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开平市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2013年1月1日—2018年1月31日的碉楼景区游客数据进行了统计,选取舒适度指数、日雨量、日照时数、极大风速和最高气温作为因子建立开平碉楼景区的旅游气象指数预报方程,再根据试预报情况对方程进行检验,确定旅游气象指数。结果表明:(1) 4和10月是开平碉楼景区旅游的最佳时间;(2)降雨和风速过大均会给游客出行带来较大负面影响;(3)日照时数和最高气温在不同季节对游客的影响存在差异。运用预报方程计算出的旅游气象指数与景区实际游客人数相关性强,基本接近实际情况,预报效果良好,能较好地为开平碉楼景区的游客服务。  相似文献   

2.
2002年全球重大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晓燕 《气象》2003,29(4):28-31
全球气候仍为异常暖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形成新的ENSO暖事件。冬季前期连续大雪严寒席卷了欧洲大部地区,美国南部也受到罕见大雪袭击。南亚东部、中南半岛湄公河三角洲雨季降水频繁,引发严重洪涝灾害。8月,欧洲异常暴雨引发世纪大洪水,多国受灾严重。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西部、非洲大部降水持续偏少,发生严重干旱。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风暴给沿岸国家带来不同程度的灾害。  相似文献   

3.
加工番茄与气候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又名西红柿、洋柿子、番柿等,属茄科,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在热带为多年生。原产于南美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地。16世纪传入欧洲,始作为观赏栽培,直到18世纪后半期,才在意大利用作蔬菜栽培。我国17世纪的《群芳谱》上已有“番柿”记载,但直到20世纪开始才开始作为蔬菜栽培。现在已是我国的主要蔬菜之一。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西兰依赖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对欧洲大量的畜牧产品出口,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成立后,新西兰畜牧产品对欧洲的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当时新西  相似文献   

5.
任爽 《广东气象》2007,29(B12):89-90
利用开平2000-2005年的气象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将地面气象月报表预审中隐性矛盾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出各气象要素值间的差值规律。  相似文献   

6.
全新世大暖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新世大暖期,简称大暖期,指全新世气候最温暖的时期。这是自11.5 kaBP进入全新世以来的重要气候时期,在20世纪早、中期就有不同学者提出大暖期的概念,但是使用的名称不同,如  相似文献   

7.
孙忠  刘燕 《气象》2002,28(S1):30-32
分析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构成特点,从为受众服务的角度,结合实际工作,研究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解说天气的用词和语句风格、重点等,提出了电视天气顸报的解说需要不断创新的观点,从不同的天气背景出发,比较、分析了不同风格解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利用开平市国家气象观测站1959—2016年逐日降水数据,通过功率谱分析、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开平单站雨量数据中存在的振荡变化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开平单站逐年降水、逐日降水不存在稳定的振荡周期,其中逐年降水表现为多尺度的阶段性变化,逐日降水中季节内振荡信号最强,并存在相对较弱的5 d及以下尺度振荡、准双周振荡等;通过对汛期逐日降水振荡变化的分析发现,开平汛期降水偏多年,逐日降水易表现为低频振荡;汛期降水偏少年,逐日降水易表现为高频振荡。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天山和阿尔泰山长期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基于树轮资料的25条历史气候序列,集成重建了天山和阿尔泰山近150 a的年降水量和夏季气温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0世纪上半叶是天山区域极端气候年份频现时期,而阿尔泰山极端气候年份在20世纪上下半叶分布数量相当且在19世纪下半叶相对较少。两个山系极端低值气候年份的一致性更好,且与部分历史记录吻合。天山在过去150 a内大致经历了5个偏干时期和5个偏湿时期,以及3个偏冷时期和3个偏暖时期;阿尔泰山则经历了5个偏干时期和6个偏湿时期,以及4个偏冷时期和4个偏暖时期。此外,除均存在2~6 a左右的变化周期外,天山年降水量重建序列存在27~30 a和38~39 a的变化周期,夏季平均气温重建序列存在10.5 a、53.5 a和63.7 a的变化周期;阿尔泰山夏季均温存在12.6 a的变化周期。分析表明,ENSO对天山和阿尔泰山年降水量有显著影响,而太阳黑子数与阿尔泰山夏季气温呈滞后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1~1998年青藏高原123个气象台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近40年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青藏高原经历了一次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显著增加的气候突变。以突变点为界,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即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后期,青藏高原为相对暖干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青藏高原进入相对暖湿时期。由此,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和突变理论上可以初步判断,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青藏高原气候年代际变化实现了由暖干型向暖湿型的突变。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突变早于相对湿度突变;青藏高原的增温、增湿现象主要发生在冬季;春季亦增温、增湿,但增幅小于冬季;夏季出现增温和略减湿现象;秋季为明显增温,但湿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青海气候条件对牧草再生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如英  汪青春  陈芳 《气象》2005,31(5):21-25
选取1994~2001年河南、甘德两站牧草再生草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通过分析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及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牧草再生性的影响,建立了牧草再生草产量气候模式,讨论了再生草增、减产的气候条件。研究得出: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因气候条件不同,割草不一定能增产。  相似文献   

12.
管勇 《广东气象》2007,29(B12):27-30
采用1962~2006年的江门地区的5个气象站(新会、鹤山、开平、恩平、台山)降水和气温资料,通过对降水的相对变率、各年份旱涝类型、降水保证率和年、月、季的降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为江门地区预防洪涝、合理蓄水和用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选取1994~2001年河南、甘德两站牧草再生草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通过分析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及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牧草再生性的影响,建立了牧草再生草产量气候模式,讨论了再生草增、减产的气候条件。经研究得出: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因气候条件不同,割草不一定能增产。  相似文献   

14.
扼要叙述了天气阶段的概念、属性、划分原则及不同天气阶段类型对应的不同天气,介绍了不同天气阶段类型的识别方法,并利用欧洲中心中期数值预报产品,提高了预报时效。  相似文献   

15.
对开平最近10年期间的雷暴气候特征和雷电灾害资料进行整理、利用Excel统计分析,总结出开平地区雷击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16.
OTC-1型开顶式气室中CO2对大豆影响的试验结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OTC-1型开顶式气室对大豆进行了长时期不同CO_2浓度处理的接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CO_2浓度处理对大豆生长发育、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及叶片光合作用率等影响显著,且均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17.
春小麦日蒸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利用称重式仪器——水力蒸发器,观测了不同天气状况、不同生育时期及浇水前、后一天内各时段春小麦的蒸散量。研究结果说明:春小麦夜间(20-08时)蒸散量较小或为负值;蒸散量从08时开始增加,到16时左右达最大值;16时或18时以后蒸散量开始减小,夜间02-06时达全天最低值。晴天春小麦的蒸散量高于阴天,以10至18时差距最大。春小麦灌水及降雨后蒸散量有所增加。且不同时段的蒸散量与气温及水力蒸发器地面温度呈二次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8.
风速不连续,风向气旋式辐合与江苏省暴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华  徐抗英 《气象科学》1997,17(2):185-191
本文由五次大暴雨过程总结和探讨了风速不连续、风向气旋式辐合在暴雨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贡献,为提高预报暴雨发生,发展的准确率,提出了“风速不连续、风向气旋式辐合概述模式”,从而在预报暴雨过程时期从预报思路中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9.
跨入21世纪,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党肩负着新世纪光荣而艰巨的发展重任。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对党的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带头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0.
随着艺术的进步,建筑跟艺术日趋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建筑对外观的美观和艺术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当美观性和安全性产生冲突的时候,需要找到两者的最佳融合点,让建筑既满足美观的要求,又不失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