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近年来,黄河下游水量持续偏枯,用水量不断增加,水污染范围逐步扩大,污染程度日益加重,黄河水资源管理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程度加剧两大难题.当前,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近年来,黄河下游水量持续偏枯,用水量不断增加,水污染范围逐步扩大,污染程度日益加重,黄河水资源管理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程度加剧两大难题。当前,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1998年黄河源区黄河出现断流以来,有关黄河断流的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通过对黄河源区水文、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后认为,源区黄河断流是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其原因有三:一是水环境变异;二是气候变异,三是荒漠化加剧。  相似文献   

4.
黄河客水是黄河下游沿黄地带重要供水水源,由于受流域内持续干旱、中游来水量减少和下游引黄量增加等因素,自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断流现象日趋严重。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带来了明显的环境负效应:河道萎缩与河口海岸侵蚀使"悬河"不稳定因素增强;大量兴建平原水库和引黄工程增多造成土地减少,土地砂化、盐碱化、沼泽化加重,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不合理开发诱发了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等地质灾害。对此,从环境地学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对黄河水资源开发应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涵养水源、节约用水和进一步加强黄河下游地区地下水勘查开发、建设平原地下水库。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三门峡市区水资源的监测与研究认为,青龙涧河在流经市区的地段,其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型;黄河水污染类型为混合污染型;地下水由于受地表水的影响,污染状况逐步加剧。保持对策:切断污染源、确定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带、设立环境保护区、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控制区域地下水位下降。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断流是我国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根据作者1983年以来对黄河及黄河三角洲的调查研究,从探讨断流原因入手,提出缓解和解决断流问题的多种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7.
山东是严重缺水的省份,人均和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占有量的1/6左右.黄河是山东主要的客水资源,引黄水量和引黄灌溉面积约占全省总用水量和总灌溉面积的40%.小浪底水库建成后,不仅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同时通过有效调蓄黄河上中游水资源,为促进下游沿黄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效益.由于山东是农业大省,随着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山东沿黄地区粮食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使山东引黄供需矛盾日趋加剧.……  相似文献   

8.
在深入分析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基于禁忌搜索优化的投影寻踪技术(TSPP)应用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通过对淮河片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的初步研究,表明了此模型能完整而系统地反映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并且直观、简便,在各种实际系统评价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其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开展自然资源可持续评价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基础,因此其可持续利用评价一直是国内外资源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热门话题。在分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特性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国内外在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为今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收集分析大量最新资料基础上 ,阐述了河南省黄河下游存在的水资源持续衰减、水质污染、地面沉降、地裂缝、水土环境异常、黄河断流及影响黄河下游河道稳定的河道淤积与悬差、活动断裂、基底活动性等重大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根据溃决和冲决两种模式分析评价结果 ,以及专家评价系统 ,从环境工程地质角度 ,对不同堤岸段进行稳定评价 ;对已出现的重大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对国土资源开发、地质灾害评估、防洪抢险、地质生态环境保护及管理 ,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东营市淡水资源十分匮乏,其中93 % 以上依赖黄河水。近年来黄河连年发生断流,使得蓄水工程难以正常供水,同时还诱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土壤次生盐渍化、开采漏斗、地裂缝、河道淤积和咸水入侵等。本文就其发生原因和危害程度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华北平原水资源紧缺情势与因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从水资源承载能力演化周期性、经济社会需用水规模难变性和未来水资源供需关系入手,介绍近60年以来华北平原水资源情势,特别是该平原水资源量、实际用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变化特征,并结合未来10到30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用水量趋势,识别和诊断华北平原水资源紧缺因源.结果表明:由于降水量减少导致华北平原缺...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国际上前沿的虚拟水理论,运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CLIMWAT 2.0和CROPWAT 8.0软件,对济南市农业作物虚拟水含量进行计算,得出了2009—2014年济南市农业产品虚拟水总量;通过查阅、分析济南市2009—2014年水资源公报,计算出济南市2009—2014年林牧渔畜产品、工业产品、生态环境用水、城镇公共用水及生活用水的虚拟水总量;通过对济南市各产业虚拟水数据研究分析,得出了各产业虚拟水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根据虚拟水理论,并与济南市水资源总量对比计算,得出济南市水资源匮乏指数,经研究得出济南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仍将面临严峻挑战的结论,并针对济南市水资源利用现状的严峻情况,提出了通过减少济南市虚拟水总量、增加水资源总量或节省水资源消耗达到降低水资源需求压力的目的,从而为济南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及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涠洲岛水资源有限的局面,并对其原因及解决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雨水集流是岛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有效途径,论述了岛上实施雨水集流的条件及其对岛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提出实施雨水集流工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吕梁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包括控制需求、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污水资源等一系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南阳市自然环境条件得天独厚 ,水资源较为丰富 ,天然水资源总量为 95× 10 8m3,其中 ,地表水为 67× 10 8m3,地下水为 2 8× 10 8m3。地表水年利用量为 13 4× 10 8m3,地下水年开采量为 7× 10 8m3,地下水尚有开发潜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 ,水资源环境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 ,目前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是 :水质污染不断加剧 ,水质恶化 ,局部地段地下水超量开采 ,水位持续下降 ,降落漏斗面积逐年扩大。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节约用水 ,加强保护 ,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综合分析济南的气候、自然、地理,尤其是水文地质条件,根据济南水资源基本特征与资源量,认为济南市水资源总量相对充足,水资源供求的突出矛盾集中体现为供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结合济南市的水资源特征,制定了保障济南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及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黄河三角洲1986,1996,2006年的三期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近代黄河三角洲湿地信息进行了提取.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景观生态学软件,我们对20年来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以及影响其格局动态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20年来,人工湿地面积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天然湿地的比重在降低.其中,滩涂和柽柳灌草丛景观明显萎缩.(2)一些重要的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斑块个数、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一直在增加.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在加剧,斑块类型更加多样化,湿地景观中没有明显的优势类型且各斑块类型在景观中均匀分布.(3)湿地与湿地、湿地与非湿地之间发生着类型转化.其中,18.1%的芦苇草甸转化为农田;26.6%的翅碱蓬草甸转化为盐田;11.9%的芦苇沼泽转化为芦苇草甸.(4)在黄河三角洲湿地演化的过程中,受到自然和人为方面演化驱动力的共同作用.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有:黄河断流、泥沙淤积和自身演替动力等.人为驱动力主要为农田开垦、滩涂的开发与围垦、油田开发和人工建筑等.  相似文献   

19.
系统分析评价研究了2004年四川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特征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四川人地矛盾日趋尖锐、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污染仍较严重尤其饮用水源地水质堪忧等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实现四川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水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对经济和生态环境已产生严重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山东水资源紧缺,维持山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性措施。建议调整一期一步工程路线,并合理解决污染、南四湖东平湖调蓄、胶东应急工程及资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