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情简介 某市居民王某的父亲过世,老人虽早已办理“农转非”成为城市居民,但生前就曾多次叮嘱,希望死后能葬回市郊原籍的村公墓。按照父亲遗愿,王某托在郊区农村的叔伯跟村里沟通,准备向村里购买一块墓地,把父亲的骨灰葬到村公墓里。但王某也有顾虑,因村公墓就在城郊,担心哪天公墓土地被征收,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父亲人土难安,到时还得迁葬。  相似文献   

2.
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来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兜蹲在门口抽叶子烟。傍晚,楼上的张婆告诉我,她下楼撞见父亲,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父亲惶惶不安:“这是我儿的家呢!”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父亲正在厨房摘菜。他像  相似文献   

3.
人生与落叶     
曾经读过蔡秀文的一篇散文《花落了,还会开吗》,讲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和她年轻的父亲在森林里欢乐地游玩,小女孩看到许多花儿和树叶落了,便天真地问她的父亲:“花儿为什么要落呢,爸爸?”她的父亲豁达的回答说:“花落了还会开的。”可是有一天,小女孩的父亲如一片秋风的落叶一样逝去了。花落了还会再长,可小女孩的父亲一去便再也没有回来。  相似文献   

4.
那是上世纪70年代初,我父亲单位终于为我们全家办好了农转非手续,我们就要离开安庆去省会城市南昌和父亲朝夕生活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5.
我是在重庆出生的,后来跟着父亲来到上海,住在常德路恒德里148号。关于隐蔽战线斗争的事,父亲从来不说。比如营救民主党派人士张澜等人的事情,《开国大典》等电影里也有反映,我也是后来才知道和父亲那个系统有关。他嘴巴非常紧,不对我们说,要说也是一些互不关联的小故事。  相似文献   

6.
亚洲铜,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会死在这里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海子《亚洲铜》父亲之死1989年秋天,我的父亲去世,死于锑尘肺二期,终年79岁。去世前,因为肺部完全坏死,呼吸困难,胸腔如同风箱一般,剧烈起伏,并大口大口吐血。最后,血块堵塞气管,窒息而死。  相似文献   

7.
哦,父亲     
我之所以想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父亲并不是我的生父。父亲来到我们家时,我的年纪还很小。依稀记得,那时的我还没有上学,整天吊着鼻涕,脸上抹着灰土,领着弟弟和一群小伙伴或翻墙或踏青,或执树枝撵打村里的狗,整天到处疯跑。父亲来了,一个陌生的男子走进了我们的家,  相似文献   

8.
永远牢记父亲的教诲。父亲侯德封是一位受人尊敬、和蔼善良、严肃可亲的老人 ,为人坦率、正直、任人唯贤。他工作认真 ,具有突出的求实精神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酒杯     
小的时候,对父亲的酒杯特感兴趣,印象里,父亲酒杯一响,就会蹦出我喜欢的花生米,有时还有朝思暮想的玩具。但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只用那么小的杯子喝,比我们小孩子用的碗还小很多,为什么不用大茶缸喝呢?  相似文献   

10.
徐竺声 《第四纪研究》2002,22(6):495-496
我的父亲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仁先生 1 91 0年 8月 2 2日出生于安徽芜湖的一个书香徐仁先生在做学术报告 (1978年 )世家。父亲十三岁时 ,祖父就去世了 ,从此家境贫寒 ,生活艰难。父亲在少年时代读书刻苦努力 ,总是以第一名的成绩得到免交学费的嘉奖。上初中时他接触到“三民主义” ,对孙中山先生十分敬佩。为了响应向列强收回教育权的号召 ,他曾经毅然从芜湖的一个教会中学退学 ,转入公立学校。中学毕业时 ,亲友曾劝他就业养家 ,然而父亲渴望继续求学 ,决心要考上全国第一流的大学 ,立志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1 92 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  相似文献   

11.
我的老家在河南省南乐县西邵乡,北临河北,东临山东,是个普通的平原小乡村。在这三省交界的地方,十里八村的人一提起我的父亲,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父亲今年58岁,无官无职,但他的“爱管闲事”却是出了名的,大到集体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2.
正书香世家天才少年谢家荣的曲折身世和辉煌业绩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先辈是江西的书香职员之家。清朝初年,他们举家迁往上海市南市区。他的祖父曾官至县令,他的家庭就此成为官僚世家。他的父亲谢简庭则才力平平,初服务于上海文报局,后辞职。"家非素封衣食,奔走历二十余年。辄少成就,备尝艰苦"。1917年,他父亲才40多岁就英年早逝,留下五子二女(谢家荣最小,上有四兄两姐)。幸得的他母亲孙太夫人生性贤淑,父亲去世后,母亲"十指一针,全家衣食,二十余  相似文献   

13.
父亲在院子里挖建了一个小小池塘,几年来,里面移植的那几株睡莲,总是将院子装点得绿意盎然。  相似文献   

14.
父亲青年时代就抱着科学救国的志向走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毕业后为了国家的富强兢兢业业地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地质事业获得新生,父亲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担负起为新中国寻找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矿藏这一重任。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对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十分关心,从政治上、思想上帮助他们进步,帮助他们进行世界观的改造。  相似文献   

15.
罗逊 《第四纪研究》2007,27(5):663-664
我叫罗逊,今年26岁,现就读Uppsala大学能源系,硕士学位,父亲罗运生,母亲孙愉荪都是很普通的平常人.  相似文献   

16.
正书香世家天才少年程裕淇,1912年10月7日出生在浙江嘉善县一个塾师之家,其父程成鉴是晚清秀才、贡生。程裕淇5岁就读于程氏私立的秉义小学,到上高小时,进入了县立第一高级小学,当时课业非常繁重,但他在父亲的督促和年长他五岁却与他同班姐姐的帮助下,他不仅跟上了学习的进度,而且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他父亲不仅要求他完成课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回忆了父亲裴文中早年求学、参加周口店发掘工作、惦念找回中国猿人化石的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18.
袁扬  袁鼎 《第四纪研究》1993,13(4):349-353
本文作者回忆父亲袁复礼教授献身地质事业的执着精神和他为人坦诚宽厚、公而忘私的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19.
与蜂共舞     
颜冰 《河南地质》2011,(11):51-51
“十一”回老家,本打算替年近花甲的父亲收玉米,体验劳动生活,感受秋收之乐,没承想,一连下了三天的雨,时阴时晴,不能下地。  相似文献   

20.
正"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1]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图1)~[2]是20世纪现代建筑有机功能主义代表人物,他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均有所成就。"埃罗·沙里宁的父亲伊利尔·沙里宁是现代建筑的先驱者之一"~[3],他在接受父亲建筑设计影响的同时开创了自己的风格,成为现代国际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