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深入了解"北斗一号"导航卫星系统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地质调查工作流程,研究"北斗一号"导航卫星系统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式以及系统的应用推广模式。研究表明,基于"北斗一号"卫星系统与GPS的双模式位置报送机制,可以为野外地质调查人员提供稳定的位置服务;北斗终端与手机的短信互通,在无手机网络的艰险地区也可与外界保持实时沟通。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的DGSInfo系统可实现驻地实时监控和指挥,有助于野外应急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处置,在中心节点可实现全局监控,为管理部门指挥调度和决策提供依据。GSIGrid野外地质调查管理服务与安全保障系统可在固定节点实现对移动节点的移动轨迹和通讯信息实时监控,并能与野外驻地和移动目标进行互动通讯,为野外地质调查人员提供查询服务,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管理与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集成系统在东昆仑1:50000区调项目示范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地质调查领域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中国自行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快速定位、双向通信和精密授时三大功能。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特点、功能及其在数据采集与监测、监控与指挥调度等方面的典型应用,总结了北斗卫星系统在野外地质调查与安全保障、地质灾害实时监测、抗震救灾与应急指挥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基于北斗卫星的野外地质调查服务与管理系统、滑坡实时监测系统、青藏高原地应力实时监测系统、抗震救灾应急指挥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并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地质领域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3.
综合应用国产遥感卫星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技术,研发符合野外工作需求和特点的地质调查服务与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野外调查手持终端实现了对野外地质调查人员的定位跟踪和实时通讯,保障野外人员的生命安全;通过野外工作态势分析、作业路线管理和空间信息展示平台实现了对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一张图管理、指挥调度和应急救援。系统针对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管理特点,基于网格模式设计,建立了作业管理中心节点、遥感数据服务中心节点、专业应用中心节点、大区中心节点、野外工作站节点及移动节点等6大类节点,除作业管理中心节点及遥感数据服务中心节点唯一外,其余均为多节点设计,并建立了各类节点的建设标准,利于后续推广应用。该系统在提高地质调查业务工作效率、加强野外地质工作安全保障及提高地质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正九恒—位置服务云平台基于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自主研发,可支撑单位(企业)生产调度、安全生产管理和野外安全保障,促进生产作业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提高野外生产作业安全保障、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一、组成由网络中心(服务器、网络环境)、调度指挥中心(指挥大屏、远程会商)、软件(位置服务平台、手机APP和野外终端软件)、  相似文献   

5.
针对“8·8”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快速调查应急测绘保障中,倾斜实景三维模型建模效率无法满足应急状态下“快速”的需求这一难题,文中在研究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正射单视角倾斜摄影的三维建模方法,进一步结合三维场景构建技术和遥感解译技术构建了应急状态下基于实景三维技术的地质灾害快速调查技术体系,并成功应用于“8·8”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快速调查中,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提供了四川省应急测绘保障史上首个实景三维模型及相关灾情、灾损信息,在有关部门开展灾情研判、应急指挥决策、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了系列灾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救灾建议,为灾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8·8”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快速调查应急测绘保障中,倾斜实景三维模型建模效率无法满足应急状态下“快速”的需求这一难题,文中在研究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正射单视角倾斜摄影的三维建模方法,进一步结合三维场景构建技术和遥感解译技术构建了应急状态下基于实景三维技术的地质灾害快速调查技术体系,并成功应用于“8·8”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快速调查中,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提供了四川省应急测绘保障史上首个实景三维模型及相关灾情、灾损信息,在有关部门开展灾情研判、应急指挥决策、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了系列灾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救灾建议,为灾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当前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情景下信息化管理的深度应用,提出一种面向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对过程的业务平台的设计方案。采用数据交换方法,实现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立自然灾害综合数据库,实现统一数据源管理和实时更新;采用智能移动终端推送自然灾害信息,实现政府-社会-公众多元协同;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实时显示自然灾害风险状况,实现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综合研判和应急指挥应用。