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象科技》1976,(4):16-18
上海郊区县全面推广三熟耕作制,这是提高复种指数、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由于三熟制延长了作物在大田里生长的时间,在秋季低温来得早的年份,由于后季稻不能安全扬花授粉,空秕率高,严重影响了后季稻的稳产高产.因此在后季稻移栽前的七月底对当年秋季低温出现早、  相似文献   

2.
稻茬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茬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试验于2008—2009年度在江苏省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宿迁点)进行,试验共设计4种播种方式和3个播种量水平,研究分析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及气象条件对稻茬冬小麦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和播种量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在生产实际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播种方式,播种量水平以每亩20万株左右基本苗较理想。在粳稻收获较晚,冬小麦无法适期播种时,可以采取稻田套播方式,播种量要适当增加;籼稻腾茬早的,可以选择收获后7 d左右人工撒播或条播;在茬口和气候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水稻收获后2 d左右进行冬小麦播种。条播能更充分的利用光温水等气候资源。  相似文献   

3.
稻茬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试验于2008—2009年度在江苏省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宿迁点)进行,试验共设计4种播种方式和3个播种量水平,研究分析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及气象条件对稻茬冬小麦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和播种量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在生产实际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播种方式,播种量水平以每亩20万株左右基本苗较理想。在粳稻收获较晚,冬小麦无法适期播种时,可以采取稻田套播方式,播种量要适当增加;籼稻腾茬早的,可以选择收获后7 d左右人工撒播或条播;在茬口和气候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水稻收获后2 d左右进行冬小麦播种。条播能更充分的利用光温水等气候资源。  相似文献   

4.
严济远  朱静燕 《气象》1984,10(9):26-27
一、前言 1978年上海的盛夏期(7月12日—8月25日)少雨,总雨量仅68. 0毫米,比常年偏少105.1毫米,而温度则比常年偏高0.7℃,后季稻亩产量高达732斤。1980年上海盛夏多雨,总雨量高达478.5毫米(仅次于1941年),比常年多305.4毫米,温度偏低-1.6℃,后季稻亩产只有362斤,比1978年少370斤。1978和1980年盛夏期的气候实况表明,上海后季稻产量的高低和盛夏期温度高低直接有关。因盛夏季温度高低与降水多寡呈反相关,故后季稻的产量与盛夏期降水多寡有关。因此,了解上海盛夏期异常降水年出现的特点,对于探讨上海农业的“稳产高产”和耕作制度的改革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作物产量气象预报服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物收获前的适当时期发布作物产量预报,是气象部门气象决策服务及专业有偿服务重要的服务内容之一,成为政府领导及有关生产部门进行经济宏观调控、商贸部门进行商业贸易活动极为重要的决策依据。因此,作好作物产量预报服务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作物产量气象预报服务现程1.1作物产量气象预报类型目前作物产量预报分为4类:年景预报、趋势预报、定量预报、订正预报。年景预报:指作物尚未或即将播种时,利用一定范围的气象条件对该年度作物产量进行的一种长期预测。趋势预报:在作物收获前某个适宜发育时期,利用多种方法作出的当年…  相似文献   

6.
成兆金 《山东气象》2000,20(3):39-40
为提高小麦产量,运用本站1961~1990年的气候资料,对该谚语进行论证,并运用气候保证率的方法,以播种至冬前≥0℃积温的保证率在80%为条件,以稳定通过16℃或15℃的日期为指标,确定小麦的最佳适播期。  相似文献   

7.
《气象科技》1978,(2):26-28
我们曾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冷”早晚是影响后季稻安全齐穗期重要气象因子之一。但是,夏秋热量的高低会引起后季稻齐穗期的早与晚,也直接威胁齐穗期的“安全”问题,其中特别是8、9两月的热量条件,温度高,齐穗期能提早,遇到低温的可能性较小;温度低,齐穗期推迟,容易遭遇低温危害,引起后季稻空壳秕谷,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8.
贵县地处南亚热带,是双季稻生产区,早稻全生育期从三月初至七月上旬,大于12℃活动积温2900—3100℃、日照时数450—550小时、降水量600—800毫米,气候条件比较好。但是过去对气候规律认识不够,在早稻生产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加上其他措施不当,产量年际变化较大。为了摸清早稻丰、欠年的气候条件,本文将历年早稻单产和气候条件关系进行定性相关分析,从中找出影响早稻产量的关键期和关键因子,以便采取措施趋利避害,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后季稻抽穗期的低温危害,是造成后季稻产量不稳不高的重要原因。六十年代以来,我国农业气象工作者对后季稻抽穗扬花期的秋季低温危害规律,做了不少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长期以来未能得出较确切和客观的低温危害指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现有条件出发,于1977年在浙江天目山地区进行了一次水稻抽穗开花期低温危害的试验。  相似文献   

10.
水稻气候生产力的数值模拟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水稻气候生产力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利用杂交水稻种植区18省165站30年逐旬光温整编资料,模拟并分析了早、中、晚稻气候生产力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气象原因;利用模糊聚类分析,进一步对我国水稻种植区域作了气候生态类型区划,结果早季稻划分为七个类型区,中季稻和晚季稻可划分为六个类型区。  相似文献   

