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宁荣莲 《气象》1986,12(7):35-35
最近,小麦干热风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课题总结合在山东曲阜召开。会议交流了各协作省推广应用的情况和经验,并就“小麦干热风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研究课题总结”、“小麦干热风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研究”、“小麦子热风防御效益的估算与评价”等专题作了报告和讨论。 1983年国家经委、国家气象局将北方小麦干热风科研成果列入推广应用项目。组成了由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内蒙古、江苏、安徽、天津等11个省、市、区气象局参加的干热风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研究协作组。该协作组首先讨论制订了成果推广研究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推广研究的项目和内容,重点是北方小麦干热风的防御措施、预报方法及其气候指标与区划的应用。第二,组建了各省、市、自治区的小麦干热风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研究网络系统。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密切配合,在我国主要冬、春麦区进行示范试验推广,共组织了385个推广示范点,318个气象台站参加了推广研究和预报服务。第三,采取示范试验、技术培训、咨询服务、现场指导等形式,将小麦干热风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到生产中去。两年来,取得  相似文献   

2.
刘瑞生 《气象》1977,3(10):15-16
在小麦接近成熟时,一场干热风往往会使小麦造成严重减产。为了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从1972年开始,我们开展了群众性的防御干热风试验。实践证明,用1斤氯化钙加水100斤,拌麦种1,000斤,闷5—6小时后播种,对防御小麦干热风有一定的效果,一般增产幅度在12—20%左右。  相似文献   

3.
陈昌毓 《气象》1982,8(2):23-24
干热风是影响河西走廊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发生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小麦开花一乳熟期的干热风天气,可使西起敦煌东至景泰的15个县的400万亩春小麦中大约2/3以上的面积遭到不同程度的危害。据小麦干热风灾情调查和试验资料,干热风严重的年份可使小麦千粒重下降6克以上,减产可达10—20%。因此,农业生产部门多次提出要求解决这种农业气象灾害问题。 本文根据几年来观测试验资料和有关调查报告,分析研究了河西走廊干热风危害的农业气候特征和区划,并提出防御措施。 一、干热风农业气象指标 河西走廊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程度,主要是由干热风出现的时段和强度及其前期的气象条件、小麦本  相似文献   

4.
一、概况小麦干热风是我国北方小麦稳产高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小麦的千粒重和产量影响很大,它是引起年际小麦产量波动的气象因素之一。因此,我国气象和农业部门都很重视干热风的研究。早在六十年代,一些农业气象科技人员即对干热风危害作过不少研究。七十年代中期,中国农科院委托原华北农业大学主持的北方麦区干热风科研协作组,曾对干热风危害的气象指标、生理机制、天气形势、气候特征,以及防御措施效应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八十年代初,中央气象局又委托陕西、甘肃、河南省气象局召集,由山东、河北、山西、新疆、内蒙古、宁夏、天津、江苏、安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麦干热风灾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干热风灾害是危害我国北方麦区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和实际灾情,从干热风的概念、分类及研究方法出发,对小麦干热风灾害的危害机理、气象环境成因、致灾指标、时空分布、监测预报及防御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阐述,并对未来小麦干热风灾害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我国小麦干热风灾害主要分为高温低湿型、雨后青枯型及旱风型3种,形成的气象环境成因主要受干热风天气系统、气候变暖、土壤墒情的影响,致灾指标主要分为形态学、气象学、综合指数指标。小麦干热风灾害的危害总体呈东西两边重、中间轻的分布格局,主要发生在黄淮海平原、河西走廊和新疆3个地区。气候变暖背景下,大部分地区的干热风年日数在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突变,近30年呈明显加重扩大趋势。基于土壤墒情影响的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指标构建、小麦干热风过程的灾害监测预警方法、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干热风灾害时空分布新变化及其气象环境成因等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6.
一、干热风研究概况干热风是甘肃河西走廊小麦生育后期的主要灾害,群众称之“热东风”。对小麦扬花、灌浆、成熟危害很大,受干热风影响危害的小麦面积约400多万亩。因此,各级农业领导和农业生产部门都很重视防御干热风。自从六十年代以来,就陆续地进行了小麦干热风研究,研究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六十年代,气象部门组织了河西干热风  相似文献   

7.
薛农 《气象》1983,9(1):17-17
1982年11月5—10日在黄山召开了小麦干热风研究课题总结会。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河北、新疆、内蒙、江苏、安徽、宁夏、天津、青海等十三省、市、自治区气象局和内蒙农科院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收到材料81篇,大会交流11篇,专题成果7篇。 1979—1982年,协作组在我国北方主要冬、春麦区布设了30多个试验点,进行了干热风气象指标。生理机制、预报方法、气象区划以及防御措施等方面的观测、研究。四年来,共获得了280余份试验资料,统计分析了北方麦区干热风危害地区548个台站20年的气象资料,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并坚持科研与应用相结合,及时为农业生产服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经与会专家鉴定,这项综合  相似文献   

8.
干热风是我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严重威协着小麦的生长。七五年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干热风天气造成春小麦大面积青秕,千粒重下降8—10克。七七年七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干热风天气使春小麦逼熟,千粒重下降2—4克。因此,防御干热风危害是抗灾夺丰收的手段之  相似文献   

