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理论角度来说.土地集约利用源自对农业土地利用的研究。农业土地利用采用何种集约度,是根据当时土地产品的社会需求、农业技术水平、农业投资能力等要素确定的,同时要考察土地资源本身的生产力(受害力),包括士地的质量、人地比例、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和利用土地所得收益的大小等。一般来说.在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的土地上.土地利用集约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与农用地相比,城市用地通常是高集约用地,而各类用地内部又有集约和粗放利用之分。  相似文献   

2.
工业用地是区域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关键因素。以江苏省阜宁经济开发区为例,从系统集约度及协调度出发,研究区域各工业行业的集约度及协调度,结果显示:阜宁经济开发区工业用地整体处于低效利用水平,工业土地利用协调性处于轻度失调状态;主导行业机械机电业用地的集约性、协调性都较差;电子电工、纺织服装及食品饮料业用地规模较大且集约性、协调性超过区域平均水平,可作为阜宁开发区未来重点扶持发展的行业。  相似文献   

3.
基于PSR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科学采用TOPSIS评价法,综合分析了海南省18个市(县)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结果表明: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海南省整体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空间差异化显著。省内东南西北四翼(海口、三亚、琼海和儋州)以及东部沿海城市的集约利用程度较高,西部以及中部山区城市土地集约度较低。建议未来着重发展中西部地区,结合海岛城市发展的特点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有效挖掘城市土地潜力,促进城市土地合理利用。本研究可以为未来的海南省土地利用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设占用土地的需求逐年增加,而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可开发数量少,耕地保护任务日益加重,加之,建设用地集约度不高,利用粗放,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不合理,土地闲置问题比较突出等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必须解决的问题。节约集约用地是缓解土地供求矛盾,解决"保护耕地和保障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途径。自2005年,节约集约用地政策首次被国家层面提出,发展到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海东地区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量化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并从评价结果中分析出海东地区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价结果表明:平安县处于集约利用状态,乐都县和互助县为中度集约利用状态,而循化县、民和县和化隆县处于粗放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6.
<正>节约集约用地是由我国人多地少、后备资源不足、建设用地粗放、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利用集约度不高,土地闲置比较突出等基本国情决定的。对节约集约用地中央提出了:"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和管理工作,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土地资源保障","坚持各类建设少占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坚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青海省9家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实证性分析。结果发现:(1)青海省九家开发区总体集约利用水平不高,地域差异明显,地处本省东部的开发区集约度优于本省西部的开发区;(2)开发区集约度平均分值为60分,其中集约度最高的为青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集约度为88.86分,处于集约利用水平。研究认为提高开发区规划水平,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宇 《华北国土资源》2012,(3):123-126,128
本文以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以土地集约利用为目的,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合理的科学计算方法,得出该开发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以便于提出有利于开发区发展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28号文件的下发,意味着中央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到了相当的高度,如何集约利用土地成为我们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近期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更好地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我们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专门对土地利用集约度与利用效率进行了调查研究.笔者在参与对长兴县工业用地现状调查的过程中,针对目前长兴县工业用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对策,为该县下一步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近日,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关于2012年度淄博市淄川区等4县(区)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现区实施规划的复函》,批准了淄博市淄川区上报的罗村镇瓦村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项目区和昆仑镇舜天社区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项目的实施规划。上述两个项目区计划拆旧面积32.34公顷,复垦耕地面积24.51公顷。通过项目实施可进一步优化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同时可争取建设用地指标24.51公顷,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紧张的局  相似文献   

