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晔 《地理教学》1995,(6):38-39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的北部,距屯溪约60公里。黄山风景区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其中154平方公里的精华部分辟为风景名胜区。黄山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在199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黄山因山色黑而有光泽.占称黟山。  相似文献   

2.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青阳县境内,为皖南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之一。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被称为"一庄一河十四山"的避暑胜地之一。在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九华山以寺庙多、僧尼多、地藏菩萨确有其人其事闻名于世,是一个融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独具魅力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九华山东与太平湖毗邻,南与天下名山——黄山接壤,山脉连绵起伏,南北透远,东西纵横,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共有99座山  相似文献   

3.
黄山自然景观时空分布的边际效应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山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以奇特的自然景观著称于世。分析自然景观的时空发布,反映了普遍存在自然界的边际效应规律。运用自然边际效应的启示,有助于对旅游资源的普查,开发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黄山雄踞风景秀丽的安徽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之一。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清凉。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黄山剖面孢粉组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省哈尔滨东北郊的黄山(又名荒山),由于盛产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器,引起第四纪工作者的普遍注意,成为我国东北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典型地区之一。但是,对黄山第四纪地层划分、时代、成因及其沉积环境的认识,至今尚未统一,1974年曾与有关单位协作,对哈尔滨黄山和肇源三站的第四纪地层进行了考察和初步总结。本文是在此基础上,对1978年于该剖面下部进行加密取样和补充分析,并结合植物残体分析和C~(14)年龄测定结果的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6.
自2002年2月23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批评了黄山大兴土木建水库,破坏黄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问题后,引起了国人的高度重视。然而,时隔数天,媒体又一反常态,说黄山保护如何好,一点毛病都没有了。黄山问题不能在赞歌声中掩盖过去,让其继续破坏,这是极不正常的。保护黄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政府和人民的神圣历史责任,是政府在签署《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文化公约》中的承诺,要竭尽全力保护好所在国的世界遗产和国家遗产。  相似文献   

7.
黄山山地演化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培华 Diff.  RF 《地理科学》1998,18(5):401-408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北纬30°11′,东径118°11′。山体由花岗岩构成,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4m。1990年列入联合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目录。现已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点之一。本文首先对黄山花岗岩浆侵入和黄山山体的形成年代和过程进行了探讨。对黄山老第三纪和新第三纪古地貌及第四纪中山峡谷地貌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深入研究了黄山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发育第四纪山地冰川的可能性,对李四光的“冰川遗址”论点的不确凿之处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对由寒冻风化作用,而不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奇峰巧石机制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千百年前,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这表明,黄山它集名山奇景之大成。可能人们有这样的疑问:五岳命名已越两千年,何以当时未把黄山包括在内?五岳无疑应是古人最为推崇的名山,早在秦汉前的史籍中便屡有记载。据查,在西汉宣帝时,曾专门颁布诏书,命名五岳。只是当时命名的南岳是安徽潜山县的天柱山。随着物换星移,隋朝以来,南岳称号归于湖南省的衡山。翻开  相似文献   

9.
黄山们于皖南,风景秀丽,堪誉为中国东部之第一胜境。作者前往游历凡两次:一为一九三六年十月,率领中央大学地理系地形学生前往实习;一为同年暑假中之告私人旅行。前后游山各四日,实地观测,制成三万分一,及二十万分之一之地形图各一幅,附为本文之参考。黄山各处之高度,亦经吾友饶美亚(Neumaier)之协助,详为设计,除列图幅,并又别为附录。  相似文献   

10.
丙子年暮月夜来听风雨,五更壁上行。日照松间雪,霞映云中龙。弃杖登仙阕,振衣迎天风。一步一回首,壮哉造化工。诗注:一夜小雨,晨起寒来,满山松树上挂满了冰凌,冰山银树奇特壮观。中午地气升瞩,又见云海飞动。挚友对我说:日内观得冬夏两季美景。十为难得。故作此篇。五律·黄山行@曲长福  相似文献   