9.
我国小麦干热风灾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热风是小麦生长后期危害籽粒灌浆最严重的灾害.我国小麦干热风灾害研究可分为灾害防御田间试验期、大发展期和成果巩固与综合发展期.自建国以来,小麦干热风灾害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逐步构建了灾害等级指标,初步取得了灾害对小麦影响机理研究成果,开展了区域特征较强的干热风灾害形势分析及预报技术方法研究,总结出一套较为实用的干热风灾害防御办法,但目前还存在灾害预报分析方法不成体系、机理研究不足等问题.今后,对小麦干热风的研究应朝着机理深入分析、灾害立体监测、动态评估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气象科技》1975,(5):32-32
干热风(有些地区也叫做“干旱风”、“热风”、“火风”等)是发生在我国华北、西北等广大麦作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我区从1950—1972年的23年中,有7年发生了严重的干热风危害,使小麦减产20%以上。因此,如何防御干热风的危害,就成为我区小麦生产中的重大课题。“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区广大贫下中农、革命干部和革命知识分子,在三  相似文献   

11.
北方小麦干热风气候区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根据干热风危害程度、天气特征和生理机制,分别不同气候区和小麦生态型,采用不同气象要素组合,确定北方小麦干热风气象指标;依其指标统计分析了155个台站20年的干热风资料,研究其发生规律;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气候区划指标,作出我国第一个北方小麦干热风气候区划,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小麦干热风是小麦生长后期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小麦受干热风危害为扬花至灌浆期。扬花期可造成小花不孕,灌浆期影响千粒重。其中受干热风危害最敏感的时期是小麦进入乳熟中期后的十天内,此期若出现干热风。轻则可使小麦减产5%左右。重则可使小麦减产10—20%。我县历史上的严重干热风年。曾经造成小麦大量减产。因此,在小麦生长后期管理中,积极做好小麦干热风的预防,是夺取小麦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业干旱综合防御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黄淮平原农业干旱监测预警与综合防御技术,通过示范,将深耕、秸秆翻压还田、药剂拌种、秸秆覆盖、有限灌溉、喷施防旱剂和防御小麦干热风制剂等技术在濮阳市进行综合推广。2006-2007年4个农作物种植季节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具有明显的节水、防旱和增产效果,能使小麦增产6.4%-7.2%,玉米增产6.7%~11.6%,同时还可减少灌溉1~2次,经济效益显著,适宜在黄淮平原及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干热风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从一九七五年开始,在中国农林科学院组织领导下,由华北农大气象系主持我国北方麦区十一个省市(区),共有二十多个单位协作,连续三年对于热风危害小麦的规律、指标和机制、小麦干热风防御措施以及北方麦区干热风分布的气候特征等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现将三年来各单位研究工作的主要成果,简述如下。(一)北方小麦干热风的类型和危害指标  相似文献   

15.
干热风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1976年10月在河南新乡市召开了本年度小麦干热风科研协作经验交流会,北方十省(市)有关单位的代表在会上交流并讨论小麦干热风危害指标,发生规律和防御措施等问题,现将上述诸方面工作的进展状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今年小麦干热风发生情况: 根据各县反映和实地调查观测,我区西部5月22~25日、29日发生轻干热风,6月8~10日多数县有轻干热风,6月12日是重干热风日,只对日照、莒南小麦成熟晚的社队和墨西哥小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之今年属轻干热风年。 二、石油助长剂防御小麦干热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干热风是我省小麦生育后期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常年十有八、九到小麦生育后期要发生“西南火风”的逼热情况,一般年份减产5—10%,严重年份达20%以上。为避免或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1974—1977年我省着重就石油助长剂预防小麦干热风的作用和效应进行调查,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石油助长剂增产效果一般为10%左右,起到了“有灾抗灾,无灾增产”的作用,目前已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气象科技》1977,(8):32-32
中国农林科学院委托华北农业大学于1977年10月21—27日在山东泰安召开了小麦干热风科研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北方各省、市、自治区农业科研系统、气象系统和有关高等院校的代表共50余人。  相似文献   

19.
小麦干热风是我县小麦生育后期常遇到的一种自然灾害,由于高温、低湿(常伴有一定风力),使蒸腾作用加强,造成小麦炸芒、青枯、正常灌浆受阻,千粒重下降而减产。资料证明:在重干热风年可使千粒重下降5克以上。据本站59年以来的气象资料分析统计:出现干热风的有17年,其中重型的7年,中型的10年。干热风过程平均每年一点三次,而干热风日则每年平均4天左右。因此,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积极采取多途径的御防措施防御小麦干热风,力争夺取今年夏粮大丰收。  相似文献   

20.
我省广大农民群众在小麦生产中运用农业技术措施予防干热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两年我们虽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但是收集的材料还不多,了解的也还不够细致。这里着重介绍群众加强麦田管理,防御干热风的一些经验。加强管理适时灌水“种是基础,管是关键”要想小麦大丰收,不但要种好,还要管好,一管到底。合阳县在小麦顶凌期耙耱,冬春及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