11.
水稻在信阳市一直以谷雨后开始播种、秋分前收获,而这个时段并不利于水稻的高产和高品质。根据粳稻生长期对温度的需求及当地气候条件,适当推迟播种,即将播期由目前的4月中下旬推迟到5月下旬,扬花灌浆期温度将会较正常播种期低,病害减轻,昼夜温差大,叶片功能期延长,灌浆成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2.
在水稻气候生产力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利用杂交水稻种植区18省165站30年逐旬光温整编资料,模拟并分析了早、中、晚稻气候生产力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气象原因;利用模糊聚类分析,进一步对我国水稻种植区域作了气候生态类型区划,结果早季稻划分为七个类型区,中季稻和晚季稻可划分为六个类型区。  相似文献   

13.
再生稻是开发利用头季稻杆上的“休眠芽”再生形成的一季稻子。从头季稻生育后期到收后再生苗形成,正是再生芽幼穗分化发育和萌发成苗、成穗的重要时期,此期,正处于七月下旬到八月中旬高温少雨,空气干燥的伏旱季节,在目前农村水利状况欠佳的情况下,对蓄留再生稻的影响很大。为了进一步弄清干旱程度对再生稻的影响和寻求相应的对策,我们开展了本项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水稻在信阳市一直以谷雨后开始播种、秋分前收获,而这个时段并不利于水稻的高产和高品质.根据粳稻生长期对温度的需求及当地气候条件,适当推迟播种,即将播期由目前的4月中下旬推迟到5月下旬,扬花灌浆期温度将会较正常播种期低,病害减轻,昼夜温差大,叶片功能期延长,灌浆成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5.
麦糠覆盖保墒的作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小麦播种后,在麦田上或等到小麦出苗后,在麦田或麦行间覆盖麦糠或铡碎成3-5厘米麦草及其它植物废弃物,直到小麦收获时为止。二是在小麦收获后、及时耕地灭茬的夏休地上,每亩用400-500公斤干麦糠或铡碎麦草(3-5厘米长)均匀覆盖在地面上,待麦播前7-10天深翻入地内,用这种方法保蓄夏季雨水。这里所说的麦糠覆盖保墒法指的是后一种方式。一、覆盖保墒效果夏闲地经麦糠覆盖后,由于减少了蒸发,大大保蓄了农田土壤水分。据我所1986-1987年在永寿观测覆盖保墒的效果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6.
利用卫星资料和实时天气资料预测玉米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作物收获之前进行大范围作物状况评价,对于提前估测产量是非常关键的。卫星和天气资料为近实时的作物监测提供了条件。研究的目的就是利用这些信息建立作物产量业务评估系统,在占全美国玉米产量 60% 的玉米带,对预测 42 个作物报告区的玉米生产进行评估。收集了1985~1992 年共8 年的卫星、气候和农业资料,建立了每个作物报告区标准化玉米产量预测模式,其自变量包括:卫星资料┐植被状况指数,气候资料┐作物水分指数。该模式大约解释了被观测到的标准化产量变化的3/4,对其估产准确性和时效性亦进行了检验。将整个玉米带研究区域预测的玉米产量与美国农业部在玉米收获后几个月的统计结果相比较,发现8 个生长季的预测误差低于10% 。此外,该预测可在玉米收获前 2 个月完成。该系统具有为人类经济活动提供及时的区域或全球农业生产信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我省春粮常年11月上、中旬播种,次年5月上、中旬收获,总生育期长达180—200天,由于我省冬春多雨的气候特点,导致年际间单产波动幅度较大;因此,在春粮生长的中、后期及时向农业、计划、粮食等部门提供全省及各气候区的产量动态预报信息,对于有关部门制定生产对策,安排生产计划,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柳州地区素有种植大豆的习惯,尤以春大豆的面积最大,并已发展为我区春大豆主栽区之一。但寒、旱、涝和高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对大豆生产危害较大,产量低而不稳定。本文以 1985年我站大豆分期播种资料 (北京豆和75-375两个春型品种;播期从二月下旬至九月上旬每旬逢六播种,每品种共20期;每期每品种设两个重复,每亩2万亩,小区面积0.025亩;观测生育期、生长量和产量性状等),通过对大豆不同季节播种产量要素的气象条件分析,鉴定其气候适应性,为进一步发展大豆生产,合理利用气候  相似文献   

19.
水稻产量预报业务服务系统通过二年左右的业务试验、研究,初步建成了可供业务上应用的产量预报服务系统。该系统能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收获前一个半月至收获)分别作出其产量的中、短期不同时效的预报。业务服务系统有九个信息资料监测网点站(湖州、嘉兴、绍兴、鄞县、洪家、金华、衙州、丽水、平阳)提供实时资料,在基本资料库(旬气候资料库、产量资料库)的基础上,产  相似文献   

20.
结合呼伦贝尔牧区的气候状况,从胡萝卜生育期生态特征、以及生育期田间管理方法,阐述了胡萝卜生长发育期间所需良好的气候环境。通过播种、栽培、管理、收获,证明呼伦贝尔牧区的气候完全适宜胡萝卜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