11.
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制定合理的城乡建设用地统筹政策措施,在建设用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德州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度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将地类转换倾向性模型中的马尔可夫链引入城市用地质量演变分析中,通过建立土地质量等级转移矩阵,以兰州中心城区商业用地2009—2014年质量等级变化为应用案例,探讨土地质量转移矩阵对城市用地质量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转移矩阵的构建能够有效的反映城市用地质量等级演变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城市土地质量的演变趋势,探寻城市用地质量演变的驱动力,有利于指导和促进城市未来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3.
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33%,是临沂市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该文通过研究2010—2013年各县区建设用地和经济情况,对很难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任务的县区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此意见和建议对其他地市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CLUE-S模型的长沙市望城区土地利用变化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长沙市望城区未来土地利用在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上的变化预测问题,在该区2009~2012年期间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图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Markov链模型预测类型数量、利用CLUE-S模型预测空间分布的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方法。在综合影响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距离驱动因子的基础上,利用CLUE-S模型预测了研究区2012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状况。实验表明,2012年土地利用预测结果得到了较高的Kappa系数和ROC值,间接证明了2020年的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对该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面分析了当前临沂市建设用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结合临沂市作为全省"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城市这一背景,借鉴国内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好的做法,提出通过规划计划、城乡统筹、机制创新、舆论宣传4个方面共同推进,走出一条临沂特色的土地节约集约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临沂市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沂市创新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和管理模式,通过开展低丘缓坡土地的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有效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开发、立项要求高、试点县区少、规模小等问题。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做到:搞好顶层设计、稳步推进试点工作、开发与保护并重等举措,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张家界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通过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足迹的方法,测算了研究区域的生态补偿额度。研究表明:(1)从2001~2013年张家界市各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率来看,永定区呈下降态势;增幅最大的是武陵源区,其次是桑植县,慈利县增幅最小。(2)2013年张家界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3625 hm~2,而实际生态承载力为0.9556 hm~2,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为0.8409 hm~2,则人均生态赤字为-0.5215 hm~2。(3)计算出了张家界市各县(区)的生态补偿标准,其中慈利县需要支付的生态补偿量最高,为18.61亿元;其次是永定区,为10.49亿元;再次是武陵源区,为582.12万元;最小的是桑植县,为359.70万元。评价结果将促进张家界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济南市用地紧张,人地矛盾不断增大。对济南市土地进行集约利用分析,能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土地利用压力提供支撑。当前济南市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有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集约利用程度较低等。在未来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土地的价格以及用地压力将会不断加大。且当前济南市并未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该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及模型,对济南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济南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虽然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从整体上来说情况仍不容乐观。在未来发展中,济南市始终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土地产出效能,加大土地监管力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注重土地集约发展。  相似文献   

19.
The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is the key issue in the field of studying the sustainable land utilization. In general analysis, the sustainable land use is evaluated respectively from its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and social sustainability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this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work, it seems insufficient and hard to comprehensively reflect the whole degree of land use sustainability. Thus, to make up this deficiency, this paper brings forward the evaluation indexes, which make it possible to quantitatively reflect the whole degree of land use sustainability, namely, the concept of "degrees of overall land use sustainability" (Dos), and research and measurement development of the method of and calculation in Dos. Taking the evaluation of the degree of land use sustainability in county regions of Yunnan Province as the actual example for analysis, results are basically as follows:
1) The degree of land use sustainability (Dos) is the ration index to organically and systematically integrate the degree of ecological friendliness (DeF), the degree of economic viability (Dev) and the degree of social acceptability (Dsa), able to comprehensively reflect the whole sustainability degree of regional land use
2) Based on the value of Dos, the grading system and standard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land use may be established and totally divided into five grades, namely, the high-degree sustainability, middle-degree sustainability, low-degree sustainability, conditional sustainability and non-sustainability. Meanwhile, the standard for distinguishing sustainability grades has also been confirmed so as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sustainability degrees in different grades. This makes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combination of nature determination with ration in research result and provides with the scientific guideline and decision-making gist for better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strategy.
3) The pract  相似文献   

20.
临沂市毗邻江苏省,前者是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城市,后者则是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省份之一.经济发展形势的差异使得二者在保障用地的措施做法上产生了差别.文章以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南通市和扬州市为例,重点分析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化解用地矛盾的做法,并与临沂市作了比较,借以提出了可供经济欠发达地区借鉴的保障发展用地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