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论述了成矿带的构造构造演化、火山岩-侵入岩演化,经成矿的关系,认为额尔古纳成矿带金属矿产受统一的区域构造-岩浆活动控制,在各自独特的构造与建设环境中成矿,提出了本区域成矿系列的观点。在总结各类矿床的形成条件,成矿环境、成矿机制及成因等的基础上,提出了额尔纳成矿带各矿床的空间模式,指出矿床的叠置不仅仅是垂向空间关系,而且超越矿区或成矿亚带分布。  相似文献   

2.
郭彬  刘帅  陈自辉 《矿产与地质》2010,24(5):395-398
三山岛—仓上成矿带位于山东省莱州市境内,其地质条件优越,成矿条件良好,是我国著名的金矿成矿带。本文主要介绍了该成矿带的地质特征与构造岩相特征,总结和分析了该矿带内矿床的矿物组合、结构构造、成矿阶段等;并对该成矿带的构造岩相带分布、地球化学元素组合、稳定同位素、蚀变带形成时代等进行了研究;在宏观上指出了有利成矿的区段和部位,确定了构造变形岩相带的成矿远景区,对该成矿带深部外围进行了成矿预测,并明确了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龙井街铅锌成矿带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群 《贵州地质》2005,22(4):260-263,259
本文通过区域成矿条件、矿带地层、构造、沉积相等方面,简要阐述了龙井街铅锌成矿带的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矿带内铅锌矿的产出主要受地层、岩性、构造条件控制。通过成矿地质特征的分析,指出了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内蒙狼山区域深部构造非常发育、复杂,岩浆岩具有多期侵入且明显受到深部断裂构造控制的分布特征.目前对于该地区深部断裂构造、区域地质结构特征、成矿远景区的划分,还没有详细深入的研究.结合已有的地质资料,对狼山成矿带主要构造区进行了地球物理场分析,研究了狼山成矿带6条断裂构造、岩浆岩分布及区域深部地质结构特征,圈定了4处成矿远景区,为深入认识狼山成矿带成矿环境地质结构特征和成矿潜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疆哈密市红海铜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海铜金矿位于卡拉塔格铜金成矿带,是最近发现的VMS矿床,本文主要介绍了该矿的区域地质、矿区地质、构造及矿脉特征。通过对成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西南“三江”成矿带北段区域成矿断裂信息定量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董庆吉  肖克炎  陈建平  丛源 《地质通报》2010,29(10):1479-1485
"三江"北段成矿带是中国著名的"三江"铜多金属巨型成矿带的北延部分,构造上属特提斯巨型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成矿条件极为优越。区内矿床主要为斑岩型铜钼矿床和热液型铅锌矿床,成矿主要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定量分析成矿断裂信息对于指明区域找矿方向至关重要。以GIS技术为平台,采用断裂等密度、断裂中心对称度、断裂优益度、断裂交点数、断裂频数等参数定量地分析区域断裂信息,从中提取区域主干断裂发育区和次级断裂发育区。区域成矿特征表明,本区矿床沿区域主干断裂成带状分布,而次级断裂发育区为主要的矿床赋存区。通过定量分析发现,本区2个主要矿集区之间的扎青乡地区存在一个成矿断裂信息异常高值区,认为是本区今后找矿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7.
闽东地区钼成矿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研究了闽东地区钼成矿带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带的时空展布、岩体的地球化学、矿床类型和控矿因素等,在此基础上,根据构造环境、岩浆条件和区域地化异常、对成矿带进行了远景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冀北东段是燕辽成矿带中有成矿远景的地区,不仅对铀成矿有利,同时又是金、多金属成矿的有利地区。工作区地处华北地台北缘东段,位于中生代构造活动带的边缘及多期构造活动带的叠加部位,形成各具特色的双层构造层,且有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形成有利的矿源层(体)。这些多期热改造事件,使成矿元素具备活化富集的条件。本文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的基础上提出3条成矿带及一片成矿有利远景区,并提出金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杏山北钼矿床为胶东半岛一典型矽卡岩型钼矿床,位于著名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和蓬莱栖霞金成矿带之间,区域上位于胶东辽东钼成矿带,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通过对比胶东地区其他典型钼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胶东半岛钼矿床存在两期成矿时代;矽卡岩型矿床主要受近EW向断裂构造控制,斑岩型矿床主要受近EW向与NE向断裂复合构造控制。通过物探异常预测,认为杏山北钼矿床深部是寻找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0.
东昆仑成矿带主要经历了元古宙、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四个发展期或构造旋回期。其中,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活动对区域铜金多金属大规模成矿具有重要作用。以区域性深大断裂控矿为主线,研究分析青海东昆仑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与主要矿产分布特征,探讨区域成矿规律及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条件,提出了岩浆热液型铜金多金属矿床的勘查思路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赣东北地区的区域成矿特征和成矿谱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东北地区位于扬子、华夏两大构造单元复合部位,中、新生代受到北北东向滨西太平洋构造--成矿域强烈叠加作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成矿期次多、成矿强度大、矿床类型多样。近年来区内找矿工作有了新突破,对内生金属矿床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也有了新的进展。对照其大地构造单元笔者将赣东北地区划分成2个成矿带,7个成矿亚带,总结了4个主要成矿期,归纳出4大主要成矿系列,构建了区域矿床成矿谱系。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   总被引:22,自引:16,他引:6  
周涛发  范裕  王世伟  Noel C WHITE 《岩石学报》2017,33(11):3353-3372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作为中国东部重要的成矿带之一,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的相关研究已经十分深入,形成了一系列公认的理论研究成果,本文重点论述了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方面研究的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成矿带的成矿模式。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总结工作:(1)将成矿带的构造要素突破以往按构造单元分解的做法,确立跨构造单元的"复合构造系统",结合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特点,重新确定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范围,并对成矿亚带进行了重新划分;(2)收集汇总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最新的成岩成矿年龄数据,总结了矿床时空分布规律;(3)从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面,总结归纳了沿基底结合带复活的网状断裂系统,阐明了成矿带的控矿构造格架,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成因规律;(4)补充和完善了断隆区和断凹区的成矿模式,并初步构筑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综合成矿模式。提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主体成岩成矿作用总体上分为走滑挤压阶段(146~135Ma)、走滑引张阶段(135~126Ma)和拉张伸展阶段(126~123Ma)等三个阶段,古太平洋板块作用导致的壳幔过程,引发含元古代弧岩浆岩源区活化和中生代的构造活化("双活化")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李定谋 《矿床地质》1998,17(Z2):323-326
哀牢山造山带是西南“三江”地区一个重要的地质构造和金、铜成矿带。通过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和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论述了浊积岩和蛇绿岩是金矿的二个矿源层,在构造演化过程中金质迁移和富集的机制有别,总结出“裂聚层”“碰成矿”两期区域成矿演化模式;在深人分析弧形推覆构造控矿体系基础上,阐明了各类型矿床的构造样式,指明了金矿富集的有利部位;对典型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成因矿物学以及成矿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论证了成矿流体水介质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成因的地下水,探讨了地下水动力条件和演化,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金质等成矿物质迁移、富集方式,从而划分出4种成因类型的金矿床,提出了区域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4.
新疆南天山成矿带矿床成矿系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系统分析南天山成矿带地质构造演化和成矿特点基础上,划分了5个矿床成矿系列、5个矿床成矿亚系列和13个矿床式。南天山成矿带矿床成矿系列的分布受区域构造-岩浆演化制约,具有鲜明的古生代,尤其是晚古生代成矿作用特点。区域构造演化的规律, 决定了矿床成矿系列的分布规律,即构造-岩浆演经随时间推移有由北向南推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郴州—钦州铀成矿带南西段是一条多次活动的构造-岩浆活动带,灵山—藤县、博白—岑溪断裂带呈NE向贯穿该成矿带。两条断裂带控制了岩体、中新生代盆地及铀矿床、矿点的分布。综合分析铀成矿条件及成矿潜力表明:该成矿带成矿条件有利,成矿潜力较大,有助于老矿床的扩大和找到新铀矿床。  相似文献   

