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SPOT地面场定标与星上定标结果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是在遥感辐射定标场选择的基础。利用6S大气辐射传输模型进行SPOT遥感数据的定标和地物的光谱反射率反演,即在遥感器飞越辐射定标场上空,在定标场选择若干像元区,测量遥感器对应的各波段地物的光谱反射率和大气光谱参量,并利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给出遥感器人瞳处各光谱带的辐射亮度,最后确定它与遥感器对应输出的数字量化的数量关系,求解定标系数。然后,对相应的研究训练区的遥感数据进行大气辐射校正,进而反演训练区内的地物光谱反射率。最后,通过将反演值与实地测量的地物光谱反射率进行对比分析,来估算定标不确定度,并比较说明两种不同方式定标差异及优势和限制。  相似文献   

2.
Sentinel-2A与Landsat 8O LI逐像元辐射归一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不同传感器光谱响应函数差异及不同地物类型反射率光谱的差异,提出了一种逐像元辐射归一化方法,并以2017年7月17日内蒙古达里诺尔湖地区准同步过境的Sentinel-2A及Landsat 8数据为例,对两类数据可见-近红外波段(VNIR)地表反射率结果进行归一化。首先采用Sen2cor方法及NASA官方提供大气校正算法,分别对Sentinel-2A及Landsat 8 OLI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并重采样到同一空间分辨率;然后基于光谱库计算匹配因子并构建图像与光谱库之间的匹配转换模型,实现像元尺度上从Sentinel-2影像到Landsat 8影像地表反射率相似波段之间的转换。结果表明,经逐像元归一化的影像相比原始影像及经HLS光谱归一化的影像,与Landsat 8 VNIR波段的相关性明显提高,辐射一致性增强。该转换模型为多源中高分辨率遥感图像高精度辐射归一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成像光谱遥感数据的光谱重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像光谱遥感数据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大气辐射纠正,它是成像光谱遥感定量化的重要部分,本文推导出一种简单的方法,对高光谱分辨率航空遥感图象进行大气纠正,反射率图像转换及光谱重建,并在地质资源遥感调查中应用,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对重建的地物光谱中出现的误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CBERS-02卫星CCD图像的大气订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基于遥感器辐射定标参数和大气辐射传输模型计算的方法对CBERS-02卫星CCD图像进行了大气订正,较好地消除了CCD遥感图像中非目标地物的成像信息。为了消除目标邻近像元的影响,假定目标是处在某一特定反射率的大尺度参考背景下,然后再将反射率修正到实际背景中,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大气订正图像的细节部分更加清晰,对比度增强,大大改善了CCD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胡昌苗  张微  冯峥  唐娉 《遥感学报》2014,18(2):267-286
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要求对两个基准年度(2000年,2010年)的全球覆盖30 m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辐射处理,转换到地表反射率,数据以Landsat TM/ETM+为主,HJ-1A/B CCD数据为补充。海量数据中有些不适宜进行绝对大气校正,为了保证全球覆盖,对这些数据设计开发了一套自动的相对辐射处理及精度验证流程算法,利用相邻数据重叠区域进行相对辐射校正的方式,将数据由Oigital Number(DN)值直接转换为地表反射率,精度验证以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MOD09GA作为参考,比较对应波段数据的相对一致性,算法采用了图像分块处理技术及OpenMP加速技术提高效率,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流程可以满足项目对辐射处理精度、速度及自动化程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2007年4月26日北京地区TM图像为例,对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RSGS)提供的传感器辐射定标参数进行精度评价。首先,根据不同来源的辐射定标参数,采用对应的定标系数计算公式得到相应的定标系数,采用不同的定标系数分别对DN值进行反演,得到不同辐射定标参数下的表观辐亮度数据;然后,将两种表观辐亮度反演结果输入FLAASH大气校正模型,反演图像获取时的气象视距和地表反射率;最后,通过同步气溶胶观测数据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所反演的气象视距和地表反射率分类精度进行评价,得到传感器定标参数精度评价结果。研究表明:USGS提供的辐射定标参数能更为精确地反映TM传感器的辐射特征。  相似文献   

