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东南沿海发育的中生代酸-中酸性火山岩,属钙碱性和富钾弱碱性岩系,为同源同熔岩浆结晶分异产物;与火山岩系有关的Pb-Zn-Ag矿床产于流纹质火山-侵入杂岩体中,受火山基底断裂和火山构造的双重控制;矿床中硫主要来源于岩浆,Pb、Zn、Ag主要来源于火山基底岩石,部分来源于岩浆,火山热液形成于次火山期后,成矿早期热液具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性质,晚期以大气降水为主.  相似文献   

2.
对火山放气过程中硫行为的研究是研究岩浆氧化状态及估算火山排气量的一种有效手段,硫在硅酸盐熔体中的溶解行为与其氧化状态紧密相关,硫在硅酸盐熔3体中的溶解度取决于氧逸度、硫逸度和O^2-在溶体中的行为,且熔体中硫的溶解度与其中水的含量呈反比关系。常压条件下硫在熔体中的溶解度与SiO2的含量呈反比关系,在还原环境中硫在溶体中的溶解度与熔体中FeO含量呈正相关。在氧化性岩浆中硫的溶解度较高,这可能是硫自地  相似文献   

3.
硫在岩浆熔体中的溶解行为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火山放气过程中硫行为的研究是研究岩浆氧化状态及估算火山排气量的一种有效手段。硫在硅酸盐熔体中的溶解行为与其氧化状态紧密相关,硫在硅酸盐熔体中的溶解度取决于氧逸度、硫逸度和O2-在熔体中的行为,且熔体中硫的溶解度与其中水的含量呈反比关系。常压条件下硫在熔体中的溶解度与SiO2的含量呈反比关系,在还原环境中硫在熔体中的溶解度与熔体中FeO含量呈正相关。在氧化性岩浆中硫的溶解度较高,这可能是硫自地幔或下地壳迁移至近地表火山环境中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平和—安溪地区火山—侵入杂岩广布,银铅锌、锡、金矿化普遍,矿点众多,尤其以银铅锌矿点居多。本文将银铅锌矿分为岩浆热液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沉积—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和火山喷发—沉积改造型等四种成因类型;锡矿分为岩浆热液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和沉积—岩浆热液改造型三种类型;金矿分为岩浆热液型和火山—次火山热液型两种类型。在总结各矿种的不同成因类型的地质特征和控矿条件的基础上,对本区找矿前景作了分析,认为银铅锌矿找矿前景最佳,是主攻矿种。同时也对其它矿种提出一些主攻地带和靶区。  相似文献   

5.
新疆可可塔勒金与多金属矿带成矿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西早期,西伯利亚板块南缘拉张沉降带NW向断裂控制着 麦兹、克朗火山沉积盆地及可可塔勒矿带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型铁铅锌铜矿床。矿床形成顺序为蒙库铁矿、可可塔勒铅锌矿、铁木尔特铅锌矿和后期断裂作用形成的萨热阔布金矿。与铁矿床有关的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显示硫和矿质来自深部岩浆源,铅锌铜矿硫同位素分为两组,一组富轻硫,δ34S最低为-27.96‰(范围-27.961‰~-5.400‰),另一组δ34S均值接近于0‰(范围-3.360‰~+5.100‰),硫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资料表明有两种成矿流体,一种为海水深循环热液;另一种为火山岩浆热液。断裂构造、盆地、火山活动和流体演化决定了矿带成矿系列演化。  相似文献   

6.
江西银山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银山矿床的锶、铅、硫、碳、氧和氢同位素的研究表明,银山火山一次火山岩体属于幔壳源同熔型花岗岩系列;矿区成矿溶液主要由岩浆水组成,在成矿晚期阶段有大气降水混入;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火山一次火山岩浆,而基底地层也提供了部分矿质。  相似文献   