16.
东昆仑区域成矿特征及有关找矿突破问题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昆仑经历了复杂的造山过程和构造、岩浆、沉积作用,金属成矿条件优越。以区域构造和成矿作用特点为基础,区域自北而南可划分为4个构造—成矿带。近年来,国土资源调查等工作在东昆仑地区的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等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发现了较多新的矿产地。本文分析了东昆仑区域地质、区域地球化学、区域矿产等特征,研究了近年新发现矿床的成矿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东昆仑区域矿产勘查突破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与中国西南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成矿带相接,是中国西南三江成矿带和华南成矿带的向南延伸区,两者在区域成矿地质条件、构造演化、成矿作用、成矿特征等方面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性和互补性。因此,探讨东南亚中南半岛大地构造单元格局划分的研究现状与存  相似文献   

18.
大兴安岭地区的区域成矿特征   总被引:92,自引:3,他引:89  
刘建明  张锐  张庆洲 《地学前缘》2004,11(1):269-277
中国大兴安岭地区位于东西向古生代古亚洲构造成矿域与北北东向中新生代滨西太平洋构造成矿域强烈叠加、复合、转换的部位。从而使大兴安岭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成矿期次多、成矿强度大、矿床类型多样。近年来区内找矿工作有了新突破 ,对内生金属矿床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也有了新的进展 ,文中试图作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文章将大兴安岭地区对照其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成 4个成矿带 ,总结了两期主要成矿期 (海西期和燕山期 ) ,归纳出两大主要成矿系列 ,并分别就最近几年的新成果进行了典型矿床的举例  相似文献   

19.
概述中国大陆周边地区主要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及潜力评价研究进展,分析中国周边国家和相关地区的矿产资源潜力与成矿地质条件。在中国周边跨境成矿带境内外成矿作用、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规律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跨境基础地质和成矿规律系列图件,深化了对跨境成矿带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的认识及重点区域的资源潜力分析,并圈定了找矿的战略远景区,为中国与周边国家跨境重要成矿带矿产资源勘查提供基础地质和区域成矿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河南内乡——淅川地区具有一完整的边缘成矿体系。应用边缘成矿理论,通过野外对该区控矿要素的实际调研和室内对比分析,提出了豫西南内乡——淅川地区边缘成矿体系的新认识。一级成矿边缘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边缘对接处(山阳——西峡断裂带两侧),控制了两个跨省大型成矿带的形成;二级成矿边缘为区域深大断裂边缘,控制区域成矿带形成;三级成矿带边缘为岩体边缘、次级断裂带边缘和地层交界面等,控制矿田、矿床的形成;四级成矿边缘为岩体边缘不同岩相分界面、不同岩性层间面和构造形态、产状变化处。不同边缘交叉、叠合地段是成矿最有利地段。研究表明,边缘成矿体系的形成与地质异常事件密切相关,板块活动、区域构造、火山、岩浆侵入、沉积环境演化是边缘成矿体系形成的主导因素。根据边缘成矿规律进行了成矿预测,指出主要找矿方向和有利找矿区段(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