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秦岭造山带4个构造单元前寒武纪基性火山岩64个岩石样品的Pb同位素,24个岩石样品的Nd同位素和38个岩石样品的微量元素组成进行了同位素组成间、微量元素对比值间和同位素组成与微量元素含量比值间相关变异分析,并研究了岩石Pb同位素组成的拓扑学特征.结果表明:秦岭造山带前寒武纪地幔可划分成4个化学分区;4个分区中华北地台南缘区长期独立演化,具典型大陆岩石圈特征;另3个地幔分区间相关演化,且均不同程度地与大洋环境相联系,说明在岩石圈尺度上前寒武纪北秦岭与华北地台间的边界是秦岭地区最重要的地幔化学不均一界面;前寒武纪北秦岭带幔源岩浆与南秦岭带和扬子地台北缘区幔源岩浆的源区组成既有差异,晚期又有一定相似性,反映前寒武纪晚期南秦岭带和扬子地台岩石圈块体已向北秦岭带和华北地台俯冲,故南北秦岭间的分界既是秦岭造山带内的地幔化学不均一界面,又是秦岭造山带岩石圈构造界面;秦岭造山带各构造区带在造壳过程同时也存在地壳物质回返地幔的过程,由于岩石圈构造环境的差异,不同时期各构造区带参加壳幔物质循环的地壳组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张本仁  张宏飞 《地球科学》1995,20(5):551-555
总结了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填图和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东秦岭造山带的初步经验,并以较成功的实例来说明,内容包括(1)华北和扬子克拉通幔源和壳源岩石化学和Nd、Pb同位素组成及壳幔演化差异的确定;(2南秦岭前寒武纪基底应归属于扬子陆块构造-地球化学省的地球化学论证;(3)关于东秦岭蛇绿岩铅同位素的Dupal型特征及其同三江块的地球化学证据;(5)东秦岭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洋壳俯冲消减及聚汇带壳-幔再循环的地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填图和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东秦岭造山带的初步经验,并以较成功的实例来说明,内容包括:(1)华北和扬子克拉通幔源和壳源岩石化学和Nd、Pb同位素组成及壳幔演化差异的确定;(2)南秦岭前寒武纪基底应归属于扬子陆块构造-地球化学省的地球化学论证;(3)关于东秦岭蛇绿岩铅同位素的Dupal型特征及其同三江地区(属古特提斯范围)蛇绿岩的相似性的揭示;(4)北秦岭元古宙基底可能为古洋岛型微陆块的地球化学证据;(5)东秦岭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洋壳俯冲消减及聚汇带壳-幔再循环的地球化学证据;(6)关于陆-陆碰撞过程中杨子陆块边缘(南秦岭)俯冲于华北陆块边缘(北秦岭)之下,从碰撞型花岗质岩浆源区地球化学研究获得的直接证据。这些初步成果说明同位素填图与化学地球动力学在造山带研究中是具有重要前景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江苏盘石山二辉橄榄岩包体的Nd、Sr、Pb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陈道公  王银喜 《地球化学》1994,23(3):245-253
对盘石一带的6个二辉橄榄岩包体,3个单斜辉石的Nd、Sr同位素,4个全岩、7个单斜辉石和1个斜方辉石的铅同位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它们在亏损的岩石圈中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化,其Rb-Sr、Sm-Nd、Pb-Pb同位素体系的相关性可能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地幔过程。位于陆下岩石圈地幔中上部位的包体比下部岩石圈地幔具有相对亏损和不均一的同位素特征。  相似文献   

5.
石林  解广轰 《岩石学报》1997,13(4):488-498
利用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资料,得出了南极罗斯岛及泰勒谷地区火山岩来自于上地幔,五个地区火山岩具有相同的源区。岩石具有大洋岛屿玄武岩(OIB)的特征。来自地幔的火山喷发的岩浆未遭受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地幔源区是具有高μ(=206Pb/204Pb)比值的地幔组分HIMU与亏损地幔组分DMM混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以HIMU组分为主,原生岩浆由具HIMU组分特征的深部地幔柱与浅部的DMM混合而成。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该同位素体系晚侏罗世以来,尤其是现代地幔岩石的研究成表明,地幔在晚侏罗世以来在187Os/186Os比值方面显示出非均一性,其比值从0.90~1.26,但此类岩石的187Os/186Os比值分别与各个不同研究者所确定的地幔演化线相一致;来自较古老正常地幔或贫化地幔的岩石,在锇同位素方面体现为187Os/186Os初始比值接近或低于Re-Os同位素体系地幔演化线值。在此类岩石中,Re-Os同位素体系与Sm-Nd同位素体系之间存在着三种可能的关系:①正相关关系;②负相关关系;③无相关关系。据认为,第一种关系是由羽状地幔端元和富集亲石元素而且贫铼之次大陆型岩石圈地幔端元混合而成;第二种关系则是由羽状地幔端元与地壳物质混合而成;第三种关系则是锇同位素成分相同但钕同位素成分明显不同的两端元物质混合而成。在第三方面,有古老俯冲大洋壳物质参与之基性-超基性岩石具有高于地幔演化线的初始187Os/186Os比值。具有此种锇同位素成分特征的岩石包括大洋岛弧玄武岩(OIB)、洋中脊玄武岩(MORB)以及榴辉岩。①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该同位素体系晚侏罗世以来,尤其是现代地幔岩石的研究成果表明,地幔在晚侏罗世以来在187Os/187Os比值方面显示出非均一性,其比值从0.90-1.26,但此类岩石的187Os/186Os比值分别与各个不同研究者所确定的地幔演化线相到致;来自较古老正常地幔或贫化地幔的岩石,在锇同位素方面体现为187Os/186Os初始比值接或低于Re-Os同位素体系地幔演化线值。在此类岩石中,Re-Os同位  相似文献   