7.
江苏近海岸水深遥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江苏近海辐射沙脊群海域为典型研究区,通过实测水深数据和水体光谱测量与分析,发现对应TM3和TM4波段的水体光谱反射率对水深信息敏感,线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561和-0.694。结合多光谱遥感信息传输方程所推导出的水深信息对数反演模式,针对本研究区TM4和TM3波段数据所建立的水深预测模式的复相关系数R2为0.4793,对0-15m水深,预测水深和实测水深之间拟合较好。利用TM5波段反射率、出露沙洲反射率以及海水反射率的差异,通过建立掩膜图像,可较有效地对TM遥感图像进行水陆分离,提取TM图像中海水部分,进一步可通过常用的图像处理软件绘制每隔5m的TM水深遥感制图、等深线图。随着高空间、高光谱、高辐射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发展,对浅海水域的水深和水下地形进行遥感探测的技术方法和应用将会不断地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8.
航天高光谱遥感器CHRIS的水体图像大气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RIS(Compact High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meter)是欧空局于2001年10月发射的PROBA-1卫星上搭载的探索性高光谱遥感器,它具备高空间分辨率、多角度观测、高光谱成像等特点,为水质遥感监测提供不可多得的数据源。基于卫星遥感图像定量监测水质,一个关键步骤就是进行精确的大气校正,提取水面反射率。相比陆地遥感图像,水面反射率是弱信号,对大气校正的要求更高。6S(Second Simulation of SatelliteSignal in the Solar Spectrum)和MODTRAN(MOderate resolution TRANsmittance code)是两种常用的大气辐射传输模型。本文选取基于6S的REMS(Remote Sens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和基于MODT-RAN的ACORN(Atmospheric CORrection Now)两种大气校正软件,对太湖梅梁湾的三景不同成像角度CHRIS图像进行大气校正,将大气校正后的图像水体反射率与地面同步实测水体反射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大气校正的CHRIS图像得到的水面反射率与实测反射率波形十分地接近,在全部波长范围内的相关系数达到90%。分析实测的水体反射率角度特征,发现图像的角度特征更明显。三个观测角度下反射率之间的各差值都呈现出在绿光波段较大,在红光和近红外波段偏小的特点,这和实测结果相符。ACORN校正后的图像的角度特征更好地与实测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9.
岩矿反射率反演是遥感蚀变信息提取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个过程。本介绍了卫星EO-1携带的先进陆地成像仪(ALI)为及其定标方式,分析了两种重要的岩矿反射率反演方法:表观反射率的计算和地表真实反射率的反演。通过分析表明:表观反射率实现关键是参数的获取,地表真实反射率反演关键是模型的选择和参数设置。就反演效果来说,基于大气辐射传输的FLAASH模型优于公式计算的表观反射率,这对应用遥感数据进行岩矿蚀变信息提取的研究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SPIRIT-Ⅲ遥感器的2个4.3μm强吸收通道,以邻近4.3μm的MODIS第23通道图像为数据源,进行地表辐亮度图像模拟。首先,通过建立通道转换模型生成强吸收通道的地表发射率图像;然后,基于已有的中红外辐射传输解析模型,推导获得4.3μm吸收通道的地表辐亮度解析模型,基于地表的解析模型和辐射传输模型MODTRAN的模拟数据,提出吸收通道的大气效应参数计算方法;最后,基于地表辐亮度解析模型,综合发射率和温度图像、大气效应参数、以及通道响应函数实现2个吸收通道的地表辐亮度图像模拟。对模拟数据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地表发射率模拟误差不超过±6%,地表辐亮度模拟误差不超过±0.02%。由此可见,本文提出的4.3μm强吸收通道的地表辐亮度图像模拟方法可行,能够为该吸收通道的入瞳辐亮度图像和遥感器成像过程模拟提供地表辐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三维激光扫描的特点,设计提出一种从点云数据中分离出目标对象的特征提取方法。首先根据激光回波信号特征和采样点距离特征进行阈值确定,然后通过将回波信号强度和距离信号位于各自阈值范围之外的对象滤除,从而得到滤波后的目标物体点云数据集。应用上述方法对室外建筑物数据进行试验,得到较好的效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部分目标对象的初步分离。  相似文献   

