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地理创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晴 《地理教学》1999,(6):18-19
创造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主要的环节。因此,本文仅探讨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造是学生进步的动力,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不能因循守旧,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有创造能力的教学,才能培养出有创造能力的学生,有了创造能力的人才,国家才有希望.在地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主要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惊奇感、怀疑感、自信感入手,使学生树立人人都能创造,人人都会创造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读图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创造思维读图法”即在读图教学过程中通过有序的认知过程,实现思维品质的变通和升华,最终形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4.
注重发展思维的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双边活动过程。学生的思维启动、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有意培养和发展.因此,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获得,其十分重要的渠道.就是通过在学校时的学习形成。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教学理论,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拓宽了道路。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理论,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最大限度地启迪学生思维呢?笔者拟从大胆假设入手.谈谈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合理地创设问题的情景能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并参与到学习中来。而思维活动如何进一步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积极开发,在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现代教学已越来越注重教学过程,而教学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郑明进 《福建地理》2001,16(3):59-60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在地理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也是地理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智能因素的载体。作者认为;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讲话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进步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造教育是指:教师教学内容不只是传授知识的结论,而更重要的是懂得结论产生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向学生“奉献真理”而是要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鼓励学生探究,鼓励学生思维,主张学生多想多问多动手,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注重创新。  相似文献   

9.
黄文彬 《福建地理》2000,15(2):57-59
人才是我国教育的首要任务。把创新思维的教育、培养,贯穿于地理课程教学之中,仍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就是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地理教材知识内容的结构、特征,采用适当的创新思维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发散思维、收敛思维、逆向思维和想象思想等几种主要创新思维的培养作概要阐述。着重介绍上述几种创新思维的概念、特点、思维方式方法的事件及其与教材结构的方法、手段,以期学生在学习地理知  相似文献   

10.
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必须把创新思维教育和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本文就《城市地理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教材知识内容结构、特征,采用创新思维方法,对基地班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朱浩 《地理教学》1998,(2):24-25
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在《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一封信》中指出:“凡是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能剖造.不能突破,要创造要突破得利用灵感。”所谓灵感.是人们对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某个时候突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答案或新假设.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灵感.又称之为顿悟。灵感具有  相似文献   

12.
李钢 《福建地理》2000,15(1):54-56
本文从地理学科教学的特殊性,引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重要性,着重从思维的流畅性与广阔性、求异性与批判性、灵活性怀独创性等几个侧面,结合地理教学的具体实例,阐述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并对实施创造性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邓一民 《地理教学》2021,(17):31-34
综合思维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初中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问题式教学以问题为纽带,体现教学内容的关联性,是培养地理综合思维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一课的教学实践,围绕综合思维的培养,从情境设置、问题体系设计、思维可视化等方面介绍问题式教学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4.
倪普 《地理教学》2011,(4):23-24
一、“问题性教学”的内涵及模式的构建 1.内涵 问题性教学,就是以“问题”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并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精心编拟和展示若干系列问题,加强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把教学过程真正变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大单元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能有效整合特定大概念、大问题下的相关知识体系,而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形成辩证系统观。本文基于综合思维的培养,在分析大单元教学与综合思维培养内在逻辑联系的基础上,以“大田县矿业发展与‘五园’模式”为例,整合人教版必修《地理2》和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的相关知识内容,探讨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以期为地理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在教学中,把过击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读为主,读讲结合。通过指导学生读书,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涛 《地理教学》1999,(6):20-20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激活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对一眼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中学生薯新好奇、兴趣较广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形象生动、灵活多样的悬念和疑问,学生定会产生迫切地探根究源的心理,从而激发兴趣,活跃思维。  相似文献   

18.
地理之美,可谓无处不在:雄奇的山岳、精巧的地质构造、浩瀚的海洋、广袤的平原、迷人的宇宙,等等这一切,都为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美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我们可通过欣赏地理之美,创造美丽课堂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与学生一起领悟地球的奥秘,探索未知的宇宙,从而实现我们的终极目标——地理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龚倩  赵媛 《地理教学》2010,(21):4-7
现代教学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把培养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放在学习的首位。地理空间思维是地理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之一,空间性是地理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这就要求地理教学应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为先导,从地理事物所处的位置、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空间结构等方面去揭示地理环境特征和差异,使学生自觉地从空间的角度看待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惟有如此,才能有效地体现地理教学的学科特点。因此,明确地理空间思维的内涵、特征、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更好地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阳 《地理教学》2012,(22):9-11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新课标背景下的地理教学倡导学生活动探究,主动学习,合作发展,思维创新。教材编写注重探究性学习,希望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达成目标,培养地理素养,提高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