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电子商务在农村推进中,出现了淘宝卖家集聚于某些村落的现象,这些村落被称为淘宝村。近几年淘宝村在农村地区快速发展,有些淘宝村甚至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以河北省羊绒产业集聚区为案例,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县域尺度下基于当地产业发展起来的淘宝村的时空发展特征,并尝试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河北清河、南宫等地以羊绒产业为主导,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时期:羊绒产业快速集聚时期和羊绒产业转型升级电子商务时期;(2)淘宝村的时空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发展—迅速发展—平稳发展,以东高庄村为中心,淘宝村通过渐进式、跳跃式向外围呈环状展开分布,最终形成"小范围集聚,大范围分散"的空间格局,并呈现近地缘扩散及沿交通轴线发展的空间特征;电子商务扩散强度随距离增长逐渐衰减,目前淘宝村的辐射范围仅涉及清河县东北部及南宫市的东南部地区,而两县的其他地区尚未出现淘宝村;(3)能人效应、农区特有的社会网络关系、雄厚的产业基础、交通条件以及政府的扶持等多重因素共同促进了县域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电子商务专业村是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论文基于2015—2020年全国淘宝村空间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求电子商务专业村的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揭示不同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 淘宝村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与中国基本地理格局高度吻合,时空演化呈现由中心向外围逐渐扩散特征;② 淘宝村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空间集聚强度逐年增强,高强度集聚范围逐年扩大,华北平原传统农区出现高强度淘宝村集聚区;③ 淘宝村呈现显著的空间聚类分异特征,空间聚类区分布相对稳定,高—高(HH)集聚区集中分布在苏南、浙江、福建的泉州、莆田和潮汕揭城市群;④ 各影响因素对淘宝村空间格局演化具有不同的解释强度,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是高作用影响因子,政府行为影响力稳步上升,社会经济影响呈“U”型变化态势,三级影响因素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常住人口的影响程度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对推进电子商务专业村发展、深化专业村发展理论、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贫困地区的空间识别是精准扶贫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马尔科夫链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甘肃省1984~2015年86个县(市、区)域农村贫困指数差异的空间演化过程及其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甘肃省县域农村贫困指数差异总体下降,并表现出“缩小—扩大—缩小”的阶段性特征,演化过程趋于稳定;同时,甘肃省农村贫困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呈现出集中分布和稳定性特征。其中,河西走廊地区和兰州地区的部分县域农村贫困程度较低,存在空间集聚现象,且集聚范围不断延伸;定西市、陇南市、甘南州、临夏州等地区县域农村贫困程度较深,也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现象,但集聚范围在不断缩小,且显现出碎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淘宝村"作为农村地区新生商业模式,需持续关注其空间问题,方可对其未来发展及其区域影响做出科学判断。采用2009年~2016年中国淘宝村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法、中心要素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讨了全国、省域、市域三种尺度下中国淘宝村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淘宝村数量不断增多,但增速趋缓。总体具有"南北扩散为主,东西扩散为辅"的特征,但近年来集聚程度越来越强,集中分布东部沿海地区;(2)淘宝村重心均位于浙江省,重心轨迹在浙江省内大致呈现"西北—东南—东北"方向走势,且移动距离逐渐缩小;(3)浙江省始终保持着发展的龙头地位,尤其台州市、温州市和金华市淘宝村数量占全国近1/4,呈现极快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不同尺度下中国“淘宝村”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淘宝村"作为农村地区新生商业模式,需持续关注其空间问题,方可对其未来发展及其区域影响做出科学判断。采用2009年~2016年中国淘宝村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法、中心要素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讨了全国、省域、市域三种尺度下中国淘宝村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淘宝村数量不断增多,但增速趋缓。