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通过对鱼山—大陈海区的环境调查,叙述了秋汛鲐、鲹鱼中心渔场与浮游动物量的变化,沿岸低盐水系与外海高盐水系消长之间的关系。指出中心渔场的形成,必须具备水系交汇区和较丰富的饵料生物环境。图4,表2,参考文献2。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黄渤海的渔业资源保护管理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主要问题: 黄海外海渔场面积大幅度缩减 由于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实施,我国将失去黄海东部渔场和对马、济州岛渔场等许多传统作业渔场,海洋捕捞产量将大大减少,初步估算在日本水域将减少40万吨~50万吨,韩国水域将减少50万吨~60万吨,合计超过100万吨。在上述渔场作业的近万艘渔船将无处可去,向东再不能自由,向南跨海区受到限制,只能在黄渤海近海作业,给本已超负荷的近海资源增加新的压力,使保护资源、恢复资源变得更加困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吕泗渔场及附近海域2010年春季(5月)和夏季(9月)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吕泗渔场沿岸海域虾类资源密度的时空分布,分析优势种、水团、水深和水文等环境因素对虾类数量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5和9月,虾类重量密度为24.21和2.19kg·km-2,尾数密度为12.68×103和1.30×103ind·km-2。2个季节虾类资源密度的平面分布特征呈相同的规律,都是外部水域高于沿岸水域。5月,虾类主要优势种由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鲜明鼓虾(Alpheus distinguendus)和日本鼓虾(Alpheus juponicus)构成,其中葛氏长臂虾对尾数和重量的贡献率较大,为5月最重要的优势种;9月,虾类优势种由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和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构成,其中哈氏仿对虾对尾数贡献率最大,对重量贡献率较大,为9月最重要的优势种。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结合虾类资源的密度、温度、盐度及水深等环境因子,对调查海域虾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吕泗渔场沿岸海域虾类数量的变化主要来自优势种的贡献;虾类资源密度季节变化特征与调查海域底温呈显著负相关;特殊的沙棘潮沟地形与虾类密度平面分布关系明显,较深的潮沟往往是虾类资源集中分布的区域。本研究对于认识吕泗渔场沿海虾类资源动态变化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同时也为掌握该海域渔场渔汛及虾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河口附近海区毛虾渔情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 Hansen)(简称毛虾),是黄河口附近海区主要水产品之一,为惠民、东营等地区沿海定置网具主要捕捞对象,年产量一般为1.5万吨左右,最高可达2万吨以上,在渤海渔业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主要渔场分布在渤海湾南部和莱州湾西部,毛虾具有繁殖能力强,世代更新快和洄游活动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等特点,因此其世代数量、渔汛期和渔场变动很大。这种情况导致在捕捞前期,往往由于生产安排与毛虾资源状况不合拍,  相似文献   

5.
海洋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是个海洋资源大省,其海域历史上是一个大渔场,总面积在22万km^2以上,渔场内有黑潮和其分支台湾暖流、黄海冷水及长江径流为主的近岸低盐水系.浙江渔场分为舟山渔场、舟外渔场,鱼山渔场、鱼外渔场,温台渔场和温外渔场等六个渔场,其中舟山渔场是我国最著名的渔场,也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发展浙江省的海洋与渔业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对虾属(Penaeus)种类的个体比较大,经济价值也高,是渔获物重要组成之一。据报道,就世界对虾类资源利用来看,日本海周围利用率最高。对虾属种类的分布范围与地区的表层平均水温范围相一致,夏季水温在20℃或略高于20℃。 根据大西洋和太平洋对虾类资源研究表明,西部比东部海域分布广泛。大西洋分布的种类比较多,对虾属资源最丰富。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渔业统计年鉴报道,1981年全世界94个国家经济虾类产量为173.3万吨,比1980年少捕了1000吨。其中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美国和泰国5个国家的虾类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一半。另外,从1981年世界各地区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黄、东海区冬季历年水系的变动对越冬渔场位置密切相关。2月份鱼类处于越冬期,越冬渔场的位置大部分是处在外海水系(暖流水系)所控制的范围内。由于历年2月份外海水系的变动情况不同,不同性质的水系(沿岸水系、混合水系、外海水系)所影响的范围不同,因而对鱼类洄游路线、越冬渔场位置的变化,以及鱼类的集群和散群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历史资料和1993年资源动态监资料,阐明了浙江渔场及邻近海域渔业资源的变化状况,重点叙述了鲐、Chan鱼、虾类、头足类的资源开发利用动态,讨论了渔业资源动态监测工作,提出今后搞好资源监测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1993年秋汛的带鱼资源密度略低于1992年同期,秋汛带鱼资源利用数量也较1992年减少,但到冬汛开捕前的资源密度将基本与1992年相近,资源仍属低下水平。预计1993年冬汛带鱼相对渔获量与1992年持平或略超过1992年水平,预报量为12±1万吨,即11~13万吨,汛期近常年。渔汛前期浙江北部渔场生产较有利。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吕四、嵊山、大陈渔场位于我国黄海南部和东海海区,每年冬、春两汛有十几万渔民,几千条船进行捕捞生产,还有成万条海运船舶在北海区航行。根据解放以来27年(1952-1978年)资料统计,春季气旋大风和冬季强冷空气大风是造成三大渔场海损事故最重要原因之一,在该海区因上述原因,而造成的船只沉没、人身伤亡有19次。为此本文对三大渔场历年来造成海损事故进行气象分析,以期起到避免海损事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到2000年,世界鱼类的总捕捞量将达9710万吨;但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传统渔场中捕捞对象的增产潜力已经不大。为了满足世界对鱼类的需求量,应该开发新渔场和发展养殖业。通过开发新渔场,估计可增产3000万吨左右;通过发展养殖业,预计可增产约3000~4000万吨。因此,在今后20~30年内,世界渔获量有可能增加一倍,但要把这个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还必须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技术和渔业海洋学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海洋渔情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2.
1 鳀鱼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1.1 鳀鱼资源丰富,年可捕量庞大 鳀鱼是东、黄海区(含我国近海)尚未充分开发的中、上层小型鱼类。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黄海水产研究所连续多年对东、黄海区鳀鱼资源的调查评估,蕴藏量在280~430万吨,最大年可捕量在50~70万吨,并已基本探明鳀鱼越冬、产卵、索饵渔场分布范围及  相似文献   

