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谈现行征地安置的缺陷及未来改革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是指在人类社会分工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非农产业及其人口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逐渐集聚到城市,从而使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地域范围显著扩张和城市物质  相似文献   

2.
加快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但长期以来,我国以发展大城市的城市化战略为重心,基本走的是一条土地资源依赖型的道路。大城市、特大城市规模扩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为农村人口非农转移创造了条件,也造成农村地区以大量宅基地废弃、土地闲置为主要特征的“空心村”问题日益突出。如果要很好地遵循城镇化进程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那就离不开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城市品位,充分使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使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上讲,城镇化进程应是农村人口转移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城市人口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过程。然而,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减少的同时农村建设用地不减反增,农村建设用地粗放利用、浪费严重。2013年末,城镇化率达53.7%,然而5亿亩建设用地中村镇建设用地占3.7亿亩,城市建设用地占1.3亿亩,村镇建设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2.85倍。由此可见,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巨大空间是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指在人类社会分工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非农产业及其人口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逐渐集聚到城市,从而使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地域范围显著扩张和城市物质文明、文化不断扩散的过程,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所必然出现的现象.我国城市化正在迅速推进,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5.
随着佳木斯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原有存量土地和空闲地已经所剩无几,城市发展必然要由内涵式挖潜走向外延式扩张的道路,由此所引发的城市建设和保护耕地的矛盾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来。为了正确处理耕地保护和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既要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又要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  相似文献   

6.
绍兴市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保护与保障矛盾十分突出。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根据市委市府提出的总体目标,发挥职能优势,从实际出发,注重规划引领。优化布局,创新机制,维护权益。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抓手,致力农村空心村整治,推动农村人口集聚、环境改善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土地作为人类活动、生存和生产的场所与空间,具有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和景观价值等功能,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基地,因此,土地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关系中居于其它资源无法替代的核心地位,如何高效、集约利用土地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城市土地作为人类活动最为集聚的区域,集约利用好城市土地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为保证国家获得必需的非农建设用地、降低建设成本以及集聚国内有限的资源发展重点产业,尽快恢复城市工业,我国在征地时采用了产值倍数补偿法,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实行低标准的补偿方式。其实质是以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以农业的巨额地租为代价来保护工业,发展经济。没有考虑到土地区位差异、土地被征前的潜在收益、以及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等都受到市场经济影响等因素。据专家估计,20多年来通过低价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至少使农民蒙受了2万亿元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基于村域和镇域微观尺度,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建设用地扩展差异指数对安吉县2009—2017年的建设用地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县建设用地呈现持续粗放扩张态势,人口增长速率远低于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内部结构不合理,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是其主导形式,对建设用地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5.56%。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村域尺度上建设用地总量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高高"集聚区域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区和工业基础较好的石龙村、独山头村以及晓墅村,"低低"集聚区域主要沿西部及南部山区丘陵的边缘地带分布,"高低"热点区域集中在北部工业园区的高禹村和张芝村周围,"低高"冷点区域围绕中心城区"高高"区域的四周分布。从建设用地扩展差异来看,乡镇尺度上的扩展速度具有明显的"北快、中高、南低"的区域分异总体特征,同一阶段区域之间扩展速度不平衡性突出,不同阶段区域内部扩展速度不充分性显著。村域尺度上,快速发展和高速发展的区域集中在中心城区和北部工业园区且集聚效果不断增强,建设用地数量呈现下降的区域逐渐向西南山区的村域集聚,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农村人口比重大,贫困人口还比较多,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强国富民有着更为重大的意义.从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职责出发,地籍应当成为广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当下,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在高城市化率的背后,我们也为这种繁荣和发展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城市不断膨胀,拥挤不堪,农村过度的资源浪费,愈来愈脱离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种代价不仅抑制了农村的发展,也抑制了城市的发展,社会的同有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因此,探求新的城乡结构形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发展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是实施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黑龙江省虽然城市化水平很高,但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且城市数量少,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只有积极发展小城镇,才能促进人口的聚集,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近几年来,随着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制约小城镇发展的户籍障碍逐渐消除,但面临两个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13.
按照县委、县政府“立足三县并举、统筹五个发展、建设四个新区”的总体战略部署,围绕“产业富县是核心。集聚发展和新园区建设是第一”的发展思路。丽水产业集聚区生态产业低丘缓坡开发项目景宁组团项目(即澄照农民创业园)作为“新园区”建设是今后经济发展的重点,是我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低丘缓坡开发利用项目,计划在澄照佃源区块(工程预计总投资7.1亿元)上建设一座能集聚2—3万人口,  相似文献   

14.
数字城市是人类认识物质城市的又一次飞跃,不仅给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活力,也为城市、社会、经济、人口等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数字城市概念一经提出.迅速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旗帜。武汉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数字武汉”的建设工作。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该项工作十分重要.涉及到一个城市是否能跟上时代潮流.是城市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并且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但该项工作涉及面广、科技含量高,不仅要开发,而且一定会随着科技进步的发展而发展。对我们有个学习过程,也有个认识过程。要认准趋势和方向,下决心来搞.不能在本届政府延误时间。”市委、市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武汉’建设,将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高起点地发展我市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城市化就是人口在地理上的集中,一是城市人口的增多,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二是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是一个从农村经济转变为具有基本对立特征的城市经济变化过程。这种变化既是人口、市场、企业、基础设施在地理上的集中过程,也是工业化发展引起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在这种现象的背后,即工业化各种因素的“集中”特点,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对土地资源的再配置提出了紧迫的要求。作为认识问题,尤其是对于国家土地资源管理部门来说,消除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配置的认识误区,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用地需求与供给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用地的“瓶颈”效应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未得到有效扭转。在此现实背景下,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村住房改造、社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人口和村庄集聚,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等土地整治政策,成为破解建设用地保障难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人类密集居住的场所,是人类对地质环境施加重要作用的场所。其形态、用地、发展均与所在的地质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在地质环境制约着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城市的建设发展也不断地改造和重塑地质环境。但是在城市建设中,若对地质环境质量认识不足,则极易造成工程建设的损失。当人类工程活动强度超过地质环境容量时,地质环境的自然平衡就会被破坏,  相似文献   

18.
《国土资源》2008,(2):34-36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这30年中,10个"一号文件"使中国的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从稚嫩走向成熟。体制完善、政策保障、资金扶持、科技投入,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正朝着特色现代化农业之路昂首挺进。  相似文献   

19.
谈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快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人口在不断减少,但农村的建设用地却在不断增加,改善居住条件又成为当前农村村民的客观需要。如果简单一味地增加农村宅基地审批规模,显然是不科学、也不现实的,所以,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已成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在由农业文明转入工业文明及随后的后工业文明的过程中,人口结构由农业人口占多数转为非农人口占多数,用地结构由村庄为主转为城镇为主,前者即人口城镇化,后者即土地城镇化。在这种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大潮中,大量人口由乡村向城镇集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