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岩土钻凿工程》2011,(5):27-27
北京天环燃气有限公司非开挖分公司与具有百年管道施工经验的德国KARLWEISS公司合作,引进该公司StarlineHPL—G技术应用于本市已运行20余年的东三环(老虎洞-华威桥)800多米高压燃气管线改造项目。这是国内首次引进国际先进翻转内衬对高压管线进行修复,该技术填补了国内非开挖修复技术在高压燃气管道上应用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岩土钻凿工程》2012,(3):23-23
沿三环路敷设的燃气高压管线始建于1988年全长30公里,已经运行了24年。由于地上有构筑物,无法开膛破肚进行更换,2011年9月,市燃气集团运用从德国卡尔维斯公司引进的管道翻转内衬修复技术,对东三环华威桥下700多米燃气高压管线进行修复技术试验,经国外权威检测机构检测证实完全适用于老旧高压燃气管道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水平定向钻进(HDD)主要用于燃气管道、自来水管道、压力排水管道和电力/电信管线等的铺设。由于受到水平定向钻进精度的限制,在重力污水管道的铺设中一直未得到应用。本文论述了加拿大利用水平定向是方法铺设重力污水管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了一种智能管道检测和挖掘技术方案,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城市地下管线检测的开挖量,从而可以避免地下管线探测的“空挖”现象。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等。对此,国务院有关部门司局负责人及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问:为什么要制定出台《指导意见》?答: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下管线建设规模不足、  相似文献   

6.
管线探测与管线(网)信息系统相结合提高市场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及上水、雨水、污水、热力、煤气、电力、电讯和工业管道的管线(网)是城市和企业的重要基础设施。有关信息是否完整、准确,对这些信息的管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笥,合理性,影响城市建设的效率及安全,影响人民生活的正常秩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在管线探测与管网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形成了较大的市场潜力,本文分析了市场需求,发展现状和我部开拓相应市场的力量和技术优势,提出管  相似文献   

7.
《岩土钻凿工程》2011,(5):21-21
国内首个燃气管道高压翻转内衬修复试验段工程于9月10日在东三环(老虎洞一华威桥)正式开工。 北京天环燃气有限公司非开挖分公司与德国KARLWEISS公司合作,引进该公司StarlineHPL—G技术,应用于本市的高压燃气管线改造项目。  相似文献   

8.
《岩土钻凿工程》2013,(6):23-23
目前,太原市北中环天然气管线成功穿越汾河,这是太原市第10条过汾燃气管线。该管线的成功穿越,将连通汾河两岸管网系统,实现全市环网供气。  相似文献   

9.
《岩土钻凿工程》2009,(6):35-35
“哎!这可是新鲜事,地下埋管不用再刨路面了啊。”“还有啊,看那小玩意就几个人,一会的功夫就把地砖穿了,那边还把管道接通了,既不影响咱走路,还吧事做了,真是太好了。”7月9日,在乌市第一中学大门东侧,市民们看着一台管道定向穿越线的机器在嗡嗡作响,正在进行过路燃气管线施工,在他们打探、了解了这里的奥妙后高兴的说。  相似文献   

