自由氨基酸含量和渗透压、鳃丝Na+-K+-ATPase活力影响显著(P0.05)。而对照组(D.O.=5.5mg/L)无明显变化。低溶解氧实验组血蓝蛋白含量在36h内呈峰值变化,在12h时达最高值,在36~48h时低于对照组水平,且变化平稳,至72h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同时,实验组总自由氨基酸含量在24h时达到最大值,分别在48h后和72h时与对照组水平无明显差异;血淋巴渗透压和鳃丝Na+-K+-ATPase活力在0~48h内呈峰值变化,分别于6,12h时达到最小值和最大值,48h后恢复至对照水平,且与溶解氧变化值无关,而鳃丝V-ATPase活力在试验时间内无显著变化。而对照组(D.O=5.5±0.25mg/L)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指标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重(4.00±0.03)g的凡纳滨对虾为对象,在对虾饲料中分别添加浓度为1×10~7、1×10~9和1×10~(11)cfu/kg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以对虾商品饲料为对照组,养殖42d。实验结束后,测定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情况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研究表明:各组对虾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除了枯草芽孢杆菌1×107cfu/kg添加组,其余添加组中凡纳滨对虾的体重、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消化率(P0.05)显著提高,在添加浓度为1×109cfu/kg时各指标取得最大值。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可提高凡纳滨对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溶菌酶、总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血清蛋白浓度等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且均在添加浓度为1×109cfu/kg时各指标取得最大值。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当浓度的益生菌可有效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提高其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当益生菌的添加浓度为1×109cfu/kg时,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