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探针方法在煤岩学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技术)作为探测物质组成成分中元素特征的一种有效工具,已成功地应用于地质学研究的许多领域。近几年来,作者在任德贻副教授和金奎励教授的指导下,把电子探针作为煤岩组分研究的一种新手段,在煤岩显微组分识别、组成成分分析及成因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成果。本文仅是这些成果中的一小部分,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激光显微发射光谱分析技术,目前已发展成为一种快速、简易的化学成分探测手段,并在地质、冶金等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所分析的试样无法加入内标,一般试样化学成分复杂,物理性质千差万别等问题,所以常规发射光谱技术的定量分析法不能直接移植。尽管目前国内外有人曾对一些特殊试样进行过定量或半定量分析尝试。但  相似文献   

3.
地壳全元素探测——构建“化学地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地壳物质探测是地壳探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元素是地球物质组成的最基本单位,被称为地球的基因。矿产资源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环境是受化学元素行为制约的,因此,对地壳中所有元素精确含量和分布的探测,对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地壳全元素探测项目拟发展4种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包括地壳中所有天然元素的精确分析技术,中下地壳物质成分识别技术,穿透性地球化学探测技术,海量地球化学数据和图形显示技术。建立1个覆盖全国的地球化学基准网,系统采集代表性岩石样品10000件,疏松物样品6000件,按标准化的方法分析其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包含78种元素),建立中国大陆地球化学基准值,为研究化学元素的分布、演化和成矿物质背景提供基准参考数据。进行总长度3300km的3条地球化学走廊带的实验与示范,采集各类代表性岩石样品5000件,进行元素和同位素测定,构建走廊带地壳地球化学模型、跨越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元素空间变化和大型矿集区成矿物质背景。为开展全国地壳探测工程奠定基础,并为最终建立"化学地球"进行技术准备和先导性实验。  相似文献   

4.
电子探针分析在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和矿床研究中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成分分析测试与表面形貌观察手段,它把矿物光性观察结果同微观化学成分变化联系起来,使地质研究工作更加深入。电子探针分折的主要特点是可在光片或薄片上直接测定几立方微米区域内的化学组成,可探测元素范围从B~U;能进行点、线、面分析,以了解组成的变化;可观察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吸收电子,X射线和Y调制等多种图像,放大倍数从几十到十万倍;分析速度快,且一般不损伤试样。分析的灵敏度除了仪器性能外,还与实验条件、试样组成和所要测的元素有关。微区分  相似文献   

5.
地壳全元素探测技术与实验示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重点发展地壳全元素精确分析技术、地壳深部物质成分识别技术、盆地穿透性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和化学地球构建技术.参照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以1∶20万图幅为基准网格单元,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地球化学基准网,系统采集不同时代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样品以及疏松沉积物样品,获得中国大陆地壳76种元素基准值,研究化学元素在中国大陆的演化历...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总结了大陆深部地壳物质成分识别研究方法和元素丰度合理性检验的方法,以期为大陆深部地壳物质成分探测提供技术方法体系。深部地壳物质成分识别的主要方法有:①因构造运动抬升出露到地表的中下地壳剖面;②地表出露的高级变质地体;③产于火山岩中的深部地壳捕掳体,如麻粒岩捕掳体;④地球物理测深资料与深部岩石物理性质的高温高压实验测定结果之间的拟合和⑤壳源岩浆岩源区地球化学示踪。元素丰度合理性检验的方法主要有地表热流和元素比值法。  相似文献   

