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童庆松  杨勇  连锦明 《矿物学报》2005,25(4):399-404
以LiOH.H2O和Mn(CH3COO)2.2H2O为原料,通过微波烧结和固相烧结的两段烧结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22Na0.569Mn5.78O12尖晶石。研究表明,在380℃的固相烧结温度下,微波处理有利于生成纯尖晶石相。在2.5~4.5V电压区间,样品的初始放电容量高于132 mAh/g。在充放电过程中,40循环的放电容量几乎不衰减。微波烧结使该样品的Mn-O键被加强,晶格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
采用丝网印刷技术,以天然电气石粉末为原料成功制备了镁电气石/玻璃复合材料与锂电气石/玻璃复合材料,并在密闭空间测量了电气石/玻璃复合材料的负离子释放性能。负离子测试结果表明,当镁电气石/玻璃复合材料与锂电气石/玻璃复合材料的附着面积为76.97 cm2时,负离子释放量分别为202 cm-3和208 cm-3,说明镁与锂电气石/玻璃复合材料的负离子释放性能近似,廉价镁电气石可以替代价格昂贵的锂电气石用于制备具有负离子释放性能的玻璃材料。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电气石粉末附着面积增加一倍时,镁与锂电气石/玻璃复合材料负离子释放量均提高为原来的3倍左右。  相似文献   

3.
选择了云母作为纤维矿物材料替换石棉,填料选用叶蜡石、方解石和方镁石等矿物,进行云母复合材料板合成,并详细解析分别由云母、云母 方解石、云母 叶蜡石 方解石、云母 方解石 叶蜡石 方镁石等一元、二元、三元和四元等材料合成的复合材料板的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能,得出了以多元矿物材料合成的制品的质量优于单元矿物材料合成的制品,以四元矿物材料合成的云母复合材料板可任意切割,复合材料的厚度可达到5mm左右。  相似文献   

4.
一种替代石棉的云母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云母 粘土 碳酸盐三元矿物复合材料制成隔热绝缘抗静压材料,分析了其主要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电性能、机械性能和使用温度,并确定了合成云母复合材料及薄板的一般程序,在高温和较高压力条件下进行试验,云母复合材料是较好的隔热、绝缘和抗静压材料,可以在烧制人造金刚石制品过程中取代石棉。  相似文献   

5.
实验采用Fe~(3+)-H_2O_2催化氧化体系,以水为介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室温下制备聚噻吩(PTP)有机蒙脱土(OMMT)复合材料。当有机蒙脱土/聚噻吩=2g/ml时,反应时间为12 h,制得复合材料电导率最高,其值为3.44×10~(-5)S/cm;在Fe~(3+)-H_2O_2和过硫酸铵(APS)两种氧化体系下,分别采用苯胺(ANI)和吡咯(PY)对聚噻吩-有机蒙脱土进行修饰,制得聚苯胺-(聚噻吩-有机蒙脱土)和聚吡咯-(聚噻吩-有机蒙脱土)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均达到10~(-2)S/cm~10~(-1)S/cm,较未修饰时提高了10~3倍~10~4倍。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表明噻吩(TP)进入有机蒙脱土层间聚合,形成插层复合,经苯胺和吡咯修饰后,插层结构没有被破坏;重分析(TG)则证实复合后材料热稳定性得到提高,500℃时失重在11.69%左右,但经修饰后材料的热稳定性有所降低500℃时失重达到80%以上。扫描电镜(SEM)表明在Fe~(3+)-H_2O_2氧化体系下,经修饰后材料形貌更规整,且均为球形。  相似文献   

