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广西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是贵州荔波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拓展地。环江喀斯特地貌发育演化受岩性、地质构造、断层、节理、裂隙和地下水文系统等因素影响。岩层由纯度较高的石灰岩和白云岩等可溶性碳酸盐岩构成,地壳运动使该地抬升,岩层受力发生褶皱并隆起断裂,断层节理发育;降雨、较高的温度以及地表-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侵蚀-溶蚀作用,使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下切,地表因长时间受剥蚀和溶蚀,地貌演化由幼年期经青年期进入壮年晚期。发育成峰丛谷地、洼地、峡谷及峰林洼地、谷地、盆地和多层洞穴等为主的形态多样的锥状喀斯特地貌景观。环江喀斯特自寒武纪以来经历了形成山间盆地和石炭系巨厚碳酸盐岩的沉积成岩阶段及喀斯特化作用,地貌发育演化经过3个主要阶段,即褶皱断块山地―盆地形成阶段、喀斯特峰丛―峰林发育阶段和喀斯特峡谷形成阶段。演化模式遵循峰丛洼地→峰丛谷地→峰丛峡谷→峰林洼地→峰林谷地地有序正向演替规律。揭示了热带-亚热带锥状喀斯特地貌发育主要阶段及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分区的名称商榷与环境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明了锥、塔峰等热带喀斯特地貌发育的适宜的气候和地质地貌条件,论述了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喀斯特地貌空间分布与气候和地质地貌条件的关系。针对现行《石漠化分区》命名存在的科学系统性问题,对石漠化分区的命名系统提出了修改意见:将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分为锥、塔峰喀斯特地貌区和非锥、塔峰喀斯特地貌区2个区。锥、塔峰喀斯特地貌区,根据喀斯特地貌类型分为浅碟型峰丛洼地,漏斗型峰丛洼地和峰林平原等3个亚区,分别对应原《石漠化分区》的岩溶高原区,峰丛洼地区和峰林平原区。非锥、塔峰喀斯特地貌区,根据区域地貌类型分为高原盆谷,高原峡谷,高原和中低山槽谷,中高山和中低山等5个亚区,分别对应原石漠化分区的岩溶断陷盆地区,岩溶峡谷区,岩溶槽谷区,中高山区和溶丘洼地(槽谷)区。鉴于热带喀斯特地貌区裸露性喀斯特坡地分布广,石漠化严重,特别是漏斗型峰丛洼地亚区裸露性喀斯特坡地面积比例高,是南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集中连片的国家级贫困区,建议南方石漠化治理向黔桂滇接壤的漏斗型峰丛洼地亚区倾斜。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分区纲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热带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和任美锷先生提出的喀斯特地貌演化理论展开讨论,并遵循地貌类型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根据地貌形态和成因的相似性,提出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分区纲要。根据喀斯特地貌的气候类型,南方喀斯特地区分为:热带喀斯特地貌类型区和非热带喀斯特地貌类型区。根据喀斯特地貌形态组合,热带喀斯特地貌类型区再分为:黔中高原浅碟型峰丛洼地,黔-桂斜坡带漏斗型峰丛洼地和广西峰林平原等3个亚区。根据区域地貌形态,非热带喀斯特地貌类型区再分为:川西、滇西北中高山,滇东高原盆谷,北盘江高原峡谷,黔渝川鄂湘接壤的中低山槽谷,湘中、湘南、鄂东中低山丘陵区等5个亚区。  相似文献   

4.
峰林峰丛是形态最典型、特征最突出的喀斯特地貌,而喀斯特形态研究是喀斯特研究的基础。该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在全面梳理峰林峰丛地貌的概念内涵、形态特征、中西方不同表述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峰林峰丛地貌形态研究的发展历程。喀斯特峰林峰丛地貌形态研究经历了从定性描述到定量分析,从简单的数理统计、形态量计到分形分析,以及随多源、高分辨率数据的获取而发展起来的基于DEM和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精确定量分析等几个重要阶段。在分析总结上述峰林峰丛地貌形态研究过程及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的形态定量研究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喀斯特峰林峰丛形态研究的前景做出展望,并提出峰林峰丛地貌形态研究的发展方向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贵州高原北部发育平缓丘丛和深切峰丛2种喀斯特地貌组合,保存于喀斯特山间盆地的河流阶地对区域地貌演化具有指示意义。本文根据阶地发育特征和光释光(OSL)测年,分析阶地形成的时代和动力,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构造抬升和河流侵蚀对黔北喀斯特地貌演化的驱动作用。结果显示,绥阳盆地T1阶地时代18.8~8.2 ka,T2时代144.4~104.1 ka;旺草盆地T1年龄为5.5 ka,T2年龄为45.1 ka。绥阳盆地阶地以漫滩相沉积物为主,旺草盆地阶地则多切割了白云岩基岩。分析认为,气候条件影响了阶地的沉积过程,但差异性构造抬升应为区域河流阶地差异发育的主要因素。阶地测年显示,旺草盆地的河流平均下切速率明显高于绥阳盆地,表明芙蓉江流域构造抬升和河流下切强度明显高于洋川河。在差异性构造抬升和河流侵蚀综合作用下,北部大娄山区形成了深切的喀斯特峰丛-峡谷地貌,南部乌江中游流域则发育以平坦盆地和宽缓丘丛为主的地貌组合。  相似文献   

