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井壁溃沙、壁后空洞对立井的影响一直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对破坏的立井稳定性规律研究分析及处理方法备受关注。本文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采用莫尔-库仑准则和拉伸破坏准则的组合并结合现场仪器原位检测模拟井壁后空洞破坏以及注浆,对荣华立井壁溃沙、壁后空洞对立井稳定性的影响和壁后注浆治理时不同注浆压力对井壁稳定性影响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并依据分析结果制定了注浆方案。数值仿真分析表明:溃沙、空洞对井筒稳定有不利影响,并造成地表沉降;注浆压力对井筒稳定性有直接影响,当注浆压力达到一定值时,井壁竖向应力可出现拉压力,水平应力增大易导致井壁破裂。  相似文献   

2.
兴隆庄煤矿位于地应力较大的地区,由于井壁受力的特点,在第四系与下伏基岩接触的部位,西风井井筒已发生严重的变形破坏。为保证井筒的正常使用,在此部位需要开挖卸压槽以缓冲井筒所受的压力,在开挖卸压槽的过程中,如何防止壁后第四系含水层发生溃砂涌水的事故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结合工程实例,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化学注浆的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评价了化学注浆的效果,结果表明,化学浆液具有较好的渗透性,能有效的封闭岩层中的微裂隙,达到很好的堵水固砂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鲍店煤矿井筒注浆加固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鲍店煤矿主、副井筒的破坏机理,选择地面注浆方法加固井筒,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作为注浆材料,采取上行式和间歇式注浆工艺。并介绍了注浆治理的效果和今后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深厚表土层地面注浆加固过程中井壁的受力特点,介绍了金桥矿副井表土段地面注浆加固过程中井壁的应变观测结论,提出了深厚表土层井壁外注浆加固工程的井壁安全保证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5.
杨述起  王自强 《探矿工程》2005,32(7):31-32,35
河北省某铁矿竖井采用钻井法施工,拆除井筒钢护壁后出现井筒漏水。先后采用井内填土、井底注浆,横向钻孔、壁后注浆,砌筑混凝土止浆墙等治理措施,最终达到了止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深厚松散地层预防性治理后竖井井筒缺乏破坏判据问题,用数值极限应变方法分析井筒应变值的变化情况,将井筒中达到极限应变值的单元环向贯通,计算不收敛作为井筒整体破坏判别标准。分别建立了带卸压槽和无卸压槽井筒的数值计算模型,得出地下水水位下降诱发的井筒和周围岩土体的极限应变值。结果表明,井筒周围砂土层先于井筒在181~183 m发生破坏:若地下水水位下降27 m,无泄压槽井筒在181~182 m发生破坏;若地下水水位下降38 m,带卸压槽井筒在182~183 m发生破坏。目前地下水水位下降为20 m,井筒处于安全状态。数值计算卸压槽压缩量与实际监测值一致。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武山铜矿南副井井筒破裂的情况,从地质因素和地下水动力因素2方面对该井筒破裂的形态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井筒破壁注浆加固施工工艺及效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立井井筒地层注浆加固实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矿地层注浆治理立井井壁破裂工程期间获得的大量实测数据,分析处理得出相应无量纲影响因子以及任意注浆段注浆活动对井壁中任意监测点竖向应变改变量的影响关系式。结果表明,注浆孔位与监测点的空间相对位置、注浆压力及注浆量对监测点的竖向应变改变量的影响均属非线性,其中竖向相对位置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针对冻结井筒解冻后频繁发生涌水灾害的情况,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冻结技术、井筒地层条件及解冻涌水特征。结果表明,涌水发生是由于解冻后冻结止水帷幕失效,冻结管周围地层介质渗透性增强,介质接触界面粘结强度降低而致界面缝隙扩大连通,使冻结钻孔连通含、隔水层而形成竖向导水通道,通道内高压水通过井筒薄弱部位发生涌水。采取在井筒外围适宜地层开挖环形巷道,在环形巷道内逐个切断冻结管并向冻结管内外注浆加固,最后将环形巷道用混凝土回填,形成人工隔水塞层。利用RFPA2D-Flow渗流耦合模型验证了该治理方案的可行性,且利用FLAC3D程序计算出环形巷道距离井壁7.50 m是最佳开凿位置。经该措施处理后的井筒涌水由原来的90 m3/h降低至2 m3/h,且井筒保持了稳定。   相似文献   