6.
物理化学条件对合成Mg/Al-LDH结晶度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共沉淀法在不同物理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镁铝层状双氢氧化物(LDH),用化学分析、XRD和红外光谱对产物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初始溶液Mg/Al比、平衡pH值、水热反应温度、干燥温度等因素对合成LDH产物的结晶度、Mg/Al比、结构以及镁铝水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最佳的合成条件为:初始Mg/Al比为2∶1,pH值为10,合成温度50℃,在此条件下固体产物为单一LDH物相,合成LDH的Mg/Al比为2∶1,镁铝水解率分别为99.21%和98.97%,结晶度高,可以实现在较低的温度下水热合成LDH。由于在LDH结构中Al3 替代Mg2 的量不同,导致X衍射分析d值和晶胞参数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利用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与活化硅胶表面的羟基反应,制备了硅烷化硅胶,所得产物与壳聚糖反应合成了硅胶/壳聚糖复合吸附材料。通过红外光谱分析(IR),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测试了硅胶/壳聚糖复合材料对Zn^2+、Cd^2+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复合吸附材料对Zn^2+、Cd^2+具有很好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率为96.01%及90.65%。  相似文献   

8.
特定多孔结构和杂原子掺杂的吸附剂对提高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大多在溶剂中合成,且为粉末状的形式,但在合成方法优化和实际应用便捷性方面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本文针对水体中的汞污染,采用简单快速的机械研磨法以1,3,5-三醛基间苯三酚(Tp)和硫脲(TU)制备硫掺杂的多孔有机聚合物(TpTU)与壳聚糖(CS)复合材料TpTU@CS。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N2吸附-解吸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技术对TpTU@CS复合材料进行表征。通过扫描电镜证实了TpTU@CS复合材料的多孔结构。由于在分子网络中引入了-C=S-基团,合成的TpTU@CS在水溶液中对Hg(Ⅱ)具有更高的吸附选择性和亲和力,吸附容量高(249.21mg/g),吸附动力学快(10min)。通过表征分析得出,TpTU@CS捕获Hg(Ⅱ)的主要机制是C=S中S与Hg的键合以及C-N与Hg(Ⅱ)的配位相互作用。与其他研究相比,TpTU@CS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且具有易于处理和可回收利用的优点。同时,该复合材料TpTU@CS对于Hg(Ⅱ)低浓度污染的实际水样和高浓度的加标水样,均具有较高的去除能力,去除率可...  相似文献   

9.
采用快速急冷工艺制备含碳粉末触媒,并以此触媒为原料,在国产DS6×800A型铰链式六面顶压机上进行金刚石合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高速冷却条件下(冷速为104℃/s~106℃/s),大量石墨碳被固溶在触媒材料内部,固溶在触媒材料内部的石墨碳形态有球形、长条形及其它不规则形状;固溶石墨碳的存在有利于石墨碳源在高温高压金刚石合成过程中的溶解与传输,从而,缩短了触媒溶剂中溶解碳达到过饱和的时间,提高了金刚石的形核率和合成单产。  相似文献   

10.
以环氧树脂为基体,二甲基苄胺为固化剂,经结构修饰和有机改性的金云母为增强相,制备了环氧树脂/金云母纳米复合材料,测试了环氧树脂/金云母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力学和电学性能。研究了金云母添加量、混合时间以及固化剂添加方式等因素对金云母在环氧树脂中剥离程度的影响。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当金云母含量为1%时复合材料的性能最好,与纯树脂相比,拉伸强度提高了32.33%,弯曲强度提高了53.77%,冲击强度提高了127%。电学性能测试表明,当金云母含量为1%时,复合材料体积电导率和表面电导率分别比纯树脂提高了2个和4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1.
用活性碳纤维滤布富集分离氢醌容量法测定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封闭式水浴溶样器中,采取 HNO3-NH4HF2-KMnO4-NaCl体系溶矿.拟定用新型过滤材料C活性纤维滤布为吸附体制备吸附柱,抽滤吸附富集分离氢醌容量法测定Au.C活性纤维滤布以纤维做骨架,增加了C活性的表面积,使该吸附体对Au的吸附率达99.6%.C活性纤维滤布强度大,在转移及灰化过程中不易损失,能避免样品分析过程中因此带来的误差,方法的RSD≤1.68%.与C活性富集分离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准确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铝粉煤灰合成β-Sialon粉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N2气氛中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工艺制备了β-Sialon粉体,研究了碳含量、合成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和氮气流量等因素对生成物物相的影响。在添加适量Al2O3、C含量23%、氮气流量2L/min、合成温度1450℃、保温时间为6h的条件下,可获得Z=3的纯晶相β-Sialon粉体,粒度均一,形态规则。β-Sialon粉体粒径在1~3μm之间,形态与结晶程度受合成条件影响。在不同的制备条件下,所合成的产物为β-Sialon和Al N、β-SiC、Si3N4、Al6Si2O13、O’-Sialon、α-Al2O3、Si O2等的混合物。并对高铝粉煤灰合成β-Sialon的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疏松多孔,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对土壤有很好的改良作用;伊利石属层状粘土矿物,具有吸水性,含钾较高,可以提高土壤肥效。采用溶液聚合法首次合成了粉煤灰-伊利石/PAA-AM高吸水复合材料,其吸蒸馏水、自来水、生理盐水倍率分别为1695、445、106倍,吸液性能达到和超过了国家"863"项目技术指标和国家农业部的要求。此吸水材料成本低,有利于改良土壤与改善土壤的缺钾状况。同时,还通过谱学分析(原子吸收、X衍射和红外光谱),较深入地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释钾机理。  相似文献   

