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我国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产科学研究和调查评价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1年以来,我国稀土产业跟其他矿种产业类似也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变化,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无论是调查评价还是科学研究都取得了显著进展,理论创新和调查评价方面提出了"8多2高1深"的新认识,即:多类型、多岩性、多时代、多层位、多模式、多标志、多因继承、多相复合、高纬度、高海拔、深勘探;技术上,推广采用了赣南钻,加大了风化壳的勘查深度从而成倍增加了资源潜力,全方位采用了遥感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矿政管理的公信度并提供了新的找矿方法,持续采用水化学方法跟踪调查、综合评价了稀土矿山开采的环境效应并为环境治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实践中,发现了多处稀土靶区和远景区,查证多处大中型矿产地,并在浙江、福建、云南、江西等地实现了"高海拔、高纬度、大深度"的找矿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查明了北京市煤、铁、锰,铜、铬、铅、锌、铝土、鸽、钼、金、银、硫铁矿,萤石、饰面用大理岩、水泥用灰岩共计16个矿种的核查任务,最终形成了140个上表核查单元。通过分析核查前后资源储量变化情况,总结了11类变化原因:未上表矿区纳入、漏上表、错误上表、重复上表等等。文章通过分析对比,查明了核查前后资源储量的变化原因,提高了核查结果的可信度,为北京市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与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衔接,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为北京市矿政管理,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南极考察回顾及今后极地研究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中国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建成了中国极地研究所、国家极地档案馆和中国极地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拥有2万吨级的运输和科考两用的破冰船,已派出12支南极考察队,先后有5条远洋考察船11次赴南极,航行了25万海里,运送了2000多人次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赴南极考察,完成了中国首次南大洋综合科学考察、“七五”和“八五”南极科考计划,开展了包括气象学、地球物理学、高空大气物理学、电波传输等常年观测以及冰川、地质、地貌、环境、测绘、地矿、生物学、人体医学、海洋学等多学科考察与研究,采集了大量宝贵的资料、标本、数据。我国科学家发表了数十部极地研究专著,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国内空白,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和部委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有些研究成果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极地“九五”科考计划,将着重完善基础设施,围绕全球变化、环境监测和保护,争取在我国极地考察研究的一些优势项目中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4.
运用钻井、地震、重电磁及相关的分析化验资料,以构造地质学、构造动力学、层序地层学、石油地质学、含油气盆地分析、地球物理资料处理与解释、构造数值模拟等理论、技术、方法,从判识、解释张扭构造特征入手,通过对张扭体系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描述,进行了构造应力场及形成机制数值模拟,总结了张扭地质结构的发育演化规律;开展了张扭应力场条件下的圈闭类型及展布特征研究,明确了张扭构造对圈闭的控制作用;通过识别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建立了断裂带内部结构模式,总结了断裂带内部结构类型;通过断裂对油气的输导与封闭性研究,开展了张扭应力场条件下的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及方向研究,建立了研究区油气输导模式及成藏模式;在此基础之上,确定了研究区下步勘探方向,优选了有利勘探区带,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益。  相似文献   

5.
《浙江地质》2009,(5):8-9
4月28日下午,省厅召开了2009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潘圣明,副厅长张延华,驻厅纪检组长陈松根,厅副巡视员王功逸等厅领导出席会议,各市、县(市、区)设分会场。会议由张延华副厅长主持,省气象台、省防汛办有关领导作了讲话,会议还邀请了省农办、发改委、财政厅、水利厅、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教育厅、环保厅、地勘局、地震局等兄弟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省气象台潘劲松副台长首先简要地介绍了今年全省气象趋势,对梅雨期和台汛期的气象形势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6.
《浙江地质》2010,(7):F0003-F0003
今年以来,龙泉市按照“选点求准、培育求特、保障求强”的思路,坚持发展优先、突出规划引领、创新培育模式、强化政策保障,大力推进中心村培育建设,推动了人口集聚,实现了基础设施共享,提升了农民幸福指数,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水平。截至目前,  相似文献   

7.
孙文 《地下水》2011,(6):34-36
山西省具有丰富的低温地热资源,被直接应用于采暖、洗浴、温泉疗养、温泉种植、养鱼、矿泉水生产等,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介绍了山西区域地质条件,总结了山西地热开发利用状况,分析了在地热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指出山西地热开发利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新乡市发展节水灌溉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武生  吴敏  王皎皎  贾宪武 《地下水》2009,31(4):109-111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实施农田节水灌溉是保障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节水工程取代了以前"粗、笨、跑、漏"的土渠灌溉,提高了渠道输水能力,节水、节地效果明显,缓解了水资源矛盾,降低了灌溉成本,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粮食产量,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明显,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变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灌区提出其适宜的节水灌溉途径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中国油气化探的近期进展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玉平  赵克斌  吴传芝  蒋涛  王国建 《地质通报》2009,28(11):1614-1619
近10多年来,中国油气化探理念发生了重要转变,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开展了油气化探异常类型及成因机理研究,进行了烃类垂向微渗漏模拟试验,提出了“气相压驱裂隙渗透”理论;在酸解烃、蚀变碳酸盐、荧光、紫外等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开发了热释烃、高效液相色谱芳烃、物理吸附气、微生物专性烃菌等新方法;进行了非常规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水合物、无机成因气的油气化探应用研究;开展了复杂地表区如沙漠、戈壁、黄土塬、山区等化探技术方法的研究;进行了雪样地球化学方法试验;海上化探蓬勃发展,尤其在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和台湾海峡开展了大量油气化探工作;研发了新的数据处理和解释评价技术,如决策分析、分形几何、人工神经网络等得到应用,建立了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化探数据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油气化探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0.
陈清涛  黄启海 《地下水》2009,31(6):117-118
冠县是一老井灌区农业县,水资源严重匮乏,属水危机区,近几年来,结合区内缺水现状和农作物种植情况,因地制宜,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水利”的原则,大力推广发展了管灌、地膜灌、喷灌、滴灌、微喷灌等节水工程,推广应用了农艺节水技术,实行科学用水、计划用水,优化节水灌溉制度,缓解了区内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实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有利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林权华 《贵州地质》2009,26(3):199-202
安顺市区内煤矿资源量较大,全市煤炭资源总量为197.25亿吨,但分布极不均衡,就行政区划而言,北部的普定县资源最好,其次为西秀区、镇宁县、平坝县,而南部的紫云县煤炭资源最少,煤炭资源量及质量皆呈现“北好南差”的分布特点,煤层主要赋存在龙潭组、吴家坪组等少数几个层位中。  相似文献   

