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金沙江石鼓-宜宾段河谷-水系演化研究综述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金沙江形成演化研究的历史已有百年之久,近十年来更是地学界研究热点之一,产出成果颇为丰硕。该文在对一个多世纪以来有关金沙江研究成果分析基础上,勾绘出金沙江石鼓-宜宾段上新世以来的河谷形成演化过程,基本观点为:全新世之前该区存在数条并列南流水系;上新世末-早更新世初,湖泊广泛发育;早更新世中后期,金沙江经丽江-鹤庆,于金江街附近汇入昔格达古湖;早更新世末期,昔格达古湖被切穿泄空,金沙江下游袭夺连通;中更新晚期,石鼓以南的东西向隆起使金沙江南流受阻,被动袭夺至水洛河,并于三江口与下游川江连通,至此形成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金沙江。  相似文献   

2.
长江第一弯成因及形成时代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第一弯成因及形成时代关系到金沙江—长江水系的形成演化、西南纵向岭谷地理环 境演化、青藏高原隆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重大科学问题, 故近百年来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本 文通过综合考察、地貌和沉积物等的综合分析认为: 长江第一弯是在金沙江水系未曾溯源连通至 三江口段之前的古金沙江与古冲江河、水洛河的汇流口。长江在三江口袭夺了水洛河, 导致水洛 河倒流, 古金沙江与三江口下的长江贯通, 才形成真正的金沙江—长江水系。根据玉龙山强烈隆 起时间、周边层状地貌发育年代、中国水系大局形成等进行推断, 长江第一弯形成时代为中更新 世以来, 说明昆黄运动为本区构造地貌—水系发育的重大转型事件。  相似文献   

3.
滇西北石鼓附近,金沙江流向从南南东急转为北北东,在急转弯附近大江南岸并存着一条走向北北东—南南西的纵谷,从金沙江右谷坡起,向南直抵澜沧江支流黑漶江。解放前的研究者几一致认为此大弯曲为一袭夺湾,纵谷为古金沙江南流时塑造的古谷,如P.米  相似文献   

4.
金沙江袭夺地形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作者在1984年考察金沙江石鼓袭夺地形时,发现古长江确实存在,如古阶地剖面、古河床卵石层及古谷地纵斜度均匀向剑川递降等。金沙江袭夺发生于更新世末期,古谷地沉积物(灰华)C_(14)测定为17,300±520年。  相似文献   

5.
金沙江——长江的上游。从青藏高原奔入云南境内的金沙江,到了丽江石鼓突然来了个折回又奔回的“N”字形大转折,形成了长江第一湾的美景。接着闯出了地球上最深最险的虎跳峡。虎跳峡位于丽江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金沙劈流”在最深的大峡谷出现了上、中、下虎跳峡,落差213米,有险滩18处。传说虎能跳过,最窄处30余米。金沙江江水闯峡而过,涛声如雷,浪花飞溅,惊心动魄,险峻奇绝,是探险旅游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6.
滇西金沙江袭夺问题的新探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金沙江在云南丽江县石鼓以上自西北流向东南,到石鼓附近突然拐了一个大弯,向东北流去,造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曲。这个奇特的大弯曲一向被称为“长江第一弯”,很早就引起了中外地理学家和地貭学家的注意,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过去多数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7.
金沙江在云南丽江县石鼓以上自西北流向东南,到石鼓附近突然拐了一个大弯,向东北流去,造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曲。这个奇特的大弯曲一向被称为“长江第一弯”,很早就引起了中外地理学家和地貭学家的注意,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过去多数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名》2010,(1):78-80
虎跳峡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石鼓东北,相传老虎可以蹬踩江中的一块巨石,跳过金沙江,是中国最深的峡谷之一。虎跳峡峡谷长16千米,右岸玉龙雪山主峰海拔5596米,左岸中甸雪山海拔5396米,中间江流宽仅30~60米。长江上游金沙江到此急转北流,号称“长江第一湾”。虎跳峡的上峡口海拔1800米,下峡口海拔1630米,  相似文献   