14.
在膏岩富集地层进行地下工程建设时,膏岩与地下水反应溶出Ca2+与SO42-,会增强对地下建筑物混凝土基础的侵蚀作用,影响地下工程的安全。为探究不同地层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的侵蚀特征与机理,以地下工程建设中常用的C20与C30混凝土为对象,以成都南部台地地区含膏岩地层环境条件为约束条件,探究含膏岩与不含膏岩地层中混凝土在地下温度条件变化下的侵蚀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1)C20与C30混凝土在含膏岩地层中的侵蚀程度显著大于不含膏岩地层中的侵蚀程度,在不同地层水的侵蚀下,C20与C30混凝土质量变化率最大分别为1.80%与0.87%,抗压强度最大下降率分别为20.14%与12.80%。C30混凝土在不同地下水环境条件下抗压强度的衰减幅度更小,更适合作为地下工程施工材料。2)温度升高导致混凝土受SO42-的侵蚀作用增强,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其中,C20混凝土在第四系和灌口组地下水侵蚀下抗压强度下降速率最大分别达6.89%和3.89%。3)混凝土的侵蚀是由外向内产生的,地下水中Ca...  相似文献   

15.
金漫彤  孙烨  陈林伟 《矿物学报》2015,35(2):185-190
为弥补传统秸秆建筑材料在抗压强度、防火性能、保温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本实验将秸秆掺入地质聚合物中合成一种新型复合保温建筑材料,研究了不同秸秆含量对材料保温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材料的耐高温性能。结果表明:秸秆地质聚合物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秸秆掺量由1%增至6%时,材料的导热系数由0.0981 W/m·K减至0.0692 W/m·K。秸秆掺入量为4%时,抗压强度为32.78 MPa。耐高温实验结果显示,当煅烧温度低于250℃时,地质聚合物对秸秆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当材料在600℃温度下煅烧120 min后,其抗压强度依然达到35.94MPa。温度在800℃以内材料具有稳定的矿物组成,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蒙脱石基纳米FeOOH/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光催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蒙脱石为基底,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蒙脱石(TiO2/Mmt)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Fe(NO3)3-HNO3体系水解生长纳米FeOOH,从而制备出负载型羟基氧化铁/二氧化钛/蒙脱石(FeOOH/TiO3/Mmt)复合光催化材料以改善材料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高分辨透射电镜的表征结果显示,FeOOH/TiO2复合薄膜厚度约为10~40 nm,TiO2为晶粒粒径约为5~10nm的锐钛矿,FeOOH为长10~30 nm,宽约4 nm的针铁矿.以甲基橙为目标物,对FeOOH/TiO2/Mmt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进行初探,在甲基橙初始浓度为5 mg/L,催化剂用量为1.875 g/L,H2O2初始浓度为2 mmol/L,pH值为6.5,350 W氙灯照射1 h,甲基橙脱色率达到99%,明显优于相同条件下TiO2/Mint对甲基橙的45%脱色率;同时甲基橙残液的红外光谱图显示FeOOH/TiO2/Mmt/H2O2/UV体系比FeOOH/TiO2/Mint/H2O2/Visible light体系具备更好的光催化氧化苯环的能力,降解更为彻底.  相似文献   

