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M7.0地震,对该区域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该地震发生后,多家地学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用不同的资料和方法产出了该地震震源机制解。本研究通过收集他们使用的不同资料和方法得出同一地震的多个震源机制解,找出两个震源机制解空间旋转角差别的表达方法,用Levenberg─Marquadt算法使非线性问题转化成线性问题进行迭代求解,求出了该地震的中心震源机制解。  相似文献   

2.
结构抗震分析中主模解、拟静解和上界解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探明结构抗震分析中的主模解,拟静解和(主,次)上界解之间的大小关系:主上界≥主模解;主上界≥拟静解;主模解≥拟静解,主上界-拟静解=次上界。  相似文献   

3.
用SH波和P波振幅比确定震源机制解di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大铭  王培德 《地震学报》1989,11(3):275-281
使用三分向数字地震仪记录的地震资料,进行了SH和P波最大振幅比的反演,求得了震源参数的最小二乘解。本文确定的1981年河北省滦县震群的震源机制解为:走向98,倾角54,滑动角——114;1982年7月云南省剑川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走向199,倾角40,滑动角——110;1982年10月河北省卢龙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第一条断裂,走向270,倾角65,滑动角——135;第二条断裂,走向195,倾角80,滑动角——165。   相似文献   

4.
合成理论地震图对震源和地下结构的研究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一直以来,诸多地震学领域的先驱们都致力于合成理论地震图的方法发展与改进,是一个愈久弥新的研究课题.同时,经过很多非常有影响力的地震学家的发展,合成理论地震图的方法种类变得多种多样.本文全面而深入地总结合成理论地震图的不同理论、不同方法所具有的优势与不足,并讨论各种理论地震图计算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理论地震图计算方法的发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经过对比研究,我们得到以下三点认识:(1)在解析类方法中,波数积分法在使用上不区分局部或全球尺度、计算精确且为全波形模拟,因此适用性更为广泛;(2)在数值类方法中,谱元法在适用性和计算效率上是一种最受欢迎且最精确的计算方法;(3)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方法相结合的混合计算方法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地震层析成像反演中解的定量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地震层析成像非线性问题线性化处理之后,各种反演算法归纳成为对不适定方 程的求解.地震层析成像反演算法的解的物理意义是给出地质结构,因此对于解的可靠性及 分辨率研究非常重要.然而许多反演算法不能给出解的评价方法,因而对解的可信度产生怀 疑.本研究根据解估计的分辨率矩阵的原理,提出LSQR(Least Square QR)算法解协方差矩 阵的评价算法,用相关分析可以为那些在求解过程中得不到分辨率矩阵的反演方法提供解的 定量评价.并用本文提出的解的定量评价方法试评了一个实际地壳模型的地震层析成像的 速度重建结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桥水库遥测地震台网的模拟地震记录初动符号资料,分年度和不相等时间段测定大桥水库小震综合断层面解,寻找4.6级水库地震的主压应力变化。利用1996~2005年大桥库区689次地震的1605个初动符号,求出P轴和T轴的参数,结果显示:从蓄水到主震发生,P轴方位角,随时间越来越逼近主震P轴方位角;逼近主震时解的精度高,矛盾比变小;T轴方位角主震前相对一致。  相似文献   

7.
针对描述非线性Rossby波的正压准地转位涡方程,设计了一个隐式差分迭代格式,通过数值解与精确解对比的方法,验证了差分迭代格式的精度和稳定性.首先将正压准地转位涡方程简化为Couette流方程,对比了Couette流精确解和数值解,验证了差分格式对线性方程数值计算的精度和稳定性;然后通过构造精确解和修改原方程的方法,验...  相似文献   

8.
苑海鹰  冯锐 《中国地震》1991,7(1):25-31
在地震测深资料的处理分析中,震相的识别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震相识别正确,后续的一系列反演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而目前震相识别在国内外地震测深中仍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本文将同态解卷技术应用到地震测深中,从一个新的角度开展了工作。首先用功率谱滤波法对记录进行预处理,降低噪音的影响。而后,根据同态解卷对震源子波估计的有效性,提出了多道时域迭加法,使子波估计更加真实可靠。在此基础上,利用震相间子波的相似性进行震相识别。理论模拟及实际资料处理的结果表明:该法是行之有效的,它为震相识别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二维SH波方程的半解析解及其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波动理论为基础, 半解析化求解地震勘探中常用的SH波方程. 获得的主要结果包括: 给出了二维均匀介质中SH波方程的解析解; 利用Cagniard-de Hoop方法详细推导了二维双层介质中SH波方程的解析解, 获得了透射波的解析解表达式. 同时, 基于SH波方程的解析表达式, 给出了包含各种波(如直达波、反射波、首波以及透射波)的解析解和波形图. 对于比较复杂的积分型解析解, 利用数值积分方法给出了数值结果, 并与优化的近似解析离散化方法(ONADM)和4阶Lax-Wendroff修正方法(LWC)的数值结果进行了比较, 以验证解析解的正确性. 本文的研究成果有望在检验波动方程数值新方法的有效性、波传播理论分析等方面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A fluid-saturated one-layer continuum underlain by a rigid half-space is considered. An exact solution is developed in frequency domain for analyzing disturbance induced by a strip footing located at the surface with vertical harmonic excitation. Since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can be used only for very simple conditions, a finite element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also and compared with the exact solution. It is shown that finite element results are in close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which have been obtained by a transformation technique. The proposed finite element scheme can take into account the complex geometry and inhomogeneity for practical problems. Besides this, the analytical results exhibit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 of wave propagation in porous media and will provide a representative test problem which can be used for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accuracy of various numerical solution methods.  相似文献   

