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在地震前兆现象的震例总结和研究中,地下气体中氡异常的观测预报效能一直受到研究界的广泛关注。安徽庐江水氡正常情况下变化平稳。2014年8月起,安徽金寨地区发生震群活动,期间庐江水氡快速升高,10月26日金寨主震3.4级地震后恢复正常。地震震中位于皖西NWW向的青山—晓天断裂附近,向东展布方向与NWW向金寨—东汤池断裂交汇在庐江地区。庐江水氡的高值异常是否与构造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
前言 1976年8月16日松潘7.2级地震前6天,姑咱水氡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单点突跳异常,四川省地震局据此对松潘7.2级地震作出了较好的临震预报;因此,姑咱台水氡的观测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地震界的关注。不少人以姑咱水氡单点突跳异常为依据发表了文章。笔者经过对原始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认为姑咱水氡单点突跳变化不是地震前的临震前兆异常,而是观测中的一种随机误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山东德州2号井2004年9月11日水氡高值异常变化特点,对水氡高值异常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详细调查影响水氡变化的各种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合理推断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异常”是由于临近水井抽水引起的干扰,不是地震异常。研究论证了开展流体氡前兆观测与分析预报的同时开展流体氡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夏河5.7级地震前青海地下流体台网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9年10月28日夏河5.7级地震前,青海地下流体台网出现一系列的异常。本文即选取了青海地下流体台网中出现异常的门源水位水温、平安水位水温、乐都水温、佐署水温、湟源水氡、西宁水氡,对异常变化形态、时间进程和同步性、异常空间分布等进行了分析,并异常产生的原因以及与夏河地震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这些异常不是夏河地震震源体活动导致的,而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构造应力场整体变化的结果,是场兆而不是源兆。  相似文献   

5.
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市与西昌市会理县交界处发生了6.1级地震,在这次地震前,攀枝花川-05井的数字气氡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综合分析认为,气氡观测存在短期、临震异常的同时,还存在中期趋势异常。本文主要对8月30日地震前,气氡观测资料的异常、机理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张昱  陈瑶  李春燕 《高原地震》2007,19(3):17-20
分析了2003年11月13日岷县-卓尼5.2级地震以及2004年9月7日5.0级地震前甘肃地区水氡观测点和2个气体观测点的资料变化情况,发现地震前礼县水氡、西和水氡、武山I号泉水氡、清水温泉水氡以及武山2个气体观测点的几种气体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7.
耿杰  王忠民 《地震研究》2002,25(4):314-319
在对沂水泉成因探讨、沂水水氡正常变化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沂水水氡变化的现场分析落实和周围采样点分析结果及构造地质和流动地磁观测结果,对山东沂水水氡自2001年3月28日以来的异常变化从形成机制上进行了分析,认为沂水水氡的下降变化与应力活动增强、构造活动加剧有关。  相似文献   

8.
应用气体扩散和氡蜕变理论讨论水氡异常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气体扩散理论,给出水氡异常变民体积应变的近式关系式,式中证明由于气体的扩散效应,水氡异常变化对体积应变量相 放大作用。这有是形成异常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合丰水氡异常对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深入研究了矾山泉水氡资料的趋势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对水氡与气温的正相关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该泉水氡资料的映震能力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矾山泉水氡资料从长期到中短期的异常变化与本区的中强地震活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根据中短期异常可作出6个月以内中等地震发生的概率为68.70%。  相似文献   

