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发研制的“非开挖管道检查与修复评估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功能,其中包括管道运行状况评价模型和非开挖管道修复工艺选择模型。城市地下管网系统和其他的市政设施一样需要例常的维护、维修和更换,然而由于技术原因和管理观念的滞后,导致市政管网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不可见、不可预测、无法管理”的状态。非开挖技术的出现让工程师和市政管理人员能够统筹地了解和管理城市的地下管网系统,并有效的保障地下管网的运行安全和效率。本文重点讨论了影响管道运行状况的主要因素和常见的管道缺陷,并简单说明缺陷的分级标准,最后分析了和讨论了影响管道修复工艺选择的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2.
异径HDPE管穿插法修复在线旧管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抗腐,耐磨,抗耗损管道的防腐和修复提供了一种最经济和有效的解决方法。详细介绍了异径HDPE管缩径穿插自动复原贴合技术和高温压制复合法兰接口技术及其配套设备和工艺。该技术为国内首创,适用于陆上和海上的各种管道(天然气管道,输油管道,注水管道,排污管道,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等)的防腐和再建,开辟了管道防腐和修复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3.
首次全国水文预报技术竞赛在武汉举行由水利部水文司、水利信息中心和中国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首次全国水文预报技术竞赛于1997年12月9日—14日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个流域机构,有关大专院校及电力部所属有关单位的4...  相似文献   

4.
四川忠县-武汉天然气输送管道是口前国内地形地貌最复杂,设计及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5.
作为重力污水管道状态评估的标准技术,闭路电视已经有了成功的和被认可的悠久历史。传统的闭路电视技术要求有可用的通过检查孔的途径,而且之后不能有过多操作;这使得它难以适用于给水干线。在过去的五年中,使用管内闭路电视对给水管道进行检查已经变得可行:在给水管道继续使用的同时,这些检查依然可以进行。本文详细介绍了过去5年内此项技术新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它阐述了一种使传感器通过在用水管的机械装置,以及视频技术在更长使用时间和更高分辨率上的研究进展。作为对这种系统的使用说明,文中也介绍了这种技术的几种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6.
花蓉 《探矿工程》2009,36(8):11-14
近年来非开挖钻机飞速发展,水平定向钻进及导向钻进技术在管道建设中占主导地位。着重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水平定向钻机的动力头传动和驱动方式,给进机构的给进方式,夹持-拧卸装置、底盘、钻杆装卸装置的机构,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英法海峡隧道施工技术与管理研讨会纪要该研讨会于1994年11月21~24日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召开。为了解和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地矿部勘察施工管理办公室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特邀请参与英法海峡隧道工程建设的下列三位法国专家举办了专题讲座。LevyM,现...  相似文献   

8.
受地面沉降的影响,敷设在不同位置的给排水管道差异沉降明显。运用GEO-SLOPE软件中的SIGMA/W模块,对天津市塘沽区响螺湾地区敷设给排水管道的地面沉降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给排水管道沉降破坏的机理,总结给排水管道的变形规律,指出响螺湾地区给排水管道的规划要点。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给排水管道的工程地质要素权重,综合评价给排水管道分布,为给排水管道规划提供合理的工程地质依据,减少地面沉降引发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指导响螺湾地区的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9.
管道地质灾害风险分级——以忠县-武汉输气管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输油气管道的特点,提出了一套管道地质灾害的风险分级方案。所提出的风险分级标准将体现地质灾害易发性作为风险分级的主体,考虑了管道作为核心承灾体的地质灾害危害性,并兼顾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且立足于野外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阶段,具有简便、快速、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以忠县—武汉输气管道地质灾害为例,进行了风险分级,并基于风险分级提出了整治规划。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在武汉军山长江公路大桥5号墩上塔柱环向预应力管道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水泥浆的配合比设计及真空辅助压浆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1.
危岩体坠落冲击对输气管道影响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忠武输气管道山区段发生了多起危岩坠落危害管道的事件,已经严重威胁到输气管道正常运行。本文以恩施石马岭危岩为例,结合运动学和概率统计分析的模型,利用Rocfall软件对危岩运动情况进行了模拟,并在此基础上用两种方法计算了冲击力,对比分析了两种计算结果并指出了计算结果差异的原因。评价认为危岩坠落冲击将会对管道造成严重破坏,必须对危岩体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实现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钻孔端流量监测,针对管路内介质成分复杂、纯净度差、稳定性差等因素对抽采流量参数测量准确性影响的问题,提出以时差法为测量原理,以双阈值比较法为检测方法,设计了一套矿用钻孔超声流量自适应检测系统。通过分析影响双阈值比较法测量准确性的关键问题出发,设计了检测系统的总体方案,并对其中激励信号放大电路、接收信号调理电路及由峰值检波电路与增益控制电路构成的自适应电路几项关键模块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叙述了检测系统运行软件的工作流程。通过工况环境适应能力测试与准确度性能检验,对检测系统的功能与性能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适应瓦斯抽采钻孔管路内的工况需求,实现高精度的气体流量测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焦作矿区煤层气开发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二煤层“三低”、软煤发育以及底板灰岩富水足导致区内煤层气井产气效果不理想的客观条件,此外还包括对储层改造工艺单一和排采失控两个工程闽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增产改造措施.即针对煤储层特点采用“一井一法”进行试验;使用携砂能力强的HRS压裂液;制定严格的排采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海绵城市建设中,地质条件对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布设具有重要影响。本次研究以武汉市都市发展区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收集和整理武汉市城市地质调查数据基础上,分析地质条件对海绵城市建设影响机制,根据地质条件的蓄水、渗水、净水三大功能选取地面坡度、地层岩性、第四纪覆盖层厚度、地下水涌水量、表层土壤污染程度、植被覆盖率、距地表水系距离7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并对各单指标进行分级评分,借助Mapgis软件对各指标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都市发展区大部分为海绵城市建设地质条件适宜及较适宜区,且地层岩性和地表水系为主要影响指标,低影响开发措施布设时应该考虑地质条件的渗水和蓄水特性。  相似文献   

