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钟山县主要农用地的土壤硒进行系统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为0.41mg/kg,富硒土壤分布范围广,足硒和富硒土壤占总面积的90.13%;土壤类型中,黄壤中的硒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52mg/kg,洪积土中的硒含量最低,平均值为0.34mg/kg;硒在酸性土壤中的含量最高,次为中性土壤,最低为碱性土壤;土壤中硒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层、成土母质、铁铝含量和pH值;研究区土地质量良好,富硒农产品主要为水稻和玉米,富硒土地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广西三江县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三江县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了表层土壤样2 751件和土壤垂向剖面样180件,测定了土壤中硒的含量。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地统计学法、GIS空间分析技术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研究了土壤硒的含量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63 mg/kg,变化范围为0.10~14.41 mg/kg。研究区土壤硒资源丰富,足硒和富硒土壤面积为95.87%。土壤硒含量的分布主要受到地质背景的控制,不同成土母岩形成的表层土壤硒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寒武系以黑色岩系为母质的土壤硒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2.58 mg/kg,变化范围为0.31~14.41 mg/kg。不同土壤类型中,黄壤硒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0.75 mg/kg,变化范围为0.24~2.07 mg/kg,水稻土硒含量最低,平均含量为0.51 mg/kg;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硒含量差异较大,除水田为基本自然状态以外,其余地类均呈现富集。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总体上受控于深层土壤硒含量,成土过程中表层土壤硒含量发生了次生富集。同时土壤pH、Corg、P、S、Al2O3、TFe2O3含量和CIA等对土壤硒含量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地区富硒土壤成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新平县者竜—戛洒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结果为基础,对该地区富硒土壤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38 mg/kg,高于全国土壤硒平均含量0.29 mg/kg,按0.4 mg/kg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普宁市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了广东省普宁市区域土壤硒调查研究,采集了413个表层土壤样品(0~20 cm)和103个深层土壤样品(> 150 cm),测定了土壤全硒含量,据此研究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普宁市土壤全硒含量变化于0. 16~2. 01 mg/kg,平均值为0. 63 mg/kg,总体上处于中硒及高硒水平,不存在缺硒和硒过剩土壤。砂页岩风化形成的赤红壤全硒含量较高,平均值达0. 86 mg/kg,以侏罗系页岩母质发育的土壤全硒含量最高,平均值达0. 89 mg/kg;三角洲第四系沉积物发育形成的水稻土全硒含量最低,平均值为0. 41 mg/kg。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全硒含量与铁铝含量、有机碳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与p H呈极显著负相关。影响普宁市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质,土壤p H、有机碳和铁铝含量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全硒含量分布与富集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基础,是影响土壤硒含量的最重要因素,不同成土母质形成的土壤硒含量有明显差异性,不同成因类型的富硒土壤生产出的农产品富硒程度也不同。依据广西百色市凌云县、田阳区、右江区和德保县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数据,以评价区不同成土母质类型为切入点,探讨不同成土母质类型下适合百色市发展富硒水稻产业的富硒土壤标准。结果表明:评价区土壤硒含量平均值为0.51 mg/kg,硒资源丰富。通过不同成土母质富硒率对比,发现当碎屑岩地区土壤硒含量达到0.24 mg/kg时,水稻籽实富硒率为72.7%,建议以此作为百色市碎屑岩地区的富硒土壤标准值,为当地土地区划利用、发展富硒水稻产业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广西金秀县头排—桐木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资料,研究了表层土壤中硒含量的分布特征、受控因素、富硒农产品产出情况。