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张希贞胜利油田钻井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钻进平台的研制和设计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了4O/46大功率中速柴油机研制、胜利一号座底式浅海钻井平台研制、胜利二号步行式浅海钻井平台的研制、胜利四号钻井平台的技术改造,主持了SL902式油驳船的研制,组织和参加了有关海洋作业平台、生产采油平台的研制、设计和海上施工。发表了“座底式钻井平台的设计特点及其在浅海的适应性”、“胜利二号钻井平台主要性能的研究与设计”等论文。任山东海岸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理事介绍(四)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刁口海床分布有大量的输油管线,2005年8月6日至9日台风"麦莎"经过此地形成风暴潮。2005年8月5日和8月12日在风暴潮前后分别对胜利油田106钻井平台附近1条裸置海底管线铺设地区海床土工程性质进行了原位测量,发现(1)由于管线的存在导致管线两侧潮滩的水动力条件发生改变,继而使得两侧海床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2)风暴潮过后,管线地区海床土强度整体稍有增加。研究结果为波浪与管线共同作用下海床土变化研究提供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3.
老168平台丛式井组是2009年中石化及胜利油田的重点产能建设项目之一,平台上共部署58口海油陆采定向井。该丛式井组的施工主要有以下难点:井网密集,防碰工作量大;造斜点浅、井斜大、造斜困难;位移大、裸眼稳斜段长,稳斜难度大;钻井液技术必须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可借鉴经验非常少。因此钻井施工难度极大,通过实施优化井场布局及井眼轨道技术、大井眼松软浅地层定向技术、高精度轨迹控制技术、大位移井安全钻进技术,优质无污染海水钻井液技术,最终实现了老168钻完井一体化作业,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为今后胜利油田丛式井组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合理选型,设计制作了钻井平台插桩就位预测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海底地质构造成分、周围管线电缆信息、就位处老桩靴印影响、对接生产平台结构布置等数据信息的统一管理,并结合钻井平台插桩就位的工作经验,将钻井平台选型及就位方案设计过程规范化、模型化。通过对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完成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海底地质资料的存储、管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胜利油田在浅海及苦咸水地区的井队生活用水和柴油机冷却用水问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胜利油田钻井指挥部协作,共同进行了反渗透板框式淡化器的研制,经过四年的努力,先后进行了多次室内外实验,反复改进更新设备,淡化器组装基本定型,于79年底进行了总结审议。正套装置由二个淡化器并联,在操作压力为每平方厘米60公斤,板间流速每秒10—  相似文献   

6.
钻井柱状图是石油行业勘探开发中最常用的一种图件,开发灵活通用的钻井柱状图绘制软件可为可视化分析提供良好的基础.介绍了软件的设计构架,并对XML模板作了详细设计,应用"三层四类两库"的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和模板定制技术,在VS.NET 2005平台上采用C#开发语言,从底层实现了基于XML模板定制的钻井柱状图绘制软件.通过胜利油田某区块钻录测数据的实际应用,表明该软件具有良好的成图效果,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较好的通用性,可以广泛应用于石油地质领域.  相似文献   

7.
代表当今世界钻井平台先进水平的第六代3000m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于2008年4月28日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开工兴建。这是我国首次建造深水钻井特大型装备。专业人士指出,此举不仅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深水钻井平台项目上的空白,而且对于提高深水作业能力和海洋工业装备制造水平,维护国家利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堤溃堤的主要原因是海堤根部被淘空所造成的海堤基础不稳固.溃堤主要发生在风暴潮期间.水深测量是发现海堤被淘空的较为可靠的方法和手段.介绍了黄河三角洲海堤淘空的监测方法和工程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西方大力神深水钻井平台国内首次应用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发展现状和西方大力神深水钻井平台在中国南海首次应用情况,主要包括:西方大力神深水钻井平台的主要工具设备、工艺流程等。西方大力神深水钻井平台是第6代半潜式钻井平台,在国内外处在先进地位,此平台能够很好解决在100~3 000 m水深钻井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同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设计完成的大型“滩海工程模拟实验室”在胜利油田建成,于12月19日通过了由两名院士和其他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家组的评审。专家们认为:该工程已达到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重点实验室的要求,并填补了我国没有滩海工程模拟实验室的空白。我国滩海区域面积达数万平方公里,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为适应我国在特殊区域的油气开发,90年代初,经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胜利油田管理局批准,建设了这座建筑面积达5000m‘、实验水池内池生尺度为52mX24mXI.Om的大型实验室。该实验室配有造…  相似文献   