7.
冻能松  杨勇 《地球科学》2003,28(3):357-360
在JCXA—733电子探针上采用一种实用的微区紫外一可见阴极荧光的探测方案,可以分析样品表面微区的不可见和可见的荧光.荧光的波长和强度特性与物质的成分、结构、缺陷,物质的形成条件、经历、所处环境条件等密切相关.相对于常规的可见阴极荧光测试技术,探测紫外和红外阴极荧光可以在更宽的波段上获取更多更新的样品内在信息.用此方法对河北唐山石英砂岩及其微小次生加大边进行阴极荧光分析,发现它们具有不同的紫外荧光特征,还有对应波长为287nm的辐射损伤色心,由此可以推测至少有两期胶结作用,且石英碎屑来源复杂.这为分析胶结作用期次和碎屑物物源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对于沉积盆地分析和油气储集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岩石圈深部探测主要依赖地球物理手段和深部钻探,缺乏深部物质探测技术。对深部物质的了解也主要局限于两种途径:一类是地球物理推测方法,依据地表获得的深部岩石的物性测定,解释或推测深部物质的某些特征;另一类是捕虏体方法(Xenolith- based methodology),直接获取深部物质信息。本文重点探索的第三种途径,即充分利用地表出露的岩浆岩,通过岩石探针和同位素填图,示踪深部物源(物质)特征。特别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数字填图,了解深部物质三维架构及四维演变。在此基础上,总结上述三种途径,构建较完整的以岩石探针和同位素填图为核心的揭示岩石圈三维物质组成架构的方法体系。研究显示,在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开展Sr、Nd、Hf、Pb等多元同位素示踪填图,结合地球物理资料,可有效揭示岩石圈深部物质组成架构。通过中亚增生造山带(北疆)、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冈底斯- 三江)和华北- 扬子克拉通三个典型大地构造单元关键地区的实践,显示多元同位素示踪深部物质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以及同位素填图结果与地球物理探测结果的对应性。基于这些成果,笔者初步提出了揭示岩石圈三维物质组成架构的方法体系框架。该方法体系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与地球物理探测相结合和匹配的深部物质架构探测技术,为规范开展深部物质架构探测、物质演变过程及深部动力学过程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王涛  侯增谦 《地学前缘》2018,25(6):1-19
固体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探测地球深部过程与不同圈层协同演变。深部物质探测、地球物理结构探测和深钻一起构成深部探测的三大途径。岩浆岩“探针”及区域同位素(如全岩Nd、锆石Hf)示踪填图是深部物质探测的主要手段,可以用来揭示深部物质组成特征及时空变化,确定不同类型地壳省,划分大地构造边界,估算大陆地壳生长量、方式,分析区域成矿规律。这一技术广泛应用后,有望实现深部结构探测与物质探测结合,开展深部物质填图。中国大陆是深部物质探测的良好实验室,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包括:多块体拼合的岩石圈及陆壳深部物质组成架构,不同类型造山带地壳生长与深部物质组成结构,不同构造单元深部物质组成与成矿作用及其浅部成矿制约。文中重点总结和探讨了岩浆岩全岩Sr-Nd同位素和锆石Lu-Hf同位素区域填图以及捕获锆石信息填图的思路、方法和注意的问题,以及可以解决的重大地质问题,并探索性提出今后开展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不同养护龄期对于粉煤灰水泥土抗剪强度影响的问题,采用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从宏观力学的角度分析养护龄期对粉煤灰水泥土的影响,结合SEM试验和XRD试验从微观角度分析试样内部结构与物质成分。试验结果表明:从宏观角度分析,粉煤灰水泥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应变软化型,试样的抗剪强度随养护龄期的增加逐渐增大且28 d的抗剪强度最大,同时,由于试样内部各物质之间的反应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持续进行,龄期越长试样内部各物质之间的胶结作用越强,致使试样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随养护龄期逐渐增大;从微观角度分析,试样内部生成的结晶物质(钙矾石)与胶凝物质(C-S-H凝胶)等填充试样内部的大孔隙且相互黏结,导致试样愈加密实,抗剪强度增大。本文旨在为粉煤灰等材料固化黄土的抗剪强度提供试验依据,为粉煤灰等工业副产品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对粉煤灰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嵘 《地学前缘》1998,5(1):150-150
岩石的三维定量结构分析方法刘嵘(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X光CT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探测不透明固体内在特征的技术。它能形成二维图片,图片上的明暗特征与内部物质对X光的吸收程度有关,这种吸收性主要决定于物质密度的差异。CT技术首图1扇...  相似文献   

12.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岩矿测试》2013,32(6):正文前VI-正文前VI
2013年,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等5家地质实验室研制的9个系列41种地质类标准物质通过全国标准物质管理委员会组织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终审,占地质领域现有国家一级标准物质10%。其中,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制了5个系列18种标准物质,包括: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6种,北极海洋沉积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1种,青藏高原三江源土壤成分标准物质6种,矽线石矿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3种,Re-Os同位素标准物质2种。另外4个系列23种标准物质是: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研制的钛铁矿化学成分标准物质5种;辽宁省地质矿产研究院研制的稀散元素锗、镓、铟、铊矿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4种;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研制的石英岩化学成分分析标准物质3种;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研制的成矿区带沉积物成分标准物质11种。  相似文献   