研究表明:该地区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6mg/kg,土壤硒含量0.4mg/kg的富硒土壤面积占研究区的72.8%;土壤硒含量受成土母质、土壤pH值、有机质等土壤性质的影响;农产品水稻、玉米和花生富硒率较高,水稻硒含量与根系土中全硒、pH值、有机碳以及铁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说明这些指标对土壤-农作物系统中硒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广西钦州典型农业区表层土壤中Se含量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系统分析Se含量分布的影响因素,为富硒土地的规划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钦州市新光农场采集348件表层土壤样品,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冷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讨论不同因素对Se元素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Se含量为0.07~2.56 mg/kg,平均值为0.91 mg/kg, 89.38%的土壤样品符合富硒标准;Se含量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状态,热点区域主要位于研究区西部和西北部;数理统计分析表明,以泥盆纪碎屑岩、碳酸盐岩为成土母质的土壤具有较高的Se含量,Al2O3和Fe2O3与Se含量相关性显著;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Al2O3、Fe2O3、成土母质和有机质含量对Se含量的空间变异能力解释能力较强。综合分析表明,成土母质和土壤理化性质是土壤Se含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对钦州富硒土地调查与利用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龙海市表层土壤硒含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曹容浩 《岩矿测试》2017,36(3):282-288
在龙海市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基础上,开展土壤硒含量特征、影响因素分析等项研究工作,可为研究区富硒土地资源开发提供依据。本文通过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对福建省龙海市表层土壤4394件样品硒全量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龙海市表层土壤的硒含量为0.031~2.361 mg/kg,平均值为0.354mg/kg,足硒、富硒土壤面积占全地区面积的88.69%。同时发现,成土母质、土地利用方式、土壤pH、有机质含量以及海拔高度是影响龙海市土壤硒含量的重要因素。火山凝灰岩区、花岗岩区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硒含量较高;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林地土壤的硒含量最高,园地、耕地土壤的硒含量适中;土壤硒含量与有机质含量、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与pH呈负相关,说明在酸性、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环境中硒元素易于富集,尤其是高海拔的山地丘陵区土壤中硒的富集作用更加明显。本研究成果对龙海市土地的合理规划利用、富硒产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山东省青州市表层土壤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青州市按照平均5.2件/km2的密度采集了8 132件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硒、有机质、pH等指标。结果表明:青州市表层土壤硒含量范围在0.02~2.77 mg/kg,背景值为0.21 mg/kg(n=7 462)。研究区富硒土壤面积为140.56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00%;足硒土壤面积为1 248.3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9.93%;潜在硒不足土壤面积为148.4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50%;硒缺乏土壤面积为24.52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57%。不同的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区的表层土壤硒含量特征不同,寒武纪—奥陶纪地层成土母质区、钙质粗骨土分布区、溶蚀—切割中山地貌类型区、草地和林地土地利用类型区的表层土壤中硒相对富集。相关分析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pH和硒含量无相关性,而有机质与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冯辉  张学君  张群  杜丽娜 《岩矿测试》2019,38(6):693-704
北京是典型的硒缺乏地理分布区,但近些年研究成果表明局部地区土壤达到富硒水平,掌握该区富硒分布特征对于开展北京地区的富硒环境研究和开发利用富硒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大清河流域生态涵养区1615km~2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原子荧光光谱(AFS)等方法测定了研究区1297件表层土壤、25组玉米及对应根系土壤和15件岩石中Se等地球化学指标;利用相关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研究土壤和农作物中硒含量特征、富硒成因来源以及土壤硒与碳铁磷等其他元素的关系,评价富硒土地的安全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硒含量区间为0.055~0.465mg/kg,背景值为0.257mg/kg,呈现富硒特征,厘定出360.4km~2富硒土地资源。当地种植的玉米硒含量变化范围为0.028~0.70mg/kg,几何均值为0.20mg/kg,80%的玉米样本为富硒农产品,且土壤富硒与作物富硒空间分布一致,指示土壤硒是作物体内硒的重要供给来源。研究认为,地质背景和成土母质是研究区富硒土地资源分布的主控因素,河流相沉积的暗色岩系是重要的土壤硒来源。富硒土地整体环境质量清洁安全,仅3.23km~2(面积占比0.2%)土壤重金属(镉汞铅)含量超风险管控值,在土地开发过程中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1.
