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地震折射波勘探是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作为一种简洁方便又经济实惠的勘探方法,它可为工程地质提供近地表地层起伏变化和速度横向变化以及潜水面变化资料等。随着工程地质勘查和城市地质勘探工作的发展,工程地震折射波法数据处理与解释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的发展历程、应用条件,并总结和讨论了几种主要折射波解释方法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比较并讨论了各种方法在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并着重介绍了作为研究热点的折射层析成像方法。研究表明:当探测深度较浅且分界面足够平整、界面倾角较小时,最方便的解释方法是截距时间法;当勘探目标的深度达到25 m时,t0差数法最为适用;勘探目标埋深超过25 m时,应当使用广义互换法。随着勘探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使用折射波走时层析成像技术可以满足纵横向速度变化的近地表地层,包括大倾角地层、隐伏层、界面起伏层等。  相似文献   

2.
当地表不规则时,用广义相遇法求取的折射层速度存在较大误差,针对于此,这里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相遇法的广义相遇静校圆滑法。其步骤如下:①利用广义相遇法求出针对不同XY值的广义相遇速度解析值和时间深度值;②根据时间深度值求出"静校正量",然后从旅行时间中减去静校正量;③绘出广义相遇速度解析曲线,求出速度。其中的步骤②,是把所求的静校正量从旅行时间中减去,就是把地表的影响消除,所以得到的值基本不受地表的影响。对某一模型用此方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地表比较小范围的突然变化,有很明显的效果。实践证明,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传统广义相遇法求取折射层波速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龙口海域煤田,海水深度变化大(1~13 m),地层局部倾角陡;海上地震资料采集存在检波器位置漂移、变周期鸣震干扰以及子波差异大等问题。利用直达波或折射波旅行时进行检波器位置反演,解决了检波器飘移问题;变步长二步法预测反褶积能压制变周期鸣震干扰;叠前时间偏移解决了陡倾角成像。资料处理效果表明:所用方法对龙口海域地震资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赵德亨  田钢  王帮兵 《世界地质》2005,24(2):188-193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是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中广泛应用的地震探测方法之一。在工程地质调查中,根据不同的场地地质条件和勘察目的,合理地正确应用浅层折射波法可以取得较明显的岩土工程勘察效果。本文简要地回顾了浅层地震折射法的发展历史,对各种新近发展的折射波解释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比较,并列举了工程勘察中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5.
深水陆坡油气资源丰富,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由于陆坡水深变化较大、海底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成像存在诸多难点,其中,速度模型的建立是最大的难题之一。利用OBS(ocean bottom seismometer)数据上丰富的折射初至信息,采用旅行时反演方法建立崎岖海底区速度模型。OBS数据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北部陆坡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采集,数据质量良好,存在大量的初至折射波。地震成像结果表明,在深水崎岖海底区,利用OBS的初至旅行时能够获得地震成像所需要的背景速度场。受限于高频近似的假设,初至旅行时反演结果分辨率较低。全波形反演可以提供精度更高的速度结构,初至旅行时反演结构可用作全波形反演的初始模型。  相似文献   

6.
根据地震勘探反射波法中众所周知的关于速度谱的思想,本文提出折射波速度谱的概念,因为折射波速度谱的计算是沿直线而不是双曲线进行叠加,本文提出一种经济的获取折射波速度谱的方法—利用τ—P变换的结果求取。计算折射波速度谱不仅利用了初至波,也利用了续至折射波,故结果精度十分高;此外,折射波速度谱在折射层的精细划分中,特别是当层很薄或位于屏蔽层之下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大型建设工程选址勘察浅层地震法可以提供地基基底的几何形状、地层结构(包括厚度和分界面的位置)、断层位置与产状、地下水位、地下溶洞或洞穴等有关资料,为大型建设工程的选址提供依据.1.浅层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在重大工程选址中的应用浅层折射波法可以得到地基基底的几何形态和土层的结构,以及分界面上的地震波速度,依据界面的波速值可以判断界面下地层的岩性,从而确定其地质层位.图1为用浅层折射波法获得的折射波时距曲线(a)  相似文献   

