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8 毫秒
1.
电视天气预报是以气象资料为基础 ,借助电视媒体生产出的产品。应如何把依附于电视天气预报而生存、发展的电视天气预报广告这份蛋糕做大、做好 ,产生可观的“视觉经济”效益 ,是当前气象部门应当十分注重的一个问题。1电视天气预报广告发展的潜在优势电视天气预报广告所依托的电视媒体在短短的几年中迅速形成了从中央到县一级的全国性规模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培养和吸引了庞大的群体。同时 ,广告创收能力也远远超过“专业气象服务”、“彩球服务”等老项目。就洛阳气象局的情况而言 ,近 3年的电视天气预报广告创收比其它服务项目创收的总和…  相似文献   

2.
《气象科技》1975,(4):26-27
安徽省气象局对县站天气预报工作的暂行规定一、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进行服务的主要手段。气象人员要认真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学会用毛主席哲学思想指导工作,坚持用政治统帅业务。全面落实气象工作“既为国防建设服务,同时又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要把为农业服务放在首位,当好各级党委“抓革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辽宁省气象台充分利用与新闻媒体合作的优势,对气象服务内容进行深加工、精包装,并通过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不断满足社会各界对气象的需求,让气象更加贴近百姓生活。1 利用电视宣传气象当今,电视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最广泛、最快捷的主要传媒之一。气象台紧紧抓住这个特点,对天气预报节目不断改版翻新,让节目的内容更具针对性且贴近人民生活。过去,天气预报用语都是老套路:阴、晴、雨、雪、气温、大风,观众习惯了,政府部门习惯了,服务用户也习惯了。他们的共同反映是:天气预报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是在不断地增加,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胡圣昌 《气象》1985,11(12):6-8
随着北京气象中心北半球5层原始方程业务(B)模式的建立和预报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值预报产品的数量日益增多,应用更加深入广泛。1983年西安“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应用情报交流座谈会”以后,通过两年的努力,使得我国在数值预报产品的应用方面,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取得了新的可喜进展。1985年10月5—11日,北京气象中心数值预报室在北京召开了“数值预报产品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最终目的 ,气象科技服务是改革开放以来气象服务的延伸与拓展。目前 ,大部分市县级气象部门尚不具备高科技产业开发条件。县局如何在实现气象科技服务于社会的同时 ,又能增加单位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 ?我们认为 ,一方面要解放思想 ,不断创新 ;另一方面要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朝阳市气象局和凌源市气象局都在全省较早地开展了“1 2 1”气象电话服务业务。在方方面面的支持下 ,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 ,已初步形成以农业气象、天气预报和常规气象信息等基本气象服务为先导 ,以气象警报服务为基础 ,以“1 2 1”气象电话、电视…  相似文献   

6.
刘莉红 《广东气象》2000,(Z1):59-61
社会经济越发展,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及损失就越大。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气象警报、寻呼服务等传媒手段定时发布天气预报的服务方式,难以提供更加及时的天气预报信息,也难以满足广大市民对气象服务越来越高的需求。汕头市地处粤东,是对外开放、经济发达的国际港口城市和旅游城市,大力发展“121”气象信息电话服务,不断改进服务手段,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及时、详实、丰富的气象信息,势在必行。为此,汕头气象局与汕头市电信局合作,共同建立汕头市“121”气象信息电话服务系统。根据汕头市及所属市县电信区号划分情况,汕头…  相似文献   

7.
1 丰富节目内容目前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要是预报各城市天气、温度、风三大气象要素 ,随着城市气象服务的发展 ,“大气象”观念逐步建立 ,应在天气预报节目中不断增加为城市居民服务的专业气象预报信息 ,如 :空气质量预报、紫外线预报、人体舒适度预报、穿衣指数预报、中暑指数预报、花粉浓度预报、上下班天气预报、晨练天气预报等等 ,使目前的天气预报节目向综合气象服务节目发展。同时 ,应开辟多种形式的气象节目 ,使气象节目形式多元化。如为游客服务的旅游天气预报、为旅客服务的铁路沿线或高速公路天气预报、为农民服务的“气象与农…  相似文献   

8.
气象短信息是随着手机的出现、普及而产生的新鲜事物,是优质天气预报服务与先进通讯技术完美结合的一个作品,也是气象部门服务方式的延伸,已经成为防灾减灾、为民服务的重要手段.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满足各层次人们对气象产品的要求为目的,因此,丰富的内容和良好的服务将决定着气象短信息的发展,对气象短信息的准确定位将会促进其更快、健康的发展,实现把气象短信息做大、做强,上规模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专业气象服务作为气象部门的传统产业,在社会的发展中曾经作出过重要的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被人们誉为第五媒体、拇指经济的手机短信以其迅速、方便、廉价、易保存等优点而倍受欢迎。如何更好地利用手机短信这种形式做好气象科技服务,把这一新的气象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我觉得对预报产品进行深加工是非常重要的。常言道:人靠衣裳马靠鞍。天气预报产品也需要深加工、精包装。那么,如何对手机短信这种形式的天气预报产品进行加工、包装呢?首先,气象短信必须做到准确、及…  相似文献   

10.
徐世民 《黑龙江气象》2003,(2):39-39,4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对天气预报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越来越要求具有特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固定随时发布的天气预报服务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为了方便广大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天气预报服务信息,提高天气预报的服务质量,缩小气象服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需要建立一套气象短信平台系统。1气象短信平台的技术要点气象短信平台是基于短信息服务的一种智能化信息交互产品。气象短信息平台可同时支持移动、联通、“121”电话短信等三大短信息服务系统,做到应用和业务的即插即用,支持多业务集约式的运…  相似文献   