系统采集广西八步区目前用于农业发展的土壤样品,分析其中硒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农业用地土壤中的硒元素平均含量为0.59 mg/kg,富硒土壤分布范围广,足硒和富硒占总面积的98.49%。其中,黄红土壤中所含有的硒元素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69 mg/kg;冲积、洪积土壤硒含量最低,平均值为0.40 mg/kg;硒在碱性土壤含量最高,其次为酸性土壤,最低为中性土壤。一般而言,土壤的酸碱性、成土母质等都会直接成为硒元素含量的主导因素。研究范围的土地环境质量综合等级多为三等及以上,养分等级以中等—较丰富等级为主,种植作物以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居多,开发富硒土地资源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土壤中的硒含量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调查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圈定富硒土壤资源分布区、查明土壤硒含量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发展富硒农牧产业、预防地方疾病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土壤硒背景值研究提供参比资料。土壤硒是当前热点研究领域,国内外对土壤硒研究已有很多,然而西藏地区有关土壤硒方面研究资料非常有限。本文选择西藏自治区隆子县重点耕地区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表层土壤、垂向剖面、岩石样等样品,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容量法(VO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等方法测定土壤中的硒、有效硒、有机质、全磷等含量指标,利用统计方法对研究区土壤硒、有效硒等地球化学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范围为0.14~1.51mg/kg,中位数为0.44mg/kg,是西藏土壤硒平均值(0.15mg/kg)的2.9倍和中国表层土壤Se平均值(0.26mg/kg)的1.5倍,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全硒含量较高;研究区表层土壤中有效硒含量范围为0.8~26.8μg/kg,中位数为9.2μg/kg,土壤有效硒占全硒...  相似文献   

13.
硒是动物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丰缺与人和动植物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近年来研究成果表明西藏缺硒土壤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简称“雅江”)以北地区,而雅江以南存在土壤全硒含量较高且面积较大区域。西藏山南市乃东区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雅江流域,为雅鲁藏布江流域重要的农业区,也是西藏粮仓之一。本文以西藏山南市乃东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等方法测定了研究区1022件表层土壤、30组青稞籽实样及根系土壤样品中的硒等元素含量;同时对西藏山南市乃东区雅江两侧农用地及周边牧草地、林地表层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雅江北侧土壤硒含量算术平均值为0.14mg/kg,接近西藏土壤硒含量平均值0.15mg/kg;雅江南侧土壤硒含量算术平均值为0.30mg/kg,高于西藏土壤硒含量平均值的一倍,略高于中国土壤硒含量平均值0.29mg/kg。乃东调查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硒含量的平均值由大到小为:耕地(0.24mg/kg)>牧草地(0.22mg/kg)>林地(0.19mg/kg)。研究结果显示乃东调查区雅江两侧土壤硒含量差异较大;土壤硒元素含量除了受地质背景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在焉耆盆地绿洲区发现富硒土壤2 546 km~2,富硒土壤中硒元素含量0.30~1.80 mg/kg,平均0.47 mg/kg。富硒土壤中与农业种植有关的养分元素含量处于较丰富水平,具明显正相关性。综合研究认为,土壤中硒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有利层位为侏罗系。富硒土壤区农作物样品富硒率介于31%~87%,具良好的富硒资源优势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开展岑溪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调查,发现广西岑溪市存在大面积的富硒土壤,土壤硒平均含量值为0.55mg/kg,高于世界和全国土壤含量的平均值。研究区表层土壤中硒元素在水平空间分布上呈面状、片状分布特征。通过不同的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壤的理化性质对土壤中硒的成因及物质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硒与土壤中Mo呈强相关,而与Cu、TFe_2O_3、Cr、Ni、As呈中等相关,其他元素呈负相关性;表层土壤富硒的原因主要受控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土壤物理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6.
