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青海果洛龙洼金矿床位于东昆仑东段,为一断裂构造控制的大型脉状金矿床。为指导深部勘探工程部署,对该矿床的Ⅰ号、Ⅳ号、Ⅴ号、Ⅵ号矿体的原生晕分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①综合考虑矿区0勘探线、63勘探线、125勘探线元素浓度分带特征,结合因子分析统计结果,得出矿床的原生晕元素组合为:前缘晕——Pb、Ag、As,尾晕——Mn、Sn、Mo,近矿晕——Au、Zn;②采用格里戈良原生晕轴向分带计算方法,获得0勘探线、63勘探线、125勘探线3条剖面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分别为:Pb-Cr-Bi-Ag-As-Hg-Ni-W-Ti-Cu-Co-Mn-Sn-Sb-Zn-Au-Mo、Ag-Au-Zn-Ni-Sb-Co-Cr-Pb-Sn-W-As-Ti-Cu-Hg-Mn-Bi-Mo、Bi-Pb-Ag-Au-Cu-W-As-Sb-Ni-Hg-Mn-Cr-Co-Sn-Zn-Mo-Ti;③依据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以及前缘晕相对尾晕由降转升趋势,建立了矿床的原生晕叠加模型。据此结合勘探剖面以及地质、物探EH4方面信息,最终圈定了3处深部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2.
纱岭金矿床位于焦家断裂中南段,属于典型的焦家式金矿床,探获金资源量约389.2t,目前是国内平均勘查深度最大的金矿床。为进一步探讨纱岭金矿床深部成矿潜力,该文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选取钻孔岩心样品,采用构造叠加晕研究方法,重点研究Ⅰ-2号主矿体地球化学特征、原生晕分带特征,建立构造叠加晕模型并进行深部找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矿床的前缘晕指示元素为As-Sb-Hg,近矿晕指示元素为Au-Ag-Cu-Pb-Zn,尾晕指示元素为Bi-Mo-W-Sn;Ⅰ-2号主矿体构造叠加晕出现"反分带"现象,表明纱岭金矿床具有多期成矿成晕特征;在矿体尾部存在前缘晕与尾晕共存叠加现象,指示深部有良好的找矿前景,预测矿体侧伏方向深部(-1600m之下)有盲矿存在,预测靶位标高为-1600m~-2000m。  相似文献   

3.
麒麟厂铅锌矿床是云南省会泽矿区内的一个独立的特大型矿床,对该矿床10# 矿体的构造叠加晕特征进行了研究,以实现矿床的深部找矿突破。研究表明:麒麟厂铅锌矿床10# 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到下 为 As、Sb、Hg、Ba、F→Pb、Zn、Ag、
Cu、Cd、Ge→La、Li、Be、Sr、Bi、Mn、Co、Ni、V;在识别10# 矿体群空间叠加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构造叠加晕模式及其成矿指示,并以此对10# 矿体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提出了1个找矿靶位和2个成矿有利部位,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可应用于会泽矿区内矿山厂等其他矿床(段)的深部成矿预测,进一步表明构造叠加晕对沉积-热液强改造型矿床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东准噶尔顿巴斯套金矿床L8号矿体为区内主矿体之一,对其开展钻孔原生晕测量工作并建立正确的找矿模型,能够为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预测提供依据。选取0线、8线、7线及11线等对L8号矿体控制程度较高的勘探线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剖面上揭穿该矿体的钻孔进行了系统采样和分析。结果表明,0线、8线及7线、11线原生晕轴向分带系列分别为Mo-Cu-Au-As-SbAg-Zn-Hg-Co-Pb和Hg-Zn-Mo-As-Au-Ag-Pb-Cu-Co-Sb。建立了L8号矿体的原生晕叠加模型,认为矿体在7线和11线、0线和8线都有一定程度的向下延伸趋势,但在0线和8线的延伸程度比7线和11线差,据此建议后期找矿工作应在7线、11线800m以下标高进行。上述认识得到了后期工程的验证。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梧南金矿区地质背景和矿床原生晕研究为基础,以4号勘探线为代表区段,采集4个钻孔的193件地球化学样品进行金、银、砷、锑、汞、铜、铅、锌、铋、钼10项元素的测试分析和资料整理、统计制图等,对元素组合及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金与尾部元素呈正相关,与前缘元素呈负相关。首次建立了该矿床的原生晕分带,从前缘到尾部为:金-铋-铜-钼-汞-锑-银-砷-铅-锌,从而确定了该矿床的地球化学原生晕叠加模型:上部矿体的尾晕与下部矿体的前缘晕叠加到一起,形成尖灭再现或尖灭侧现的原生晕叠加形态。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大量的原生晕理论研究及应用表明,原生晕测量是地球化学中一种有效的研究地球化学特征、寻找金属矿床、追踪隐伏矿体的方法。柯月铅锌矿床Ⅱ号矿化体已完成钻探及槽探施工,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元素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并与扎西康铅锌锑银多金属矿床原生晕特征对比,可为柯月Ⅱ号矿化体深部成矿预测提供依据。通过采取柯月Ⅱ号矿化体8号勘探线ZK0801,ZK0802,ZK0803,ZK0804号共4个钻孔及TC0801号探槽的岩石样品;选取Pb,Zn,Sb,Ag,W,Bi,As,Mo,Cu,In,Cd,Au,Mn共13种元素作为分析元素;对Ⅱ号矿化体进行原生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矿异常及原生晕主要集中于海拔4 660m左右,成矿过程中可能经历了有限的叠加作用,认为Ⅱ号矿化体深部可能存在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7.