7.
五大连池火山岩浆中氟,氯,硫,磷的丰度和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大连池火山岩浆是一种浅部结晶(压力<91MPa)的碧玄质岩浆,含水2—4 wt%。在火山演化史中,岩浆基性度不断增高,碱度(K_2O)降低。从中更新世至全新世早期喷发,岩浆中氯、磷和氟的浓度(ppm)分别由1430、1500和2470降低到700、1100和200,演化到近代(1719—1721年)喷发,氯、磷和氟的浓度复又上升,分别增加到2800、7900和800。在火山岩浆结晶演化过程中,氟和磷趋向富集于残余岩浆中。而因氯易被水蒸汽携带逸失,使残余岩浆明显贫氯(100—300)。五大连池火山岩浆中硫、~(87)Sr/~(86)Sr和δ~(18)O值均低,表明它们源自上地幔,并未受陆壳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8.
新疆阿尔泰托莫尔特铁(锰)矿成矿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新疆托莫尔特中型铁(锰)矿床赋存于上志留-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上亚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本研究利用硫同位素和年代学,探讨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和成矿作用。结果表明,矿床的形成经历火山沉积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期和区域变质期。火山沉积期为铁和锰主要成矿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期形成少量铁和铜矿化。火山沉积期黄铁矿的δ34S变化于6.2‰~13.1‰和-20‰,表明硫主要来自火山岩,也有少量来自细菌还原海水中的硫酸盐。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期硫化物的δ34S变化于-1.8‰~8.5‰,主要集中在-1.8‰~3.8‰,表明硫主要来自黑云母花岗斑岩脉。含矿岩系变流纹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406.7±4.3)Ma,穿切矿体的黑云母花岗斑岩脉锆石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U-Pb年龄为(401.6±0.6)Ma,表明托莫尔特铁矿火山沉积期形成的Fe-Mn矿化及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期形成的Fe-Cu矿化出现在早泥盆世(407~401 Ma),为火山喷发沉积和岩浆侵入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吉林省长白山天池火山的研究及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将区内新生代上新世以来的火山活动划分为4个火山喷发旋回及13个火山喷发期,对爆发性火山作用划分了岩浆型、蒸气-岩浆型(岩浆-蒸气型)和蒸气型三种类型。火山喷发动力学机制的研究,对长白山天池火山的稳定性作出补步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该区生代上新世以来的火山喷发作用及其引发的火山灾害的环境效应进行了论述。并对火山喷发作用所产生的积极环境效应,提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阿尔泰克兰盆地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文章综述了新疆阿尔泰克兰盆地金属矿成矿背景和地质特征。其赋矿地层主要为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少数为中-上泥盆统阿勒泰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成因类型划分为海相火山岩型、矽卡岩型、Sedex型、造山型和伟晶岩型5种类型,其中海相火山岩型为主要类型,进一步划分出VMS型、火山热液型、火山沉积型和矿浆-火山热液型4个亚类型。根据同位素测年结果,矿床成矿时代分为3期:早泥盆世(410~389 Ma),是主要成矿期,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主要形成海相火山岩型,少数矽卡岩型矿床;晚石炭世—二叠纪(320~258 Ma),主要形成与岩浆期后热液、伟晶岩或构造热液活动有关的矽卡岩型、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和造山型金矿;早-中三叠世(248~232 Ma),形成少量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硫同位素表明矽卡岩型铁矿的硫来自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火山沉积岩型和矿浆-火山热液型铁矿的硫除来自火山岩外,还有细菌还原海水硫和闪长岩;VMS型矿床的硫主要是海水硫酸盐细菌还原硫和来自岩浆(来自火山喷气或火山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疆可可塔勒铅锌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同位素资料表明,可可塔勒铅锌矿床成矿时代为早泥盆世,与下泥盆统海相火山岩系年代一致;矿石铅主要来自于活动造山带,与弧盆系火山岩有关,属幔壳混合铅;矿石的硫源与赋矿围岩或后期脉状矿石的硫源存在明显的差异,前者属细菌成因硫和海水硫酸盐还原硫的混合,后者属深部火山硫或岩浆硫;主成矿期的成矿介质水主要是海水,可能有少量大气降水加入,后期矿化则以混合岩浆水为主。矿床形成属海底火山喷气-沉积迭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冀北西部地处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及太平洋板块接壤的三角地带,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是成矿的有利地带,区内银矿资源丰富。区内银矿床可划分为岩浆热液、火山一次火山热液和层控三种矿床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3.
聚敛型板块边缘火山岩浆流体的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渊 《西北地质》1999,32(2):6-11
聚敛型板块边缘,由于俯冲作用产生的部分熔融上升岩浆,含有较多挥发分形式的岩浆流体。当岩浆从海义或火山喷出时,在其喷出过程中或稍后,岩浆流体通过脱气而脱离火山岩浆,与海水汇合,在适宜的部位形成与海火山作用关系密切的对流循环热液体系。这种热液体系由于发育部位和岩浆流体所提供成矿金属物质的不同,在火山岩系由浅而深的不同部位,形成与低温热液作用有关的高硫贵金属矿化物和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的块状硫化物贱金属  相似文献   