11.
浅谈气象短信息的编写和定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周能  李强 《广西气象》2005,26(A02):46-47,56
气象短信息是随着手机的出现、普及而产生的新鲜事物,是优质天气预报服务与先进通讯技术完美结合的一个作品,也是气象部门服务方式的延伸,已经成为防灾减灾、为民服务的重要手段。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满足各层次人们对气象产品的要求为目的,因此,丰富的内容和良好的服务将决定着气象短信息的发展,对气象短信息的准确定位将会促进其更快、健康的发展,实现把气象短信息做大、做强,上规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现用的天气预报服务形式,主要是通过气象警报机、电话、电视、报纸、寻呼服务等传媒发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以每天一到两次定时发布天气预报的服务方式,同时也难以提供及时的天气预报服务,难以满足各行各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越来越高的需求。为了顺应需求,《广东省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发展三年计划(1997-1999)》中提出今后三年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项目,是以专业有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气象信息综合服务,大力发展市、县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和“121”气象咨询电话,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广泛、丰富、及时、详细…  相似文献   

13.
气象服务的终端,归根结底是信息的传播,如何传播?传播给谁?具体传播什么?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针对目前天气预报内容单一、受众广泛、传播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尝试利用传播学中的"分众传播"理论基础将受众按照地域、年龄、性别、喜好、职业等类别进行分类,针对特定的客户群体做特定的气象信息传播、提供差异化的气象服务。该文以实践4 a之久的微信公众号"噜妈天气育儿"为例,探索上述创新产品的可行性;利用四川省地方标准中穿衣指数的基础公式计算出相关数据,为成都地区家有0~12岁婴幼儿童群体的家庭进行"可视化"气象服务,运用传播学中"把关人"和"意见领袖"两大理论,实现气象服务的差异化,从而深入挖掘出此类特定人群与气象影响因子关联性最高的需求,提升此类创新气象服务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基于江苏省公众气象服务效益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庚康  申双和  罗艳  黄亮  徐敏 《气象》2012,38(12):1546-1553
为了全面了解江苏省公众气象服务的现状以及为提升气象服务水平提供依据,2010年在江苏省范围内开展了公众气象服务调查,通过回收有效问卷,对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关注气象信息的情况、对天气预报准确率和满意率评价、对气象指数的关注程度以及公众参保意愿等进行了全面统计与分析。主要结果表明:目前,江苏省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手机和网络;平时最关注的气象信息是未来1-3天的逐日天气预报;认为目前天气预报非常准确、准确和基本准确的比例共为94.9%,对目前天气预报服务总体状况评价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的共占92.9%。另外,对公众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也进行了评估,并对影子价格、自愿付费和节省费用法进行了对比,经比较发现“节省费用法”评估结果相对客观真实,即2010年江苏省公众气象服务效益约为8.66亿元。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气象信息化发展环境,在5G技术发展的契机下,构建智慧气象服务交流互动机制,加快构建开放、多元、有序的智慧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气象服务智慧化水平尤为重要。文章主要介绍了通过制作适应不同媒体渠道以及服务端的气象数据可视化产品,建立天气预报预警产品精准智能推送系统,保障各类产品在要求时效内及时发布,继而实现气象服务与人民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完善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始终坚持把服务放在工作首位,充分发挥省级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功能,不断丰富服务产品,扩大服务覆盖面,拓展专业服务领域,做精做细专业气象服务,提高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全面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质量,竭尽全力提高气象灾害防御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公共物品理论出发,分析了气象服务产品的基本属性,阐述了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科技服务之间的内在关系,认为气象科技服务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气象服务科技必须“重视社会化、突出公益性,借助市场化、体现多元性”;结合陕西省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建设,认为要实现气象科技服务突破发展,必须依托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突出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气象科技服务能力;加大气象科技的研发力度,丰富气象服务产品的内涵;依靠重大项目和工程的带动,推进气象科技服务的规模发展。  相似文献   

18.
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把发展作为气象工作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中国气象局提出的建设“四个一流”、完善“四个体系”,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阳泉市实际,提出加快阳泉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步伐,推动气象事业的稳定、持续、快速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大气运动过程的深入了解,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的业务化,高分辨率的包含复杂物理过程的中尺度业务预报模式已成为1990年以来数值天气预报发展的方向.预报员在实际业务工作中可参考的指导产品不仅有大尺度的天气形势信息,还包括各种中尺度及地面气象要素在内的大气运动的物理参数,从而以数值天气预报产品为基础的数值天气预报释用水平也得以提高.这不仅使得预报员能更方便地利用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制作当地的各种天气及要素预报,而且使得气象服务更加准确及时.该文对武汉气象中心数值天气预报释用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开发环境、特点、技术方法和应用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广东"三农"气象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广东的农业气象监测、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农用天气预报、灾害预警评估、气象信息发布等“三农”气象服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如缺少针对性、缺少多样性、缺乏准确性、缺乏及时性等方面的问题。加强“三农”气象服务,应采取转变观念、建设农村综合气象监测网、丰富服务产品、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建设农村突发灾害应急气象服务系统、完善人工增雨减灾作业体系、推进气象科技扶贫等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