6.
洪水资源化是解决喀斯特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有效途径。文章在贵州省喀斯特地区选取40个流域作为研究样区,利用面向对象技术的监督分类型方法,提取典型喀斯特地貌类型;分析流域样区特征,利用系统聚类法,将其划分为6种流域类型,即是:喀斯特低中山型(Ⅰ)、峰丛谷地型(Ⅱ)、混合型(Ⅲ)、峰林盆地(溶原)型(Ⅳ)、峰丛洼地型(Ⅴ)和峰林地貌型(Ⅵ);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地貌空间配置对洪水径流特征的影响,探索地貌空间配置对洪水的分配与承载规律,从流域结构角度研究地貌空间配置对洪水资源化的实现。研究表明:1)洪水径流模数、径流系数及其Cv值曲线呈现“双峰型”分布,且分别在峰丛谷地型流域(Ⅱ)和峰丛洼地型流域(Ⅴ)达极大值;2)不同流域类型实现洪水资源利用总量,从大到小排序为:Ⅴ(6.22×108 m3)>Ⅰ(2.88×108 m3)>Ⅵ(1.49×108 m3)>Ⅱ(1.34×108 m3)>Ⅳ(1.25×108 m3)>Ⅲ(0.55×108 m3);3)除峰丛谷地型(Ⅱ)和混合型(Ⅲ)流域外,所有流域类型的地下洪水资源总量大于地表洪水资源总量。喀斯特流域的洪水资源化,深受喀斯特地表的起伏及其流域侵蚀基准面和溶蚀基准面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在对都安地下河公园区域地质背景及喀斯特景观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都安喀斯特及地苏地下河系、都安天窗群、峰丛峰林等典型喀斯特景观的形成演化过程,认为都安喀斯特正处于地下和地表喀斯特彼此制约,却又相互协调、同步共生的特殊发育时期;揭示了古近纪以来,暂时性地表流水、地表河等各种地表流水与地下河间,历经独立、袭夺、改道、相连等阶段,对应地下与地表喀斯特间,由地表地下各向分散独立成景→地表地下各向单一网络式成景→地表地下统一网络式成景,并逐渐形成彼此对应喀斯特景观的演化序列和过程。其中,地表喀斯特作用,由强→弱,由主角→配角,并从西北侧至东南侧逐渐演化、分异,形成高峰丛深洼地→中峰丛洼地→低峰丛洼地→高峰林谷地→低峰林谷地5种不同且依次过渡的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作用,则由弱→强,配角→主角,逐渐形成庞大、复杂的地下河喀斯特地貌——地苏地下河系;地下与地表间,由彼此独立→整体相互制约、协同共生,并形成由500多个天窗组成的天窗群。因此,公园既是全球展现地下河喀斯特景观美景的杰出代表地之一,又是全球地下河喀斯特地貌演化的杰出范例,还是展示地下与地表喀斯间彼此制约,却又协同共生发育的典型参照地。  相似文献   

8.
中国荔波锥状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全球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品冬  熊康宁  肖时珍 《地理研究》2013,32(8):1517-1527
研究世界自然遗产地价值,对遗产地本身以及其他类似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系统论思想,将"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一批三处遗产地中的荔波锥状喀斯特置于全球视角,选取相似的、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结合世界遗产第八条有关地质地貌特征与演化历史等方面的评价标准,进行全球对比分析,揭示其全球显著价值。研究表明:荔波锥状喀斯特具有更为独特的演化环境与更为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更有典型的锥状喀斯特单体形态与较为齐全的地貌组合类型,更有罕见的锥状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和生命记录。荔波锥状喀斯特是反映地球热带-亚热带锥状喀斯特演化历史主要阶段的典型范例,极具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的世界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独山南部喀斯特谷地、槽谷纵横交错,地下河系十分发育。本文从构造体系、构造应力场对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控制入手,着重探讨了不同期的构造应力场网络及构造节理变形网络对喀斯特地貌及喀斯特地下水网络的控制,并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探讨了二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仰韶大峡谷砂岩峰林地貌与砂岩溶孔等特色景观,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石测试与遥感影像分析,探讨了景区地貌景观的成因机理与演化。研究结果表明:仰韶大峡谷汝阳群石英砂岩岩层产状平缓,岩石坚硬刚性强,但垂直节理极其发育。第三纪地壳整体上升,地下水沿垂直节理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造就了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基本形态,主要由石柱、峰丛、峰林、石门、天生桥及峡谷、嶂谷等构成。另外,怪洞形成的物质基础是特定的岩性,汝阳群上部北大尖组与白草坪组均夹白云质石英砂岩及砾屑白云岩透镜体,抗蚀能力弱,在强烈的物理风化与化学风化的联合作用下,水土流失形成空洞。  相似文献   