14.
西昆仑阿什库勒火山群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由于环境恶劣,研究程度低。大黑山火山为该区内熔岩分布面积最广、喷发规模最大的一座火山。本次对大黑山火山岩的显微结构、斑晶类型和化学成分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分析,讨论其反映的岩浆过程。大黑山火山成分具有一个较大的范围,包括玄武粗安岩、粗安岩和粗面岩,主要氧化物与Si O2含量之间呈线性关系,说明三种类型岩浆存在岩浆演化关系。熔岩主要斑晶为辉石和斜长石,大量斑晶显示熔蚀、反环带和反应边结构,指示岩浆混合特征。温压计计算得到玄武粗安岩和粗安岩平衡温度在1124~1176℃之间,平衡压力在0.55~0.81GPa之间,对应的深度约16.5~24.3km,粗面岩的平衡温度1059~1071℃,平衡压力0.39~0.59GPa,对应深度11.8~17.7km。研究显示,大黑山火山下的主岩浆经历了玄武粗安岩、粗安岩和粗面岩的演化,三种岩浆可能以分层的形式同时存在于岩浆房中,三种岩浆存在着混合作用,并与周围偏酸性岩浆发生了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稀矿山式铜铁矿床是东川铜矿中一种重要的矿床类型,前人研究程度较深,但对矿床成因观点不一,为探讨其铜铁矿层的成因及成矿物质来源,对稀矿山式铜铁矿的硫氧同位素进行了测试,并对同位素数据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硫化物中的δ34S值变化较大(从-10.9‰至15.9‰,均值为0.455‰),根据δ34S值的不同可分为3种:①在±4‰之间(15件),具陨石硫特征;②±(5~8)‰范围内(6件),受火山沉积作用影响;③>10‰和≤-10‰范围内(2件),说明硫源以岩浆作用(火山喷发)为主要来源,部分为海水硫酸盐及地层生物硫.稀矿山式铜铁矿床的碳具有幔源特征,指示有地幔物质参与成矿作用;磁铁矿δ18OV-SMOW值变化在1.3‰~9.8‰之间,均值4.875‰,组成特征则反映矿床属于火山喷流沉积成因.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火山喷发,成矿作用与岩浆、海相化学沉积、海底热液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火山区的气体与液体除H_2O以外,火山气最重要的组分还有HCl、SO_1、H_2S、CO_2、H_2和N_2.这些气体溶于火山区的地下水,从而使其化学成分改变.硫化合物正确认识火山活动区喷气中的硫化合物的来源,对于揭示火山岩层中硫化矿的成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火山气的大部分的硫,可以来源于深部岩浆  相似文献   

17.
明矾石矿床是典型的浅成硫酸盐矿床,对矿床的分类也早有研究。本文以明矾石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为主要依据,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稳定同位素特征,在参考了前人的分类方案后提出一种新的分类方案。在总结了前人研究的近50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硫、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后,将明矾石矿床分为3大类:表生型、火山-岩浆气热交代充填型和沉积型,其中又将火山-岩浆气热交代充填型分为气热型、岩浆热液型和脉(充填)型。  相似文献   

18.
宁芜火山断陷盆地是长江中下游一个典型的黄铁矿化集中区,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龙王山和大王山旋回火山侵入活动有关,黄铁矿床主要分布于盆地中部和东缘两条基底隆起带上。矿床硫同位素组成以数值分散富重硫为特征,类似于海水硫酸盐高温无机还原作用所形成的硫化物。矿床在空间上与中三叠统膏盐层关系密切,在时间上晚于该层成矿。本文认为,区内黄铁矿在成因上与石膏层有关。岩浆中的Fe~2+作为还原剂将CaSO_4还原为H_2S,为成矿提供丰富的硫源,故原始中间岩浆房相对膏盐层的空间位置,是控制富硫区与贫硫区的关键因素。据此进行矿床的成矿区划,并提出3个找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9.
火山喷发物记录了岩浆的整个活动历史,对火山喷发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大量的岩浆活动特征信息。本文对腾冲火山区的三座全新世火山——黑空山、马鞍山和打莺山火山熔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包括熔岩和斑晶的成分、显微结构特征和斑晶的晶体大小分布(CSD)分析。研究发现,黑空山、马鞍山和打莺山火山熔岩以粗安岩为主,三座火山粗安岩中的斑晶成分范围接近,但它们的显微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岩浆环境,推测来自不同的岩浆囊。黑空山粗安岩中斜长石斑晶的CSD曲线呈微上凹形,反映了小规模的岩浆混合作用。马鞍山和打莺山粗安岩的微斑晶CSD曲线呈很好的线性关系,说明微斑晶形成时的环境相对稳定,推测这些微斑晶是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停留在地壳的某处并形成一个小型的岩浆囊后受围岩的冷却作用形成。根据以上的分析,认为腾冲火山区下在横向和纵向上均至少存在两个岩浆囊。  相似文献   

20.
三、火山熔岩的某些特征结构 火山熔岩或称喷发溢流熔岩。它们是在地壳内一定深度的岩浆,沿某些裂隙上升,涌出或溢出地表而形成。火山熔岩有如下一些特征: 1.当岩浆还处于地壳深部时,部分矿物可能结晶(即后来岩石中的斑晶),随着岩浆沿通道上升过程中与围岩中某些物质反应,就影响和改选了岩浆的成分和已结晶的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