11.
黄山们于皖南,风景秀丽,堪誉为中国东部之第一胜境。作者前往游历凡两次:一为一九三六年十月,率领中央大学地理系地形学生前往实习;一为同年暑假中之告私人旅行。前后游山各四日,实地观测,制成三万分一,及二十万分之一之地形图各一幅,附为本文之参考。黄山各处之高度,亦经吾友饶美亚(Neumaier)之协助,详为设计,除列图幅,并又别为附录。  相似文献   

12.
周彦军  艾娟  王鹏 《西部资源》2013,(4):147-150
哈密黄山南镍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前沿活动带,觉罗塔格石炭纪岛弧带东部,干墩大断裂南侧土墩——黄山——镜儿泉基性——超基性杂岩带内,处于黄山——镜儿泉铜镍金钼成矿带中.镍矿床赋存于韧性剪切带内的超基性岩脉中,具有较强的矿化蚀变,主要有绢云母化、录泥石化、磁铁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等.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该镍矿床受黄山——镜儿泉深大断裂控制,随着华力西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位于深部的含矿超基性岩浆和矿浆上升侵位并于构造薄弱部位形成超基性岩浆熔离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黄山旅游地貌新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毓飞 《地理研究》1994,13(2):34-40
从地学观点,对黄山旅游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作较深入的探讨。不仅剖析了奇峰、怪石、温泉、洞穴的形成,对黄山变幻云海和苍劲古松也作了有新意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季冰 《地理研究》1993,12(4):38-38
由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周秉根、王长荣副教授主持的“黄山第四纪季风型冰缘环境研究”课题,得到英国“地球观察”(Earthwatch)1993年的资助。1993年6月4日—8月20日,地球观察选派了16位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和瑞士的志愿参加者,分四批来黄山,协同安徽师范大学四位地理工作者,对黄山第四纪古地理环境进行了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5.
孟磊 《中国地名》2012,(2):64-65
"梦笔生花"是安徽省黄山的一处奇异景观,位于黄山的北海景区,在黄山东北部、北海散花坞左侧,笔架峰相近处,是一孤立石峰,形同笔尖朝上的毛笔,峰尖石缝中,长有一株奇巧古松,盘旋曲折,绿荫一片,宛如盛开的鲜花。峰下有一巧石,形如人卧睡,故名"梦笔生花",为黄山胜  相似文献   

16.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十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中国及周边地区在全球旅游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一、行政建制:理顺黄山与社区、地方乃至区域经济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黄山模式是现时行政建制的产物,现时行政建制对黄山的影响至少与经营体制一样深刻。为了应对面临的挑战,有关黄山的行政建制必须变革。本文首先讨论行政建制与风景名胜区的一般关系,以说明为保护与利用黄山,需要怎样一种行政建制;其次,将论述现时行政建制产生的各种弊病;其三,将讨论为适应黄山未来的发展,需对现时行政建制进行怎样变革。  相似文献   

18.
黄山风景区兴建宾馆、水库,破坏景观的问题经本报率先披露后,引起较大反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组对黄山自然与文化遗产地的保护状况进行了一番明察暗访。调查结论认为,黄山存在破坏性开发,遗产质量管理、经营体制、行政建制存在弊端,背离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原则,黄山管理模式须全面更新——  相似文献   

19.
陈潮 《中国方域》2004,(5):19-19
近日翻阅报纸,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黄山在哪里”一文,读到安徽黄山市境内“黄山”地名之多,以致著名风景名胜地的黄山反而难以寻找,笔者深有同感。早在1991年笔者于《中国地名》杂志第六期上,也曾以“黄山在哪里”为题,撰文从行政区划角度指出黄山市定名之欠妥。  相似文献   

20.
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安徽黄山、九华山实证分析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9  
通过安徽黄山、九华山实证分析,研究了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认为黄山、九华山已经经历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探索阶段、参与阶段,目前正处发展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黄山、九华山向着生命周期成熟阶段演化是可能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