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俞孔坚的神情和话语,处处流露着他对于土地的热爱与忠诚。“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土地是生存的基本资源。近20年以来,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变迁,也改变着人们对于土地的信仰。然而,对于土地的情结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财富,是一种历史的遗产。它会告诉我们,这么多人口在这么少的土地上怎样生存,怎样发展。”“如果我们抛掉了善待土地、热爱土地的传统,也就失去了信仰,没有了根。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由于隔断了人与土地之间的精神的联系,城市发展中出现了大量挥霍土地和破坏大地生命的现象,这直接导致城市环境的恶化,越来越不适合人的生存。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必须像祖祖辈辈在土地上耕耘的农民一样珍惜和善待土地,而这就要求重建人与土地之间的精神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河南地质》2009,(7):12-13
2008年,我局下发了在全县范围内聘任村级土地协管员的文件,经过乡村及基层国土资源所逐级审查,我们在全县19个乡(镇、办事处)组建了一支由245人组成的村级土地协管员队伍,建立了“局聘所管”的管理体制。经过一年来的任用和管理,这支队伍已经成为我县国土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村级土地协管员在政策宣传、协助管理、信息收集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目前已经成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好帮手,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王松林 《浙江地质》2010,(11):16-17
多年来,省土地学会从土地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大局和实际需要出发,围绕土地管理的中心工作,每年选择一个主题,广泛动员广大土地科技工作者和土地管理工作者开展学术研究,群策群力。为土地管理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天,我们在嵊州市召开2010年学术年会,是年初省土地学会理事长会议确定的,研讨的主题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编读     
最近我们局碰到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就是想对某块土地进行复垦,并且想把复垦和土地流转以及新农村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看到贵刊第12期的《土地流转五大模式》后,觉得其中股份加合作的模式应该是我想要的方式,其中的细节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地琢磨了。  相似文献   

5.
编读     
《湖南地质》2010,(7):2-2
三音石 对上期贵刊《信访:土地制度观察的另类视角》的策划,我深有感触。近年来,涉及土地方面的信访事项相对增多,这些矛盾纠纷往往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您好! 我和李某家相距不远,彼此承包的土地相连,但却属于两个不同的村民小组。为耕作方便,早在10年前,我们便互换了一块承包土地经营,没有经各自所在的村民小组同意.也没有将互换后的承包地进行变更登记、备案,但双方一直相安无事。直到两个月前,李某得知被我换得的土地已列入政府开发项目,可以获得一笔补偿,才表示反悔。由于被我拒绝,李某遂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彼此所签互换协议无效。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局的执法监察工作能严格落实各级关于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土地管理的重大决策。坚持“预防为主、查防结合、综合治理、重点打击”的方针,坚持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坚决遏制和打击各种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执法监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江东区位于整个城市的东部,行政区域全在规划区内。自从宁波市政府提出开发建设东部新城战略后,我区的土地就变得炙手可热。  相似文献   

8.
徐杨  孟志军 《浙江地质》2008,(11):36-38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从探索起步到全面推进,已在补充耕地、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用地结构,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惠民利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到位与效应显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在实践中也日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亟待引起我们的关注与重视。我们认为必须要将绩效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引入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中来,以便更好地提升我们的工作水平,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9.
杨沛 《山西地质》2010,(2):44-46
通过详实的数据,从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作的成效进行了系统评价和宣传。通过评价,我们发现进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现了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促进整理事业可持续发展,宣传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和增强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我们大量开发土地,粗放使用土地,以致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环境资源破坏严重,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近年来,我国通过严格的用地指标控制、灵活的产业政策和不断强化的区域政策,在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政策,形成资源节约的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奇 《浙江地质》2010,(12):17-20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0年度全省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座谈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0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10]145号)和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部署培训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今年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任务。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下面,我结合会议主题和年内地籍管理工作重点,谈四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土生万物,地发千祥。大地是人类永恒的母亲。在第20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我们格外深切地感念土地。把今年全国"土地日"主题确定为"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集约用地",并隆重举行系列纪念活动,既希望借此表达我们对大地母亲的殷殷情怀,也希望进一步唤醒我们的土地意识,把握好形势和要求,倍加珍惜土地,倍加节约土地,集约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13.
《浙江地质》2010,(10):27-28
2009年11月,在省政府整合提升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政策推动下,桐庐经济开发区进行了规划、项目、土地、政策、基础设施等全方位的整合提升。省级经济开发区如何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开发区管委会结合实际,着重从项目引进、项目建设、项目投产和履约清理等四个方面,严格依法用地,强化规范管理,促进开发区提质增效,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土地资源的投入产出比。  相似文献   

14.
楼小东 《浙江地质》2010,(12):13-15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稳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工作进展不平衡、工作进度不理想、工作成效不明显等问题。为扎实推进当前重点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经厅党组研究,决定召开规划修编等土地管理重点工作推进视频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再督促、再落实。下面,我讲四个方面意见: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我们村上的湖边有5亩多荒地,前几年村上分给了几户农民开垦,但是他们都不愿投资修建水渠和桥,致使土地荒废了好几年。去年我请示村干部,同意我开垦这块荒地,但是,就在我动工修渠时,遭到了个别人的阻拦。请问,他们这样做合法吗?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土地     
《浙江地质》2009,(3):59-59
女:土地是至爱的母亲,万物栖息的乐园,上苍恩赐的神灵,人类永远的依靠!我生于土地,长在土地,深爱着这土地。  相似文献   

17.
孙克 《河南地质》2009,(12):27-27
“原来总以为为了全县经济发展,又不是为了个人利益,只要能把项目引进来,让企业落户我县,土地多占点、位置优越点、是不是耕地无所谓,没想到国家关于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这么多,没想到土地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这么重要,没想到违法违规用地的后果这么严重,没想到我们招商局干部保护耕地的责任这么大……”汤阴县招商局的一位干部,  相似文献   

18.
国无粮不稳,民无地不安。在全区国土资源系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到我厅视察时的重要讲话,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我们迎来了第22个全国土地日。  相似文献   

19.
姜龙 《浙江地质》2009,(8):13-14
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由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人均土地面积权有11.65亩。相当于世界平均的1/3,人均耕地1.59亩、人均林地2.79亩、人均牧草地3.26亩,分别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44%、18%和35%;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低;土地退化、损坏严重。人口多、人均土地占有量和人均耕地占有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海门地处长江三角洲。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为0.83亩,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59.3%。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8.8%,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市严格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四项机制:  相似文献   

20.
所长忙找房     
一大早,刚到所里,电话就急促地响了起来。“喂,我是新兴村的土地协管员,我们村沿黄公路边有一户人家在地内堆砖,我还没问清事情的经过,人家儿子就倒地上犯病了,你们快来看看吧。”会兴国土资源所李所长放下电话,急忙带人赶往新兴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