8.
一程序功能本文包括两个独立的程序:“DZ1”,“DZ2”“DZ1”:能对地震折射波曲线用改进To法和时间场法进行解释,改进To法与一般To法的区别在于前者考虑了界面的倾角。“DZ2”:能对地震折射波曲线进行剥皮To法的解释。剥皮To法和表层剥去法的区别在于前者不但把检波点而且把炮点也换算到界面上来,这样真正地剥去了表层。剥皮To法和改进To法一样也考虑了界面的倾角,而且把法线深度换算成垂直深度。因此这二种方法都可以把应用条件扩大到界面倾角>15°的情况。两个程序都能自动绘出时距曲线、界面速度曲线、表层剥去线及经过解释的地层剖面图、还可打印各点的界面标高和界面速度。该程序允许表层速度分段变化或渐变;也可在一次计算后,再次改变平均速度或对时距曲线进行园滑处理,然后再计算。  相似文献   

9.
荣立新 《地质与勘探》2002,38(Z1):106-108
常规折射资料解释的原理依据是折射波的相遇时距曲线,一般利用时距曲线的斜率和截距时间求取折射层的速度及厚度,基本的假设是要求地表水平及地下折射界面为平界面,当这种假设不能满足时,解释将出现误差,甚至错误的结果.基于这一情况,提出一种新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技术,它利用在反射波记录上的初至求出折射层速度及厚度,该方法不受地表地形及折射层起伏的影响,特别适合地表条件复杂地区的金属矿地震勘探等资料.  相似文献   

10.
陈常乐  刘财  胡婷  刘洋 《世界地质》2015,34(1):219-225
地震波走时拾取是地震资料前期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后期层析成像方法中计算速度的重要依据。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自动初至拾取的方法,利用地震信号的瞬时旅行时属性进行地震波自动初至拾取,瞬时旅行时属性的计算包括两个独立但相关联的部分,首先通过S变换将地震信号转换到时频域,然后利用映射算子将时频域表征映像回时间域得到瞬时旅行时,从而实现自动拾取初至。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拾取地震波初至时间。  相似文献   

11.
投影解析速度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已逐步引起重视 ,尤其是高新探测技术的发展 ,将会大大加快其研究步伐。地球物理勘探作为重要的探测技术之一 ,已在该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比如能源探测、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工作中都需要物探技术。文中就地震勘探领域中地震波成像前沿技术———深度偏移的核心问题———速度模型的建立展开深入的研究。在分析现有方法缺陷的基础上 ,提出投影解析速度建模方法。该方法建立在两个重要事实依据之上 :(1)地震波旅行时误差是由描述地下反射界面的深度误差和描述地层的速度误差共同引起的 ;(2 )在反演中要保证零炮检距旅行时不变。在局部平面波前假设和拉东投影原理下 ,导出由旅行时误差计算界面深度误差和速度误差的解析公式。该方法可保证界面深度和层速度同步快速收敛。与现有方法相比 ,该解析法可以明显提高计算效率 ,且应用效果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12.
层析反演静校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表层模型层析反演是一种非线性模型反演技术,它利用地震初至波射线的走时和路径反演介质速度结构,不受地表及近地表结构纵横向变化的约束。根据正演初至时间与实际初至时间的误差,修正速度模型,经反复迭代,最终达到要求的误差精度。求取静校正时采用射线法计算炮点到检波点的旅行时,从而得到基准面校正量。  相似文献   