12.
地下衬砌洞室对Rayleigh波的放大作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利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半空间中圆形衬砌洞室引起的Rayle igh波散射问题的一个级数解,并通过对求解技术的改进,获得了高频解答。论文通过入射波长、洞室直径、衬砌刚度和埋置深度等参数分析,研究了地下洞室对Rayle igh波的放大作用。数值结果表明,地下洞室情况下地表位移幅值可以达到无洞室情况的2.6倍以上;多数情况下,柔性衬砌洞室情况地表位移幅值最大,无衬砌洞室情况次之,刚性衬砌情况最小。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成丛小震发生在大震断层面及其附近的原则,将模拟退火算法和高斯-牛顿算法结合,给出了利用小震密集程度求解主震断层面走向、倾角、位置及其误差的稳健估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区域构造应力参数,给出了估计在已求得的断层面上的滑动角的方法.该方法还可用于小震活跃地区活断层走向、倾角和滑动角的确定.将这种方法用于唐山地震序列,采用2002年4月1日至2006年5月31日发生在地震破裂区的精定位地震目录,求得了唐山地震、滦县地震、宁河及卢龙断裂带的断层面走向、倾角、位置及滑动角参数.与前人给出的断层面解进行比较,发现利用小震精定位资料和区域构造应力场得到的结果与前人采用其他资料和方法得到的结果近似,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另外,本研究首次发现滦县地震区东部的小震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成丛发生,可精确刻画为一条断裂带,较为精确地确定了此断层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该断裂及宁河断裂在唐山地震序列发生时是否破裂需要运用其他资料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
Numerical solution of the scalar and elastic wave equations has greatly aided geophysicists in modeling seismic wave fields in the complicated geologic structures containing hydrocarbons and hence increases the geologic interpretation. Finite-difference method offers a versatile approach to compute synthetic seismograms numerically for given subsurface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s. To avoid the spatial derivative of the elastic parameters and density, elastodynamic equation (first-order hyperbolic equation) has been solved using the Lax-Wendroff scheme. A numerical finite-difference modeling program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P-SV wave using the above solution. A line source with a time delay of 0.015s and dominant frequency of 120 Hz has been utilized in the simulation. In order to avoid the large values of the displacement vector in the source region,Alterman andKaral's method (1968) has been utilized.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mponent synthetic seismograms have been computed for two different geological models with and without oil and gas bearing zones. It has been concluded from the response that a finite-difference technique not only yields the relative arrival times but also accounts for the variation in amplitude and phase according to the elastic impedance contrast across the interfaces. It should come as no surprise to learn that in spite of the limitation of this numerical method, the scheme has provided a valid response for the thin layer, high acoustic impedance contrast and the pinch out.  相似文献   

15.
ATI介质中四次时差系数解析近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重涛  姚陈 《地球物理学报》2009,52(8):2074-2083
非双曲(远偏移距)时差为各向异性介质中正、反演研究,特别是各向异性参数估计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文在任意空间取向TI(ATI)介质水平界面同类反射波四次时差系数(A4)精确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我们推导得出的ATI介质中四次时差系数解析近似解,比较随CMP测线方位变化的近似解与精确解之间的差别,为利用近似解来解析研究ATI介质中非双曲时距以及参数反演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结合实际岩性资料的数值研究表明,ATI条件下四次时差系数近似解与精确解之间存在差别,不仅表现在A4数的大小及符号特征上,更突出地表现在A4系数随方位的变化特征上;在强各向异性条件下,近似解相比精确解存在较大误差.但在各向异性参数满足0<ε-δ<0.15、|δ|<0.20的情况下,对于TI对称轴的特殊倾角范围(75°~80°),近似解与精确解的差别很小,可用近似解进行各向异性观测解释及参数反演.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理论震源机制解的分析方法,以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为约束,探讨龙门山地区构造变形模式及其与汶川地震序列的关系.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了龙门山地区不同构造变形模式下的构造应力场,得到了理论震源机制解,并与汶川地震序列实际震源机制解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该区构造变形模式对汶川地震序列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龙门山地区,青藏高原内深部构造变形快于地表的构造变形模式下,区域构造应力场对应的理论震源机制解与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的相符程度较高.这种一致性可能表明:(1)青藏高原内部深部构造变形快于地表,是龙门山地区比较合理的构造模式;(2)构造应力场是影响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的重要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17.
尹欣欣  李少华  邹小波  刘旭宙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5):1065-1076,1084
利用区域测震台网的地震波形及震相数据基于CAP方法反演北纬26°~42°,东经90°~110°内的270个MS>3.0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结合GCMT目录和一些前人研究结果中该区域的共759个震源机制解数据,运用SATSI方法计算了研究区域的应力场。将研究区域按1°×1°网格化后得到了154个局部应力场分布结果,从结果上看,整个青藏高原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大致表现为顺时针且向右的旋转方式。该结果反映了青藏高原块体向NE和NNE挤压的过程中,分别在其北部和东部受到鄂尔多斯和阿拉善两个坚硬块体的阻挡,造成青藏块体增厚,块体之间物质的侧向流动。对研究区域应力型因子R值的研究显示青海祁连、甘东南区域、四川龙门山断裂带等沿青藏高原块体与阿拉善块体以及鄂尔多斯块体交界处相对应力值偏大,与近年来这些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成正比。本文研究结果对比其他应力场研究结果、GPS研究结果、以及数值模拟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为青藏高原地区的孕震机理、活动构造以及地震趋势判定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