总体具有"南北扩散为主,东西扩散为辅"的特征,但近年来集聚程度越来越强,集中分布东部沿海地区;(2)淘宝村重心均位于浙江省,重心轨迹在浙江省内大致呈现"西北—东南—东北"方向走势,且移动距离逐渐缩小;(3)浙江省始终保持着发展的龙头地位,尤其台州市、温州市和金华市淘宝村数量占全国近1/4,呈现极快的发展态势;淘宝村数量在研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河南省淘宝村呈现出数量与质量双提升的趋势,但不同类型淘宝村发育质量差异较大。从基础支撑、市场品牌、产业效益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和空间分析技术测度河南省淘宝村发育质量并解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位序规模看,高质量村少且偏离散,低质量淘宝村“翘尾”明显。(2)从空间分布看,呈现出中部地区“T”字引领、周边环形跟进的基本格局。花园口村和八堡村发育质量均高于0.5,在河南省稳居第一、二名;桑坡村则在豫北地区一枝独秀。(3)从空间集聚与关联看,以郑洛为中心的中部高质量区的淘宝村发育态势明显,并向外围呈环形扩散。高高集聚区主要在郑州管城区、新郑市及许昌长葛市局部,低低集聚区多呈团状集聚在南阳镇平和洛阳市区。(4)在地域模式方面,零散分布的单模式型淘宝村居多,近域扩散的多模式型较少但容易形成高质量的地域综合体。调研发现淘宝村的信用等级和网页设计对淘宝村发育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县域外部环境探测发现物流保障、交通设施、经济基础是河南省淘宝村发育的主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张佳  王琛 《世界地理研究》2020,29(5):952-961
基于对浙江省265个淘宝村的问卷调查分析,从直接影响、专业化、相关多样化、非相关多样化、负面影响5个方面分析发展电子商务对村带来的影响。运用K-means聚类法根据各村受到的影响对样本进行分类,并分析不同类别淘宝村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①电子商务在提高收入、产品销量等直接经济影响方面的效用比在促进专业化方面的效用更为显著;②电子商务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相关多样化和非相关多样化;③电子商务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造成了村庄的过度拥挤和环境污染;④聚类得到了3类淘宝村,可归纳为类别1“正面影响大、负面影响小”、类别2“正面影响大、负面影响大”和类别3“正面影响小、负面影响小”三种;⑤各类别淘宝村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类别1淘宝村在大多数分布区域中都形成集聚区,类别2淘宝村集聚区主要位于台州市、杭嘉湖区域以及义乌市等地,类别3淘宝村则主要聚集于义乌市。  相似文献   

8.
基于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淘宝村2009—2020年数据,运用“增长-消失”率、核密度分析法、冷热点分析、组合分类等方法对中国淘宝村“增长-消失”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从时间维度看,中国淘宝村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以及现阶段的高速扩张期;但“消失/增长”呈现出“先陡再缓后陡”的“折线形”变化态势,表明消失的淘宝村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特点。(2)从空间特征来看,利用2014、2016、2018和2020年4个时间断面,发现中国淘宝村的“增长-消失”由“点状”发展成“带状”的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向中西部扩展;在空间分布、集聚与关联上,2020年淘宝村“增长-消失”分布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北中南(沿海)集聚加深,热点集中冷点偏散”的格局。(3)从生存类型来看,东部地区淘宝村多为增长型,其次为低流动型,有少量地区为衰退型;中西部地区多为增长型以及低流动型,其次为高流动型、衰退型。(4)从影响因素来看,同质化竞争、行业内卷化、商户经营技能、电商转型、市场敏锐程度是导致淘宝村消失的主要原因,期待这一研究结果能为淘宝村在农村地区的健康发展和政府政策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基于格网的淘宝村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汪凡  汪明峰 《地理科学》2020,40(2):229-237
基于2013~2018年淘宝村数据,从全国层面分析淘宝村发展状况、集聚特征,对淘宝村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 淘宝村在东部地区扩张迅速,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规模小且发展速度慢。淘宝村在扩张的同时,也开始产生局部淘汰现象。研究期内淘宝村分布的重心和方向发生较大偏移,2015年后淘宝村重心和方向均趋于稳定。2015年以前淘宝村分布存在随机性,之后呈现集聚特征,并先后形成了长三角和珠三角2个H-H(高–高)集聚区,淘宝村的高速增长区出现区域固定的倾向。 淘宝村空间分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集聚效应、政府政策、信息通信和人口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GDP与淘宝村发展为负向关系,道路与淘宝村关系不稳健。  相似文献   

10.