10.
范雪芳  马朝晖  赵文星  李美辉 《地震》2007,27(2):112-120
系统分析了定襄泉水氡的正常与异常的动态变化。 定襄水氡具有“正弓型”年变化; 依据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一个水文年内可分出气温影响期和降水-径流影响期; 水氡还有季节性短期变化和多年周期变化。 采用“改进从属函数法”, 其定襄水氡异常与华北多次强震有明显对应关系; 前兆异常变化具有破年变、 相关关系改变及多年周期性等特点, 可作为震兆性质的动态判断标志; 正常与异常动态有着相同与不同点, 表明两者间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1.
甘孜地震台水氡观测资料的干扰识别和短临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整理了甘孜地震台自有水氡观测以来的数据,分析了观测数据中的各种干扰因素,并研究了在该台200 km范围内的5级以上地震、300 km内的6级以上地震前水氡的短临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974年以来甘孜水氡多次出现中短期异常变化,异常具有破年变、相关关系改变等特点,水氡异常的产生与水温、流量因素有关,更与岩石应力-应变、地壳构造活动等有关.短临异常出现的时间大多集中在1个月内,异常形态以突升、突降为主,异常变化的幅度在10%以上,异常幅度的大小与地震震级的大小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河北涿鹿矾山泉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水质类型等,对该泉近30年来的原始水氡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对矾山水氡的干扰因素及映震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1975年水氡观测以来,水氡一直保持夏高冬低的规律,虽因季节性排水有一定影响,但年变形态受干扰较小,在唐山7.8级地震和张家口地区个别中等地震前有一定异常反映,但对20世纪80年代后发生在张家口地区及邻近区域的中强地震反映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耿杰  王忠民 《地震》2003,23(1):95-101
据沂水观测井的构造背景、环境条件和泉的成因结果, 经过前兆异常现场落实和采样分析, 并结合活动断裂、地震活动以及流磁观测结果对山东沂水水氡自2001年以来的异常变化从形成机制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沂水观测井位于沂水-汤头断裂与沂水-沂源断裂交汇部位, 系断层上升泉, 具有应力易集中的地质构造环境; 沂水水氡的下降异常变化与沂沭断裂带中南段的应力活动增强和沂水-汤头断裂与沂水-沂源断裂构造活动加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甘肃地区水氡(流量)异常与周边中强地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及周边地区是一个中强震多发区,该地区的前兆异常对青藏高原北缘地区强震活动有着敏感的反映.1980年以来该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20余次.多次地震前,甘肃地区的水氡资料出现了大量的中短期异常.分析了甘肃省目前仍在继续观测、观测环境较好、仪器稳定的水氡测点在甘肃及周边地区发生的中强地震前资料的变化情况,发现多数测点在多...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对华北、南北地震带等大范围内20多个(总共约40个)主要水化学(水氡)观测点近20年连续变化曲线的分析,发现1966-1976年地震活动高潮期均呈现趋势性高值异常,突变异常比较普遍。1977-1985年地震活动相对平静期则呈现平稳的正常值变化,只是在局部地区的个别测点出现短趋势异常或突变异常。由此认为地震活动高潮期大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形成大范围水化学异常场,这是预报连发性大震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从邯郸6井水氡1986年以来的月均值曲线分析,2001年以来水氡处于高值异常变化,2003年5月月均值一阶差分出现超出2倍均方误差的单点异常。在以往日常资料分析中,如果邯郸6井水氡出现一些显著变化,往往习惯性地怀疑其观测环境特殊性影响资料的信度,即将其归因于邯郸6井停泵、观测水样为井网混合水所致。随着分析的深人,认为如此分析过于简单。鉴于以上原因,本文拟对该井多年资料进行深人分析,对资料的映震能力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GRACE-based estimation of a groundwater storage change in a data-poor region using a case study of the Ngadda catchment in the Lake Chad Basin. Although the Ngadda catchment has only one set of in situ time series data of groundwater from 2006 to 2009 and a limited number of groundwater measurements in 2005 and 2009, GRACE-based groundwater storage change can be evaluated against the in situ groundwater measurements combined with specific yield data. The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 in the Ngadda catchment shows that maximum rainfall reached in July and August, whereas both the maximum total water storage anomaly and the maximum groundwater storage anomaly occurred 2months later. Whereas the mean annual amplitude of total water storage anomaly is about 17cm from both the average total water storage anomaly from three mascon products and the one from three spherical harmonic products, the mean annual amplitude of soil moisture storage anomaly is substantially varied from 5.58cm for CLM to about 14cm for NOAH and Mosaic. The goodness-of-fit tests show that CLM soil moisture produces the closest estimation of groundwater storage anomaly to the in situ groundwater measurements.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GRACE-based estimation for groundwater storage anomaly can be a cost-effective and alternative tool to observe how groundwater changes in a basin scale under the limitation of modelling and in situ data availability.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1990年以来在祁连山断裂带上发生的7次地震前,嘉峪关气氡观测点和酒泉水氡的变化情况,发现在1990年10月20日天祝6.2级地震、1992年1月12日嘉峪关5.4级地震、1995年7月22日永登5.8级地震和2002年12月14日玉门5.9级地震前,嘉峪关气氡观测点均记录到短期的破年变异常,而酒泉水氡在玉门地震前为明显的突变型中期异常。  相似文献   

19.
山西定襄奇村水氡观测短期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山西定襄泉、奇村水化井中水氡含量的年变动态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针对2008年6月至8月两处出现的短期、高值突跳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定襄水氡短期变化受短期降暴雨影响;奇村水氡则是周围冷水井抽水灌溉所致。  相似文献   

20.
An earthquake sequence at the transform plate boundary in South Iceland, that included two magnitude 6.5 earthquakes in June 2000, was anticipated on the basis of a centuries-long seismicity pattern in the area. A program of radon monitoring in geothermal water from drill holes, initiated in 1999, rendered distinct and consistent variations in radon in association with these events. All seven sampling stations in a 50 × 30 km zone covering the epicentral area showed a consistent pattern. Four types of change could be identified: 1) Preseismic decrease of radon. Anomalously low values were measured 101–167 days before the earthquakes. 2) Preseismic increase. Spikes appear in the time series at six stations 40–144 days prior to the earthquakes. These anomalies were large and unusual if compared to a 17-years history of radon monitoring in this area. 3) Coseismic step, most likely related to the coseismic change in groundwater pressure observed over the entire area. 4) Postseismic return of the radon values to the preseismic level about three months later, also concurrent with groundwater pressure chan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