11.
<正>Karst ecosystem is an ecosystem constrained by karst environment.A series of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karst ecosystem are originated from carbonate rock.In China,the area with karst landform covers a total area of 3.44 million km2,accounting for one third of the whole land  相似文献   

12.
沪蓉高速公路西段喀斯特发育特征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沪蓉国道主干线湖北省高坪-吉心段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分析其发育和形成原因,并对区域喀斯特发育史作了研究。通过不同地层岩石的溶蚀性、喀斯特发育程度及地下水的赋存情况,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径流、排泄运动关系,研究此区域的集中排泄和分散排泄两大喀斯特水系统的发育规律及规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喀斯特对路线工程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3S”技术,结合水文、地质地貌等野外考察,围绕喀斯特水动力效应、地貌响应及缓冲区的缓冲作用进行分析,探讨了贵南铁路对荔波-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地貌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贵南铁路线路穿过荔波-环江喀斯特的缓冲区,未穿过遗产地,对遗产地地貌价值无直接影响;2)线路以桥梁、隧道、路基的形式穿过缓冲区,以桥梁形式跨过遗产地上游地表河与地下河,河中不设桥墩,基本不影响遗产地上游水质水量;缓冲区的九万大山二号隧道可能使缓冲区隧区降深漏斗带内地下水位降低,但对遗产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喀斯特作用过程的影响极小;位于缓冲区的路基出露处均为非喀斯特地貌,不影响遗产地喀斯特地貌;3)遗产地大、小七孔与茂兰-环江2个片区分属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无统一的地下水水力联系,贵南铁路对遗产地2个片区之间地下水水力联系及喀斯特作用过程无影响;4)线路将影响缓冲区的13个峰丛洼地共计面积5.32 km2,占缓冲区总面积的1.22%,基本不影响缓冲区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貌过程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貌学是现代地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本文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所以来在地貌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包括河流地貌、黄土高原与坡地地貌、青藏高原及南极地貌与第四纪、喀斯特与旅游地貌、地貌实验与模拟、地貌制图共六个方面,对地理资源所地貌研究团队目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并就提高地理资源所地貌研究在学科发展和服务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不同石漠化程度岩溶峰丛洼地系统景观格局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李阳兵  王世杰  容丽 《地理研究》2005,24(3):371-378
利用花江岩溶峡谷区南坡不同石漠化程度的5个独立的岩溶峰丛洼地系统景观要素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多样性、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等景观格局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所指示的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这些指标在不同峰丛洼地系统都能较好地评价石漠化过程中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规律,对分析石漠化土地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但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也与各峰丛洼地系统的景观基质有关,在不同石漠化程度的峰丛洼地系统中,反映的景观生态意义是不一样的。景观格局分析不仅强调面积,而且还考虑所研究石漠化土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格局)、景观组成特点与石漠化过程的关系和对石漠化的影响,在石漠化程度判定和石漠化指标的研究中景观格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丹霞地貌与岩溶地貌旅游景观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丹霞地貌与岩溶地貌的旅游景观进行系统比较,揭示两者在发育条件及分布特点、自然及人文旅游景观方面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在发育条件上,两者的岩性、构造环境和主要外营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另一方面,两者的发育又都依赖于一定的水热条件和密集的节理裂隙.在空间分布上,两者发育最典型的地区均在我国南方亚热带、热带湿润区;其中,东南地区尤以丹霞景观见长,西南地区更以岩溶景观取胜.自然景观方面,丹霞景观与岩溶景观在类型、外形、组合上有较多相似之处;两相比较,岩溶风景胜在山奇洞奥,而丹霞风景则胜在赤壁丹崖.人文景观方面,丹霞地貌  相似文献   

17.
贵州岩溶荒漠化成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岩溶荒漠化是贵州岩溶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对土地生产力的破坏作用巨大。它是碳酸盐岩的侵蚀过程与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了贵州碳酸盐岩区域侵蚀的地质背景,认为岩溶地区的碳酸盐岩侵蚀及地貌和生态环境特点、被侵蚀土粒的物质输送规律构成了岩溶荒漠化的自然基础,指出碳酸盐岩的化学侵蚀并非风化成土过程,以及一般的土壤侵蚀指标并不能代表岩溶地区土壤侵蚀的真实情况。同时还分析了岩溶荒漠化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产生根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