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与ESDA方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选取1997-2009年数据,从时空视角分析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的演变特征。从时间角度看,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总体差异持续扩大、发展速度不均衡化趋势;从空间角度看,全局Moran′s I指数显示,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总体空间集聚效应较弱,局部Moran散点图则进一步揭示了各地级市对周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存在较强的极化效应,仅合肥、芜湖、马鞍山地区产生空间扩散效应,但扩散的强度和范围较小。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统筹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议,从而更好地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徽州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松  张小军  张业臣 《地理科学》2018,38(10):1690-1698
以徽州地域119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用GIS技术与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揭示徽州传统村落的分布特征,探讨影响徽州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的因素。研究发现:徽州传统村落空间上呈现集聚型分布,沿盆地、邻水及边缘化分布特征明显,表现出“边缘多核心少”的分布格局。黟县遗存的传统村落数量最多,分布密度最高,形成徽州传统村落的主要集聚区,其次是徽州区和歙县,形成徽州传统村落集聚的次级核心区。宋朝(北宋和南宋)和唐代是现存徽州传统村落形成的主要时期,这两个朝代保留下来的古村落最多,分布范围最广。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人口、交通、城镇化、经济、政策)等方面分析这些分布特点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根据阿里研究所发布的2013―2014年中国淘宝村的相关数据,运用最邻近点距离和邻近点指数、核密度分析法、回转半径法等方法分析淘宝村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淘宝村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特征,呈集聚分布,且主要集聚于东部沿海城市,占据总数的98%;同时,淘宝村分布与大中型城市分布变化具有一致性。2)淘宝村的分布主要受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产业集聚以及上网普及率的影响,淘宝村更多地分布在资源禀赋较好、交通便利、产业集聚区和上网普及率更高的地区。3)淘宝村共有2种发展模式,即城市依托模式和乡村内生模式。未来淘宝村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将主要围绕大中型城市及有一定产业集聚基础的专业村。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普及和公众对网络购物认识程度的提高,县域及其所管辖的农村地区迎来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机遇。基于阿里研究院提供的东北地区177个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数据,分析了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整体水平偏低,空间差异显著,中心与外围、县级市与一般县(旗)两种分异并存;发展较为成熟的县域较少,且多分布在边缘区域,中部县域大多单一指数较高;空间冷热点集聚特征明显,广大中部地区低值集聚、外围及沿海县域高值集聚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程度和发展环境是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赵儒煜  许军 《地理科学》2020,40(7):1104-1113
基于2000—2017年东北地区县域尺度生产要素与GDP数据,借助空间分析法,考察东北地区要素集聚与不平衡发展的时空特征和空间关系。结果表明:① 2000年以来,东北地区要素集聚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区域差异缩小,经济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且区域差异逐步缩小。② 要素空间集聚与经济发展水平由以中心城市为主的高值区,逐渐演变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及其临近地域组成的城市群高值集聚区。二者空间耦合性较好,形成了中南部地区要素集聚与经济发展的空间高度一致性;但北部地区存在显著的空间错位,特别是北部地区的鹤岗、伊春等市的市辖区虽然要素集聚度高于其他地区,但经济发展水平却处于中低水平。可以看出,以哈长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为主的城市群,正日渐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带动区。③ 区位差异、偏向城市的发展政策,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等因素共同作用,主导了东北地区要素集聚与不平衡发展的空间分异。  相似文献   

15.
以黄河流域3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产业绿色化与生态环境绿色化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测度两系统综合指数,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法对2009—2018年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及空间集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产业绿色化与生态环境绿色化综合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具有趋同性,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绿色化水平高于产业绿色化水平,中下游地区相反;(2)时空维度上,黄河流域产业绿色化与生态环境绿色化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上中下游地区呈现“凹”字型发展特征且稳定程度不同;(3)空间集聚上,黄河流域产业绿色化与生态环境绿色化耦合协调度呈显著正相关性,存在明显聚集性,高-高聚集主要集中于上游地区,低-低聚集由中游地区向中下游地区扩展。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的背景下,经济开发区的空间布局优化和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事关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本文选取西北五省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官方发布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数据,利用核密度分析和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该区域经济开发区2006年和2017年空间格局演变及主导产业变迁过程,得到以下结论:(1) 2006年和2017年西北五省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均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集聚强度增大,并呈现差异化的集聚扩散模式。(2) 五省区开发区在特定范围内的空间分析尺度上显著集聚,2006—2017年间集聚程度和强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 五省区开发区整体产业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主导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济开发区数量和所占比例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不同类型主导产业的开发区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变迁差异:技术密集型产业更倾向于在“西安—兰州—银川”集聚片区集聚;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方面在“乌昌石—奎屯—喀什”沿边集聚带强化集聚,另一方面,在“西安—兰州—银川”集聚片区的集聚中心逐步从兰州转移到了西安地区;资金密集型产业在新疆“乌昌石—奎屯—喀什”沿边集聚带和西安市与兰州市之间的“通道状”集聚区强化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开发区在西安市和乌鲁木齐市集聚。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县域入境旅游时空跃迁特征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旅游是支撑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单元,也是未来入境旅游发展的新方向,当下对县域入境旅游研究的缺失阻碍着对小尺度入境旅游地发展的认知和重视。以浙江省县域为研究对象,借助空间变差函数模拟了浙江县域入境旅游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进一步通过LISA时间路径、时空跃迁测度了各县市入境旅游时空跃迁特征及类型,并将分位数回归与时空跃迁类型相嵌套,建立了四种时空跃迁驱动机制模式。结果表明:浙江省县域入境旅游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一杭独大”特征显著,且空间自组织性逐年增强,区域入境旅游核心县市扩散效应不断增加,核心县市辐射区域差异逐渐缩小,空间差异主要体现在局部方向;浙江省县域入境旅游空间格局的演化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整合性,县域类别之间存在一定的转移惰性,东南—西北区域的入境旅游落后县市具有相对动态的局部空间特征,常山县在空间依赖方向上具有最大的波动性,岱山县在空间依赖方向上具有最大的稳定性;产业—结构驱动、经济—服务制约、贸易—产业驱动、区位—资源制约四种驱动模式呈现出自东北至西南逐渐由同向发展到同向制约的演化过程,此外四种模式背后隐含着不同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8.
