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书海拾贝     
<正>固体地球科学研究方法丁仲礼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对固体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总结和介绍。全书分为五部分:地球表层系统环境重建、地球深部系统、地质作用的定年、岩浆和变质作用过程、构造过程。各部分分专题就相关科学问题的由来、内涵、意义、发展趋势,尤其是解决此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列举了研究实例。本书内容丰富,文字浅显,适合地球科学领域相关科研人员,尤其是从事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中青年学者以及高等院校师生阅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与早期的以宗教为依归的自然观相去甚远。水火之争已经结束,灾变论成了禁区。以莱伊尔为旗手的"均变论"成了地学界公认的科学哲学和必须遵循的思想路线。古生物学、矿物学、地层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等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从旧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地学王国一片升平。地球科学还需要什么?需要一个统帅全局的大地构造理论。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7月2日至4日,第三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在上海召开。"地球系统科学大会"是地球科学领域以华语作为主要交流语言的大幅度跨学科交叉的学术会议,其前身为已召开两届的"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2010年夏季在上海召开的"第一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有来自海内外86个单位近500位华人学者参加会议。2012年7月2日至4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会议,共有来自海内外125家单位的800余位华人学者参  相似文献   

4.
正现代地球科学经过两三百年的发展,正在整体地进入转折期。随着观测视角的拓展和分析计算手段的进步,今天的地球科学已经上升到"系统科学"的高度。从前为了现象描述而越分越细的地球科学,如今又回过头来形成"地球系统科学"。不办开幕式、不设主席台、院士与研究生平起平坐,7大主题、25个专题、以"汉语"作大幅度的跨学科深  相似文献   

5.
研究计划概况深海过程是当今海洋研究的前沿和地球系统科学的突破口。南海是西太平洋、也是全球低纬区最大的边缘海,将其现代深海过程与地质演变相结合,就有可能通过"解剖一个麻雀",揭示边缘海的演变规律及其对海底资源和宏观环境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应运而生,于2010年7月正式立项,是我国海洋领域第一个人型基础研究计划。该计划采用一系列  相似文献   

6.
莫知 《海洋世界》2007,(11):16-19
生存在地球这颗蓝色星球上的人类,向来都是不安分的。上天、入地和下海不仅仅是吴承恩在《西游记》小说中给顽劣的孙猴子设计的"十八般武艺",更是人类对了解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所向往拥有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是地球科学领域以中文作为主要交流语言,大幅度跨学科交叉的学术会议,由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专家委员会(IODP-Chin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8.
以推进大幅度学科交叉为主要宗旨的"第二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7月2—4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成功召开。来自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  相似文献   

9.
吴溪 《海洋世界》2007,(11):31-36
地球是一个"水星球",海洋面积约占地表面积的四分之三。对于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而言,海洋都是至关重要的。进入近代,人类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改变着海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研究文献搜集和资料统计,总结出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具有平台多样化、装备高精化、技术方法系列化、目标综合化的现状特点,并通过分析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之间的密切关联性,指出地球系统科学理念对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研究范式、方向和内容、技术架构具有宏观全面的指导意义。未来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研究将在调查理念、装备技术、方法手段、合作研究、数据融合交换与共享5个方面有显著的改变和新一轮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世界》2007,(12):7-7
日本"地球"号深海探测船在刚刚结束的首次科学探测航海中,在日本南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富含甲烷气体水合物的地质构造。"地球"号此次探测共在6个地点实施了钻探,其中在日本本州中部纪伊半岛附近的熊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板块学说的诞生,以及海洋地球物理学及海洋地球物理学家对这场地球科学革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洋技术飞速进步;战后,西方国家的海洋地球物理学家利用这些技术在海上开展了广泛的地球物理调查,积累了大量资料,有了许多重要发现.大洋地震带原来是一条裂谷带;大洋地磁场存在以中脊为中心,向两边正负...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海洋科技大会上,本刊记者就地球科学与海洋学科发展战略问题采访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副主任陆则慰。记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资助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作为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主管部门,请介绍一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  相似文献   

14.
<正>深海过程是当今海洋研究的前沿和地球系统科学的突破口。南海是西太平洋、也是全球低纬区最大的边缘海,将其现代深海过程与地质演变相结合,就有可能通过"解剖一个麻雀",揭示边缘海的演变规律及其对海底资源和宏观环境的影响。为  相似文献   

15.
说起"地球"号,就不能不联想到人类对地球深部特别是对大洋深处的探索过程。从19世纪的科幻小说开始,人们就已经开始把想象的空间延展到无法触及的海洋深处。那一片最幽深的蓝色深处,究竟隐藏着哪些秘密?究竟会给人类带来希望还是灾难?这些都像谜团一般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6.
莫杰 《海洋科学》2010,34(2):99-100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光鼎是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和海洋地质学家,青年时自取笔名"石樵",以寄托献身地质事业的雄心壮志。如今80高龄的刘光鼎仍思维敏捷、有论有据,活跃在地球科学的论坛上指点江山。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中尺度过程与区域海洋环境和气候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中尺度过程是海洋系统状态维持和变异的关键过程。作为系统的衔接尺度,中尺度过程对海洋能量信息的传递和转换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层次上决定区域海洋致灾风险以及环境和气候安全。文章基于海洋的分异与连通性,阐述海洋中尺度过程及其影响,并提出地球系统科学全息观。研究结果表明:海洋中尺度过程制约和调控海洋热量、碳吸收、初级生产和营养盐等能量和物质的再分配;对于海洋中尺度过程尚待系统和深入认识,建议从全息科学的角度构建观测体系,发展诊断区划、过程构造学分析和全息仿生仿真技术方法体系,逐步建立和发展海洋动力过程多层次尺度演绎规律和全息分析方法研究体系,从而为海洋环境和气候安全保障以及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海洋治理提供科学参考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8.
赵一阳 《海洋学报》2003,25(6):142-142,U006
揭示以碳为核心海洋生源要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全球变化重大国际计划IGBP中的GLOBEC ,LOICZ ,JGOFS ,SOLAS核心科学问题 ,其科学意义不仅会使人类对自然科学规律的认识有重大突破 ,而且将对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的重大科学问题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 ,近年来 ,作为地学学科前沿和与国家资源环境息息相关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 ,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为顺应这一趋势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博士完成的 80余万字的我国第一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专著———《中国近海生物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19.
郝丁 《海洋世界》2007,(11):37-39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自然科学在我国得到了充分重视,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科学人才,取得了众多的科学成果。我国在很多领域都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这其中包括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核工业技术和航天科学、以"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为代表的生命科学、以地质力学和陆相盆地生油理论为代表的地球科学等等。但是由于某些原因,从20世纪中叶开始,很多大的国际科研项目都罕有中国人的参与。在我国的自然科学拥有一些国际领先成果的背后,是诸多领域普遍落后的事实。清醒的中国科学家们认识到,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结果只能是我们越来越落后于世界。  相似文献   

20.
主编手记     
屠强 《海洋世界》2010,(5):11-11
<正>说来也怪,最近地球的表现似乎很是配合某部好莱坞影片的情节,真是让全球的百姓都有点哭笑不得。就好比电影诉说了一则甲鱼和水蛇的故事,而地球立马弄了件马甲穿脱不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