9.
董铭  苏怀  史正涛  明庆忠  何回丽 《地理学报》2018,73(9):1728-1736
100多年来,关于金沙江独特水系格局的形成历史一直是地学界争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多数学者认为,现代金沙江水系是古长江袭夺古红河上游发展过来的。红河海底扇5.5 Ma泥沙供给中断被认为与这一袭夺事件有关。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没有找到与这一时代相匹配的地貌证据。最近在金沙江金江街段找到了多达8级的河流阶地序列,ESR测年结果显示这些阶地的形成年代为1.07 Ma、0.70 Ma、0.65 Ma、0.51 Ma、0.47 Ma、0.44 Ma、0.30 Ma和0.18 Ma,结合GPS高程测量数据,推算最近1.0 Ma以来的河谷平均下切速率为147 mm/ka。以填充河谷地形为主要手段的古地形恢复结果(基于DEM数据)显示,古长江袭夺古红河上游形成现代金沙江水系发生在这一区域内海拔2000 m左右的古地形面解体之后,依照河谷平均下切速率外推,古地形面解体时代为5.5 Ma,即现代金沙江水系形成于5.5 Ma之后。我们的研究结果与红河海底扇的资料形成一个相互呼应的证据链,为重建现代金沙江水系格局形成历史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前人对北川湔江袭夺湾位置的争议引发了对古湔江流向演化模式的争议。通过对断裂构造的水系响应方式的研究并辅以河流地貌证据,表明湔江的流向演化经历了银屏口分水岭迁移的主动袭夺过程和新构造运动造成湔江改道的被动袭夺过程,都坝河与通口河近似直角的交汇端应为袭夺湾的准确位置。具体来说,沿断裂发育的古都坝河在曲山镇附近首先注入古湔江,通口河溯源侵蚀切穿银屏口分水岭,古都坝河上游河段被通口河袭夺后改道注入通口河,古都坝河下游河段成为断头河。随后,因构造隆升而南流受阻的古湔江在曲山镇附近改道,水流沿已成断头河的古都坝河下段河道注入通口河。计算表明,北川湔江由古流向向现代流向转变的时期大致为距今970 ka的早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1.
滹沱河上游水系变迁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懋 《地理学报》1995,50(4):377-384
本文着重讨论了滹沱河上游水系变迁的三个争议较大的问题。研究表明:(1)阳武河袭夺问题是不存在的,其干、支流分别沿NW和NE两组性质不同的构造发育而成;(2)奇村宽谷在更新世期间曾长期作为滹沱河汊道与界河铺峡谷并存,后因西部山地河流的超补偿堆积而最终断流。(3)滹沱河是一条先成河,自上新世末形成以来,其总的流路并未改变。石岭关风口早于盆地而形成,可能是一条更古老的河流所造成。  相似文献   

12.
许仲路 《地理研究》1995,14(2):41-48
区域地壳隆升或地槽回返褶皱成山后,斜坡上出现平行状水系.随着河流的溯源侵蚀,分水岭后退,水系适应内外力条件演变成不同型式,并发生河流袭夺.导致河流发生袭夺的决定性原因,一是袭夺河的快速溯源侵蚀,二是位于分水岭反面的高位被袭夺河的河床下与古分水岭下潜蚀作用和块体运动.湔江支流之一海子河在早更新世末依次袭夺了古花园沟河(已消失)和古银厂沟河(原石亭江右支流)等河.  相似文献   

13.
无量河考     
崔蜀远 《地理研究》1989,8(1):60-65
近年一些图集等将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北部的理塘河标注为无量河。作者从有关地图、历史文献考证了无量河并非理塘河,而是今日的水落河。  相似文献   

14.
本区防护林体系的建设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山区经济。人口稠密区防护林体系建设成败的关健在于:能否掌握生态生产双重功能,是否具有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为此进行了防护林体系分类,提出了林种的生态功能指标和生产功能指标。防护林体系的生态经济分区要研究生态经济系绽的地域差异,有助于发挥各个林种的生态生产双重功能,是建设防护林体系的重要途径,为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区域地壳隆升或地槽回返褶皱成山后,斜坡上出现平行状水系。随着河流的溯源侵蚀,分水岭后退,水系适应内外力条件演变成不同型式,并发生河流袭夺。导致河流发生袭夺的决定性原因,一是袭夺河的快速溯源侵蚀,二是位于分水岭反面的高位被袭夺河的河床下与古分水岭下潜蚀作用和块体运动。湔江支流之一海子河在早更新世末依次袭夺了古花园沟河(已消失)和古银厂沟河(原石亭江右支流)等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钱塘江与信江间的沟通与河系网络关系,分析了越岭运河的重要意义.对择选区的自然条件作了评述,并对选择路线和运河型式的不同方案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下辽河平原和辽东半岛海岸带晚更新世以来的海侵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符文侠 《地理研究》1988,7(2):73-80
本文根据钻孔资料、14C测年数据、微体古生物及孢粉组合特征,讨论了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海侵的次数、规模、时间以及岸线变化。  相似文献   

18.
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环境变迁与下游水患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赵淑贞  任伯平 《中国沙漠》1998,18(4):346-349
地质研究表明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在史前即已存在,史籍也记载北魏时期该地区有大沙漠,"人造沙漠"的论点不能成立。东汉以后游牧民族入迁,使该地区及陕北、陇东草原破坏加剧,所谓"改农归牧使森林草原植被得以恢复"的论点与事实不符。由于上述地区植被的严重破坏,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北魏中期黄河下游决、溢水患频繁,灾情极重,所谓"长期安流"史实无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公路货运订单大数据,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对长三角地区城市货运联系网络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三角公路货运网络呈现东强西弱的总体格局,上海、苏州、无锡之间的货运总量较大。(2)长三角地区整体上形成以上海市为核心的多层辐射的公路货运物流网络体系,合肥在安徽省内货运物流枢纽地位显著,南京和杭州在其省内的优势相对不够突出。(3)依据产业的不同,城市省内与省外的货运联系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4)长三角货运网络整体呈现出“金字塔”结构,且城市大致可被分为综合型、产地型和腹地型3种。在研究方法上探索性地提出了首位节点次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