以2015年淘宝村为对象,首先通过空间分布特征与空间组织模式推断出它们应具有地理根植性,之后以经营商品的特殊性为切入点,经由成本-价格分析确定其地理根植性,最后则通过产业根植性给出根源性解释。研究发现:淘宝村在国家、地区、省、市、县和乡镇六个层面都呈非均衡分布,且具有显著集聚化特征;淘宝村符合由两种空间形态、两种流态和五种主体构建的网络购物空间组织模式框架,且可划分为自产自销、村内生产、一般村外生产、村外生产与专业市场结合等4种类型;淘宝村经营商品的特殊性,即本地绝对优势产品和成本优势产品是其在全国竞争中胜出和存在的关键;淘宝村经营商品的自然根植性、社会根植性和复合根植性是其地理根植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环莫干山民宿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海洲  陆林  张大鹏  虞虎  张潇 《地理研究》2019,38(11):2695-2715
民宿是中国乡村振兴和旅游转型升级过程中涌现出的新兴业态和空间利用方式,但学术关注滞后。环莫干山地区是目前中国最典型的民宿发展集聚区之一。本研究通过官方统计资料和实地调研获取环莫干山民宿空间发展数据,构建了ArcGIS和地理探测器结合的民宿空间过程分析方法,基于目的地的微观尺度系统地探讨环莫干山民宿时空分布特征和成因。研究发现:① 2011—2017年环莫干山民宿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空间分布范围不断扩大,空间发展方向出现较大变化,逐渐趋向镇域均衡性发展。目前已经在莫干山风景区毗邻村域形成以“后坞-仙潭-燎原-劳岭-兰树坑”为中心的环莫干山面状核心集聚区和边缘村域多点集聚的民宿空间发展结构。不同档次民宿的时空发展趋势具有一定差异。② 环莫干山民宿的空间过程由集聚到强烈集聚,不同档次民宿的集聚程度均呈现出快速提升的趋势。空间发展过程中早期民宿集聚点扩散效应显著。空间集聚过程与地形地势、核心风景区、交通干线和居民点密切相关。③ 风景景观、发展基础、社会因素和区位因素是环莫干山民宿景观格局异质性的重要决定因素维度,但不同等级民宿的空间决定因素维度和指标差异性显著,两因素维度交互作用对于民宿的空间影响力更为显著。研究对于丰富接待业空间选址的类型研究,总结中国典型民宿集聚区空间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对于民宿产业选址和民宿集聚区规划实践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ArcGIS、SPSS分析平台,以广州白云区为例,对农村集资房项目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ArcGIS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农村集资房空间生产时空演进由“点状”发展走向“交通线状”蔓延,农村集资房空间生产对交通干线的依赖性明显;2)农村集资房空间生产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农村集资房项目相对所属镇街行政中心的空间集聚效应由于区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别。通过SPSS数理分析发现:1)农村集资房市场发展与商品房市场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性,农村集资房开发与房地产市场发展相伴相随;2)政策是农村集资房时空演进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左右着农村集资房的发展方向。政府力(权力)、市场力(资本)和社区力(抗争)等3种力在不同时期作用方向有所不同,推动着农村集资房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