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具有空间结构的Lotka-Volterra模型的参数反演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Lotka—Volterra模型具有时空结构的特点,结合卫星定轨理论,提出一种非线性反演的实用方法,这种方法原理可用于一般系统连续时空数学模型的反演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序列二次规划方法的高密度电阻率反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反演计算中存在的困难,探讨了基于序列二次规划(SQP)方法建立可行的电阻率反演算法的问题。在对三维点电源二维地电体电位场模型有限元法正演计算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SQP方法的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反演算法。根据勘测中测量电极间距的不同,提出按不同的电极间距分别建立优化模型进行参数优化。通过对模拟电阻率模型和实际观测资料的反演计算.表明该算法进行高密度电阻率反演是可行的,其具有对初始模型无特殊要求、收敛速度快的特点。这一反演算法可望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的反演计算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观测数据的增加、观测精度的提升、物理化学理论的不断完善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显著提升,使得人们对岩石圈物理化学性质的认识发生了重大改变。介绍了目前关于岩石圈结构成像的相关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并以华南地区4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四川盆地、江南造山带、下扬子克拉通以及华夏块体)为例,利用地形、大地水准面、地表热流、地震面波频散曲线等观测资料,通过热动力学模拟和概率密度反演方法,给出了该地区岩石圈温度、化学组分结构。结果显示,华南块体东部岩石圈较薄,岩石圈地幔以饱满型橄榄岩为主,太平洋板块由东往西的平俯冲作用可能是华南东部岩石圈减薄的主要动力学机制。结合现今岩石圈结构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岩石圈结构成像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岩石圈结构成像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全波形反演应用及其在勘探地球物理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其次,面对定量化、精细化的地震勘探要求,提出了将地震勘探全波形反演与其他数据处理环节或处理技术相结合的研究设想,并展望了全波形反演的发展趋势;最后,论述了全波形反演研究中地震波场数值模拟、反演初始速度模型获取、目标函数形式选择、寻优算法启用及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应用等关键问题,并总结了通过Laplace域的全波形反演获取反演初始速度模型、结合射线追踪并充分发挥并行计算之于波动方程方法来模拟地震波场的巨大优势,及灵活选用反演目标函数形式和寻优算法更新速度模型参数来加快全波形反演方法的实用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地面倾斜的形变特征及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地倾斜的基本概念、形变特征以及计算方法作了系统的阐述,对地倾斜面的几何物理性质作了深入分析,并指出地面倾斜量是个伪矢量。最后,对地倾斜面的正演与反演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The large-scale convergence of homotopy parametric inversion method on the water quality model parameters calculated was used, with application in parametric inversion calculation of total phosphorus of Beijing Miyun Reservoir. Through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the error of sedimentation rate by homotopy parametric in- version method and genetic inversion calcul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omotopy parametric inversion method has good stability, calculating speed, and even if the initial selection away from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he solution still has a good convergence.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联合反演模型中的相对权比,提出根据数据先验信息对相对权比进行一定约束,并将相对权比同其他模型参数一并作为未知参数参与反演的方法。数值实验表明,当先验信息可靠时,运用该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重磁线性反演最后都要归结于解数据方程。由于重磁数据方程是奇异方程,通常大多数解方程组的方法都失效。因此,本文采用了正则化方法,通过模型试验,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解奇异方程和压制高频干扰的功能。为了保证反演结果的可靠,本文提出了一套比较可行的处理资料过程。最后,反演计算了山西太原盆地的莫霍面和居里等温而,其结果与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针对聚焦反演方法在实测数据应用中存在的趋肤效应和反演结果发散问题,设计应用深度加权和数据加权的双重加权系数灵敏度矩阵,进行核函数处理。通过反演拟合理论正演模型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将双重加权系数运用到山东某矿区的实测数据,反演结果清晰地反映出地下异常体的边界和深度,与剖面电阻率结果比较,两者异常位置接近,该方法可反应实际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0.
大气气溶胶对气候变化有重要的影响,由于观测资料缺乏,遥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手段。通过对气溶胶粒子的散射和反射特性分析表明,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因气溶胶的成分和入射光波长的不同而不同,利用这些光谱差异,可以通过遥感方法进行光学厚度的反演,进而研究气溶胶的运动及分布、气候效应等特征。气溶胶中不同的粒子尺度及组成使其散射光学特性有较大的差异,2.1μm(或2.2μm)波段处的光谱反射率受尘粒气溶胶的影响较大;气溶胶具有时空变异特征;气溶胶在大气层上界(TDA)的辐射强迫表现为正效应,在单粒子反射率(SSA)的某一区间,其净效应因云状大小、表面反射率以及垂直气溶胶和云的分布的变化而变化,它通过影响云的凝聚核和半向效应而具有间接辐射强迫效应,另外它与臭氧的含量具有密切关系;在气溶胶信息的获取中,太阳光度计观测是一种重要手段,遥感正成为研究气溶胶越来越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面积指数表征叶片的疏密程度和冠层结构特征,体现植被光合、呼吸和蒸腾作用等生物物理过程的能力,是描述土壤-植被-大气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关键参数。目前多种卫星传感器观测生成了多个区域和全球的叶面积指数标准产品。本文综述了基于光学遥感数据的叶面积指数反演进展:首先,介绍了叶面积指数的定义和在生态系统模拟中的作用;然后,阐述了基于光学遥感反演叶面积指数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基于植被指数经验关系和基于物理模型的两种主要遥感反演算法,讨论了2种算法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现有的主要全球数据产品及其特点,论述了产品检验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总结了当前叶面积指数反演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联合福建省近几年的GPS基本网、基准站观测数据和重力复测数据,反演福建块体的分块运动参数和主要活动断裂运动状态。结果显示,受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的影响,福建地区块体的运动样式大体呈现顺时针方向的运动,造成北东向断裂作左旋走滑运动,而北西向断裂以右旋走滑为主。其中,长乐-诏安断裂带、邵武-河源断裂带和永安-晋江断裂带是块体内最活跃的断裂带,其左旋走滑速率分别为0.7±1.3、0.7±1.7和0.6±1.8mm/a,九龙江下游断裂带具有0.5±1.7mm/a的右旋走滑速率。  相似文献   