北江水铜矿床位于鲁西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内,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着重从构造、地层、岩浆岩等方面分析了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利用矿区内最新施工的钻孔资料及物化探资料,对区内矿体的成矿规律、分布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于中低温热液型,铜矿体呈脉状严格受北江水断裂控制。区内铜矿体赋存岩性为黄铜矿化石英脉,矿体侧伏方向为NW 300°,矿体沿侧伏方向富集明显,且深部未封闭。区内NW向断裂是重要的导矿、控矿构造,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热液型铜矿床,一般具有延深大于延长的特点。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指出了找矿方向为研究区西北部及矿体深部。  相似文献   

8.
探讨山东牟平-乳山成矿带金青顶金矿区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场三维分布特征,总结成矿规律,建立三维综合找矿模型,为金矿深部成矿预测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指导矿山生产与发展方向。针对金青顶矿区深部找矿问题,在全面收集已有地质、矿产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应用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构造叠加晕及地质统计学理论与方法,构建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场等方面的三维综合找矿模型,将金青顶矿床的预测评价研究拓展到三维空间,揭示了区内成矿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异常表征,据此探讨了矿体及地球化学场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矿区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信息分析与深部预测评价,减少了深部预测的不确定性。矿体三维模型显示,矿体呈现中间宽两端窄的形态,有向深部尖灭的趋势。三维地球化学场分布特征显示,Au、As、Sb、Hg、Cu、W、Sn、Co、Ni元素及组合因子主要分布于矿体浅部,向深部呈现元素场强度下降的趋势;Mo、Bi元素主要分布于矿体深部;Ag、Pb、Zn元素分布较分散,存在多个矿化中心。地质-地球化学三维模型显示,组合因子高得分区域与组合矿物富集区域相符合,Au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矿体浅部,深部成矿作用减弱。应用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求取Ⅱ号金矿体的原生晕垂向分带序列为Sb-Cu-Ni-Au-Sn-W-Hg-As-Co-Ag-Zn-Pb-Mo-Bi,该序列与单一期次成矿垂向分带序列进行对比无明显反常现象,指示Ⅱ号矿体当前开采深度以下成矿潜力不高。研究结果显示,在综合找矿模型指导下,基于三维地球化学空间场晕模型的三维地质、地球化学异常信息的展示、提取与综合分析,可以有效地评价深部成矿潜力,为深部成矿预测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指导矿山工作的部署。综合分析认为金青顶Ⅱ号主矿体在-1 200 m以下找矿潜力一般,不宜继续进行大规模的深部探矿。   相似文献   

9.
土堆沙旺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为牟乳成矿带的组成部分。选取464线、480线、532线3个勘探线剖面并采集样品,通过分析样品中Au,Ag,Hg,Cu,Pb,Zn,Ni,Co,As,Sb元素的含量;进行原生晕找矿,经对比分析,3条线分带序列大致符合我国金矿的原生晕理想分带序列,但也有异常。推测T31矿体、T32矿体深部具有深部找矿前景,S39矿体深部找矿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与角岩有关的矿床主要类型及其对深部找矿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热接触变质的产物,角岩在石墨、硅灰石、红柱石等变质成因非金属矿床和各种金属矿床以及油气矿藏均可见,但对其调查研究成果并不多。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在南岭、冈底斯等重要成矿带地质找矿的实践,通过对与矿产资源有关的角岩广义概念的界定,概述了与角岩有关的各主要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如石墨、硅灰石、红柱石等变质成因非金属矿床,钨、钼、铁、铜、铀、金、铅锌、锡、银和稀有金属矿床以及油气矿藏;举例阐述了近年来角岩发育矿区深部找矿中的新突破,如江西淘锡坑钨矿,广西大厂铜坑至拉么一带的锡多金属矿床,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云南老厂银铅锌矿、羊拉铜矿、雪鸡坪铜矿等矿区;讨论了角岩型矿床成矿预测的准则。结果表明:矿区和矿田大比例尺深部预测时应注意岩石组合、干湿关系、封闭与开放体系、岩石物性和分带性、原岩岩性及其空间配置关系;区域性中、小比例尺成矿评价时应注意角岩的空间分布、岩石学特征与矿产资源的专属性关系等;利用角岩预测隐伏岩体的应用前景广泛,在深部找矿中具有现实意义。建议加强角岩与成矿关系的理论研究,对以往地质填图工作中发现的"角岩化带"可重新评价其与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北秦岭松树沟铬铁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秦岭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位于商丹缝合带北侧、北秦岭构造带南部边缘,是陕西省出露面积最大的超镁铁质岩体,岩体中赋存了小型铬铁矿床,深部是否具有成矿潜力备受关注。