15.
大水头煤矿为高瓦斯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具有自然发火特征,煤尘具有爆炸性。结合煤矿矿井瓦斯地质,确定了适合本矿的综放面瓦斯综合防治技术。在工作面采用一进二回"B"型、一进一回"U"型通风系统以及采前预抽、边采边抽、采空区埋管抽采等综合抽采方法,保证了工作面上隅角、回风顺槽等瓦斯浓度不超限,防止了瓦斯事故的发生,实现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6.
路面坍陷是威胁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隐患。天津高新技术园区海泰区段路面塌陷、地下暗穴空洞和污水管渗漏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作者通过现场勘查、地质雷达探测、管线机器人内窥探视技术、工程钻探、三维地质建模等综合方法研究其塌陷成因机理。研究表明,其成因机理在沿海地区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即脆弱的自然(地质)系统与人工(工程)系统在多种因素复合控制下的相互作用,管线埋设于软土层中,由于自然沉降和后期压实作用,导致软土层垂向和侧向差异迁移,引起拼接而成的污水管线在接触部位产生缝隙、破损,使高于管线的地下水向管内渗漏,土层因颗粒物质流失而形成空洞,进而导致路面塌陷。据此,提出管线埋设前和塌陷后所采取的治理措施,重点在于防止因管线破损而造成地下水和管线内的排泄水产生交换,避免管线外转的土层颗粒流失。  相似文献   

17.
卢焱  邵本科 《探矿工程》2009,36(6):62-66
论述在城镇雨污分流工程中采用非开挖技术需要工程勘察的内容和要求。针对非开挖技术特点,与常规市政工程勘察的对比分析,得出采用非开挖技术施工所需要的工程勘察特性。结合廊坊市雨污分流非开挖试验段工程,分析了前期工程勘察对后期非开挖工程施工的影响,具体分析工程地质勘察和施工区域地下管线探测特殊性对非开挖工程设计、施工的意义。最后从雨污分流非开挖试验段工程结论出发,总结采用非开挖技术施工进行工程勘察的常规性内容,为以后类似工程采用非开挖技术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非开挖HDD技术具有对环境干扰小、施工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给排水、电力、通信、油气等领域的新管道敷设和既有管线修复中。本文结合英国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导流治理工程,分别从技术原理、工程背景、工艺过程、应用效果和改进措施等方面展开了论述。工程实践表明,HDD技术可应用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平排放孔的施工中,并应根据现场地层条件和工艺参数对施工过程加以优化。由于填埋堆体含有大量金属废弃物,采用有线导向系统替换了无线电磁导向,可极大提高导向钻孔轨迹的定位精度。采用正向扩孔和管道敷设技术有助于降低阻力,提高敷设效果。对比运行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的渗滤液竖井抽排模式,水平钻孔排放效率更高,成本投入也相对较低,但在设计施工中应充分考虑堆体非均质对施工过程的影响,降低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19.
利用GIS技术有效地管理城市地下管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长刚  魏建平 《安徽地质》2001,11(4):241-244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区内的各类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地扩建和改造,为避免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以及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城市基础设施损害。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利用GIS技术管理城市地下管线,正受到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的普遍重视。介绍了舍肥测绘设计研究院利用CIS技术建立舍肥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中的一些技术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曹妃甸某排水管道的招标文件,概要介绍了曹妃甸厂区待修复排水管道的运行状况和修复实践,并分别就不同CIPP工法(软管翻转法、软管拉入加热固化法、软管拉入紫外线固化法)遵照ASTMF1216—05规定,计算出内衬层厚度,并与招标文件对比,指出其不足。希望引起排水业界对CIPP工艺适用范围的关注,在应用中加强技术评价工作,以进一步促进管道非开挖修复事业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