8.
六合—仪征第三纪碱性玄武岩的钕—锶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支霞臣  张宗清 《岩石学报》1994,10(4):382-389
本文报道了六合-仪征碱性玄武岩分布区11个样品的同位素组成,143Nd/144Nd为0.512849~0.512993,87Sr/86Sr为0.70336~0.70404,类似于大洋玄武岩同位素体系中的PREMA地幔端元.玄武岩源区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解耦特征表明地幔源区演化的多阶段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生代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岩石类型与组合及其岩石化学特征等,将中国东南中生代大陆边缘分成陆缘火山(岩浆)弧(Cva)、陆缘弧后(间)火山盆地带(Abv)和裂陷火山(岩浆)带(Rv),并深入研究了它们的Sr、O、Pb和Sm、Nd同位素组成特征。Cva具较低的ISr和δ18O值及变化较大的Pb同位素组成与较高的εNd值;Abv具较高的ISr和δ18O值及较稳定的Pb同位素组成与较低的εNd值;Rv则具较低(较稳定)的ISr值和Pb同位素组成及变化较大的δ18O值与εNd值。由此推断,Cva和Abv的岩浆均为陆缘亏损地幔与上地壳成分混合形成(前者地幔成分居多,后者以地壳成分为主),Rv的岩浆则具陆内交代-亏损地幔与较多的下地壳物质混合源的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10.
汉诺坝玄武岩中辉石岩类包体Nd、Sr、Pb同位素及其成因信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汉诺坝地区的12个辉石岩和1个麻粒岩包体进行了Nd、Sr、Pb同位素测定,发现辉石岩组成有很大变化,143Nd/144Nd比值为0.51160—0.51314,87Sr/86Sr比值为0.7029—0.7086,206Pb/204Pb比值为15.942—18.683,207Pb/204Pb比值为15.264—15.569,208Pb/204Pb比值为36.213—38.744,显示了其复杂成因q推测具有高Sr、低Nd和低Pb同位素组成的辉石岩是地幔早期富集的产物,与麻粒岩、辉长岩包体有类似成因;具有弱至中等亏损的Nd、Sr同位素和高放射成因Pb的辉石岩是亏损地幔近期富集或交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的氦、氩同位素组成分别是:蛇绿岩中变质橄榄岩的^3He/^4He比值为1.104-3.384Ra,平均为2.383Ra;玄武岩的He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3He/^4He平均值为5.359 Ra;辉绿岩的^3He/^4He比值变化较大,为1—5Ra。由于各岩石样品有不同程度的蚀变,造成放射性成因He的加入,因此大多数样品He同位素组成比低于亏损地幔大洋中脊玄武岩的值(MORB≈8Ra),不能真实反映源区特征。而采自吉定的辉绿岩样品^3He/^4He比值平均高达31.57Ra,与夏威夷发现的热点地幔源区的样品比值接近;分步加热法进一步测试,其高比值的He是在低温区段释放的。这种高^3He/^4He比值He的捕获,表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形成时存在地幔柱型富集地幔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12.
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地幔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进展,概述了Sr-Nd-Hf-Pb、Os、He-Ar和Ne同位素在的岩石示踪和成因鉴别上所取得的成果,指出同位素在地幔岩石研究的重要作用,简要总结了全球及区域地幔成分的主要研究手段和某些全球均一化比值的意义;并提出了分析技术的落后和基础理论的停滞是影响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在地幔研究中应用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从 Pb同位素组成特征论东秦岭陡岭块体的构造归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宏飞  凌文黎 《地球科学》1996,21(5):487-490
针对目前关于东秦岭造山占陡岭块体在构造归属上尚存在的不同意见,对该块体中的陡岭九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和侵入于该群中的新元古代花岗岩类长石Pb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北秦岭块体中的秦岭群变质杂岩和侵入于秦岭群中的新元古代花岗岩类长石Pb同位素组成特征了综合对比。  相似文献   