13.
根据川西(北纬27~36°东经100~107°)的最新完全布格重力异常,以18个人工测深点为控制,并考虑浅层地质物理资料,对莫氏面进行三维重力反演。采用的方法是在空间域中以平板公式反演给出初值;在频率域中以parker公式正演逼近,将其结果与人工测深值相比,个别最大差值不超过3km。以此绘制了莫氏面等值线图。最后讨论了莫氏面的分布特征与深部构造的关系,地震的空间分布与深大断裂的关系。指出地震多发生在活动断裂带的交叉部位,活动断裂走向的突变点,活动断裂的端点部位及弧形断裂的曲部。  相似文献   

14.
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地壳形变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根据地质资料和GPS资料。在断层分布密集的地区用模拟断层的位错替代多断层位错,建立了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的非震位错模型。利用GPS区域网资料.采用改进的蒙特卡罗法和遗传算法,联合反演了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的活动特性.得到如下认识:1)小江断裂是高应变积累闭锁区,鲜水河断裂次之,安宁河和则木河断裂应变积累程度最低。2)2001~2004年与1999~2001年相比.鲜水河北西段应变积累即锁定程度没有明显变化。南东段略有加强;安宁河略微减弱;则木河没有明显的变化;小江断裂各段的锁定程度均有显著的增强。3)各断裂的运动特点在空间上呈现出分段性。4)边界带的变形主要集中在川滇菱形块体一侧。  相似文献   

15.
借助于地震应变率,建立了地震矩张量与地壳水平运动速度的关系;以GPS网的边长为观测量,建立了边长变化率与地壳水平运动速度的关系。将表达水平速度的转动函数的分量展成麦克劳林级数,建立了以地震应变率和GPS边长变化率为观测量,以转动函数的麦氏级数系数为待定系数的矛盾方程组。最后,讨论了联合求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维反演是目前电性源短偏移瞬变电磁法(SOTEM)数据反演的主要方式.受噪音、地形等因素影响,单点一维反演结果通常会出现横向电阻率突变、电性层结构混乱、层界面不清晰的现象,给结果解释带来困难.针对SOTEM数据采样密集、测点间距小的特点,采用自适应正则化(AIRA)算法,在单点一维反演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先验信息和空间粗...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断层的滑移区和闭锁区,我们采用闭锁区存在一个负位错和断层两侧的地块相对运动相叠加的模型来模拟断层运动图象,并使用多期大地测量资料反演确定断层的闭锁区。本文采用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区的两期大地测量资料和部分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反演确定了该地区四条主要活动断层的运动图象,从而判断大理、祥云一带为断层的闭锁区,并以此作为确定潜在震源区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密集的流动近台和分布相对均匀的固定台网资料,利用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震源区下方的速度结构,采用绝对走时和CAP方法获得2019-05-18松原MS5.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重新定位余震。结果表明,该地震的发震断层为第二松花江断裂,断层面产状为303°/73°/10°,破裂深度为5.8 km,质心深度约为8 km。结合近年来发生在该地区的5级以上地震资料发现,特殊的震源区结构在东侧太平洋板块持续向松辽盆地深俯冲的作用下导致了松原MS5.1地震及其他强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重力异常数据,在频率域内通过Parker-Oldenburg反演算法计算南海及邻区的莫霍面深度。通过EGM2008重力场模型联合GOCE重力场模型,计算研究区的自由空气重力异常;通过重力场分离,得到莫霍面起伏引起的重力异常,用于反演莫霍面深度。计算结果与地震剖面计算的莫霍面深度结果平均偏差1.59 km,标准偏差1.9 km。结果表明,南海及邻区的莫霍面深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化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20.
基于MODIS和GPS的D-InSAR大气延迟改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西安地区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7期GPS观测数据及相应的MODIS数据,分析MODIS水汽的校正模型.运用西安地区的Envisat数据和MODIS水汽数据进行D-InSAR大气延迟改正,实验结果表明:在大气状态变化缓慢时,利用MODIS数据对D-InSAR结果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