13.
由于社会需求量的增加,世界虾类产量增长较快,1975年已近126万吨,10年间增加了56万吨。但是世界海洋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能力都是有限的,要进一步增加产量,必须大力开展养殖。因此,世界上已有46个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14.
全国重点渔业生产基地的启东市,几年来,采取有效的增殖措施,认真保护水产资源,使海洋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去年,该市渔业总产量达6.95万吨,渔业总产值达1.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1%和3%。启东市紧靠闻名世界的吕泗渔场,沿海滩涂面积达40万亩,年产各种经济鱼类百万担左右,占江苏全省渔业产量的1/5。历史上吕泗渔场的经济鱼类达数十种。随着海况的变化以及沿海各地酷渔滥捕,近海渔业资源日益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已有40艘远洋渔船投入南太平洋的贝劳渔场和波纳佩渔场生产,1996年产量达1380吨,产值1420万美元,成为国内远洋渔业规模最大的乡镇。 崇武镇12个行政村中有9个渔业村,渔业人口占全镇总人口一半以上,拥有各类机动渔船645艘,1.3万多吨位,是全省重要的渔业强镇。针对近几年来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的严峻情况,崇武及时调整渔业生产布局,充分发挥本地渔船多,劳力足,技术高等的优势,开拓远洋群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冬季南黄海和东海水系进行了划分,水系分布与渔场位置大体一致,是通过分析得到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浙江近海主要汛期,渔场水文特征,与渔况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得出浙江近海渔场水系配置和温盐分布。是判断渔汛汛期迟早、中心渔场形成和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虾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之一,素以海洋生物,特别是贝藻类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而著称,俗称"贝藻王国",也是众多渔业资源繁殖、索饵、生长的良好场所。本文根据2013年11月、2014年2、5、9月在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开展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得的虾类资料,对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的虾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及多样性、相似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得知,调查海域共鉴定出虾类种类25种,隶属于9科17属,不同季节优势种更替较显著,虾类种数各季节间变化较为稳定,岛礁区的虾类种类数高于沿岸区,夏季多样性低于其他季节,虾类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平面分布相似,地形、水深和水系等环境因素对虾类群落结构影响较大;分布在南麂列岛调查海域的虾类以季节性的广温广盐性种类为主,虾类一般生活在有利于索饵、成长的泥沙底质沿岸区,夏季受台湾暖流、食物链中的鱼类捕食关系影响,其生物多样性较低,虾类多样性分布随水深变化明显,这可能主要是由于调查海域的主要优势种虾类活动范围与水深有关。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98年和2000年东海北部的营养盐调查资料和相应的历史资料,以及同期开展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研究了冬、夏季长江冲淡水的流向以及它对长江口渔场、舟山渔场硅酸盐分布规律和虾类生物量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冲淡水转向的原因可以归纳为4类,夏季长江冲淡水的流动界限由123°E,30.3°N到127.3°E,33°N的直线和由123°E,31.8°N到127.3°E,34.5°N的直线所围的区域。长江冲淡水给长江口渔场、舟山渔场提供了大量的硅酸盐,对提高该海区的初级生产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生物的繁衍生息,提高了生物量。最后,用该海区虾类的分布密度证实了由该水团所做出的对生物量的推论。  相似文献   

20.
河口海区是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孳生的水域,也是许多水产动物的产卵、索饵场。渤海湾历来盛产食用贝类,又是某些经济鱼、虾类的天然渔场。但近十多年来,渤海西部主要鱼、贝类的产量逐年下降;探讨其原因时必然会考虑渤海湾的陆源污染是否已经危及饵料基础,从而导致渔业资源的衰退。本文试图通过查明渤海湾浮游动物生态现状,揭示陆源污染对其产生的影响,为评估渤海湾环境质量和采取渔业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一个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