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ILS第Ⅵ纲要和第Ⅶ纲要43对共同星对1955—1977年的观测资料,将观测资料归算到这些共同星对的均匀系统,求得主章动常数的黄经分量为6850,交角分量为9212。  相似文献   

2.
本比较了1962.0-1979.0期间ILS和BIH的地极座标,求出了ILS的极点及其纬度观测站对于BIH系统在此期间的长期漂移,结果表明ILS 极原点对于BIH系统存在约0″.0013/年向西经约83.°4的长期漂移,但ILS极原点的长期漂移主要是极性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AR谱分析、调和分析和周期修正的方法,对ILS系统的赵铭郑大伟地板坐标序列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在扣除中短周期项之后,地极明显存在28.7年的长周期摆动,其椭率为0.9962,半主轴方向是99.°1E。此外,还对水泽和尤凯亚站的纬度序列作了分析,分别存在27.2年和32.9年的长周期摆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和残差关系的分析,证明了ILS五站非极地方系统变化的存在;论证由此而导致CIO的不可确定性;指出参考系原点的这种不确定是产生极移和地方漂移不确定解的根源;因此问题的关键是明确或选择合适的参考系原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讨论了弓滋和若生康二郎以及奥田丰三所提出的计算ILS站平纬非极变化的方法。结果表明: (1)弓滋等与奥田丰三所用的基本公式是完全一致的;这些公式的解是不确定的。 (2)上述作者的计算结果,完全依赖于他们的假设;由于这些假设缺乏充分的论据,所以他们的结果是不可靠的。 (3)虽然在上述计算中可使(o-c)和△z接近于零,但不能证明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重新归算的ILS 1900—1978年的资料,对各种纲要组合计算了章动常数改正值。发现章动常数有一明显的变化趋势。分析了章动常数误差与用连锁法计算的赤纬、自行改正之间的关系,并考虑了改正这种影响的方法。推导了观测资料的精度、长度,Ω的位相与计算的章动常数的精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BIH和ILS两系统1962年至1973年十二年间的极坐标值,发现地球自转可能存在1.35年左右的周期。  相似文献   

8.
Z And.,T CrB.,AG Peg.,BF Cyg.,AX Per.,CI Cyg.,R Aqr.,同RY Sct八颗变星於1946至1954年間经作者在Haute-Provence天文台加以觀测。本文对於它們的光谱加以简单的敘述,它們都是“複合的”各有其或多或少的特征。用分光光度测量方法测定了這些星的色温度和電子温度.  相似文献   

9.
The region,noted in Yunnan Observatory Series Number 89363(Boulder:5629),isthe second most active regio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2th solar maximum.It becamemore active since 12 Aug.and reached maximum on 17 Aug.It produced a X3/3B flareon 14,and a X1/SF flare on 15 Aug.,which caused aurora and geomagnetic distur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上海天台的GPS资料分析软件SHAGAP,处理了1994年8月至1996年9月上海、台北、日本的USU3和TSKB等4个IGS站的GPS观测资料,测得这4个站在此期间的地壳水平运动状况,并对实测的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利用美国宇航局(NASA)在1999年的VLBI全球解(glb1123)中关于上海VLBI站与国际上13个VLBI站的基线长变化率高精度测定结果,以及日本鹿岛Kashima和Kashima 34两VLBI站分别与国际VLBI站间的相应结果,基于最近的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97,估计得到了上海VLBI站和日本鹿岛两VLBI站相对于板块稳定区的地壳垂直形变率分别为-1.91±0.56 mm/yr、-3.72±0.74 mm/yr和-8.81±0.84mm/yr,表明上海VLBI站存在每年近2毫米的下降,讨论并证实日本鹿岛两VLBI站的地壳垂直形变速率是不一致的;基于不同板块运动模型的欧拉旋转矢量,估计得到了上述3站的水平形变速率;还估计给出了太平洋板块中部的形变率结果.  相似文献   

12.
TOPEX卫星测高资料监测平均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头两年的TOPEX卫星测高资料初步测定了全球平均海平面和上海邻近海域海平面上升速率分别为1.6mm/yr和2.1mm/yr,这与验潮站资料测得的结果相近,而且比后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的背景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中国大陆和周围地区的12个IGS站近3年(1995年5月-1998年3月)的GPS观测资料,确定了这些IGS站的水平位移速率,并用其研究中国大陆地壳构造运动的背景,得到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推论。  相似文献   