在连江县农业地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土壤中硒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的关系及农作物含量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硒含量均为0.280 mg/kg,耕地以足硒为主,面积占比70.20%,富硒耕地占16.43%;园地以富硒为主,面积占64.83%,足硒园地占30.95%。表层土壤硒含量主要受控于成土母质,耕地不同土壤类型硒含量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壤中硒含量差别较大;土壤硒含量与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硫、氧化铁、锰、钼、硼、铜、锌(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酸碱度、氧化钙(p0.01)呈显著负相关。水稻糯米富硒效应较好,主要农作物安全性均很高。  相似文献   

17.
硒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及迁移规律一直是研究热点。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表明,珠三角地区土壤硒含量较为丰富,适宜富硒特色农产品种植,但土壤-植物系统中硒的迁移转化规律尚不清楚。本文以典型富硒区—江门市崖门镇为例,系统采集了岩石、风化土、稻田土壤、浅层地下水、灌溉水及水稻样品,应用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硒含量测试,探讨土壤-植物系统中硒元素分布特征及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崖门镇花岗岩、花岗岩风化土、稻田表层土壤、剖面土壤、浅层地下水、灌溉水、大米硒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0208mg/kg、0.2325mg/kg、0.5060mg/kg、0.83mg/kg、0.0003mg/L、0.0004mg/L、0.058mg/kg,表层土壤硒含量与珠江三角洲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0.51mg/kg)相当,大米硒含量达到富硒稻谷标准。土壤-植物系统中硒元素迁移规律为:土壤剖面硒元素向下部迁移,沿径流方向硒向下游迁移。土壤硒较易向水稻根部迁移,较难从根部向水稻地上部分迁移。本研究获得的土壤-植物系统硒元素分布与迁移规律可为该地区富硒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贵州省兴仁市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基础上,研究了兴仁市耕地土壤中硒的地球化学特征、来源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兴仁市耕地土壤硒的算术平均值为 042 mg/kg,背景值为 034 mg/kg,富硒耕地面积为 3145 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402%;兴仁市耕地土壤中Se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其中二叠系的煤系地层是高硒的主要来源;研究区土壤硒含量同时受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有机质含量、pH值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道荣 《现代地质》2020,34(1):97-103
通过浙江西部常山县表层土壤的调查研究,首次查明了土壤锗含量特征:研究区内表层土壤锗含量0.87~5.59 mg/kg,平均值为1.59 mg/kg,略低于中国土壤锗的平均含量1.70 mg/kg。不同成土母质的表层土壤锗含量平均值略有差异,变化范围为1.50~1.73 mg/kg,以花岗岩类风化物最大,石英砂岩类风化物最低,其他母质区土壤锗含量较接近。不同土壤类型锗含量变化范围为1.45~1.62 mg/kg,以黄壤中锗含量最高,潮土最低,其他类型土壤锗含量为1.51~1.61 mg/kg。泥质含量较高的砂岩、粉砂岩、泥岩的锗含量较高,可达1.75~1.95 mg/kg;白云岩、灰岩的锗含量低,仅为0.12~0.20 mg/kg。常山县大面积分布的砂岩、泥岩、粉砂岩等岩石锗含量较高,是土壤锗含量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洲台山地区富硒土壤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采集珠江三角洲台山地区表层土壤和农作物样品,测定了Se、Cd、Hg等20项指标含量,研究该地区土壤富硒特征。结果表明,台山地区土壤Se含量丰富,均值达0.56 mg/kg,建立了适合当地的富硒土壤分级标准:<0.2 mg/kg为低硒区,0.2~0.6 mg/kg为硒正常含量范围,0.6~3.0 mg/kg为富硒区,>3.0 mg/kg则为硒过剩。在此基础上,选取土壤Se含量、土壤环境健康元素和土壤养分作为评价指标,辅以农作物的生物效应检验,开展台山地区富硒土壤资源评价区划,共圈定富硒土壤资源区7处,面积165.2 km2,可作为该区今后硒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