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前,针对如何建立监测网络以及对遥感变化检测方法的研究很多,但对于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省市县多级联动,加强自然保护地监测数据集成分析和综合应用的研究与实践较少。以江苏省自然保护地监测成果数据为基础,利用GIS、RS、Web等技术建成江苏省自然保护地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区县核查举证、市级复核上报及省级确认工作,并编制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变化报告。实现了保护地自然资源变化监测成果数据入库、管理、分发、调查、统计分析等一体化管理与应用,提升全省自然保护地管理水平与决策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2.
按照建设用地省市县三级联动监管的要求,在莆田市已有的城镇地籍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建立莆田市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提出了莆田市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重构升级的技术方案,并实现了莆田市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升级后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规范测绘市场秩序,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提出要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测绘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来强化测绘活动的事中事后监管。本文以测绘项目为抓手,提出了从项目招投标、项目备案、成果汇交、成果应用到“双随机”巡查、信用体系建设的全闭环管理思路,基于WebGIS、数据融合、大数据、工作流等技术,构建了面向省市县三级管理部门的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管理与服务平台,阐述了该平台的需求分析、数据组织、技术架构、主要功能和应用情况,并在江苏省等地进行了实地应用,可为国内省级测绘行业管理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湖南省渔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本文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通过在线集成湖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服务,对湖南省水产养殖专题内容进行综合管理,采用B/S构架,构建了省市县三级渔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5.
针对“使用属于国家秘密基础测绘成果审批”事项,由于涉及成果发布、申请、审批、分发等多环节多办事人员协同办理,且申请用户填报信息真伪、办事材料权威性等无从考证等问题,造成办理时需要多次到场、多方求证、重复填报等问题,本文介绍了测绘成果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部门数据仓的构建、“标准+应用”元数据管理策略及基于QR编码的二维码跨网络信息传输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办事周期长、效率低下及材料的溯源、权威性等问题,同时能够支持省市县三级的“一站式”成果服务和审批分发,符合“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对类似问题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土地调查省市县三级数据库更新审批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建立的省市县三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探讨了省市级对县(区)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变更的审批机制,以及省市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的更新方法。通过对更新审批机制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日常预变更审批和年度变更相结合的变更模式,实现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变更的及时准确,和农村土地变更调查的“月清季累”,同时确保省市县三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内容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自然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中存在信息系统建设分散,数据共享困难、缺少全流程业务串联主线等现实问题,提出了统一业务平台、共建共享数据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多维度对接等解决方案。以乌鲁木齐为例,开展了自然资源一体化电子政务平台设计与建设,该平台具有“搭建式、插件式、配置式”集成开发技术、分布式空间大数据管理、一码管地等特点,实现市、区(县)两级自然资源信息集聚整合,为自然资源业务融合和履行“两统一”职责,创新管理方式,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我国市县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浙江实际,提出了省市县三级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平台一体化建设模式,并在绍兴市进行了成功试点。基于试点,本文对推广一体化建设模式和深化省市县共建共享的有关工作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家基础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现状和自然资源管理需求,综合盘点自然资源数据家底,通过对自然资源多源异构数据的同构、同化、同步处理,实现不同数据的集成、融合,形成自然资源基础大数据。结合时空大数据和政务大数据主流技术和基础平台,建立了统一的自然资源大数据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为自然资源大数据相关体系架构和标准化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成果海量数据需要实现信息化、动态化、网络化管理的需要,为满足省市县农经业务的互联互通,文中研究基于政务云平台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基于矢量栅格一体化切片的农经权地图服务框架,实现省市县地块与权属成果的集成展现、快速检索;采用多种地图渲染方式,实现多样化的地类显示,提供多入口多渠道的"以人查地,以地查人"的查询方式实现调查成果的综合展示;基于政务云业务权限控制策略,建立省、市、县三级农经权业务监管体系。系统通过在浙江省12个试点县市的试运行,能满足集成展现地块及业务成果、快速检索农经权属信息、高效办理日常业务的需求,实现省、市、县成果管理及业务办理的互联互通,为农经权业务管理提供高效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1.
陈波  崔蓓  丁鑫 《测绘通报》2020,(12):75-78
自然资源部制定的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中,要求构建“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应用体系,实现“服务事项标准统一、整体联动、业务协同,自然资源政务服务和共享开放能力全面提高”。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作为政务服务应用体系的重点建设内容,也是落实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的重要支撑,如何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发挥系统作用,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自然资源业务管理需求后,提出了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及数据融合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2.