14.
大别造山带在地球化学分区上属于扬子大板块还是华北大板块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一些学者根据其显生宙矿石铅和花岗岩长石铅(揭示地壳铅)具有低铅同位素成分特征,将大别造山带整体划归华北大板块。本文对大别造山带南部(黄陂、新洲、大悟地区)、腹地(麻城地区)和扬子陆块北缘(黄石地区)晚中生代碱性玄武岩铅同位素组成(揭示地幔铅)研究表明,大别造山带具有高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特征,与扬子铅同位素省中南扬子亚省基本一致。扬子陆块北缘(黄石地区)晚中生代碱性玄武岩铅同位素组成与扬子铅同位素省中北扬子亚省基本一致。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和Th-U-Pb体系变异趋势均表明:(1)大别造山带晚中生代地幔属于扬子地幔,与华北地幔存在明显区别;(2)大别造山带壳、幔铅同位素成分上存在明显的非耦合特征,反映大别造山带壳幔演化历史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岩石圈化学组成的编图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从岩石圈化学结构的思路出发,提出了编图的3个地球化学指标(铅同位素组成、T2DM和同位素年代学)和表示方法。以秦岭-大别造山带为例,同位素组成图可以反映构造分区和地壳生长历史,对造山过程和深部壳幔相互作用也有明确的显示;结合地质年代学的资料,化学结构平面图具有反映时空演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邢光福  陶奎元 《岩石学报》1997,13(4):473-487
对乔治王岛11个火山岩和2个侵入岩样品做了Sr-Nd-Pb同位素分析,其中(87Sr/86Sr)i=0.70326~0.70392,εNd=3.02~6.72,206Pb/204Pb=17.776~18.515,207Pb/204Pb=15..506~15.571,208Pb/204Pb=37.868~38.308。根据以上同位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并结合岩石学和微量元素特征及火山岩中熔融包裹体成分,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的乔治王岛岩浆岩起源于亏损地幔(DMM)和地幔流体交代成因的富集地幔EMI混合形成的源区;(2)该源区具有广义Dupal异常,它正是由于EMI组份加入即通过流体交代作用而产生的;(3)流体主要是俯冲深海沉积物脱碳酸盐作用而释放出的富CO2流体。  相似文献   

17.
越南西北部莱州地区新生代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越南西北部菜州地区出露的新生代煌斑岩岩脉对理解特提斯造山带东段的深部岩石圈特征和演化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文报道莱州地区煌斑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其岩石成因.该地区煌斑岩属于钙碱性,钾质-超钾质煌斑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表明,菜州地区煌斑岩与哀牢山断裂带碱性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但与海南和越南南部火山岩存在明显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煌斑岩具有高的87Sr/86Sr比值、低143Nd/144Nd比值和高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组成特征.岩石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指示,形成煌斑岩的地幔源区可能经历过流体交代作用或沉积物组分的加入.低208Pb*/206Pb*比值暗示地幔源区富集事件是近期发生的,可能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印支地块向扬子地块俯冲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钕、锶、铅同位素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主要分布在陕西省洛南与河南省卢氏-确山一带,岩石有碱性岩、碱性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三大类。岩石Nd、Sr和Pb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该区富碱侵入体的源区应是以下地壳为主,并通过碰撞造山作用带入少量地幔和上地壳物质。源区同位素组成横向与垂向的不均一性说明华北块体存在成熟的下地壳层,而北秦岭块体是造山带环境。古大陆边缘经历了多次裂解作用和多期碱性岩浆活动;碱性岩浆是在减压扩容环境  相似文献   

19.
重庆秀山寒武系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及全球对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思静  石和等 《地质论评》2002,48(5):509-516
本文评述了国际上已有的寒武纪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公布了重庆秀山寒武系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分析结果,尽管对样品进行了成岩蚀变检测和必要的筛选,但样品仍可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成岩蚀变,锶同位素组成与地层厚度投点图显得较为离散,笔者主要利用87Sr/86Sr比值较低的样品建立的寒武纪海水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在长期旋回上与国际上已公布的同时代锶同位素演化曲线仍具有较好相似性和可比性,说明全球事件是海水锶同位素组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海水的87Sr/86Sr比值在盆内对比,盆间对比,以及全球对比中都具有潜在价值。根据锶同位素地层学的基本原理,笔者尝试确定了重庆秀山寒武纪剖面一些关键点的年龄,累积厚度1340m处的年龄为503-509Ma,累积厚度1950m处的年龄为496-498Ma,这对秀山寒武纪剖面下,中寒武统和中、上寒武统界线的确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宏飞  张利 《地球科学》1999,24(3):269-273
桐柏地区存在两个铜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的基底块体,在桐柏-商城断裂北侧,基底岩石以高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组成特征,而桐柏-商城断裂南侧,基底岩石以低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它们分别可与南阳盆地以西的北秦岭和南秦岭构造带中基底岩石的铅同位素组成相比,从而证明桐柏地区是秦岭造山带的构造东延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