13.
北黄海盆地地质构造复杂,在反射地震资料中,部分地区中、深层反射不清,造成地震资料解释的多解性.笔者分析了该区反射波与折射波时距曲线的区别和联系,充分挖掘反射地震资料的潜力,利用其中的折射波资料,分析盆地的折射波特点,计算出基底速度,弥补反射资料速度分析的不足;利用折射波速度,推断地质属性,划分地震层位,提高了北黄海盆地中、深层地震资料解释的精度,使地震资料解释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4.
因对初至旅行时层数的确定和拐点拾取存存不确定性.导致时间项反演方法在近地表复杂区建立的速度模型精度不高,静校正效果不理想。对此提出了利刚旅行时差值曲线方法进行层数确定和拐点拾取。理论分析认为,运用旅行时差值曲线方法时,应尽餐选择相邻的激发点。通过对三层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得到初至旅行时,根据其旅行时曲线初步判定层数,再运用旅行时差值曲线进一步确定层数。观察时间项反演速度模型,其与近地表速度模型较接近,经计算反演速度模型与设计的近地表速度模型之间的均方根误差仅为0.95m,可见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时间项反演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高分辨率工程地震反射波法用于深度在200m或更浅些的地壳的地质调查也只有近10年的时间。在这一深度范围内与折射波法相比,反射波法的优势在于它可对多个层位进行高分辨率的成象,并能解决速度随深度减小的问题,而折射波法则不能。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IASP91地球模型确定各种地震波震相及其旅行时间拾取的人机交互方法,通过Intel Fortran平台设计并实现了天然地震记录可视化数据处理及多震相旅行时间拾取的交互式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可以快速高效地处理天然地震数据、确定及拾取天然地震各震相的旅行时间。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准确快速,灵活方便,是处理天然地震数据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静校正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静校正解欠佳,不仅影响地震资料后续各阶段的处理质量,也会导致欠优化或完全错误的解释结果.利用折射初至计算静校正量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提出一种折射初至波静校正的新方法,既能求出低频静校量,又能获得高频静校量.首先,在CMP道集内,根据折射旅行时方程求出CMP点低频延迟时间和折射层速度,获得各个炮点和接收点处的低频延迟时间,并把这些低频延迟时间换算成基准面长波长静校正量;然后,从初至旅行时中减取相应的低频延迟时间和折射滑行时间,获得高频剩余折射旅行时,再把剩余旅行时分解成各炮点和接收点的短波长静校正量.该方法被应用于沙漠地区的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良好静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初至拾取是地震信号处理的关键环节,其精度和效率是资料处理的重要指标。针对常规地震资料,特别是浅海地震资料信噪比相对较高的情况,探讨了改进的能量比法,来确保拾取精度的前提下,实现过程的自动化。在传统能量比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两种改进方法:利用边界检测和稳定因子解决"起跳不干脆"现象,利用多时窗识别折射波与直达波交混处的初至;利用奇异值的处理方法和可变时移量相位推算技术,解决精度和效率问题。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综合时窗、相位、能量等多种因素,改进后的方法针对常规地震资料具有拾取准确、计算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地震波旅行时精度直接影响着地震反演、叠前偏移成像、层析成像等各领域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地震波旅行时精度是很有意义的。在双重网格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一种基于变网格差分格式的快速行进法(FMM)计算地震波旅行时,通过正演模拟均匀模型、存在高速异常体模型、Marmousi模型来分析变网格FMM的优势及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均匀模型背景下,变网格FMM与双重网格FMM优势相当,但是在存在高速异常体模型背景下,双重网格FMM可能违背波前扩展的规律,从而导致较大的误差,而变网格FMM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Marmousi模型试算验证了变网格FMM能适应各种复杂模型。因此,该方法是一种有效提高走时计算精度和效率的方法,不仅增强了FMM法的适用性,而且扩展了变网格技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阎頔  敬荣中 《矿产与地质》2011,25(2):158-162
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及其研究与应用现状,其中包括反射波法、折射波法、散射波法等,并就多项实验研究中采用的方法技术及取得的良好地质效果进行了概括总结,认为反射波地震方法在振测沉积层控矿床和控矿构造方面效果较好,而散射波地震方法不但可探测与矿体有关的地下局部不均匀体,而且,结合其它物探资料还可确定隐伏矿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