12.
在原煤炭工业部组织的4次全国煤炭资源预测和评价中,其中3次分别运用了槽-台学说、地质力学理论和板块构造理论。简要评述了前3次煤田预测成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第4次煤田预测以来的板块构造理论和煤田地质研究进展,以及对2006年6月开始的煤炭资源潜力评价,建议在总结阶段,应在不同板块构造体制下,根据含煤原型盆地恢复、大地构造单元性质与盆地构造演化,对煤炭聚积、煤化作用的控制和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建立板块构造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的工作思路与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3.
万会  苗琦 《中国煤炭地质》2014,(2):71-73,77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矿产资源之一,目前煤炭矿产资源勘查、煤质评价、煤炭资源储量报告评审及煤炭矿井建设等工作依据的主要技术标准,为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在相关规范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常会遇到诸如煤炭可采性区块的界定依据、资源储量控制程度、含煤系数的计算标准、局部可采煤层的稳定性评价、最低可采煤层厚度指标、不可采煤层的计量、高硫煤的处理方式等问题。通过分析上述问题在规范执行中的局限及矛盾,提出了相应的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煤炭资源保障程度及勘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省煤炭需求和资源保障程度的分析,对省内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评价,提出了煤炭资源勘查近期和中长期勘查部署方案。建议将赋有优等资源的徐沛区作为下一步工作重点区域,尤其是资源量较多的区域,更应优先考虑;苏南区预测储量有限,且分布零散,含煤性差,近期可不考虑投入工作,已有的工作成果可作为中长期远景规划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西部煤炭资源开发中“优质煤”概念及利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全球性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集中在安全开采优质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上。为此,寻找品质优良的煤炭资源,提出“优质煤”概念、研究其赋存地质条件、煤质特性、利用途径是能源革命的必然趋势,也是今后我国煤炭工业的生态学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煤炭资源形势分析及保障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煤炭资源的有效供给能力和资源保障程度,对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2006年末煤炭资源现状和赋存情况的研究,对全省煤炭资源形势及其保障程度得出如下结论:①全省保有煤炭资源储量相对丰富,在全国煤炭开发布局中优势明显;②煤炭资源地质条件中等偏简单,资源丰度中等,煤类分布特征突出;③生产矿井煤炭资源储量的占用比重大,但开发利用集约化及产业集中程度低,优质资源损耗浪费严重;④可供开采利用及需进一步勘查确认的可利用资源的规模与空间较大;⑤预测资源潜力较大,找矿(煤)勘查难度增加。并根据煤炭资源开发现状及当前地质勘查程度.就如何提高煤炭资源保障程度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盘江矿区煤质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盘江矿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类齐全,煤质优良,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大型冶炼精煤、动力煤生产基地。通过对勘探成果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对比研究,总结出矿区的煤类分布特征及煤质变化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并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中进一步厘定了煤炭资源/储量的概念,全面分析了我国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现状,深入阐述了我国煤炭资源保障程度,认为煤炭资源总体丰富,可采、预可采储量不足,服务年限少,区域煤炭资源保障不平衡,优质炼焦用煤稀缺,中东部地区煤炭资源压覆严重,中西部煤炭开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在分析煤炭资源保障程度基础上,根据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勘查开发的基本要求,提出了煤炭资源绿色勘查技术、煤矿高精度高效安全开采地质探测技术、煤矿水害探测与防治技术、煤矿绿色充填开采关键技术、采煤沉陷综合治理与生态环境恢复再造技术、煤矿瓦斯井上井下联合抽采技术、废弃矿山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恢复技术研究、煤矿高矿化度矿井水及固废处理技术、洁净煤技术的基础地质研究、煤系多能源矿产综合勘查开发和利用技术、煤炭地下气化与煤层气联合协调勘查开发技术、煤源雾霾研究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十二项煤炭绿色勘查开发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我国煤炭资源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煤炭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区划、煤炭供需形势以及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结合我国行政区划,提出了全新的我国煤炭资源综合区划方案,即三带(东部补给带、中部供给带和西部自给带)六区(东北规划区、黄淮海规划区、华南规划区、晋陕蒙宁规划区、西南规划区、西北规划区)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20.
煤层气资源量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准确地估算煤层气资源量是煤层气资源评价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建立统一的煤层气资源类级划分方案,选择正确资源量计算方法,确定合适的块段划分原则,采用精确合理的计算参数,是煤层气资源评价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