该平台有效提升了自然灾害风险防控的管理水平和应急管理的工作效率,真正实现了跨领域、多灾种、全流程的自然灾害风险闭环管理和精准管控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多年的工作研究,测绘生产管理单位,在大型网络数据库环境下,利用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工作流技术等,建立基于网络化的测绘生产管理系统,可以实现集中管理项目、实时监控作业流程、透明检查质量、一体化生产入库的网络化测绘数据产品生产调度管理服务体系,实现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动态化、规范化,明确了今后测绘单位网络资源的共享及合理、高效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是针对突发性地质灾害或险情进行的紧急调查,需在一至数日的调查期间及时提供实时信息,并尽快提交应急调查报告,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和处置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根据应急调查技术条件,划分为单点和群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两大类。文章论述了山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主要工作流程,即:基础资料准备、现场协调会议、制订工作方案及协调安排、卫星及无人机遥感调查、野外应急调查、资料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写,以及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方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主要采用野外现场调查访问、地质测绘与卫星定位以及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便捷有效的工作方法。文中定义了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详细分析评述了山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的基本规则、调查方法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垦利县国土资源局测绘管理工作以“数字国土”建设为主线,采取抓基础、抓管理、抓应用的“三抓”措施,不断加强测绘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测绘管理制度,形成以地理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和应用社会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测绘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测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升了基础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还处在野外全手工记录、应急数据传输不及时、室内手工处理数据等效率低下的情况,进行了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具箱配套数据采集终端的研制,重点进行了自动化数据采集、数据电子化、应急数据实时化传输、数据管理智能化等设计。本文主要介绍在基于Android系统下的平板终端上,设计开发出一套智能化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软件,该软件遵循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规范,采用结构化和标准化的调查表模板,结合可视化的Google地图数据资源,为地质灾害调查人员现场采集数据(如文字信息,灾害点空间信息,有关灾害点的语音、视频、图片信息,绘制灾害点平面图、剖面图、素描图等)和后期对灾害点的管理,提供了更直观、更快捷、更高效的技术支持手段。该软件利用GIS技术,将采集的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在地图平台上,直观地反映地质灾害及隐患点的空间分布、灾害类型、灾害危害等级等详细信息,为地质灾害调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洪灾遥感监测与损失风险评价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洪灾遥感监测与损失风险评价系统,是以RS和GIS为技术支撑平台,由洪水灾害信息接收与采集,洪水灾害模拟和洪水灾害损失组成的较完整的系统,将数据库与模型库集成,当系统接受和采集了实时获取的洪水灾害的遥感监测与常规观测的信息后,通过图像处理与信息融合,能迅速确定洪水灾情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实时地提供洪水淹没范围并估算经济损失,为专家调度决策、指挥救灾抗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震灾害是危害人类社会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目前科技尚不可预知地震,地震灾后应急至关重要。遥感是目前震害应急最快速便捷的手段,本文总结了遥感震害应急信息四个方面的现状:数据共享、遥感震害评估技术、遥感震害评估系统、信息集成发布平台。遥感震害信息从数据、软硬件、产品等各个方面都已形成良好的合作交流,但是未能将整个遥感震害应急流程统筹规划,形成宏观的遥感震害应急共享机制。下一步应该从健全数据分享链、建立并开放共享专家知识库、建立实时协同判读平台、制定产品共享规范,创建并推广产品发布平台,相关软硬件技术支持等方面充分考虑,协同遥感震害应急的每一步流程,建立起一套针对数据、处理、软硬件、产品规范等遥感震害应急全面而又健全的合作机制。遥感震害应急正朝着全球遥感数据系统化、遥感震害应急业务平台化、遥感震害应急产品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保证遥感应急合作的全方位可行性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了基于北斗卫星的野外地质调查系统在丛峦叠障、植被覆盖茂密的中南地区野外地质调查中应用的情况,包括野外作业管理、人员安全保障以及遥感异常查证等。试验结果显示,利用该系统基本可实现野外地质调查人员的实时地理位置显示、历史轨迹回放、态势分析以及路线规划等;试验区内系统的通讯基本通畅,可以实现终端与终端、终端与指挥机之间的双向短报文通讯;利用北斗系统的定位功能,可实时记录异常查证点信息,对室内解译的遥感成果进行及时调整和修改,提高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测绘资料和测绘成果的管理,是新时期国家赋予测绘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现代测绘成果管理机制,将测绘成果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地理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将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提供优质高效的测绘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16.