10.
地下管线综合探测技术在道路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向东 《物探与化探》2001,25(6):477-479
以东莞市科技大道改造工程地下管线探测结果为例,论述了采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在复杂地区进行综合地下管线探测的技术,表明在道路改造的前期工作中,采用物探手段查明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对于保障施工安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利用GIS技术有效地管理城市地下管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长刚  魏建平 《安徽地质》2001,11(4):241-244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区内的各类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地扩建和改造,为避免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以及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城市基础设施损害。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利用GIS技术管理城市地下管线,正受到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的普遍重视。介绍了舍肥测绘设计研究院利用CIS技术建立舍肥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中的一些技术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刘丹枫 《地下水》2023,(6):112-114
水流流速在管道内发生改变,水锤是水流在管道内的流速发生变化形成的,尤其在长距离输水管线的输水运输过程中,水锤破坏力极强,严重威胁工程安全。通过科学的水锤计算和防护研究,可以提高管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供水工程的正常运行提供可靠的供水保障。以丰达电厂长距离补给水管线工程为例,通过对管线的水力参数进行计算,包括流速、流量、管道材质等,并结合管线的几何特征和操作条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水锤现象进行分析和预测,并给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本研究的结果对于丰达电厂长距离补给水管线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市管网数据模型与网络逻辑拓扑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明  薛重生  李丹  钟霞  张心彬 《地球科学》2005,30(2):255-258
城市市政网络系统是城市地理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运用Catalog, Geodatabase中间件技术, 构造十堰市燃气管网数据库, 将GIS外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GBMS) 与燃气管网调度管理系统(DMS) 有机地集成在基于GIS空间数据的可视化管理平台上, 实现了对管线几何关系数据、逻辑关系数据和实时动态监测数据的统一管理.通过管线要素类和要素集建立市政管网空间数据的几何拓扑关系, 通过Catalog和Geodatabase建立管网的逻辑拓扑规则和准确表征专业管道物理网络的各种连接关系及其流动系统的动力学关系, 在实时监控网络数据接口的支持下, 通过SKADA和RTU系统获取管道流体的物理特征实时数据, 为燃气调度和事故预警提供动态监测空间位置信息和管道维护检修的决策支持信息.系统集成基于C/S和B/S体系结构, 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艳丽 《城市地质》2011,6(2):39-41
本文结合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现状,研究了目前城市地下管线数据更新维护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城市地下管线空间数据更新原则,必要条件和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根据城市地下管线探测的内容和过程,介绍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的方法、精度指标与影响因素,分析了技术难点,提出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方法和精度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下管线采用承插式接口连接,管线结构的连续性与否取决于接口刚度。然而,现有研究大都假定地下管线为连续结构,忽略了接口转角对管线变形的影响。开展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和两阶段有限元参数分析,系统研究了盾构下穿不同接口刚度管线的变形特性。发现非连续管线的薄弱接口导致其整体抗弯刚度明显小于连续管线,且接口转动导致非连续管线具有更好的与土体协调变形能力。因此,盾构下穿施工引起的非连续管线沉降明显大于连续管线。非连续管的结构连续性假定将大大低估管线沉降。盾构下穿引起的接口转角与地层损失呈线性关系。基于系统的有限元参数分析,建立了区分相对刚性、柔性管线的无量纲组。针对相对刚性、柔性的非连续管线,分别建立了管节相对长度、管-土相对刚度与接口转角的预测方法,利用离心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预测方法的合理性。新方法能有效地预测盾构穿越地下管线的接口转角,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  相似文献   

17.
基坑开挖会导致周边土体产生变形,不可避免地将影响到土体掩埋的地下管道。为研究基坑开挖对邻近管道的影响,本文基于昆明市某基坑项目,采用MIDAS GTS NX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实际项目建模并计算,并重点针对3种常见的影响因素:管道材质、管道直径与管道距离坑边距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管道材料刚度越强,抵抗土体变形能力越好;管道直径在2 m时,抵抗变形能力最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得管线在2.5倍基坑开挖深度以外,基坑开挖对管线变形最小。  相似文献   

18.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城市地下管线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简述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G IS技术科学管理地下管线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以某矿区地下管线数据为例详细介绍了通过对ArcG I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来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下水管道进出口数量有限,因此在管道固化过程中控制热水或者蒸汽的能量使其沿着管道均匀固化很难实现。现在常用的方法是在特定的检查室内用点式传感器(pt—100)测量下水道外层薄膜的当前温度值。本文将展现在下水道管道修复中用于控制管线固化的一种新的温度测量体系,这种温度测量体系将无缝的测量整个管道。该体系包括光纤监测系统、软件工程设计和硬件设计。当然我们也会展示以下内容:该系统通过研究不同的管道工程而逐渐成熟的研发过程,经过优化的导向过程的优势,降低管道修复的成本,提高管线的质量和客户的接收程度。  相似文献   

20.
竣工管线轨迹的测量已经成为困扰国内水平定向钻发展的难题,新型管道轨迹检测仪的试用极大地提升我国在非开挖领域的技术水平。将轨迹仪投入管道后,自身携带陀螺仪等传感器和电源模块,通过人力牵引自由前行,同时记录数据。仪器在管线末端回收,不携带任何附属结构,可反复测量。数据经过回放后显示出来,反映仪器轴线前进过程中的路径,生成曲线和坐标。这样就能测得了管道的坐标系,为施工方提供可靠竣工管线轨迹数据,满足市政建设的要求。这种简单有效的仪器能够为管道施工提供优质、高效、可靠的数据,必将推动非开挖的规范制定和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