13.
崔霖沛 《物探与化探》1982,6(4):202-209
在研究地球深部构造的区域地球物理探测工作中,大地磁测深法是一种最为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的方法,它已用于世界的很多地方,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苏联、英国、日本、印度、南非、肯尼亚、冰岛、北大西洋等地。根据大地磁测深资料可以求出地球内部不同电性层的深度和电导率,从而可以进一步推断地下物质成分、构造和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原子吸收工作曲线的两种拟合方式的研究,采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7209(矿石中金和银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7255(GAg1)(银矿石中银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7256(GAg2)(银矿石中银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7305a(水系沉积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7307a(水系沉积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7311(水系沉积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7405(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黄红壤)进行实验,得出两种拟合方式的使用条件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取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杨宝健 《地质与勘探》2004,40(Z1):116-118
结合黄陵矿区煤窑采空区的探测实例,介绍了一种新的高密度电法探测技术--三高测量技术及其运用效果,这种方法技术对煤窑采空区的探测较直观有效.  相似文献   

16.
月球资源探测信息的管理与可视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未来的月球探测计划中,可能获取的月球表层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岩层、土壤、资源、环境以及各种相关的结构、物质成分数据。这些数据既有空间数据,也有属性数据。为了实现月球资源探测工作信息化,可以借鉴“数字地球”的理念并采用“多S”结合与集成化技术,对所获取的海量月球表层数据进行一体化存贮管理,构建一个“数字月球”并实现其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之间的双向查询检索,以及对表层复杂结构信息分析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7.
深海稀土在世界大洋中广泛分布,其资源潜力巨大。我国是最早开展深海稀土调查的国家之一,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有助于未来海洋稀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作为一种新型的海洋原位探测技术,具备深海稀土原位分析的能力。本文将LIBS技术引入深海沉积物稀土元素的探测与分析中,以富稀土深海沉积物标准物质(GBW07586~GBW07590)为研究对象,识别出16种稀土元素(Pm除外)的LIBS特征光谱峰,并以此验证了LIBS用于La等6种稀土元素的定量分析能力,可实现ppm量级的灵敏检测。本文阐述了LIBS技术面向深海稀土矿检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将为未来LIBS深海稀土原位探测提供重要依据,为深海稀土资源评估与开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金星探测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星探测是解答太阳系类地行星形成演化,地球宜居性的形成和未来发展,以及外太阳系宜居星球搜索策略的关键.由于金星恶劣的环境条件、对探测技术的多重挑战和相对高昂的探测成本,金星探测和研究程度远不及月球和火星.自20 世纪90 年代后期,金星探测任务相对匮乏.本文梳理了国际上金星探测研究进展、关键科学问题及技术需求,提出了未来金星的探测目标和探测方式建议.目前,对金星大气和气候研究程度最高,包括大气结构和大气化学,能量平衡和热结构,云层和霾层,大气环流和动力学以及气候演化等.高层大气的物理化学和太阳风与金星的相互作用方面也有重要进展.金星地表和内部的研究则相对滞后,研究涵盖金星表面形貌特征,撞击和重塑历史,火山和构造活动,地表物质组成,地表和大气相互作用等,但受限于数据的空间覆盖率和较低的分辨率和精度,诸多重大问题尚未解答,迫切需要新的探测数据.除探测任务外,金星研究还依赖于地基观测、实验室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地面模拟设施对支持金星探测任务研发和金星基础科学研究尤为重要.未来十年是中国开展金星探测的契机和研发相关技术的关键时期.本文可为对金星探测、行星科学、太阳系探测感兴趣的科学家和工程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相干体解释技术在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讨论相干体技术在鲍店煤矿十采区实际地震资料中的应用。利用相干体的时间切片来分析相邻道地震信号的相似性,进而探测小断层和分析地质构造。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分析解释可以看出,相干体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断层解释方法,可以提高解释精度,缩短勘探周期。   相似文献   

20.
徐亚  郝天珧 《地球化学》2010,39(1):25-31
月球重力场研究及相关应用是月球科学探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回顾了月球重力测量及月球重力场模型、月球地形模型等主要研究进展,总结了月球重力场(包括地形)在月球内部结构研究,特别是在月壳结构以及月球质量瘤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此外,月球重力场还应用于月幔/月核研究、月球均衡状态、月球物质成分及月球演化历史的研究中。随着我国嫦娥探月计划的实施,利用其探测数据建立自主重力场模型及地形模型成为我国探月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在此基础上可开展月壳结构、月球均衡状态、月球质量瘤及月壳成分等研究,同时借鉴地球科学中相关学术思想和方法技术,从而促进对月球及类地行星等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