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中岩相呈对称分布,结合钻孔与物探资料,推测岩体呈透镜状产出;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岩体中部橄榄岩相具有变质橄榄岩或阿尔卑斯橄榄岩特征,边部橄榄岩相具有超镁铁质堆晶岩特征;松树沟与西藏罗布莎纯橄榄岩体中铬铁矿的矿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由此提出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具有形成"豆荚状"和层状铬铁矿体的潜力。基于前期勘探获得的343个钻孔资料,通过3DMine软件建立了矿床的三维地质模型,剖析了矿体分布规律、钻孔控制程度、富矿与贫矿赋存部位等。根据贫矿的富集部位、流动构造、岩浆分异程度、化探异常,预测了2个具有深部找矿潜力的地段,并提出了找矿标志与找矿方法,为本区勘查找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内蒙古阿拉善呼口塞勒铜矿床Ⅱ号矿体100线剖面原生叠加晕特征,结果表明,100线剖面+1 308~1 141m标高的轴向分带序列(由上到下)为W-Ni-As-Pb-Mo-Cu-Co-Au-Zn,有明显的相互叠置特征,地球化学参数在中段逐渐减小,可以确定矿体是多个成矿阶段叠加形成的。2个主成矿阶段形成的矿体部分叠加,矿体上部经过较强的剥蚀,但还有一定的延深。此次原生叠加晕的研究为下一步钻探施工提供了依据,明确了在该区继续进行原生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开展七宝山多金属矿杏山峪矿段、红石岗矿段和敞沟矿段深部成矿预测,定量分析与解释矿体的形成,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依据模型预测了成矿靶区,经钻探验证,在窑头隐爆角砾岩筒,新发现7层铜及多金属矿体,成矿潜力和前景较好。研究表明,三维模型预测对矿区找矿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山西东腰庄金矿是我国典型的绿岩带型金矿床之一,主要赋存于新太古代五台群鸿门岩组浅色变质绿片岩中,含矿带岩性主要为硅化绢云钠长片岩和绢云钠长片岩,层控特征明显。本次建立了东腰庄金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并运用岩石地球化学勘查、电法勘探,在东腰庄金矿外围勘查区圈定化探异常4处、激电异常2处,其中化探1号多元素综合异常与电法异常吻合较好,推测为矿致异常,通过激电测深,推测地质体形态为透镜体,埋深较浅。综合物化探方法利用绿岩带型金矿形成过程中元素迁移带来的原生地球化学异常,以及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与围岩之间的电性差异,在此次找矿勘查过程中圈定了找矿靶区,取得了较好成效,为下步钻探验证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金平县中良铜镍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哀牢山结晶基底断块东南端,为岩浆结晶分异和岩浆熔离矿床。为查明矿体特征,扩大找矿成果,通过地质、物探、化探及地表工程揭露等技术手段对矿体进行了查证,在沿NW向F1断层侵位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中圈定出铜镍矿体和铁矿(化)体。通过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笔者认为研究区内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NW向分布的断裂带,Cu、Ni、Co、V、Ti等元素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区,地表出露的皮壳状、蜂窝状铁帽是矿床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东风金矿床位于玲珑金矿田内,受招(远)-平(度)断裂下盘次级构造控制。中浅部多以石英脉型为主,深部已渐变为蚀变岩型金矿。该文在系统收集、分析以往矿区勘查开发资料基础上,运用井中激电、测井和构造叠加晕研究,首次建立了东风金矿床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式图,圈定物化探异常区。并利用钻孔对少量异常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物化探异常区与实际见矿位置较吻合,预示该区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秦楼铜金矿是三铺地区以金为主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位于安徽省濉溪县四铺乡秦楼村北部。矿区位于三铺岩体北接触带东端,岩体复杂,接触带及围岩层间裂隙为主要控矿构造。通过对秦楼铜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特征的认识,结合矿床物探异常特征,系统总结了三铺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地质和物探找矿标志。研究表明:寒武纪中上统碳酸盐岩地层是三铺地区铜金多金属矿重要的赋矿层位;燕山期早白垩世的中酸性侵入体是寻找铜金多金属矿重要的标志;矿体赋存于局部磁异常的边部、局部磁异常梯级带上及布格重力异常梯级带上,为本区寻找铜金矿床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依据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方法,对山东省七宝山矿集区进行找矿预测研究工作,通过总结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认为矿集区内成矿地质体为次火山岩体,成矿构造为隐爆角砾岩筒、原生断裂、次生断裂,成矿结构面为隐爆角砾岩筒、断裂及层凝灰岩与次火山岩岩性界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金线头金铜矿为隐爆角砾岩+镜铁矿+硅化+黄铁矿,七宝山铜及多金属矿为构造蚀变岩+锰矿化+铁帽。建立七宝山地区陆相火山热液型矿床综合找矿预测模型,圈定七宝山找矿靶区,通过查证,发现含矿隐爆角砾岩带一条,估算求得铜金属量1.47万t;铅金属量1.39万t。本次"三位一体"研究成果,对矿集区开展找矿预测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