孙靖 《测绘通报》2019,(4):125-129
新时代,自然资源已成为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建设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社会管理与经济建设的新领域。本文从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角度,立足自然资源数据采集、技术流程优化、综合信息平台搭建等多个阶段,探讨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遥感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信息技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遥感技术的多元化应用和海量数据使得空间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时代接轨成为现实。海南省是中国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依靠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海南省目前正在实施国际旅游岛、南海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等国家战略;坚持生态立省的原则,海南省也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016年立项的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海南省遥感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项目,以天空地一体化的空间科技为切入点,基于遥感、导航、GIS等天空地一体化技术手段,建设以海南遥感大数据云为代表的大数据基础设施和智能化共享服务平台,实现海南省典型行业的空间技术应用示范,满足面向新时期海南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对空间信息产品的快捷、准确、个性化共享服务需求。项目重点攻克了大规模空间观测数据和信息产品共享中的多项关键技术难题,消除目前空间数据分散和信息孤岛现象,提高空间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服务。在天空地一体化遥感大数据服务平台下,项目围绕海岸带、农业、林业、旅游、城市环境等典型行业领域开展应用示范,构建省级典型行业领域应用服务信息系统,提供及时有效的动态监测信息和科学决策,以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在资源环境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全省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自然资源部要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与不动产登记的一体化管理,必须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及流域上下游,实现国土空间中各类自然资源与不动产登记数据的融合衔接。但是传统二维GIS在全要素信息表达、多类型资源拓扑表达及资源资产监管分析等方面都存在不可避免的短板。为弥补二维GIS的不足,新一代三维GIS技术体系逐渐形成,包括能够全空间表达自然资源与不动产对象的数据模型,面向多尺度、多源、异构三维数据的融合技术,以及三维空间分析与计算技术,实现了对自然资源与不动产信息管理的全面升维。本文在新一代三维GIS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自然资源与不动产信息管理平台,以全新视角认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升自然资源与不动产管理系统的服务能力,实现自然资源和不动产信息的一体化管理、用途管制及辅助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5.
激光雷达作为一种主动的三维遥感观测技术,在不同尺度的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等自然资源的三维动态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在简要介绍激光雷达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激光雷达技术在各类自然资源三维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同时对激光雷达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潜力和局限性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探讨以激光雷达技术为基础的自然资源三维动态监测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随着激光雷达技术和平台的不断发展以及激光雷达信息的深入挖掘,将不断促进激光雷达技术在自然资源三维动态监测应用中的纵深发展。然而单一激光雷达数据由于其本身存在的局限性,难以满足自然资源全要素、全流程、全覆盖、高精度、高效率的现代化动态监测的要求,如何将多源、多尺度、多平台遥感数据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是未来自然资源三维动态监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统计分析是实现地理国情数据向地理国情信息转换的重要手段,可以从不同维度反映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等要素的内在空间特性及其相互作用。针对大数据统计分析面临的高效管理、高强度计算和深度服务需求,提出了地理国情大数据统计分析的技术框架,并从大数据存储与融合、统计计算关键技术、服务建模与应用3个维度探讨了地理国情统计分析的核心流程。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升地理国情监测和统计分析在自然资源监管、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中的应用水平,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市南川区矿政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为例,对基于县级的矿产资源综合管理平台如何建设与应用进行了论述。系统采用SuperMap平台,建立了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标准统一、上下一致的国土资源数据采集、更新、传输与应用服务的机制与技术体系,形成了融数据更新与交换、电子政务与信息发布一体化的综合监管平台,有效提升了矿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全国"矿政一张图"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遥感地质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遥感技术和遥感地质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以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能源和地质信息的重大需求为牵引,以地质理论、地球系统理论和复杂性科学理论为指导,围绕地质工作的地质矿产调查、地质灾害和环境监测、矿山开发和环境监测的三大战略任务,提出建设和发展地质矿产和能源遥感勘查和评价技术系统、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监测技术系统及业务运行系统、矿山开发和矿山环境监测技术系统及业务运行系统三大应用技术系统和卫星数据采集与地质应用服务系统、全数字化综合航空遥感集成与信息服务系统两大信息服务系统的遥感地质发展战略目标.促进和实现遥感地质分析由定性向定量,遥感地质应用由单技术向技术集成,地质服务由数据向数据、技术和信息的综合服务方向发展和转化.提出了近期和中期重点发展的技术和重点研究领域,讨论了它们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研究重点和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网格环境下地理数据服务集成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臧淑英 《测绘工程》2010,19(3):63-66
在分析我国地理信息集成服务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比较现有网格环境下地理数据服务集成模式及其问题,讨论面向地理数据服务的地理数据集成模式的优势。并将Web Service技术引入到传统的地理数据服务集成中,构建一种基于网格的分布式地理数据集成模式,提出地理数据服务集成框架。  相似文献   

20.
利用省级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资源,结合自然资源行业生产的需求,基于时空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格网技术”和“大规模并发用户的位置服务响应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发福建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位置服务平台,集成了系统运行维护、公共服务、成果展示和数据共享等功能,提升了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满足了大规模实时位置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