10.
地面注浆技术在治理井筒破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兖州矿区鲍店煤矿主、副井筒发生开裂,在保证煤矿不停产的情况下,采用地面注浆技术加固井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何朋立  王在泉 《岩土力学》2013,34(12):3425-3430
为了分析考虑温度应力后作用于深厚表土层立井井壁竖向附加力,建立了由于立井内、外壁温度差产生的温度自应力和径向膨胀受阻产生的温度应力解析式。基于井壁是由于竖向应力超过钢筋混凝土井壁极限抗压强度而发生破裂的事实,对作用于井壁上的温度荷载、自重、水平侧压力和竖向附加力在井壁内产生的竖向应力分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竖向附加力是导致井壁破裂的最主要因素,温度应力也是诱发井壁破裂的重要因素。同时在考虑井壁温度应力和井壁破裂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井壁结构设计理论通过反演分析得到了地层疏水沉降时井壁承受的最大竖向附加力的数值,为新建井壁设计和已建成投产井壁的安全性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苏州软土地区的基抗支护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庆 《江苏地质》2001,25(2):111-114
苏州是我国典型的软土地区,其坑支护难度较大。基坑支护类型的钢板桩支护、悬臂式、锚杆锚拉式、钢筋砼内支撑梁式钻孔灌注桩排桩支护、土钉墙支护、组合结构支护等。止水帷幕有压密注浆、高压旋喷桩、水泥土搅拌桩等。降水多采用轻型井点或管井降水。土方开挖是基坑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挤土桩,须重视地应力释放问题。监测技术与信息化施工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尚欠缺。介绍了部分典型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3.
冻结壁融化阶段井壁温度应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复合井壁的措施,立井井壁在生产经营阶段的破裂问题已基本得到了解决;但是,冻结壁解冻过程中的井壁破裂问题却长期存在着。为了详细分析立井井壁受力因素及过程,找出导致井壁破裂的真正原因,并提出切合实际的防破措施,笔者从物理学中的热胀冷缩原理出发,结合弹性力学中的热弹性理论及土力学中的Winkller地基模型,正确地推论出了冻结壁解冻期立井井壁应力的分布规律,并根据应力成分的分析,得出了温度因素才是导致井壁破裂的根本原因的重要结论。不仅从理论上解释了该阶段井壁破裂的一系列特征,而且为根本解决该阶段深立井的破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芦岭煤矿南风井巨厚松散层段井筒涌水,采用地面注浆堵水方法获得成功。本文着重介绍地面注浆堵水钻孔布置、注浆参数选择及工艺系统。   相似文献   

15.
朱效中 《探矿工程》2013,40(2):59-63
钻井法施工大口径钢壁立井因施工周期短、建井成本低、安全性能高等优点为小型国有企业、乡镇、集体、私营和个体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至今为止对钻井法施工大口径钢壁立井施工工艺的研究明显滞后于市场发展的要求,为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结合工程实例,从埋设井口定位管—锁口—泥浆循环系统—安装设备—钻孔—扩孔—洗井—下井筒—注浆止水(固井)—排浆—检查固井效果等方面介绍了钻井法施工大口径钢壁立井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6.
已掘砌立井全井筒段出水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矿业集团望峰岗一副井在凿井过程中多次发生突水事故,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结合该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现场环境条件,采用定向分支造孔方法,实行下行式、小段高、低压重复注浆方式,成功在已砌筑井壁的井筒周围形成堵水帷幕,从而解决了强含水"红层"涌水问题。该技术对于造孔过程中断层带、壁后空洞区域孔壁的稳定性及漏浆的处理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张集煤矿第二副井及东回风井施工前进行压力注浆的工程设计及技术方案。为提高注浆孔的施工效率和避免场地的干扰,采用了随钻定向钻进技术施工Y形分支孔;鉴于施工区域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在注浆施工过程中,采用多次注浆、控压注浆等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裂隙地层串浆和保护井下临近巷道的问题,确保了注浆工程按照要求圆满完成。并对工程设计及施工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宣东二号井副井井筒地面预注浆工程,应用粘土水泥浆注浆新技术,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注浆施工任务,创造了井筒地面预注浆深度大,注浆段大,钻注效率高的全国新记录,在深井筒注浆孔造孔,定向钻进,制浆工艺,注浆工艺,注浆参数的选取等技术问题上进行了探索,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为类似注浆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9.
潘健  朱姣利  陈红兵 《岩土力学》2007,28(Z1):591-594
韶关地区某土坡土质吸水性强,暴雨后土的强度参数明显降低,导致大面积滑坡,滑动土体受到严重扰动。采用一般的卸载抗滑支护方法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在滑坡抗滑段采用两排或多排钢花管钻孔桩进行压力注浆,桩周围的土体被加固,形成一个坚固的连续整体,起抗滑挡墙作用。同时结合特殊的坡面卸载和排水措施,恢复了滑坡的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