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云南各地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和风能可利用小时数等多个风能资源评估中的主要物理量,得出云南风能资源的特殊性和可利用性.为云南的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风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能源,因而开发风能资源的利用在“四化”建设中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风能资源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全国各地不一,有的地方具有利用价值,有的地方则无利用价值。为了开发风能资源的利用,必须对各地历年的风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从而为能源利用的决策机构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拟对阿拉善盟风能资源特征进行分析,据此做出合理的风能资源利用区划,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风能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萍乡地区风能资源的形成。采用风速的韦布尔双参数方法测算出平均风能密度、平均有效风能密度,以及年风能可利用时间。根据风能区划标准,对萍乡地区的风能资源可利用程度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萍乡地区风能随海拔高度呈梯度分布,且北部高于南部;萍乡市和莲花县属“风能贫乏区”,武功山属“风能可利用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广东省气象台站的风速自记资料,计算风能资源,并分析风能资源的分布特点及规律,得到的结果是沿海岛屿风能丰富,内地风能贫乏,冬半年风能条件比夏半年好。按全省风能蕴藏量可划为三大区:沿海岛屿为风能丰富区,沿岸为风能可利用区,大陆内地和海南岛五指山区为风能贫乏区。   相似文献   

6.
利用南澳站30年气候资料对南澳岛风能资源进行评估,为南澳风能资源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北部湾位于广西南部海域,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年风能值大都在600~2000千瓦小时/米~2,年有效风速频率在50%以上,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本文以北部湾沿海及岛屿为研究对象,对风能资源利用效益进行测算,同时就风能变化规律作了初步探索。 一、风能资源利用效益的测算 所谓风能资源利用效益,是以某地年(月)有效风能,通过风力机转化后输出的电能或机械能实值来表示的,如风力机提水则以提水量实值表示。为了统一和对比,本文设定风力机风轮直径1米,塔架高度10米,  相似文献   

8.
利用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对广西玉林大容山的风能资源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地风能资源丰富,风能资源等级为3级,其中30m~70m年平均风速和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别为7.6~8.0m.s-1、396.7~497.0W/m2,30m高度的风速和风功率密度最大;一年中2~5月、7月和10月是风能资源利用的最佳时期,一天中夜间特别在20~03时是风能资源量最好时段;各高度3 ~25m.s-1有效风时数为7279~7806h;主导风向和风能密度都主要集中在SSE ~S扇区,70m高度风能密度累计频率达61.9%.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7年温州市海岛县洞头气象站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洞头岛全年有效风时数、年平均风能密度、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风向和风速频率等风能参数的特征和规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洞头岛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为96.954W/m2,年有效风速时数达5375小时,年可利用率达61.36%,为风能资源可利用区,有一定利用潜力和有开发价值,为温州市沿海风能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位于南沙区万顷沙十七涌的70 m风塔的2008年数据,对南沙区风能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标明:2008年20 m高度上热带气旋对有效风功率密度的贡献率为17.8%,有热带气旋影响月份热带气旋对风功率密度平均贡献率达到34.7%。10、20、40、60 m 4个高度的有效风速时数介于3 278~5 862 h,根据风能区划等级中有效风速时数标准,四个高度的风能资源介于可利用区到丰富区之间;根据风能区划等级中年有效风功率密度标准,四个高度的年有效风功率密度介于84.0~148.6 W/m2,风能资源均属可利用区,综合有效风速时数和年有效风功率密度两个要素可确定南沙区风能资源属可利用区,不具备大型风电场并网发电的风能资源条件,但具备一定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