11.
半潜式钻井平台因其作业性质及工作环境特殊,其吊装作业事故发生率高、事故后果严重。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半潜式钻井平台吊装事故成因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综合分析,把平台的人员因素、设备设施因素、环境因素和安全管理因素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分析模型,科学客观的得出影响作业安全各因素的相对权重比值,为有效控制减少半潜式钻井平台吊装事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锚泊半潜式钻井平台在规则波作用下的运动数值预报为基础,分析钻井平台诱导运动下,与平台相连的新型水下钻井装置水动力特性,以及该钻井装置各关键节点处的受力情况,评估该诱导水动力作用的重要性,及该系统在各种海况下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3.
桶形基础平台是 2 0世纪 9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海上石油平台。它是一种全新概念的平台 ,利用桶形基础取代传统的桩基基础 ,采用负压抽吸的施工方法将桶基贯入到预定深度 ,来代替入泥深度达几十米的桩基。这项技术节省了大量材料及经费 ;避免了繁杂的海上打桩和接桩作业 ,缩短施工时间 ;减少了海上施工风险和海洋污染 ,被海洋平台权威专家誉为“导管架基础工程技术新时代的曙光”。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高新技术中心与胜利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863”高新技术发展计划研究项目“可移动桶形基础采油系统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某海洋钻井公司购置自升式深水钻井平台为例,建立了海洋平台购置项目经济风险评估的综合概率模型。考虑未来的平台购置价格、作业租金、年营运天数、年维修费、日耗油量、还贷资金利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项目投资的经济评价指标进行了风险计算。通过主要参数的灵敏度分析,使得决策指标更趋于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5.
埋藏古河道是一种常见的灾害地质类型。本文通过对浅地层剖面的解释分析,获得埋藏古河道的剖面、平面以及空间展布特征,在钻孔取样、孔压静力触探(CPT)的基础上进行钻井平台插桩深度预测,综合多种分析结果,开展钻井平台就位可行性评价,为钻井平台的插桩就位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当钻井平台桩腿分别位于埋藏古河道侧缘和河谷时,插桩深度差异较大,钻井平台就位风险极大。这种工程物探与工程地质相结合的调查手段既能宏观把握地下灾害地质现象,又能有效克服工程地质调查结果只针对单个位置点的局限性,有助于更加精准地做出判断,躲避风险,实现钻井平台的安全就位。  相似文献   

16.
动力定位钻井平台已逐步被广泛应用于深水和超深水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由于面临复杂的海洋环境和作业环境,钻井平台可能会出现动力定位失效移位的紧急情况。文章在分析井口作业指南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基于国际上对井口作业指南的要求,研究钻井平台动力定位失效移位模式并对其进行分析,建立钻井平台井口作业指南红色界限值的计算方法,并自主开发相应计算软件;该软件可对钻井平台红色界限值、黄色界限值和警告界限值进行全面计算,完善井口作业指南,保证深水动力定位钻井平台的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海洋石油开采的迅速发展,海上大风对石油钻井平台拖航、插桩和作业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为确保石油钻井平台的安全,必须做好海上大风预报。本文据勘探2号平台1980年11月10日至1981年4月27日在长江口外海区5个月的观测资料,对该期间由于冷空气影响,而产生的33次大风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概括了其天气形势的演变特点,单站曲线的变化特征;讨论了气压梯度、锋区强度和湍流交换对风力的影响。本文可供有关部门研究远海冷空气大风和作海上大风预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海洋地质译丛》2009,(1):20-20
中石化集团2009年2月3日宣布,该集团新建海洋钻井平台——BMPC375自升式钻井平台于日前在新加坡船厂开工建造。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油气开采陆海分界打破后,中石化、中石油等传统陆上石油巨无霸正在加速“下海”。中石化将会推进实施海洋油气资源战略。  相似文献   

19.
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是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手段,其安全就位和稳定施工,与井场区海底的工程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就事关平台安全的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技术作了研究,评价预测了与自升式钻井平台稳定作业有关的软弱下卧地层的穿插和持力、海底斜坡条件下工程地质层稳定性、半潜式钻井平台的锚固力以及不同底质条件下海底底流的冲蚀。推荐了实践有效的半经验计算公式,为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井场工程地质条件的稳定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海洋地质译丛》2010,(2):8-8,13
据近期Offshore杂志报载,全球749座钻井平台中573座签有合同,平台的使用率为76.5%。虽然2009年8月,海洋钻井平台的使用率降到74.9%,但随后已慢慢地回升。拥有超过10座钻井平台数的钻井承包商平台工作和各区域的分布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