17.
沸石对放射性核素Cs+,Sr2+的吸附阻滞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新疆乌鲁木齐浅水河地区沸石的物化性质和工程特性(包括阳离子交换容量、孔结构、粒度组成、击实密度、渗透系数等)、活化处理以及对放射性核素C s ,S r2 吸附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沸石的阳离子交换容量(CEC)达到97.9 m eq/100 g,在中性条件下最高为195.4 m eq/100 g;击实后的渗透系数为8.7×10-4m/s。沸石对溶液中的C s ,S r2 吸附量分别达到162.6×1-0 3和74.9×1-0 3,吸附效果优于内蒙高庙子膨润土矿。经过钠改性和铵改性处理后的沸石,对C s 的吸附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高达234.5×1-0 3;但对S r2 的吸附效果影响不大。溶液pH值对C s ,S r2 的吸附量有明显影响,中性和碱性环境更有利于沸石吸附作用的进行。  相似文献   

18.
微乳液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蒙脱土复合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玲  吴季怀  张敬阳 《矿物学报》2006,26(2):238-242
微乳液聚合法是合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新方法。用微乳液聚合法,先把苯乙烯单体引入蒙脱土层间,再引发聚合反应,利用聚合时放出的热量使蒙脱土片层间距增大,合成聚苯乙烯/蒙脱土复合材料,用XRD、FTIR及SEM等对材料进行表征。研究表明,用微乳液聚合法可使蒙脱土与聚苯乙烯较好地复合,且用CTAB改性蒙脱土合成的复合材料微观形态更加细小和均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利用非金属矿物的储热特征装载相变功能体制备矿物基复合相变材料是高效太阳能储热材料低成本制备的重要研究方向[1]。但非金属矿物存在导热性能差的问题,因此,一些高导热材料被添加至矿物基复合相变材料,提高材料的导热系数。Sar?和Karaipekli[2]采用膨胀珍珠岩稳定月桂酸制备珍珠岩基太阳能储热材料。为了提高其导热系数,通过加入膨胀石墨至复合物中,导热系数由0.07 W·m-1·K-1提升至0.13W·m-1·K-1。但是,加入膨胀石墨后,复合材料的储热容量降低了7%,这个现象同样出现他们有关的研究工作中[3-4]。因此,必须研究更有效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当提升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的同时,须兼顾提升其储热容量。本文以膨润土(bentonite,B)和石墨(graphite,G)为原料,通过简单组合和微波酸强化组合方式合成了GB和GBm两种支撑基体,再通过真空浸渍法装载硬脂酸(SA),制备了SA/GB和SA/GBm两种矿物组合基太阳能储热材料。采用FTIR、AFM、SEM等手段研究了材料微结构;制备的SA/GBm的储热容量和导热系数比SA/GB的分别提高了62%和31%。  相似文献   

20.
TiO2/浮石复合材料降解有机污染物亚甲基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天然浮石的孔隙结构和小比重等特点,以浮石为原料、TiOSO4为TiO2前驱体,采用水热合成法,在200℃、15 h条件下,制备出可漂浮的TiO2/浮石复合材料.采用10×10-5mol/L亚甲基蓝水溶液,在紫外光下进行光催化实验.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亚甲基蓝浓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TiO2/浮石复合材料能够降解亚甲基蓝.该材料的孔隙结构对亚甲基蓝有聚集作用,促进了负载的TiO2的光催化性能的发挥.因为成本低廉,性能优越,TiO2/浮石复合材料在有机污染物治理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