《河北地质》2009,(3):6-6
2009年6月19日,河北省突发地质灾害远程应急会商系统第一个在全国实现了与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平台系统的有效联动。该系统是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结合国家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系统建设方案,由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承建的,旨在全面提高河北省应对突发地质灾害事件的快速反应、指挥调度和防范处置能力。系统以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信息平台为中心,以市级信息平台为节点,具备信息报送、语音通信、视频会议、图像显示、预警预报、综合分析、动态决策、远程会商、  相似文献   

17.
矿山钻孔救援是一种新型救援技术,在其救援过程中为快速准确获取钻孔通道信息、被困人员位置距离、灾区气体环境特征,实现井下被困人员与井上救援指挥人员的双向视音频通信,采用多源信息融合、双码流网络视频服务、边缘计算、本安型电路控制及超宽带雷达等技术方法进行理论攻关和技术研发,提出2个关键技术:灾区多种传感器数据实时采集与传输技术、隐蔽空间生命信息探测技术,前者能够实现钻孔救援过程中多源信息的实时探测与呈递,而后者能够实现障碍物后的人员生命信息探测和定位。在此基础上进行样机试制和现场试验,研发出矿山钻孔救援多源信息探测系列设备:大容量便携式本安电源、超宽带雷达探测系统(可穿透障碍物探测生命)、钻孔救援多源信息(视音频、温度、气体环境参数)探测系统,运用该套设备参与山东平邑石膏矿、山东笏山金矿事故救援,均成功探测到被困人员,检测了钻孔通道信息和井下环境信息;在新疆丰源救援事故中对井下涌水、气体环境进行了实时监测,避免了救援人员的二次伤亡。系统包括潜水、视音频环境监测钻孔探测器、基于双绞线的钻孔通信线轮盘、系统监测终端。成果的研发与应用能够为长距离钻孔内多源信息探测提供一定的装备支撑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8.
浅析洞穴事故救援影响因素及处置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俊良  宋瑞明 《中国岩溶》2010,29(1):99-101
通过对常见类型洞穴环境进行分析,初步总结了洞穴温湿度、洞口环境、洞穴形态结构和洞穴生物对救援产生的影响,进而提论述了救援人员在洞穴事故救助处置中应一般所需做的基本器材准备、针对性训练、现场侦察、实时指挥、后援保障等各项工作,同时针对洞穴事故这类特殊救援,结合今年新修订的《消防法》中对消防部队职能的确定,提出了建立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具有山地救援能力的单位和民间山地救援力量为辅的政府山地应急救援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测绘资料和测绘成果的管理,是新时期国家赋予测绘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现代测绘成果管理机制,将测绘成果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地理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将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提供优质高效的测绘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20.
重大自然灾害引起的房屋倒塌程度的快速制图,对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损失评估意义重大。针对目前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开展房屋倒塌程度调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房屋倒塌分类标准不统一、解译标准缺乏等,在考虑人员和经济损失状况、灾害救助、恢复重建难度等方面的基础上,建立了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支持下的重大自然灾害房屋倒塌程度的分类体系,分为未倒塌、轻度倒塌、中度倒塌、重度倒塌、完全倒塌5级。系统描述了房屋倒塌程度遥感解译规则,建立了遥感解译标志,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瓦砾信息开展房屋倒塌程度的遥感识别方法。最后,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例,开展了房屋倒塌程度遥感制图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房屋倒塌程度识别精度达到92.73%,完全能够满足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损失评估的需求。该方法体系为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损失评估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