12.
地物二向性反射几何光学模型和观测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地物的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BRDF)及共数学模型,讨论了BRDF的某种特定子集与地物结构的某些重要特征之间的关系,即地物结构的方向描述BRDF的方向谱,作者选择并定义了信息量最为丰富的两个子集。即主平面子集和主锥面子集。还介绍了观测上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偏振遥感的中性点大气纠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地表物体具有较强的偏振特性, 因此可以作为偏振遥感的信息源。但是, 大气的偏振效应强于地表的偏振效应, 导致星载遥感器无法有效接收地表目标的偏振信息, 大气的起振与退偏效应成为偏振遥感对地表目标进行观测和应用的一个瓶颈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大气中性点对偏振遥感中地表偏振效应与大气偏振效应进行分离的方法, 通过天空中大气线偏振度为零的中性点区域进行对地观测, 目的是去除大气偏振作用, 进而最大限度地获取地表目标偏振信息。地面实验的结果验证了利用大气中性点进行大气纠正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problem of 3D surface scan refinement, which is desirable due to noise, outliers, and missing measurements being present in the 3D surfaces obtained with a laser scanner. We present a novel algorithm for the fusion of absolute laser scanner depth profiles and photometrically estimated surface normal data, which yields a noise-reduced and highly detailed depth profile with large scale shape robustness. In contrast to other approaches publish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presented algorithm (1) regards non-Lambertian surfaces, (2) simultaneously computes surface reflectance (i.e. BRDF) parameters required for 3D reconstruction, (3) models pixelwise incident light and viewing directions, and (4) accounts for interreflections. The algorithm as such relies on the minimization of a three-component error term, which penalizes intensity deviations, integrability deviations, and deviations from the known large-scale surface shape. The solution of the error minimization is obtained iteratively based on a calculus of variations. BRDF parameters are estimated by initially reducing and then iteratively refining the optical resolution, which provides the required robust data basis. The 3D reconstruction of concave surface regions affected by interreflections is improved by compensating global illumination in the image data. The algorithm is evaluated based on eight objects with varying albedos and reflectance behaviors (diffuse, specular, metallic). The qualitative evaluation shows a removal of outliers and a strong reduction of noise, while the large scale shape is preserved. Fine surface details Which are previously not contained in the surface scans, are incorporated through using image data. The algorithm is evaluated with respect to its absolute accuracy using two caliper objects of known shape, and based on synthetically generated data.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interreflection compensation on the reconstruction accuracy is evaluated quantitatively in a Photometric Stereo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5.
基于野外实测光谱数据,分析岩石、土壤和植被的光谱反射特征,提出在光谱特征空间研究典型地物的几何结构与空间关系,分析总结中等植被覆盖的矿物蚀变区典型地物在光谱特征空间中的分布形态与空间分布关系,为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A new method for estimating noise in hyperspectral images is described in this letter. Our method is based on the general internal regularity of Earth objects and the strong spectral correlation of hyperspectral images. It can be used to automatically estimate noise for both radiance and reflectance images. Unlike other methods discussed in this letter, our method is more reliable and adaptable, which we demonstrate using simulated images with different scene contents. Finally, we successfully applied this new method in estimating noise for pushbroom hyperspectral imager (PHI) data.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地物二向性反射的概念及其与地物三维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本文建议在建立高分辨率地物波谱数据库的同时,开展不同类型地物BRDF模型的研究。否则耗资巨大的数据库仍不能有效地应用于结构千变万化的环境遥感。  相似文献   

18.
基于FLAASH和ATCOR2模型的Landsat ETM+影像大气校正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FLAASH和ATCOR2模型对漓江流域的Landsat ETM+数据进行大气校正,以GLS(Global Land Survey)获得的同步高质量地表反射率影像作为参考数据,从目视效果、典型地物光谱特征和波谱一致性三方面对两种模型的校正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两种模型均可以对ETM+影像进行有效的大气校正,FLAASH模型的校正精度优于ATCOR2模型。  相似文献   

19.
基于高光谱遥感反射比的太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估算模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旨在寻找叶绿素a的高光谱遥感敏感波段并建立其定量估算模型。通过对太湖水体的连续监测,获得了从2004年6月到8月3个月的太湖水体高光谱数据和水质化学分析数据。利用实测的高光谱数据分析计算太湖水体的离水辐亮度和遥感反射比;然后,通过相关分析寻找反演叶绿素a浓度的高光谱敏感波段,进而建立反演太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高光谱遥感定量估算模型,并用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精度分析。研究发现,水体的遥感反射比光谱在719nm和725nm存在两个峰,其中719nm处的峰更明显且稳定。通过模型的对比分析,发现用这两个峰值处的遥感反射比参与建模可以提高叶绿素a的估算精度;并且认为由反射比比值变量R719/R670所建立的线性模型对叶绿素a浓度的估算精度最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