14.
甚长基线干涉仪测量佘山财区的地壳垂直运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简述了VLBI测量地壳垂直运动的原理,并给出了利用上海天台VLBI站自1988年以年的VLBI国际联测资料及VLBI站与邻近基岩水准点的水准联测资料所得到上海佘山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初步结果为-1mm/yr。最后还提出进一步提高VLBI垂直运动的测量精度及全面了解整个上海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现状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1980年10月14日0542—0613—0734UT.,在位于日面S10W15的黑子区(M.W No.21811、AR2725)发生了一个3B级大耀斑。北京天文台的色球望远镜取得了比较完整的Hα观测资料,观测发现在耀斑爆发过程中存在喷焰(Spray)现象及扰动沿弧形轨迹运动的现象。北京天文台的3.2厘米(9395MHz),10.6厘米(2840MHz)总强度射电望远镜取得了完整的总辐射流量密度的时变曲线,参考云南天文台的8.2厘米及日本东京天文台2厘米,Tykw的15厘米,30厘米及S.G.D上的频谱资料对这一形态复杂的微波爆发作一初步的形态分析,与Hα资料作了比较,利用文献中的硬x线资料与射电资料作了初步的对比。  相似文献   

16.
用文献[7]所述三种赤纬改正量同时修正五个纬度站于1955—1960年的观测,重新计算平纬(?)_m、纬度变化Δ(?)和瞬极坐标 x、y.用奥尔洛夫式和取六年均值法计算平纬,连同不修正任何赤纬的结果列于表1、2、3和图1.由不同赤纬改正所得平纬曲线几乎是平行的.从实践上并从理论上知存在着(1)、(2)和(6)三个关系式.共用六站(包括天津站)的资料再次计算极移,得图2.  相似文献   

17.
姚金兴  于兴凤 《天文学报》1998,39(4):398-404
从观测频谱资料出发表明谱极大两边的能谱指数在不同的模型中有不同的结果.在均匀的射电源模型下,光厚边的谱指数几乎与电子能谱指数无关;而从光薄边的谱指数得到的电子能谱指数δR远小于X射线的δX.因此均匀源模型下两者的能谱指数是不同的.在使用非均匀源模型时,无论是从光厚边还是从光薄边的潜指数,得到的电子能谱指数都是等同于X射线的,即δR=δX.这从能谱指数的角度上,从实测资料论证了两者的非热电子分布可以是同样的.并以1981年4月27日0800UT的爆发为例,计算了非均匀射电源的参数。表征磁场梯度的αB值为2.0-4.5,源中的最大磁场为207—440G,3GHz的射电源的球壳大小为(0.9-4.6)×109cm.  相似文献   

18.
进行低高度角观测是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气象学的发展趋势,其中发展高精度的低高度角的大气静力学延迟修正是主要的关键技术.比较了3种计算无线电波从空间到地面接收机的大气静力学延迟修正方法:(1)在大气球对称假设下用探空气球资料路径积分得到大气静力学延迟;(2)在大气球对称假设下用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资料得到大气静力学延迟;(3)用Niell的大气静力学映射函数得到大气静力学延迟.与2001年中国地区89个探空气球站资料计算得到的大气静力学映射函数比较结果显示:NCEP再分析资料路径积分的方法在低高度角(5°以下)的精度好于Niell映射函数模型约5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别测量地面天线系统的增益G和接收系统噪声温度T的方法,对几个地球站的G/T值(它是地球站的重要技术指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对4.193 GHz而言,6个地面站的G/T值分别为31.11 dB/k,30.57 dB/k,31.34 dB/k,31.93 dB/k,31.42 dB/k和31.26 dB/k,达到了国际通讯卫星组织颁布的F2类地球站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利用傅里叶谱分析、数字滤波器、小波变换分析对重新处理的1899.7至1992.0年相对于H37参老系的最新均匀极坐标序列Pole37作了分析,结果表明:(1)Chandler摆动的谱结构在不同的历元处是不同的,在1930年前后的时段确实存在“双峰”结构。在1930年以后Chandler摆动为稳定的单峰,其振幅是随时间变化的。从“双峰”到单峰是一个平衡的“演化”过程。(2)极移的财年振荡的周期、振幅是较稳定的;(3)从资料是到极移的Markowitz项不像一个随机运动,而是一个周期为近30年、振幅为25mas左右的天平动。(4)极移的线性漂移速率在Y分量上比较明显。其X分量为1.6mas/a,Y分量为.4mas/a,速度方向为西经64°.8,速度大小为3.75ma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